中医健康网

不伤胃的糖尿病药(不伤胃的糖尿病药有哪些)

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 0
文章目录:

西格列汀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4点

西格列汀是一种常用降糖药,其可以延长内源性肠促胰岛素和胃抑制多肽的半衰期,从而增强胰岛素分泌并抑制餐后高血糖水平。同时其还具有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降低肝脏葡萄糖的生成等多重作用,可以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不容易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35岁的王女士是一名教师,由于喜欢吃甜食,因此身体一直偏胖,2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但是由于她的饮食习惯较差,导致血糖控制依然不佳

半年前,王女士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导致她的视力下降的厉害,医生建议她使用胰岛素,但是她害怕疼痛所以拒接了,于是医生在为王女士增加了一种叫做西格列汀的药物,增强降糖效果,但是王女士害怕服用的药物多了损伤肝功能,医生解释道西格列汀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其主要的作用是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同时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对肝功能影响也较少。王女士听罢医生的解释后就按照医嘱服用,并且结合饮食调整后,她的血糖水平逐渐平稳了。

一、胃肠道与血糖调节之间的关系

血糖的调节与人体中的多个环节相关,最近的研究发现除了胰腺以外,胃肠道在血糖调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还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调节血糖的稳定水平。

首先,胃肠道内存在大量与血糖调控相关的物质,如胃抑制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肠促胰岛素等,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影响胰腺的功能,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血糖水平,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由小肠和大肠的L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具有延缓胃排空的作用,能够增加患者的饱腹感,减少食量,从而间接控制血糖水平,临床上根据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开发了一系列的降糖药物,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最为常见,如利拉鲁肽、西格列汀等

其次,胃肠道微生物群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衡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肠道微生物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代谢产物的释放等方式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分泌,从而影响血糖水平。

二、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

西格列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新型降糖药,其本质属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特别是用于当运动,饮食、药物控制不佳时,联合使用西格列汀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

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抑制二肽基肽酶-4活性、延长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

西格列汀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减少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降解,延长的半衰期,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餐后血糖,并在高血糖状态下有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2、促进胰岛素分泌

当血糖控制不佳时,西格列汀可以刺激胰腺的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有效降低血糖,但是当血糖正常时,则不会发挥上述作用,因此可以减少低血糖的风险,使用更加安全

3、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西格列汀能够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释放,增强血糖控制。

4、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西格列汀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促进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

5、增加饱腹感

西格列汀可以抑制胃肠蠕动,增加饱腹感,从而有效抑制患者的食欲,减少饮食摄入,帮助辅助控制血糖

三、西格列汀临床上主要用于这几种情况

西格列汀目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线药物,其降糖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常作为其他药物或者其他疗法的配合性用药,较少单独使用。

1、在饮食、运动下联合使用

对于糖耐量异常、肥胖等2型糖尿病初期的高危人群而言,虽然改善饮食和加强运动是首选方案,但是如果血糖控制 依然欠佳时,可以考虑联用西格列汀。临床研究表明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胰岛素的是否,从而增强血糖控制水平,延缓病情发展

2、肥胖伴2型糖尿病

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导致降糖药的效果欠佳。临床研究表明西格列汀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肪积累,进而帮助肥胖患者降低血糖水平

3、2型糖尿病

当单用某种降糖药效果不佳时,临床上推荐联合使用西格列汀,从而加强降糖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在胰岛素、二甲双胍等一线药物的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可以有效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的治疗效果

四、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有什么区别?

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都是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并且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虽然它们的降糖效果类似,但实际上2种药物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1、2种药物的降糖机制不同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生成,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其次,二甲双胍还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降低体重。

西格列汀则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延长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半衰期,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2、2种药物的作用特点不同

二甲双胍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对体重的影响较小,适合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西格列汀则以其较少的副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而著称,适合需要长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它在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方面表现突出,且不易引起低血糖,适合那些对低血糖风险较为敏感的患者。

3、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

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尤其在肾功能不全时容易诱发,因此使用二甲双胍时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西格列汀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包括轻微的头痛、咳嗽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并且耐药性和依赖性较低,安全性较二甲双胍更好

五、科学服用西格列汀注意这4点

西格列汀是常用的DPP-4抑制剂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2型糖尿病,其通过增强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虽然西格列汀的副作用较少,使用相对安全,但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依然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

第一、注意西格列汀的服用剂量和方法

对于轻度至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西格列汀的推荐剂量通常为每日1次,每次100mg;

其次,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西格列汀的剂量可能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对于肾小球滤过率≥50 ml/min的患者,一般无需调整剂量;当肾小球滤过率在30-50 ml/min时,建议使用剂量为每日50mg;而在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避免使用

第二、注意西格列汀的不良反应

西格列汀的副作用较轻,最常见的包括头痛、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通常为短期症状。其次,极少数患者可能出过敏反应,如皮疹、水肿、呼吸急促等,如果出现需及时就医;最后,由于西格列汀对于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可以诱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如可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第三、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应禁用西格列汀对于老年患者西格列汀的使用需谨慎,尤其是肾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来调整服用剂量对西格列汀的过敏的患者禁用;胰腺炎或者急性胰腺炎发作的患者禁用西格列汀

第四、注意西格列汀与其他降糖药的联合使用

西格列汀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联合治疗时需密切监控血糖水平,防止低血糖发生

六、总结

西格列汀作为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适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其副作用较少,且不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其次,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有所不同,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

#糖尿病#

中成药介绍(671)——金芪降糖片及使用注意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一见“中”情,“医”生一世,我爱中医药,老药师吴文博,开始中医药科普:介绍金芪降糖及使用注意。

声明:介绍中成药,只是为了介绍中成药的组成、制法、功能、使用注意,不涉及第三方利益。使用中成药,需要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强调:中成药处方组成,多来源于中药汤剂,反之学习中成药有利于临床临证组方。

金芪降糖片《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

组成与制法:黄连、黄芪、金银花。

制法: 以上三味,黄连加50%乙醇加热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50~80℃)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的浸膏,加1%醋酸约1.5 倍量稀释,用盐酸调节pH值至1~2,加入药液总量5%的氯化钠,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物加水2倍量稀释,用20%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7,滤过,取沉淀物减压干燥(50~80℃),备用;黄芪加75%乙醇加热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50~80℃)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的浸膏,减压干燥(50~80℃),备用;金银花加水温浸(75℃±2℃)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70~80℃)至相对密度为1.17~1.22(60℃)的浸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70~80℃)至相对密度为1.22~1.28(60℃)的浸膏,减压干燥(70~80℃),备用。

合并上述各干膏,粉碎成细粉,加入预胶化淀粉33~87g、微晶纤维素76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6.75g,混匀,干法制粒,加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6.75g及硬脂酸镁2.5g,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

每片重 0.56g,饭前半小时服用。一次2~3片,一日3次,疗程3个月或遵医嘱。

功能与主治:清热益气。用于消渴病气虚内热证,症见口渴喜饮,易饥多食,气短乏力。轻、中型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使用注意:孕妇、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同时,需要控制好饮食,保持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以多进行体育运动,这样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必须戒烟戒酒

二甲双胍解锁了“新功能”,没有糖尿病,能不能吃呢?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最近,隔壁王阿姨神神秘秘地问我:“听说那个治糖尿病的二甲双胍,现在能抗衰老、防癌症?我血糖好好的,能不能也吃几片?”

这话让我哭笑不得。

二甲双胍——这个糖尿病患者的“老朋友”,最近确实被科学家们发现了不少“隐藏技能”,但普通人能不能随便吃?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

首先得说清楚,二甲双胍的“本职工作”是啥。

它就像个勤快的“钥匙匠”,专门修理糖尿病患者体内“生锈的锁”。

正常人的胰岛素是钥匙,能打开细胞的大门让糖分进去当燃料。

但糖尿病患者的“钥匙”不好使了(胰岛素抵抗),糖分堵在血管里,二甲双胍就帮忙把锁头打磨光滑,让钥匙重新好用,还能提醒肝脏别把多余的糖分偷偷倒进血液里。

这个本事,让它成了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

但科学家们最近发现,这药可能还有副业!

比如抗衰老——实验室里,吃二甲双胍的蛔虫和小鼠活得更精神;抗癌——某些研究发现它能抑制肿瘤细胞“疯长”;甚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姑娘们月经不调、长痘痘还发胖的毛病)也有改善作用。

最夸张的是,去年《自然》杂志有文章说,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让人“老得慢”。

听起来是不是像“万能神药”?但咱们得把“可能”和“确定”分清楚。

这些研究大多还在动物实验或小规模临床试验阶段,就像刚发芽的种子,离结出能吃的果子还远着呢。

那普通人能不能“先吃为敬”?咱们得掰扯清楚“风险”和“好处”。

先说好处:如果你是多囊卵巢的姑娘,医生开二甲双胍帮你调月经、减体重,这属于正经用途;要是癌症患者参加正规临床试验,医生让配合使用也算靠谱。

但要是单纯想“抗衰老”,现在吃就相当于用消防车浇花——大材小用还容易惹麻烦

为啥?因为这药有副作用啊!

约三分之一的人吃了会拉肚子、胀气,就像喝了过期酸奶;长期吃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吸收,严重时会手脚发麻,像无数小蚂蚁在爬;最危险的是肾功能不好的人乱吃,可能引发乳酸酸中毒——虽然概率只有万分之三,但一旦中招,比急性肠胃炎凶险十倍。

去年就有人听说它能减肥,偷偷吃了三个月,结果住院洗胃。

是药三分毒,没病别往肚里吞,这话老祖宗说得在理。

有人要问了:“那科学家为啥研究它?”这就得说说二甲双胍的“天赋异禀”。

它不像其他降糖药那样逼着细胞干活,而是改善细胞的“工作环境”,这种温和的作用机制让它有了跨界研究的可能。

比如抗癌方面,它像精准的除草剂,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抗衰老方面,它激活的AMPK通路就像细胞里的“保养工”,帮着清理代谢垃圾。

但这些机制在健康人体内会不会“用力过猛”?好比家里地板本来挺干净,你非要每天打蜡三次,结果滑得人仰马翻。

那普通人到底该咋办?

咱们分情况说。

如果你是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2小时7.8-11.1mmol/L),医生可能会开二甲双胍帮你“踩刹车”;多囊姑娘月经半年不来、满脸痘痘、喝凉水都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试试;但要是体检报告干干净净,就想“防病抗衰”,每天多吃半碗杂粮饭、多走5000步,效果可能更实在

最后送大家四句顺口溜:二甲双胍本事大,跨界研究人人夸。没病别当糖豆嗑,听医生说最靠谱!

再好的药也是刀,用对地方是救星,乱用就是凶器

科学养生还得靠吃好、动好、心情好,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医学会《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张建中.二甲双胍的多效性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2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