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吃红心李(糖尿病可以吃红薯吗为什么)

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吃红薯,选红心的还是白心的?吃玉米选白的还是黄的?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已成为困扰众多家庭的常见慢性病。面对饮食的种种限制,许多糖友不禁发出疑问:红薯,这既美味又营养的食物,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

吃的话,选红心的还是白心的?玉米,作为粗粮的代表,糖尿病人又该如何选择,是白的还是黄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疑惑,用科学的知识为糖友们的餐桌增添一份安心。

红薯:红心与白心的甜蜜对决

病例引入

李阿姨是一位有5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她平时对饮食控制得十分严格。但每当看到市场上那些红彤彤的红薯,她总是忍不住想买一些尝尝。,她又担心红薯的含糖量高,会影响血糖。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白心红薯比红心红薯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这让她陷入了困惑。

科学解析

红薯,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类食物,确实含有较高的糖分。尤其是红心红薯,其口感甜美,含糖量也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就完全不能吃红薯。实际上,只要控制好量,并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红薯品种,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红薯的美味。

红心红薯 vs 白心红薯

红心红薯:富含β-胡萝卜素,这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其含糖量也相对较高,每100克含有碳水化合物15.3克,吃后可产生热量61千卡。

白心红薯:含糖量相对较低,每100克含有碳水化合物25.2克,吃后产生的热量可达106千卡。此外,白心红薯还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这两种成分有助于延缓糖类的吸收,控制血糖波动。

专家观点

据北京中医专家王剑飞博士介绍,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红薯时,应优先考虑白心红薯。其较低的GI值(血糖生成指数)意味着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同时,王博士还提醒,无论是红心还是白心红薯,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时都应控制好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

改善建议

控制量:糖尿病患者每餐食用红薯的量不宜超过100克,同时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搭配食用:将红薯与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进一步延缓糖类的吸收。

烹饪方式:推荐蒸煮或烤制红薯,避免高温油炸以减少糖分释放。

玉米:白与黄的健康较量

病例引入

张大爷是一位有10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他平时喜欢吃玉米。但市场上的玉米种类繁多,有白玉米、黄玉米等,让他不知如何选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黄玉米的甜度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这让他对玉米产生了疑虑。

科学解析

玉米作为一种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营养素,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主食选择之一。,不同种类的玉米在营养成分和对血糖的影响上确实存在差异。

黄玉米 vs 白玉米

黄玉米:又称甜玉米,其籽粒呈黄色,富含天然色素和β-胡萝卜素。黄玉米的甜度较高,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含糖量也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

白玉米:以其洁白的籽粒和相对较低的甜度而著称。白玉米的口感较为清淡,适合用于制作各种菜肴和食品。其GI值相对较低,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研究支持

一项研究指出,白玉米的GI值约为55,而黄玉米的GI值约为60。虽然二者的GI值差别不大,但白玉米的纤维含量略高,且消化速度更慢,更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另一项研究显示,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克,糖尿病风险下降9%。

专家观点

据北京中医专家王剑飞博士介绍,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玉米时,应优先考虑白玉米。其较低的GI值和较高的纤维含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同时,王博士还提醒,无论是黄玉米还是白玉米,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时都应注意烹饪方式,避免高温油炸等高糖烹饪方式。

改善建议

选择品种: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白玉米作为主食之一。

控制量:每餐食用玉米的量不宜超过100克,同时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烹饪方式:推荐蒸煮或烤制玉米,避免高温油炸以减少糖分释放。

糖尿病饮食的黄金法则

在探讨了红薯和玉米的选择之后,我们不得不提糖尿病饮食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蔬菜为主

蔬菜热量低、营养素丰富,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建议每餐至少摄入半斤蔬菜,全天摄入量不少于一斤半,且以绿叶蔬菜为首选。

2. 全谷物摄入

全谷物保留了谷物的核心成分,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20克全谷物,如燕麦麸皮等。

3. 优质蛋白质

鱼肉、豆类及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吃两次鱼肉,每日适量摄入豆制品。

4. 坚果适量

坚果虽然热量较高,但升糖指数温和,且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约15克原味坚果。

5. 低糖水果

适量食用低糖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等有助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应注意控制摄入量。

6. 烹饪方式健康

多采用蒸、煮、焖、焯、清炖、凉拌等健康烹饪方式,少用煎、烤、烧、炒等高糖烹饪方式。

7. 定时定量

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有助于维持血糖平稳。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8. 戒烟限酒

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有饮酒习惯的患者应控制饮酒量,避免过量摄入酒精导致血糖波动。

结语

在糖尿病的管理中,饮食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食物和烹饪方式,糖尿病患者不仅能享受美味佳肴,还能有效控制血糖波动。

无论是红心还是白心红薯,黄玉米还是白玉米,只要掌握好食用量和烹饪方式,都能成为糖尿病患者餐桌上的健康选择。让我们用科学的知识为糖友们的饮食生活增添一份安心与乐趣吧!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科技)新研究确认食用红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联系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1日电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领衔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周吃两份红肉的人患2型糖尿病风险可能比少吃红肉的人更高,而且患病风险随摄入量增加而上升。

据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2型糖尿病发病率近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上升,情况令人担忧。2型糖尿病除本身带来疾病负担外,也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癌症和痴呆症等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此前研究已发现红肉摄入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存在联系,新研究通过对大量受访者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确认这种联系。

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几个长期健康研究项目超过21万名参与者的健康数据。在相关项目最长达36年的跟踪研究期间,参与者每隔2到4年通过问卷接受饮食等方面评估,超过2.2万名参与者在此期间患上2型糖尿病。

分析显示,食用加工或未加工红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均有关系。在调查对象中,吃红肉最多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风险比吃红肉最少的人群高62%。每天多吃一份加工红肉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46%,而每天多吃一份未加工红肉可使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24%。

研究还发现,用坚果、豆类等植物蛋白质或适量乳制品代替红肉,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每天用一份坚果和豆类代替一份红肉可使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下降30%,用一份乳制品代替一份红肉可使患病风险下降22%。

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完)

糖尿病人需要补充维B12吗?一年吃一个月够不够?本文讲出实情

糖尿病人需要补充维生素B12吗?一年吃一个月的维生素B12,能够补充身体的一年所需吗?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到底什么情况下,我们才需要补充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是B族维生素中的一员,同样也是唯一一种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维生素B12人体的需求量虽然不大,但在人体中却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不论是对于维持血细胞的正常生成,还是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还是促进半胱氨酸代谢等方面,维生素B12都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因此,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B12,身体可能会出现恶性贫血,周围神经退化,头痛,食欲不振,高同型半胱氨酸,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等多个方面的健康问题。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并发症,同时往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如果同时缺乏维生素B12,不论是对于周围神经健康,还是减少心血管健康风险(高同型半胱氨酸)方面,都是叠加的不利影响因素,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确实应该关注自身的维生素B12是否有缺乏的问题。

但糖尿病人一定会有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糖尿病本身与维生素B12的代谢障碍或异常,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而维生素B12在人体中,一般是有一定储备量的,这个储备一般约为3~5mg,绝大多数都在肝脏内,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12时,身体内的储备会先补充体内所需,只有这些储备耗光了,才会显示出维生素B12缺乏的相关症状或问题,这个消耗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三到五年不等。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吃的红肉、鱼类、贝类海鲜、牛奶、乳制品、腐乳等食材中,也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2,而我们如果我们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代谢没有异常,每天正常摄入1.5~2.5微克的维生素B12就可以满足日常所需了,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能够做好膳食营养的均衡摄入,也没有维生素B12吸收方面的问题,通常是不会缺乏维生素B12的。

哪些糖尿病患者应该重点注意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呢?简单来总结一下——

1. 坚持素食的糖尿病患者,也不喝牛奶的话,应该注意维生素B12的缺乏问题,果蔬中的维生素B12含量极少,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肉奶类,因此,如果饮食上保持素食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多注意监测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

2. 肠胃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您除了有糖尿病,肠胃也特别不好,就一定要注意了,维生素B12进入人体后,首先与胃部幽门部位分泌的糖蛋白因子结合,最终进入回肠后被吸收,如果肠胃有问题,如肠道菌群紊乱,萎缩性胃炎等问题,就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产生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

3.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朋友,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虽然具体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监测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

4. 长期饮酒的朋友,糖尿病患者本来就该限制饮酒,但有些朋友并不一定就能因为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就戒掉酒瘾,如果您有长期饮酒的习惯,酒精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代谢,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同时符合上述情况中的某一种,建议定期检查身体是否缺乏维生素B12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直接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或者通过间接尿液甲基丙二酸检查,都能够了解自身是否有缺乏维生素B12的问题,如果确实存在缺乏的问题,当然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来积极的补充维生素B12,通常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补充,而效率更高的方式,则是通过注射的方式来直接补充,效果往往更快更好。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虽然不属于上述的几种情况,当身体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或者出现了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问题,或者检查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偏高的情况,也建议您可以检查下体内的维生素B12水平,如果确实存在缺乏的情况,应该及时补充,如果并不缺乏,也可以排除这方面的病因,从其他方面去诊治相关疾病问题。

关于这个一年吃一个月的问题,还是建议要看人体缺不缺,如果身体缺乏,该补就要及时补,口服补充一个月能不能补足一年的,不妨吃完一个月的药后,在6个月后或一年后再去复查下维生素B12水平,如果身体没有出现再次缺乏,就说明没问题,如果身体在6个月时就又显示出继续缺乏的问题,那么就不要坚持一年了,及时服药或用药补充,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战役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