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便会臭吗(糖尿病大便会臭嘛)
大便,糖尿病人病情轻重的“晴雨表”,一般医生不会告诉你
我经常提醒患者,要留心二便状况,不光要留心尿液,还要留心大便的问题,因为排便状况啊,可以说是糖尿病人健康的“晴雨表”,不仅和糖尿病人的血糖状况有关联,还反映着糖尿病病情的轻重、以及患者的体质。那么不同的排便状况,到底反映了哪些问题呢?
我们先来说说便秘、大便干结。存在顽固便秘问题的糖尿病患者呢,在排便的时候非常困难,非常用力才能排便,有些患者大便的状态呢,好像羊粪蛋,那么这类患者呢,普遍是阴虚燥热,阴虚过度地损耗了津液,肠燥津枯,从而导致顽固便秘的出现。患者机体缺少津液的濡养,所以还会出现口干口渴、皮肤瘙痒、眼睛干痒这些问题,而且因为脏腑缺乏津液,脏腑功能下降,所以血糖水平也会一直居高不下。那么这类患者呢,除了要多喝水,还应该做的就是滋阴清热,把津液耗损的源头给熄灭了,从而改善身体的不适症状。
但如果糖尿病人经常拉肚子,而且大便不成形,那么这种情况就跟便秘刚好相反了,可能会反映两个问题。首先呢,就是机体阳气亏虚了,阳虚则冷,患者在拉肚子的同时,还会感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反映的第二个问题呢,就跟并发症有关了。糖尿病人如果血糖长期大幅波动,会引起自主神经病变,而胃肠功能紊乱就属于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患者会长期拉肚子、消化不良,机体气血亏虚,体质也会变差。
我之前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呢,就是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出现了胃肠功能紊乱,人非常瘦,常年拉肚子、消化不良,而且每天都感觉身体乏力,患者舌暗紫,边有瘀斑。那么他呢,就是典型的脾胃功能变差了,引起了胃肠功能紊乱。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呢,我就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方子里用到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几味药材,加入黄芪,健脾补气,之后再加入薏苡仁、白扁豆、莲子等药材,增强祛湿的作用,改善拉肚子的问题。接下来呢,还用到了砂仁、桔梗等药材,醒脾和胃、行气化积。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食欲提升,而且拉肚子、消瘦乏力等问题也逐渐改善,血糖呢,也逐渐地降下来了。
当然了,中药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用药。
肠子一通,血糖就降!一张改善糖尿病的方子,诠释中医精神
大家好,我是中医庞主任。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中医用来改善糖尿病的手段之一。什么呢?这就是,肠子通了,血糖就降了。
来吧,我给你讲一张真实的案例。话说有一个男子,30岁,医案记载姓林。
最近一个月以来,这个患者特别口渴,一天到晚不停地喝水,小便次数还特别多。另外,胃口特别好,刚刚吃完上顿,没一会儿就饿了。这些症候,持续了一个月,患者觉得不对,就到医院检查。
他把症状一说,大夫就讲了,十有八九是糖尿病。你先按照要求做个检查吧。检查结果,不出大夫所料,确实是糖尿病。
既然得病了,那就好好服药吧。于是,各种药物吃了好多,但烦渴、总想喝水的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
这可咋办啊?后来有人建议他,不如去看看中医吧。
那好,此人就去投中医治疗。刻诊,见患者脉象沉而细数,舌苔薄而黄燥,舌红,形体比较瘦,小腹阵阵作痛。
医家仔细一问,这才知道,患者已经八天没有大便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医案记载,就是增液承气汤,加上郁李仁。
啥是增液承气汤啊?
它出自《温病条辨》,基本构成就是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水煎服。
这个方子,用下去,效果怎么样?
医案记载,两剂药下去,此人排出大量粪便,味道特别臭。紧接着,腹痛减轻,烦渴之感大大缓解。再一检查,发现空腹血糖和尿糖,都明显降低。
再后来,医家改用滋阴养液之法调养善后,最终让患者诸证若失,而且体重有所增加。
这是1986年,于《浙江中医杂志》上刊发的一则验案。当初我觉得不错,就收录在案。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里的道理。我告诉你啊,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在于有燥屎,大肠不通。首先,你得清楚一件事儿,这就是,中医认为糖尿病是一个“燥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共同表现。
比如说上头医案里这个患者吧。舌苔黄燥,舌红,口干口渴,大便干结不通,以至于八日不排便。这些都在十分明确地提示一件事儿:患者阴虚燥热。
既然是阴虚燥热,那滋阴是不是就行了?答案是,不行。因为医案里的医家,也曾经用过类似玉女煎之类的滋阴方药,效果不好。
所以医案里的医家,用了一招,就是通大便。
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方子:增液汤,加上郁李仁。
其中的增液汤,我前面讲了组成。其中的玄参,滋阴降火,泻热软坚。麦冬和生地,滋阴增液。然后,加大黄芒硝来泻热通便。这个方子,目的很简单,就是增液通便泻热。
在这个基础上,加上郁李仁润肠通便,这就可以进一步解决患者燥屎内结的局面了。患者用了以后,通下大量臭便,道理就在于此。
那么通导大便,通肠泻热,和降低血糖,改善患者的诸多不适,有什么关系呢?
你看,燥屎内结,日久必然生热。热邪一生,就一定伤阴。患者口渴多饮等现象,就这么来的。
中医讲,津血同源。血液中,本身就含有津液。如今津液受损,热邪灼于血分,血糖就会升高。用最通俗的话来理解,从前那些稀释于血液中的东西,如今全被凝炼出来了,你说患者血糖能不高吗?
在这个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根源,就是通便泻热。大便通畅了,热邪就没有生成的源头。患者体内没了热邪,津液就不会受伤。这时候再来有效补充津液,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血液环境,从而降低血糖。
所以,医家当时采用了增液承气汤这样的方子来调治。效果,果然十分明显。这就是用增液承气汤加减,来治疗消渴的案例,十分经典。
麦冬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这就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持大便通畅是十分必要的。
其实,糖尿病患者并发便秘,这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西医,有很多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
同时,中医在调治糖尿病的时候,也比较重视改善便秘。因为便秘一旦得到有效缓解,就可以减少热盛津伤的局面,对于改善患者身体感受,控制血糖,都很有意义。
而在诸多办法中,增液承气汤加减,算是方案之一。尽管它不是唯一,但代表了一种思路。我把它用文字的形式给你解读出来,希望你能认真体会。如果有机会,非专业读者,不妨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
最后,通大便而降血糖,改善糖尿病烦渴诸证,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思维的特点,也诠释了中医的基本精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常喝酒,这种病或已“潜伏”在身后!男女都逃脱不了
大家都知道,在餐桌上,要想把气氛都活跃起来,少不了酒。
然而大家也都知道,酒也不是个好东西,喝多,喝过量了,各种病就会找上门。
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种因为豪饮而造成的病——酒精性胰腺炎。
喝酒作为酒精性胰腺炎的病因,在各国所占比例不低,比如在美国,居榜首,约为75%;在日本,为20%;
酒精性胰腺炎一般多见于中年人,一些社会地位高、经济实力强的女性也在其中。这些人因为交际颇广,应酬不少,所以往往会在不知不觉就会得了慢性胰腺炎。
但由于症状不典型,很多人都不注意,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也常常将之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消化不良之类。一旦有典型的急性胰腺炎发作,才知道自己得病了。
可能有人会问:究竟多少量的酒精能引起酒精性胰腺炎?
根据相关统计分析,这在酒的种类(酒精含量)、饮用时间,以及不同国家的人等条件间的差异甚大,比如美国为50克/日,法国为179克/日,南非为1~4杯葡萄(果)酒或四分之一瓶白酒。
要想不被酒精性胰腺炎盯上,首要任务当然就是戒酒。如果不戒酒,所有的内科、外科治疗都是徒劳的。
此外,这几类人更需要着重做好预防酒精性胰腺炎的工作:
1、有较长喝酒史或经常要应酬饮酒、陪酒的人
2、患有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的人
3、有长期喝酒史且患有严重糖尿病的人
4、患有糖尿病,近期出现脂肪泻(大便量多、臭,常漂浮在水面上,甚至有油样便)的人
5、患有胆结石的人。
酒精性胰腺炎的预后好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分别是:
1、是否戒酒;
2、是否管住嘴;
3、是否科学处理糖尿病与脂肪泻;
4、能否做到定期看医生。
如果你足够爱惜自己的身体,就赶紧行动吧,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