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水果吃多了导致糖尿病(水果吃多了导致腹泻咋办)

北青网 0
文章目录:

吃太多水果会得糖尿病?或许这几种原因才是罪魁祸首

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或是饮食习惯的不好,特别是现在的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以前都是一些老年人才会患上,现在是很多的年轻人也患上糖尿病,这就是因为平时在饮食上的不注意,体内的血糖含量高了,以致糖尿病,那就会有很多人好奇是不是不能吃甜的,水果还能吃吗,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糖尿病的。

吃太多的水果会得糖尿病吗?

很多人都会好奇水果也是属于甜食,那吃太多会不会导致糖尿病,一般来说,就是单纯的吃水果而言,是不会得糖尿病的,但是因为部分的水果含有比较丰富的糖分,如果长时间食用此类水果,甚至是当饭吃,就容易使血糖失控,是会增大患糖尿病的几率,所以,要注意选择低糖的水果,不要过量的食用。

患上糖尿病的原因不仅仅就是平时体内摄入太多的糖分,还可能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有关系,它们也是会导致糖尿病的。

饮食不当

现在很多的人上班都是比较忙的,早上不吃早饭,中午就随便吃点,到了晚上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吃,导致体内一次性摄入的能量太多,并且回到家之后还不爱运动,体内的能量不能代谢掉,长期以往就会因为体内能量过剩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还有很多晚上爱吃甜食的,虽然嗜甜如命并不是导致糖尿病的绝对因素,但是甜食除了能导致能量蓄积意外,也会加重体内胰腺的工作负担,导致胰腺功能受损,引发糖尿病。

熬夜

熬夜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事了,现在的人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熬夜,因为白天总是忙于工作、学习或是家庭,到了晚上才是自己的时间,就不想早睡,经常玩游戏、玩手机或是出去和朋友聚会,再到睡觉的时间已经很晚了,这就会扰乱了体内生物钟,身体器官得不到休息,第二天就不能很好的运作,非常容易导致体内的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血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压力大

现在的人都在经受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因为时代在进步,自己不得不努力,就会造成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有过研究数据表明,心理压力过大的人患上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出两倍,而现在很多的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压力是最大的,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不断的给自己增加压力,又不及时给自己解压,就容易使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体重超标

现在很多的人体重都是超标的,特别是应酬多的中年人,出去应酬就需要吃饭、喝酒,之后也不运动,身体内的食物得不到消化,就会堆积在体内,长期如此,大肚腩也出来了,体重也超标,体内的营养过剩就会让胰岛功能增加负担,经常这样,胰岛功能负担过重就会影响胰岛素的的分泌,就会让血糖不能很好地被控制,就容易患上糖尿病。

从以上可以看出,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就单吃水果是不会得糖尿病,但是不能把水果当饭吃,不然也是会影响血糖的,还有要注意的是不要熬夜,养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多锻炼,及时消耗掉体内的多余能量,促进消化,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减轻身体负担,让身体处在一个轻松的状态,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水果吃多也会得糖尿病

很多准妈妈为了宝宝健康,就恨不得把所有营养都吸纳进来。其中当然少不了水果,有时候因为怀孕没有胃口,水果几乎都会代替正餐!小心!水果吃多了也会导致糖尿病,危害到你肚子里的小家伙!

水果虽然有丰富的维生素,但它和蔬菜有本质区别。过多地摄入水果,直接减少了孕妇纤维素摄入量。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每天摄入水果过多,水果含有果糖,多余的糖分迅速积累,最终导致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如不及时控制,不仅危害母亲,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十分不利。

提醒准妈妈们,补充营养要科学、均衡,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和生活规律,适度加强营养,不可盲目贪多,更不要乱吃营养品,每天安排适量运动,尽量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定期产检进行各项指标监测,确保围产期母胎健康。

千万也不要一刀切、杯弓蛇影,就怕得不敢吃水果。其实,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可以吃的,关键是要吃一些什么样的水果,这些水果要怎么吃?

首先,水果中含有的糖分除果糖、蔗糖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以多糖形式存在(如水果胶、膳食纤维),后者吸收慢甚至不吸收。所以,适当吃一些含果胶、膳食纤维丰富的桃子、柚子、山楂、草莓、猕猴桃、鸭梨等,不会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另外,果胶、膳食纤维还有助于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促进毒物排泄等。问题是一次吃水果量不宜太多,一般以每天250克(半斤)为限。

其次,目前的糖尿病饮食观已从过去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改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也就是说对脂肪的限制变得较为严格,而相应地放宽了碳水化合物(从广义看,米、面、糖都属碳水化合物)的限制标准。专家认为提高饮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脂肪比例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所以,不必过于刻意忌食水果。

另外,目前医学界已经认可“食品互换法”的价值。所谓“食品互换法”,是指在总热量范围内,等量热卡的食品可以互相置换。只要总热量不超标,就可将每日食谱安排得尽可能花样丰富,美味可口,以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乐趣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事实证明,这种“食品互换法”可避免饮食过于单调带来的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等副作用。所以,只要遵守基本膳食控制原则,可以在食谱中安排水果成分,即使是某些含糖量特别高的柿子、鲜枣、荔枝也可点到为止少量品尝。

所以,糖尿病病人完全可以解除对水果的禁令。只不过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控制水果摄入量,不能一吃就放开肚皮,毫无顾忌;另外在吃了一定量的水果后就要相应在食谱中减少等热量主食,以免总热量超标。

②要尽量选取含糖低,含纤维素、黄体素、番茄红素丰富的黄瓜、西红柿、柚子、桔子、山楂、猕猴桃为宜。

③除水果外,还应多吃粗粮蔬菜,特别是富含玉米黄素和番茄红素的蔬菜,如南瓜、花椰菜、菠菜和甘蓝等,并加强对猪肉、牛肉、羊肉等脂肪含量高的肉类的控制,以鱼肉和去皮家禽肉取代之。

④掌握食谱广、不偏食的原则,粗精搭配,荤素结合,切忌饮食单调,每天就几样主食蔬菜颠来倒去。因为食谱广不仅可提高食物营养价值,使之起互补作用,还可避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每天喝两瓶碳酸饮料每餐都吃肉 还不运动 两个初三学生突患糖尿病

近日,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甘宇的门诊来了两个初三学生。

一个是男孩,一个多月前居家上网课时体重180斤,近一周以来食量突然下降,大量饮水,口渴,体重突然降至160斤。就医后,被诊断为糖尿病。

另一个是女孩,因为身上起湿疹来医院看病,在检查时发现血糖高后转入内分泌科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

原来在上网课期间,男孩和女孩都有共同的生活习惯,每天至少喝两瓶碳酸饮料、每餐都吃肉,每天基本不运动。甘宇表示:“近些年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主要原因是能量过剩,而过量喝甜饮料、吃肉、缺乏运动,是导致能量过剩的主要原因。”

病例 两个初三学生患糖尿病

初三男生小刚在一周前身体出现状况,食量突然下降,大量饮水,口渴严重,体重由一个月前的180斤突然降至160斤。

小刚的父亲告诉记者,看到孩子身体出现状况马上带孩子就诊。通过检测,发现小刚血糖太高,同时尿酮体有4个加号,诊断为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的一个急症,有危险,必须住院治疗。

初三女孩小美是因为湿疹到医院看病的,在检查时发现血糖高后转入内分泌科诊治。甘宇告诉记者,女孩来的时候,看到她身体很胖有170多斤,就怀疑她血糖高,经过检测果然血糖太高了,确诊是糖尿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

病因 每天两瓶饮料、每餐都吃肉,基本不运动

记者了解到,小刚和小美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每天至少喝两瓶饮料、每餐都吃肉,基本不运动。疫情期间,父母看到小刚学习很辛苦,给他准备了大量的水果、饮料,饮食上也是天天大鱼大肉;小美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两位老人给孩子顿顿都是高营养,孩子不喝白开水,每天都喝饮料。

因为网课内容比较多,上完网课就写作业,再加上马上要中考了,两个孩子每天几乎不运动,连下楼的次数都很少。

数据 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增长

甘宇说,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18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是12.8%,青少年的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增长。以前青少年的糖尿病是一型糖尿病为主,必须用胰岛素治疗的,被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的糖尿病。现在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二型糖尿病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

提醒 糖尿病早期基本没有什么表现

甘宇说,为什么说糖尿病可怕?因为糖尿病在早期没有任何明确的症状。只有在血糖特别高的时候,才能表现出糖尿病的症状。

有的人可能轻微有些乏力,有一些口渴,这也是在血糖很高时可能会出现的症状。

专家 热量产生的多能量就过剩,人就要发胖

甘宇说,饮料不仅含糖量高热量也高,热量产生的多就代表着能量过剩,人就要发胖,比如说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含有的热量大约是200多千卡。

这么多热量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正常的走步210分钟、快跑22分钟、爬楼梯31分钟、跳绳31分钟、骑车31分钟,这样才能把热量消耗掉。

甘宇说,人的增重和肥胖是由于能量过剩带来的,比如说孩子身高165厘米,体重60公斤,需要的热量是每天1800千卡。一个青少年一天吃三顿米饭,按照八两算,热量就是1600千卡,还不算水果肉蛋奶。如果每天再喝两瓶饮料热量就400多千卡,超过身体需要的能量就变成脂肪蓄积起来。这样人的胰岛素抵抗就明显了,胰岛素抵抗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此外,疫情期间运动少,能量消耗不出去,这也是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建议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中的重要一环

甘宇说,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一定要合理饮食,减少含糖食品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同时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控制体重、平衡热量。每天最好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运动时间,长期规则运动对减少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帮助很大。

对于患糖尿病的孩子和家长来说,和医生配合,每天坚持测血糖,每2~3个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检查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甲状腺功能、眼底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早期发现和治疗并发症。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吴强

来源: 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