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肠内营养粉(糖尿病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

内分泌胡逢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补剂选择指南!医生推荐这6类补剂科学稳糖

作为一名专注糖尿病领域多年的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糖尿病患者。他们中有的一听到“营养补剂”就摇头,担心会升高血糖;有的则盲目跟风,吃了一堆昂贵的保健品,结果血糖没控制住,还吃出了其他问题。今天,我就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多年临床经验,来给大家好好讲讲,糖尿病患者到底该怎么选营养补剂。

一、糖尿病患者必须了解的6种营养补剂

膳食纤维:肠道的守护者,血糖的调节者

膳食纤维堪称控糖护肠的“天然屏障”,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研究表明,每天摄入30g膳食纤维,糖化血红蛋白能降低0.5% 。燕麦片、魔芋粉、菊粉都是补充膳食纤维的优质选择,冲泡简单,适合日常食用。

优质蛋白:肌肉的“建筑师”,身体修复的关键

蛋白质是维持肌肉、修复组织的重要物质。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消瘦或肌肉量减少的人,补充优质蛋白非常必要。乳清蛋白粉和大豆分离蛋白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蛋白摄入量,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Omega-3脂肪酸:心血管的忠诚卫士

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而Omega-3脂肪酸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每周吃两次富含Omega-3的鱼类,心血管疾病风险能降低26% 。如果不喜欢吃鱼,也可以选择深海鱼油、亚麻籽油等补剂,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维生素D 钙:骨骼与免疫的双重保障

有研究数据显示,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补充维生素D和钙,不仅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还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维生素D3滴剂搭配低糖钙片,是糖友补钙的黄金组合。

镁元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幕后英雄

镁元素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每日补充250mg镁,8周后空腹血糖会显著下降 。甘氨酸镁和绿叶蔬菜提取物都是补充镁元素的优质来源。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辅助降糖的秘密武器

苦瓜提取物、蜂胶、桑叶茶等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具有辅助降糖的功效。比如苦瓜中的苦瓜苷,能激活AMPK通路,促进葡萄糖代谢 。这些天然补剂温和安全,适合长期食用。

二、使用营养补剂的黄金法则

能食补,不药补

优先从天然食物中获取营养,全谷物、深海鱼、坚果都是很好的选择。当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营养时,再考虑补剂。

因人而异,精准补充

根据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选择补剂。比如,肾病患者要避免高蛋白补剂,而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可优先选择α-硫辛酸。

定期监测,动态调整

服用新补剂后,连续3天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根据指标调整补剂方案。

三、补剂“黑名单”,千万别踩雷

蜂蜜制品

升糖指数高达73,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糖友们一定要远离。

含糖麦芽糊精补剂

很多廉价蛋白粉中含有这种成分,看到成分表中有“麦芽糖浆”,就要提高警惕。

高浓度葡萄糖口服液

这东西只有在低血糖急救时才能使用,平时千万不能喝。

四、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补剂搭配方案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早餐:5g膳食纤维粉 10g乳清蛋白,增加饱腹感,控制体重。

午餐:1粒苦瓜胶囊,辅助降糖。

晚餐:1粒深海鱼油,保护心血管。

糖尿病肾病患者

早餐:低蛋白米糊 维生素D滴剂,补充营养的同时减轻肾脏负担。

午餐:用5ml亚麻籽油拌菜,补充Omega-3脂肪酸。

晚餐:1粒钙镁片,维持骨骼和神经功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早餐:300mgα-硫辛酸,改善神经病变。

午餐:1片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

晚餐:1粒蜂胶软胶囊,增强免疫力。

五、提醒:补剂不是万能药

任何补剂都不能替代降糖药或胰岛素。营养补剂只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一部分,一定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补充方案。

糖尿病患者选择营养补剂,就像给身体定制一套精密的保养计划。只有选对了,才能真正起到控糖、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各位糖友,让大家都能科学补剂,健康生活!#营养补剂##糖尿病##奕健行##血糖##糖尿病肾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肠内营养粉和一般营养品有啥区别?附实用挑选指南

近年来,我国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日渐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但因为种种原因,患者们的营养状况仍然不够理想。根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专家共识:大约80% 的中国肿瘤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肿瘤性营养不良的治疗率只有34%。

各国肿瘤协会都十分认可利用肠内营养粉进行肠内营养补充在治疗患者营养不良时的表现——有利于保持或增加体重,提高免疫力,降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一、肠内营养是什么

肠内营养简称EN,指用口服或管饲的方式,经胃肠道吸收来提供各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等)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目前公认的是,通过肠内补充营养素比通过输液方式的肠外营养(PN)具有更多的好处:

1.可以有效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黏膜的萎缩,从而减少肝胆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2.肠内营养特别是肠内营养粉操作简单;

3.肠内营养从需求上更符合患者生理需要。

一般来说,日常饮食能够提供癌症患者每日所需糖分、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所需,但对于微量元素的不足,则需要进行额外补充。中国百姓习惯采用自制一般营养品的方式为患者补充营养,常见为肉汤、骨头汤、蔬菜泥等。

那么,相比较而言,肠内营养粉(全营养型)有哪些优势呢?

1. 自制的一般营养品成分单一;肠内营养粉有效成分经过科学验证,营养价值较全面均衡。

2. 自制一般营养品操作复杂,加工手段不科学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而肠内营养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且有效性有保障。

3. 肠内营养粉经过多年临床试验,安全可靠;而自制的一般营养品配方往往未经标准化,操作不当反而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

研究表明,使用肠内营养粉的胃癌患者体重均有增加,而使用自制一般营养品或未使用营养品的患者体重均降低。

二、肠内营养粉的分类、选择和食用

目前临床上肠内营养粉林林总总几十种,很多患者家属有心使用,但不知道如何挑选,更不知道怎么使用最有效果。

市面上的肠内营养粉,可以根据氮源分类和临床用途进行分类。

根据氮源分为三类: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

1.氨基酸型:氮源以氨基酸为主

优点:成分不需要消化液或极少消化液就可以吸收,应用后对胆汁、胰液、胃液等消化液的需求较少。比较适用胃肠道功能减退的肿瘤患者,如:胃癌、胰腺癌、肝癌、胆管癌等患者。

缺点:口感差,需要通过鼻饲管进食,容易出现腹胀、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2.短肽型:氮源来源是蛋白水解物

优点:容易被机体利用,可以几乎被完全吸收,同样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低下的肿瘤患者,尤其适合放射性肠炎、化疗、手术后的患者。

缺点:需要小肠黏膜完成转运工作,仍有一定胃肠道负担,且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整蛋白型:以整蛋白作为氮源。

优点:成分与食物类似,可作为患者的唯一营养来源,尤其适合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

缺点:会刺激消化腺体分泌消化液、需要胃肠道进行吸收,所以受限制较多,如: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肿瘤患者均不能使用。

根据肠内营养粉的氮源特点,胃肠肿瘤患者可以选择氨基酸型或短肽型,其他部位实体瘤患者可以整蛋白型。

按临床用途可分为通用型和疾病特异型。

1.通用型:适合大部分患者使用的类型。

优点:营养制剂配方中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全面均衡,低聚糖、麦芽糖、植物油、糊精及淀粉提供的能量符合大多数人群的需求,并且一定量的含有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缺点:不能满足特殊患者的营养支持需求。

2.疾病特异型:主要对不同的疾病特点制订相应的营养成分配方,以满足特殊营养需求。

优点:除了能提供营养物质,对于疾病的恢复具有帮助,如:糖尿病专用型能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肿瘤专用型可以调节炎症因子,增强患者免疫力,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

缺点:使用时较为复杂,糖尿病专用型需要密切关注血糖水平,肿瘤专用型需要考虑充分考虑患者体重和营养状况,每日计算剂量。

根据临床用途特点,肿瘤专用型适宜在肿瘤治疗期间使用,通用型适宜肿瘤患者病情稳定期使用,糖尿病专用型适宜合并糖尿病者使用。

食用方法:

一般使用 50℃ 左右的温开水加入规定量的营养粉,搅拌至完全溶解,通过鼻饲或口服的方式服用,一般每日2-6次。而具体用量及次数仍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来决定。

总结

目前肠内营养粉可以通过最少的服用量,让肿瘤患者获得人体需求的能量及微量元素,可有效改善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特别是消化吸收功能存在障碍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这部分人群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

总之,肠内营养粉比较起一般营养品,在改善营养状态、恢复健康体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营养粉、蛋白粉傻傻分不清,胃癌患者究竟该选择哪一种?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我们会发送健康的相关文章,让觅健陪您一起关爱健康资讯~

别人日常

“吃这个吧,不会胖的。”

胃癌患者日常

“吃这个吧,才能增重!”

在别人都在想尽办法地瘦身减肥时,胃癌患者却在绞尽脑汁地想增重,果然人间悲喜不相通。

作为一种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的组织细胞要维持自身的生长和侵袭,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肿瘤患者静息状态下能量消耗(REE)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

于消化吸收功能存在障碍的胃癌患者而言,营养更是供不应求,再加上治疗期间产生的恶心呕吐等反应,无疑是让营养不良的状况更加的雪上加霜。

于是改善营养状况,恢复健康体重就成了胃癌患者的一大目标,而口服肠内营养制剂便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

肠内营养制剂你选对了吗?

肠内营养制剂根据氮源(成分之一)分为3大类: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

氨基酸型和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适合胃肠功能不全的患者[2]。目前市面上氨基酸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有爱伦多维沃(肠内营养粉),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有百普力(肠内营养混悬液 )以及百普素(肠内营养粉剂) 等。

整蛋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适于于胃肠功能较好的患者,目前市面上的此类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有安素(肠内营养粉)和瑞素(肠内营养乳剂)等。

对于肿瘤和糖尿病等特殊人群,肠内营养制剂也有“量身定制款”,如肿瘤专用型、糖尿病专用型等。

比如由于肿瘤组织主要依赖葡萄糖获取能量,因此在肿瘤专用型的肠内营养粉中不适合添加过多的糖类,而是多添加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强患者免疫防御能力[2]。目前市面上的此类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有瑞能(肠内营养乳剂)。

不同的人群有其更为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至于胃癌患者选择何种肠内营养制剂更为合适,应该由医生和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指导。

肠内营养制剂你吃对了吗?

肠内营养制剂根据其不同的剂型,可以分为肠内营养粉剂、肠内营养混悬剂、肠内营养乳剂等。

肠内营养粉剂

就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粉状,像奶粉一样的外观,喝之前需要用温水进行冲泡。

肠内营养混悬剂

是同时含有液体和难溶性固体,将其静止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通俗一点地讲就好比是用桶捞上来的黄河水,静止一段时间后会看到桶底下沉了许多细沙,上层则是清水。因此为了保证每喝一口所含的成分都是一样的,就必须在喝之前摇一摇

肠内营养乳剂

是由两种不会相溶的液体混合成的,打个比方就像油和水,所以这种制剂在使用前也需要摇一摇

然而对于后两种可能大家比较不熟悉,因此存在盲区而非误区,但对于肠内营养粉剂,许多患者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营养粉=蛋白粉。这两者虽然看着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

肠内营养粉是一种特殊医疗食品,主要成分有氮源(氨基酸、短肽、整蛋白)、脂肪、糖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电解质和矿物质等,有助于身体免疫力的提高,适合有进食障碍但又需要高能量补充的患者。

而蛋白粉是保健品,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适用于单纯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人或是作为需要高蛋白饮食的人群的一种膳食补充。

所以在购买前要睁大眼睛辨别,不要原本要买肠内营养粉,最后扛回家的却是蛋白粉哦。

肠内营养制剂所有人都能吃吗?

肠内营养制剂虽没有如同药品那般对适用人群有严格要求,但也并非所有出现营养不良的人都可以服用,其也是有禁忌人群的[3]:

  • 肠梗阻、肠麻痹
  • 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期
  • 对肠内营养组分过敏者
  • 顽固性腹泻或呕吐
  • 严重腹腔感染
  • 严重的消化或吸收不良
  •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

有以上病症的人群便不能服用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制剂不仅有禁忌人群,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肠内营养制剂毕竟与普通食品、保健品不同,所以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时也需小心为妙。

虽说胃癌患者可以通过肠内营养制剂来补充所需的营养,但却单单靠肠内营养制剂却是不行的,肠内营养制剂只能作为辅助途径,均衡饮食才是胃癌患者营养来源的主要途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看完别忘了分享给其他病友

责任编辑:胃癌康复君

封面图片来源:头条号

参考来源:

[1]曹冬兴, 张波, 郑烈伟,等. 恶性肿瘤病人能量消耗及机体组成变化测定[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011):953-956.

[2]李彦芹.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和应用选择[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06):33-36.

[3]王维波.十大要点读懂肠内营养.消化时间

#癌症##胃癌##营养##科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