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腿怎么治疗(糖尿病腿的症状及表现)

中医高鲁东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腿脚冰凉,麻木疼痛,3个方法,打通瘀堵,打开血液循环

很多糖尿病人啊,一到了天气比较凉的时候,就会出现畏寒怕冷的问题,尤其是腿脚总是感觉冰凉,有时候呢,冰凉的同时,还有麻木、知觉下降、疼痛等问题,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来,即便是泡脚了,也不能缓解,那么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应对呢?

我们先来说说,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腿脚发凉的问题。因为下肢,尤其是双脚,位于肢体的末端,糖尿病人气血亏虚了,血液流通不畅了,腿脚往往最先有反应,很容易出现冰凉怕冷的现象。而且中医讲寒凝则血瘀,下肢受到寒邪的侵袭,瘀堵的程度也会加深,血液循环也会变得更差,所以天越冷,糖尿病人下肢冰凉的现象也会加重。而且因为气血到达不了下肢,一些患者呢,腿脚在冰凉的同时,还会出现麻木的现象,而且糖尿病人就算泡脚,或者穿厚袜子、厚棉裤,也缓不过来。

如果下肢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当然会加速并发症到来的脚步,糖尿病人可以尝试以下3个方法,来帮助改善腿脚的冰凉、麻木的问题。

第一个方法呢,就是要做好保暖工作。鞋子呢,要宽松且保暖,不要压迫双脚,要穿保暖的棉袜。如果糖尿病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觉得双脚冰凉,那么也可以穿着棉袜睡觉。

第二个方法呢,就是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每天晚上可以泡脚。糖友可以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能够很好地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但这个方法呢,不适合有糖尿病足、脚部有伤口的患者。

第三个方法啊,就是通过中药治疗,温阳散寒,改善下肢的异常现象。我之前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就是下肢冰凉,而且双脚还有麻木刺痛的现象,知觉下降,已经出现了周围神经方面病变。他试过了前两种方法,不适症状还是没有得到改善。患者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他就是典型的气血亏虚,气滞血瘀,下肢缺少气血阳气的温煦。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我就以保元汤为基础方,方子里啊,首先用到了黄芪、人参、肉桂这三味药材,温阳散寒、补五脏之气,再加入甘草,调和药性。接下来呢,我还在方子里加入了行气、活血化瘀的药材,比如当归、川芎、桃仁等等,改善麻木刺痛的现象。之后呢,还加入了养肝血、补肾精的药材,比如白芍、淫羊藿、熟地黄、枸杞子等等,强壮筋骨。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啊,下肢冰凉、麻木刺痛等表现逐渐改善。

总之,糖尿病并发症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糖尿病出现腿脚麻木、刺痛,四处寻医问药无果,不如试这3个方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这个让人“谈糖色变”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节节攀升。它不仅让人担心血糖数值,更让许多人饱受并发症的折磨。其中,腿脚麻木、刺痛等症状,一旦出现,往往让患者夜不能寐,行走困难,甚至影响生活质量。

很多人寻遍名医、尝试各种疗法却始终无果,究竟问题出在哪里?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多与“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有关,调理方法也许并不复杂。本文将为大家介绍3个中医方子,帮助缓解糖尿病引起的腿脚麻木与刺痛问题,还会从中医角度解读病因,带您走出治疗误区。

糖尿病与腿脚麻木的关系:病根不仅在“血糖”

糖尿病患者为何容易出现腿脚麻木、刺痛?在现代医学中,这被称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微血管,导致神经组织供氧不足,最终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而中医则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而腿脚麻木、刺痛则涉及“痹症”。糖尿病患者体内多呈现“阴虚燥热”,久而久之,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络闭阻。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就会引发麻木、刺痛等症状。

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湿热内蕴”,痰湿阻滞经脉进一步加重症状。因此,糖尿病腿脚麻木的治疗重点在于“活血通络、化瘀祛湿”。

中医如何辨证腿脚麻木的病因?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注重根据具体症状辨证施治。糖尿病引起的腿脚麻木、刺痛,常见的证型有以下几种:

1。 气滞血瘀型:此型患者多表现为下肢刺痛、麻木,甚至疼痛剧烈,时轻时重,夜间加重。中医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气血运行受阻,瘀血阻滞经络所致。舌苔多为紫暗,有瘀斑或瘀点。

2。 痰湿阻滞型:此类患者腿脚沉重、麻木,甚至伴有水肿,活动后症状加重。其舌苔多为白腻,脉象滑。这是因为痰湿内生,阻碍经络气血运行。

3。 阴虚燥热型:此型患者常伴有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手心、脚心、胸口发热),腿脚刺痛伴灼热感。中医认为,这是由于阴液不足,虚火内扰,经络失养所致。

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讲究整体调理,针对病因的治疗往往更为有效。

糖尿病腿脚麻木的中医治疗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腿脚麻木问题,单纯依靠降血糖药物和止痛药,效果往往不理想。中医强调标本兼治,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根本上缓解症状。治疗原则包括:

活血化瘀:活血通络是治疗“气滞血瘀型”麻木的关键。活血药物如当归、川芎等能改善微循环,缓解瘀血问题。

化湿祛痰:针对“痰湿阻滞型”患者,中医会使用茯苓、薏苡仁等药材,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减轻经络阻滞。

滋阴清热:对于“阴虚燥热型”患者,滋阴药材如麦冬、地黄可补充体内阴液,改善灼热刺痛感。

接下来,本文将重点介绍3个针对不同证型的中医方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缓解糖尿病腿脚麻木问题。

方子1:血府逐瘀汤——改善气滞血瘀

血府逐瘀汤是中医经典名方,专门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麻木、刺痛。此方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等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微血管损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病变疗效显著。

使用方法:在中医师指导下,按照个人体质适量调整药材剂量。每日煎服一次,连续服用2周为一疗程。

适用人群:腿脚刺痛剧烈,舌质暗紫、有瘀点瘀斑的患者。

方子2:二陈汤加减——祛湿化痰

二陈汤是治疗痰湿阻滞的基础方剂,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组成。对于痰湿内盛的糖尿病患者,二陈汤可以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薏苡仁、白术等祛湿药材,进一步增强化湿通络的效果。此方能够有效缓解腿脚沉重、麻木及水肿问题。

使用方法:每日煎服一次,连续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

适用人群:腿脚麻木伴沉重感,舌苔白腻,脉象滑的患者。

方子3: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清热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组成。对于阴虚燥热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麦冬、知母等清热药材,缓解刺痛与灼热感。

使用方法:每日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次6-9克,可长期服用。

适用人群:腿脚刺痛伴灼热感、口干舌燥的患者。

中医调理之外,日常护理也很重要

中医认为,治疗疾病不仅依赖药物,日常生活中的调理也尤为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以下护理建议不可忽视:

控制血糖:血糖波动过大会进一步损伤神经,因此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摄入高糖、高脂食物。

保持下肢温暖:腿脚怕凉会加重气血阻滞,日常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季。

坚持泡脚:中药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麻木和刺痛。可以用艾叶、红花等活血药材泡脚,每次15-20分钟,水温适中。

适量运动:适度的下肢运动如散步、打太极,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腿脚力量。

中医调理的优势: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病变的治疗多以对症处理为主,无法根治。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能够从整体出发,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从根本上缓解症状。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日常护理,中医都提倡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的困扰,尤其是腿脚麻木、刺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结合合理的日常护理,完全可以减轻这些症状,甚至恢复正常生活。

本文介绍的3个中医方子,针对不同体质和症状类型,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但需要提醒的是,中药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在治疗的同时,也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管理血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防治疾病的根本之道。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缓解糖尿病导致的下肢疼痛、发冷、麻木,神奇疗法“电一电”

12月10日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

“李医生,我的腿和脚变暖了!”

王老先生兴奋地告诉

正在查房的

副主任医师李海洋

1天前,王老先生刚因糖尿病足部疼痛、下肢发冷,接受了脊髓电刺激手术。现在,老人就能下床迈开久违的步伐,激动地说:“脚不疼了,我现在再也不怕走路了。”

这双不疼又温暖的“好腿脚”

王老先生盼了4年

王老先生的糖尿病已有30多年。4年前,他开始出现双腿、双脚疼痛、发凉、麻木和无力,但一直拖着没去看病。这一拖,拖出来一串问题。

先是双腿、双脚越来越疼,尤其是夜里以及走路都会加重疼痛,连服多种止疼药都不见效,导致越发抗拒走路

随后又变成了“越来越怕冷”,即便是在夏天,也要用多层被子紧紧盖住腿脚。

找到李海洋时

老人一忧一喜

忧的是,病情已经发展成糖尿病足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缺血性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三级、慢性肾功能不全。

喜的是,李海洋告诉王老先生,团队可以通过一种微创、可逆、可调节的神经调控技术来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并改善下肢血供和微循环。

这样既可缓解下肢疼痛,又能改善下肢供血、让腿脚恢复温热延缓甚至避免由于下肢溃烂感染导致的截肢。

12月9日,在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梁庆华的指导下,李海洋团队顺利为王老先生实施了脊髓电刺激手术

李海洋解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疼痛、麻木、灼烧或刺痛等,疾病初期多以双脚出现症状,而后逐渐向小腿、手部发展,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数据显示,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约占50%

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止痛等药物治疗,溃疡伤口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等。对于严重下肢大血管狭窄患者,也可以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或外科手术等进行血管重建,改善下肢供血,缓解症状。

但仍有许多经过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选择脊髓电刺激手术。该技术利用在脊髓周围植入电极,通过微弱电刺激调节神经活动的方法,帮助患者解决难题,降低截肢率。

哪些患者适合脊髓电刺激疗法?

1.经规范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良反应较大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

2.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经有经验的介入血管外科医生评估,下肢动脉闭塞血管条件不适合做血管腔内治疗的患者(如尿毒症透析下肢血管广泛钙化、介入治疗效果不好等)。

3.已经实施了下肢血管腔内治疗,并经规范内科药物治疗,但下肢疼痛症状仍改善不佳,下肢及足部血运仍无法达到创面愈合要求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