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期症状(糖尿病的中期症状有哪些症状性功能)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要经历3个阶段
科普【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要经历3个阶段】阶段一:患者已经存在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但是糖耐仍正常。阶段二: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糖尿病前期,即正常葡萄糖稳态与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异常。阶段三:最后进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其实是指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一般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和临床表现。患者多通过体检、血糖化验等发现患病,待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通常已经较为严重了。(via 健康时报)
来源: 广东123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中期、后期都有哪些症状?医生一次讲清
“脚底麻得像踩棉花,晚上还火辣辣疼,这病咋回事?”
在一次社区健康讲座中,一位中年人站起来焦急地提问。讲座的主题正是“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他的提问引来了许多听众的共鸣。
作为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令人头疼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经让无数患者苦不堪言。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场神经的“灾难”
人体的神经系统就像一张复杂的通信网络,负责将“大脑中枢”的指令快速传递到各个地方。当这张网络因为“线路损坏”无法正常工作时,会出现信号丢失或误传的情况,最终导致身体功能障碍。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正是这场“灾难”的导火索。长时间的血糖控制不良会让神经周围的小血管供血受阻,同时高血糖本身也会直接损害神经,导致“通信网络”出现故障。这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成因。
早期症状:隐秘的“警告信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症状通常非常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
感觉异常与麻木
有些患者可能会感觉脚底像穿了双厚厚的袜子,或者走路时脚下软绵绵的,就像踩在棉花上。这种感觉被称为“袜套样感觉减退”,是早期神经病变的典型信号。还有些人会感到手脚轻微的刺痛或麻木,就像无数小针在皮肤表面跳舞。
冷热不敏感
另一个常见表现是对冷热的敏感度下降,甚至完全感觉不到。很多患者因此在用热水洗脚时被烫伤却浑然不知。
维生素与神经健康的关系
研究发现,维生素对神经健康的保护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1和B12。高血糖环境会破坏神经细胞的代谢功能,导致神经损伤,而维生素B1能帮助葡萄糖代谢,减少有害代谢物的积累。
维生素B12对神经外面的“保护套”——髓鞘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一旦缺乏维生素B12,神经的“防护罩”将失去保护,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异常。
这就是为什么患者在早期阶段补充适当的维生素,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有效减缓病变进程。
中期症状:行动和感官的双重限制
如果忽略早期的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进入中期,此时患者的感官与行动能力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行走困难与肌肉萎缩
神经的进一步受损可能导致患者的脚部力量下降,行走时容易绊倒,甚至摔跤。严重时,患者的小腿和脚趾肌肉会逐渐萎缩,影响行走功能。
持续疼痛与睡眠障碍
此时,许多患者会感受到持续的神经性疼痛,夜间尤为剧烈。这种疼痛可能是灼烧感、针刺感,或者撕裂般的剧痛。这种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常常导致睡眠障碍,让患者苦不堪言。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期”
科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史和血糖控制密切相关。通常,糖尿病病史超过5年,且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更容易进入并发症的“危险期”。
中期症状的出现正是这一阶段的典型表现。如果患者在这一阶段能够通过控制血糖、增加身体活动和调整饮食来稳定病情,或能阻止病变的进一步恶化。
后期症状:危险的“红色警报”
到了病变的后期,患者的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感觉完全丧失与溃疡
由于对疼痛和外伤的感觉消失,患者常常在脚部受伤后未能及时察觉,伤口容易发展为难以愈合的溃疡。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导致感染甚至截肢。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除了肢体症状,后期患者还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比如膀胱排尿困难、胃肠蠕动减弱等。这些问题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与疾病和平相处,你并不孤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早期的隐匿症状到后期的严重表现,呈现出一个逐步加重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在每个阶段都做好预防和管理,就有机会阻止疾病带来的痛苦。
2型糖尿病病程分五期,你在哪一期
导读
2型糖尿病的病程分为5期,每一期特点各不相同,看看你目前处于哪一期,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案。
一期是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起源于“胰岛素抵抗(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降糖)”,病人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对抗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在正常范围。
二期是血糖调节受损期:当胰岛素分泌到极限以后会逐渐减低,血糖开始升高,还没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早餐前血糖6.1~6.9mmol/L,餐后小时血糖7.8~<11.1mmol/L。此阶段病人分泌的胰岛素仍高于正常人。
三期是糖尿病早期:胰岛素的分泌进一步减少,但仍高于正常人,血糖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早餐前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以上三期都为“高胰岛素血症期”,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因素之一。
四期是中期:胰岛素的分泌再度减少,低于正常人的水平,血糖进一步升高。
五期是糖尿病晚期:当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或个格列奈类药)一天用到3片血糖仍不能控制,提示已进入“胰岛素分泌衰竭期”。
从第一期开始动脉硬化就逐渐形成了,一直伴随终生。从第2期以后血糖升高,微小血管病变造成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开始逐渐形成,也会伴随终生。但在一、二、三期病人往往无症状,容易忽视做检查,到四、五期才有可能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想到是否应当到医院看病,可想而知糖尿病的并发症已发展到何等地步。一、二、三、四期可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第五期只能用胰岛素治疗。一、二期应积极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使胰岛B细胞功能尽可能恢复。
看完本文您就知道为什么糖尿病越早发现越好了吧!
(作者: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李经)
本文为糖尿病之友原创,更多精彩,关注糖尿病之友微信公众号:tnbzy2013,欢迎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