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透析液(糖尿病肾病透析多久一次)
新型腹透液在国内上市,瑞金医院开出首张处方,患者不用频繁跑医院了
“终于等到了!”老曹(化名)激动地攥着手里的方子,这是一张有望改善他治疗情况的新处方。
3月18日,瑞金医院肾脏内科开具中国大陆地区首张艾考糊精腹膜透析液治疗处方,弥补了过去传统单一葡萄糖腹透液的局限性,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带去更多获益。老曹是这首张处方的获益者,此前他因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在腹膜透析中心接受治疗已两年,但下肢浮肿仍反反复复,无明显好转……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腹膜在腹腔内对血液进行过滤,以清除体内的毒素、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国内腹膜透析治疗需求陡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任红主任医师表示,“居家治疗,不用频繁去医院,尤其是疫情期间,患者无法去医院血透,腹透的优势就凸显了!”
腹透的具体操作就是在腹部打一个小孔,用一根管子建立腹腔通路,利用这个通路向腹腔“输液”,根据病情不同,腹透每天做3-4次。
目前,腹透液的渗透剂大多使用的是葡萄糖,但葡萄糖腹透液也有缺陷,一是增加葡萄糖吸收,造成糖脂代谢紊乱;二是留腹时间短,需多次交换,长留腹治疗影响超滤量。
直到今年3月,让中国患者期盼的新型腹透液——艾考糊精腹膜透析液终于在国内上市了。
“艾考糊精腹透液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弥补了传统单一葡萄糖腹透液的局限性。”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肾脏内科陈楠主任医师介绍,这种透析液因其分子量大,不易被腹膜吸收,且不含葡萄糖,大大提高透析“效率”,可实现长达16小时的留腹时间,进而提高了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容量超负荷和糖脂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
早在2007年,瑞金医院作为全国7个多中心临床研究之一,曾参与了艾考糊精腹透液在中国患者应用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于2008年发表在《中华肾脏病杂志》上,该研究证实了艾考糊精腹透液单袋长时间留腹治疗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艾考糊精腹透液最早于1997年在欧洲上市,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并获得了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推荐。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建议艾考糊精腹透液每日1次,通常用于下列情况:
腹膜超滤衰竭患者
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者
糖尿病患者
容量负荷过多而超滤不足者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腹膜透析治疗的单位之一,腹透也是瑞金医院肾脏内科的一大特色,团队制定了上海首个腹膜透析护理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将操作技术、质控规范、管理模式,推广到了长三角地区。
在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10年、20年的患者大有人在。这里创造了一串骄傲的数据:长访腹透患者队列超过500人,3年生存率大于80%,腹膜炎发生率0.1次/病人年,掉队率6.2%,平均治疗时间76个月,中心规模和质量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当糖尿病遇上尿毒症,新型腹膜透析液带来新希望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6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开出国内首张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治疗处方。
该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章俊教授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这意味着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复杂情况的尿毒症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开出国内首张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治疗处方
10年“糖友”确诊尿毒症长期低白蛋白或有严重并发症
陈先生患糖尿病10年了,1年多前开始反复双下肢水肿、头晕乏力、食欲下降,前往珠江医院检查,经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章俊教授诊断,陈先生已经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这时陈先生就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常见的包括肾脏移植和透析治疗,其中透析又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
考虑到血透往返医院的时间成本,陈先生最终选定居家腹透。然而,陈先生不仅有10年糖尿病病史,同时还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只有19.8g/L(成人正常值35-50g/L),而通过尿排出的蛋白每天高达12g。“这么低的白蛋白,如果继续做传统腹膜透析,会丢失更多白蛋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从而增加疾病的风险,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章俊教授表示。
常规腹透易导致高血糖、低蛋白血症腹膜透析是一种连续性治疗方式,相比血液透析,操作更简便,可以在家里操作,免去每周往返医院的不便。而且更接近于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可以保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等。
“目前大多使用的常规腹透液,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肾内科副主任汤珣指出,“传统透析液含高浓度葡萄糖,50%-80% 的葡萄糖从腹膜腔吸收,每天经腹膜透析液吸收100-200g葡萄糖,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同时饱腹感增强,极易患上厌食症,导致恶化代谢和营养问题。”
据记者了解,我国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有1/3会出现蛋白尿,蛋白尿病人有1/3会出尿毒症。这部分患者进行常规腹膜透析则可能更大的风险与并发症。
此外,透析过程中,透析液在清除毒素时也会同时带走氨基酸和蛋白质,造成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损失。统计数据显示,45%的腹透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腹透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正常腹透患者高出3倍。
新型腹膜透析液带来新希望不幸中的万幸,陈先生有了另一种新选择——用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肾内科护士长杨绮璇向记者解释,氨基酸腹透液以氨基酸作为渗透剂,可以减少葡萄糖吸收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能有效降低腹膜纤维化与包裹性腹膜硬化症风险,改善蛋白质代谢并提升营养指标。因为它既可作为透析溶液又可作为蛋白质来源,尤其适用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的腹膜透析患者。
陈先生使用上了这种新型腹透液,在治疗过程中,陈先生没有出现过敏、腹痛等不耐受情况,血糖和营养不良的状况得到了控制。
了解更多
等了十多年,新型腹透液来了,还在中山一院用上了
终末期慢性肾病、尿毒症……我国是肾脏病患者数量较多的国家,除却数十万计的登记在册血透患者,通过腹膜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数量也不在少数。以传统小分子为主要原料的透析液在滤出患者身体毒素的同时,也容易带来糖尿病、血管病变几率增加的风险。
南都记者29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获悉,新一代透析液在我国获准上市后,业已进入该院运用,并开出了院内取药电子处方,该院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可在院内应用新型透析液的医疗机构。“我们等这种新型透析液等了10多年了”,肾脏病专家、医院肾内科主任阳晓教授表示。
新型腹膜透析液。
传统腹透液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腹膜在腹腔内对血液进行过滤,以清除体内的毒素、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国内腹膜透析治疗需求陡增。
“腹膜透析具有可居家治疗,不用频繁去医院,尤其是患者无法去医院血透时,腹透的优势就凸显了!”
肾内科护士长林建雄表示,腹透的具体操作就是在腹部打一个小孔,用一根管子建立腹腔通路,利用这个通路向腹腔“输液”,根据病情不同,腹透每天做3-4次。目前,腹透液的渗透剂大多使用的是葡萄糖,但葡萄糖腹透液也有缺陷,一是增加葡萄糖吸收,造成糖脂代谢紊乱;二是留腹时间短,需多次交换,长留腹治疗影响超滤量。
新型透析液因其分子量大,不易被腹膜吸收,且不含葡萄糖,大大提高透析“效率”,可实现长达16小时的留腹时间,进而提高了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容量超负荷和糖脂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新型透析液可实现长时间稳定的超滤,是目前唯一适用于防治腹透患者液体超负荷的创新药。” 阳晓教授表示道。
肾内科阳晓主任为患者开具第一张院内使用新型腹膜透析液的处方。
自1997年在欧洲上市以来,已经在全球8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解决了多年来腹透患者因腹膜功能障碍导致的液体超负荷问题,并被国内外权威指南及共识极力推荐。
新透析液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得到了验证
2005年,腹透中心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进行了新型透析液在中国腹透人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证实了其应用于患者身上能实现良好效果,文章发表在国际和国内权威期刊。研究结果于2008年发表在《中华肾脏病杂志》上,该研究证实了单袋长时间留腹治疗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建议,对于腹膜超滤衰竭患者、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者、糖尿病患者、容量负荷过多而超滤不足者(心衰)、腹膜炎患者这五类人群,更为适合使用新型透析液且每日应进行1次腹膜透析。”
第一张院内使用新型腹膜透析液的处方。
去年,该透析液在国内上市的信息引起了腹透病友的广泛关注,不少腹透患者纷纷前来咨询处方开具和使用问题。中山一院肾内科、药学部、药事管理委员会等多科室以最快速度完成了药品临购手续;同时,腹透中心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及患者针对新型腹膜透析液进行了相关操作和注意事项的培训。3月25日,腹透中心开出了新型透析液首张电子处方,并顺利为患者进行透析。来自患者的反馈显示,腹透超滤效果显著。
首位患者应用该新型腹膜透析液进行治疗。
阳晓教授表示,在中山一院腹透中心,坚持透析10年以上的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00人,5年以上的则超过500人,目前长期随访的腹透病人达到1068人。年龄最大的腹透患者,已经超过90高龄。随访患者中,腹膜炎的发病率仅为0.10-0.16次/病人年,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准。
“而新型透析液进入中山一院将弥补单一葡萄糖透析液的局限性,为改善腹透患者液体超负荷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解决路径,将大大提升腹透患者生存质量。”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