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的足底(一型糖尿病的足部表现)
糖尿病友如脚底有一处没感觉,说明是糖尿病高危足了,要抓紧防治
糖尿病高危足,这一术语听起来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它却是糖尿病患者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简单而言,糖尿病高危足指的是尚未出现溃疡,但已经存在周围神经并发症的足部状态。若能及早识别并妥善处理,我们就能有效避免糖尿病足
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高危足的风险之中呢?
首先,我们需要定位脚底的四个关键部位:
大拇趾足底面、第1跖骨头、第3跖骨头和第5跖骨头。这些部位是足部感觉神经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也是检测周围神经并发症的敏感点。接下来,利用一根约10克重的尼龙单丝(如果没有,也可以用扫床小扫帚上的塑料细丝或剃须刀清洁刷代替),轻轻按压这四个部位。在按压时,需要稍微用力使单丝弯曲,并保持1到2秒。每个部位测试三次,如果其中有两次你未能感受到压力,那么这就可能意味着你的足部已经出现了神经并发症,即你的脚已经步入了“高危”行列。
进行这项测试时,为了更准确地判断,你可以请家人帮忙,同时闭上眼睛,专心感受脚部的触感。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种简单的自测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迹象也暗示着糖尿病高危足的存在。比如,脚形状出现异常,如足畸形、足内翻等;脚部曾受过伤或进行过手术;脚掌上长出厚厚的老茧(胼胝);或者有足溃疡病史等。这些情况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旦发现自己存在高危足的迹象,切勿拖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因为糖尿病足是一种“预防重于治疗”的并发症,一旦发展至溃疡或坏疽阶段,治疗将变得极为困难,且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具体来说,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三防”:防病变、防受伤、防高糖。
远离糖尿病足,要做到三防
一防病变,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足筛查,以便及时发现脚部的病变情况。对于已经确诊为高危足的患者,筛查的频率应更为频繁,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通过定期的筛查,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病变,从而避免病情恶化。
二防受伤,糖尿病高危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微小的伤害而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全方位保护我们的双脚。避免赤脚行走、不穿袜子或鞋子、不穿薄底拖鞋;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低于37℃)洗脚,并仔细擦干趾间;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不要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处理趾甲;涂抹润肤剂时避免趾缝;每天更换袜子,避免穿过膝袜;修剪趾甲时保持平剪,两侧不要剪得过深;每天检查脚部皮肤温度,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存在脚畸形或溃疡前兆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鞋具,必要时考虑处方超深鞋具、定制鞋和鞋垫以及足趾矫形器。
三防高糖,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和发展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将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如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这需要我们遵医嘱按时服药、采用低GI饮食、保持规律运动等。只有血糖稳定了,我们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额外的措施来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足的风险。比如,保持健康的体重、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糖尿病高危足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的健康问题。通过简单的自测方法和日常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病变,从而避免糖尿病足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共同守护我们的双脚健康吧!
糖尿病足早期,三个不可忽视的足部变化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幸运的是,糖尿病足在发生之前,通常会释放出一些早期预警信号。
这些信号虽然细微,但只要我们足够警觉,就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病情恶化。
第一、神经受损的微妙提示
当糖尿病影响到我们的神经系统时,双脚往往会首先出现感觉异常。
你可能会感到双脚发凉、麻木,甚至刺痛,仿佛踩在棉花上,或者有蚂蚁在行走的感觉。
这些异常感觉其实是神经受损的表现,意味着你的双脚对外界触感和温度的感知能力正在下降。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疼痛的感觉也变得迟钝,那么这绝对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信号。
第二、皮肤变化的微妙警示
糖尿病还会引发血管病变,导致足部的血液循环不畅。
这时,你的足部皮肤可能会变得干燥、粗糙,并伴随大量皮屑的脱落。
这些皮肤变化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告诉你足部的血液循环已经出现了问题,皮肤缺乏足够的营养滋润。
第三、足部形态的微妙变化
长期受糖尿病影响,神经病变还可能导致足部肌肉力量失衡。
这种情况下,你的脚趾可能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比如出现爪形趾或槌状趾。这些形态变化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它们可能是糖尿病足即将发生的预兆。
因此,作为糖尿病患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双脚的变化,一旦发现任何异常,都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怎么判断糖尿病足?2招自测足部健康,警惕早期症状,看这一篇就够了
【怎么判断糖尿病足?2招自测足部健康】众所周知,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对血管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各种各样可怕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截肢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但很多患者对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知不足,一般都是等到出现溃烂甚至坏疽,影响日常活动了才去就医,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导致截趾或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是因为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1.神经病变型
神经病变包括感觉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三种。糖尿病多发神经病变时,人体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机能会减退或丧失,患者无法察觉刺伤、烫伤、擦伤等伤害,皮肤保护机制遭到破坏,易致使糖尿病足的产生。
此外,运动神经病变还将引起下肢小肌肉的废用性萎缩、瘫痪,致使跖骨头突出、脚趾呈爪状,增加了足部皮肤受损伤的机会。加上植物神经病变引发的皮肤无汗、干燥皲裂等症状,更增加了糖尿病足的患病风险。
2.血管病变型
血管病变引起的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后期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危险因子。
血管病变主要可以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两种。大血管病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纤维增生等,从而导致血管腔狭窄,下肢及足部供血不足,引发糖尿病足。
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循环障碍,易造成肢端缺血,引发糖尿病足。
3.混合型
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类患者的足通常发凉,可伴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足部有溃疡或坏疽形成。
糖尿病病程越长,并发症的风险就越大,因为糖尿病对机体各个系统造成的损害是一个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这几类人群要格外注意。
①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②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③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④做过下肢截肢手术、足部有溃疡、老茧、鸡眼或足部畸形的糖尿病患者;
⑤长期穿不合适的鞋、袜,足部卫生保健差;
⑥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疾病都是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并不是到了溃烂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糖尿病足,根据病症的严重程度按照Wagner分级法可分为六个等级:
0级:皮肤完整,仅表现为皮肤冷,麻木,颜色紫褐,即有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无溃疡;
1级:皮肤局部溃疡,有水疱、血疱等,但无感染;
2级:溃疡扩展到肌腱、骨、韧带或关节,程度较深,常合并软组织炎;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4级:1个或多个足趾坏疽,已造成骨质缺损;
5级:全足坏疽,足的大部或全足感染导致严重湿性或干性坏死,肢端已变黑。
糖尿病足溃疡可导致局部组织的破溃、感染,引发骨髓炎、坏死等,治疗非常困难。它还可并发或者诱发其他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甚至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因此,早发现对病情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1.博格斯实验
糖尿病足的发生大部分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引起的下肢供血障碍有关。博格斯实验可用于日常自查下肢是否出现供血不足情况。
① 脱去鞋袜,将两条腿同时抬高到45-60°,若一侧脚的颜色苍白,另一侧无变化,可能预示着腿供血不足;
② 腿部抬高后挤压脚部,毛细血管的充盈缓慢时,可能预示腿供血不足;
③ 坐至床沿,腿耷拉在下面,缺血的脚马上出现潮红。
2.棉签触碰
糖尿病足患者脚趾的感觉和大腿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拿两根棉签,同时在大腿和脚趾上进行触碰,如果大腿感觉非常清晰,足部感觉不清晰,则说明可能有神经的病变,通过比较两边的感觉是否一样,来判断是否有病足倾向。
糖尿病人若通过自查发现下肢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或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足,可以去医院进行更为精准的检查。
1.泡脚
糖友经常泡脚,不仅能预防糖尿病足,还能预防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但糖友在泡脚时,可能对水温缺乏感知,建议由家人去测一下水温,或者用手上更高位置的关节(肘关节)去测水温,泡脚水温在40℃左右为宜。
在擦脚时,要选用浅色、柔软的毛巾,这样有利于防止擦脚时使脚部受伤,也便于观察脚部是否有破溃和渗血。
2.控制血糖
很多糖尿病人不肯吃药,总觉得一旦吃药就要终身吃药,但糖尿病最关键的就是控制好血糖,如果通过饮食加合理运动控制好血糖这是再好不过的,但万一没有效果,还是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治疗。
糖友经常泡脚,不仅能预防糖尿病足,还能预防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3.谨慎处理伤口
糖尿病足前期进展很慢,大概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但后期进展特别快,专家分享了曾遇到的一个患者,他在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时发现脚部长了小水泡,就用针头挑破了它,结果伤口溃烂,最后进行脚部截肢。
这里建议广大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自己足部有伤口的话,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处理,因为医院有无菌器械,医生会对病情有专业的判断,对伤口处理更有经验。
糖尿病并发症比糖尿病更加恐怖,很多人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建议糖尿病患者平时应穿着柔软宽松的鞋袜,保持足部卫生,脚上出现伤口应及时去医院处理,定期检查自己的足部,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