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一型糖尿病会得桥本(一型糖尿病会得什么病)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 0
文章目录:

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请小心桥本甲状腺炎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引起的一种糖尿病。然而除了胰岛细胞易遭到破坏,1型糖尿病致病相关的自身免疫因素也可能对身体其他组织造成免疫攻击,产生其他疾病,例如对甲状腺组织产生免疫攻击而导致桥本甲状腺炎(HT)的出现。

桥本甲状腺炎作为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症,其本身还具有一定家族聚集性,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此病,则其他人患病的风险增加。《临床内分泌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一级亲属面临的桥本氏甲状腺炎风险比一般人高9倍。

流行病学显示,桥本甲状腺炎好发于30~50岁女性人群。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1型女性糖友,大多早已为人母,曾经历过 “自己怀孕后担心自己将来的孩子是否也会遗传自己1型糖尿病”这个阶段,对于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可谓是看的极其重要。因此,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的健康,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都应警惕桥本甲状腺炎的出现。

桥本甲状腺炎的典型症状

关于桥本甲状腺炎,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它的典型症状,即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疾病初期常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甲状腺无痛性肿大、质韧。

颈部肿物

70%的患者因甲状腺肿大而就诊,少数出现压迫症状。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压迫声带出现声带麻痹,压迫血管出现面部水肿等。

甲减症状

20%~30%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首次就诊即表现为甲减或在疾病后期发展为甲减。

低代谢症群

易疲劳、怕冷、体重增加、行动迟缓。因血循环差和热能生成减少,体温可较常人偏低。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轻者出现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和注意力减退。重者可表现为痴呆、幻想、木僵、昏睡或惊厥。

皮肤改变

颜面虚肿、表情呆板、鼻/唇增厚,毛发干燥稀疏,指甲厚而脆、表面常有裂纹。

消化系统病变

食欲减退、便秘等。

心血管系统病变

心率减慢等。

另外,当中青年女性出现甲状腺肿大(弥漫性、质地坚韧,特别是伴峡部锥体叶肿大者),不论甲状腺功能如何,均应怀疑桥本甲状腺炎。尤其当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并伴有疲倦、呆滞、皮肤干燥、便秘、声音嘶哑等症状时,应该尽早就诊。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目前尚未针对桥本甲状腺炎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因此临床上常采取一般性治疗,要求患者做好日常调理,并定期复查。饮食方面,注意保持恰当的碘摄入量。因为过量碘摄入可能促进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因此,建议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适当限碘,可以食用加碘食盐,但适当限制海带、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的摄入。

家庭护理方面,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如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心态、保证睡眠等。如发展为甲减,患者需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家属们应鼓励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督促患者正确服药。

【特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如果怀孕前已知患有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可正常或异常),计划妊娠时要复查甲状腺功能,确认甲状腺功能正常后才宜怀孕。怀孕期间更应根据医生医嘱定期复查,保持正常甲状腺功能。

糖尿病疫苗,打一针不用吃药是真的吗?

导语:糖尿病一直是医学尚未攻克的领域,困扰着无数患者及其亲属。它属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一般由胰岛素产生或利用障碍导致。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升的同时,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积聚升高,至2019年,我国的糖尿病人口已接近1.2亿,在世界范围中位居第一。

然而最近“糖尿病疫苗”的话题热度越来越高,好多人以为只要打一针就再也不用吃药了,这无疑是错误的观念。为了更具体地阐述这个话题,我们需要谈谈糖尿病发病机制和介绍近几年的糖尿病疫苗发展。

糖尿病分型及相关病发原理

(1)1型糖尿病/T1DM 绝大部分是因为自身免疫机制异常造成,遗传和环境因素也起到共同参与的作用。

·自身免疫 很多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和HLA区域基因密切相关,这是一个和机体的免疫机制有关的区域,多数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此区域都发生异常;此型病人往往伴发其他如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病;90%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都可检出针对胰岛β细胞的单株抗体,常见有ICA、IAA、GADA等,若是出现两种抗体阳性,则有近七成的概率将发生1型糖尿病。细胞免疫异常在该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胰岛β细胞被激活的T细胞或连同其他介质、细胞因子攻击破坏,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中若是一个患T1DM,30-40%的概率另一个也会患上,由此基因影响作用之大可见一斑。现已知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HLA基因是T1DM易患性的主效基因,HLA-Ⅰ、Ⅱ类分子通过参与CD4 、CD8 T细胞的免疫耐受和免疫损伤引起T1DM发病。

·环境因素 主要有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和饮食三方面—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被许多研究发现和T1DM发病相关,而链脲佐菌素、四氧嘧啶可通过非免疫或免疫性介导β细胞遭到破坏导致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T2DM 此为异质性疾病,也由环境 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同卵双生子中一个患病,另一个患病的可能性几近100%,可见环境因素在T2DM发病机制中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此病的基因有不少,但主要是次效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遗传易感性,它们可干扰糖代谢的其中某个过程,血糖却无明显变化;年龄、生活方式、营养过剩、应激等外界因素是此型糖尿病发病与否的关键。因为长期体内血糖升高,故会逐渐形成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也会出现缺陷,当超出β细胞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引发T2DM。

(3)特殊类型糖尿病 有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GDM 指孕期妇女糖代谢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一般以T2DM最多见,但是诊断时要除外孕前已患糖尿病的群体。

糖尿病并发症

1. 急性严重代谢紊乱:主要有高渗高血糖血症、DKA等

2. 感染性疾病 许多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差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上升,肾盂肾炎、膀胱炎多见于女性,其他炎症如疖痈、足藓、巴氏腺炎等也时有发生。

3.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血糖长期持续异常会累及多种器官,与遗传易感性、高血糖、血管内皮损伤等有关,主要体现为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肌代谢紊乱等,动脉粥样硬化,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4. 糖尿病足 此病症进展严重阶段时,很多患者不得不选择截肢保护正常组织不受侵犯。

因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多年来不断有研究人员持续研究治疗方法,其中研制出有效疫苗就是一项重要目标。

由于许多研究结果已经表明,1型糖尿病的形成主要和一种名为GAD65的抗体蛋白相关,此蛋白会致使自身免疫细胞攻击胰岛,于是为了帮助机体针对这种发病机制建立更强的抵抗性,瑞典的林雪平大学团队研发了GAD-alum的疫苗,期望可以拯救少量的胰岛细胞,因为即使低水平的胰岛素都能在降糖上发挥显著的作用。但是在进入临床试验后,研究者发现此疫苗对具有特定基因变异亚组(DR3-DQ2,是HLA基因变体)的患者可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可观测到该疫苗对胰岛的一定保护功能),但是非这类群体则无明显作用。

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也同样有了不小的进展,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的免疫科主任奚永志团队在1型糖尿病治疗领域也作出了创造性的突破,研发出建立在B7-1-PE40KDEL外毒素融合基因之上的DNA疫苗,众多动物试验结果均表明了此疫苗对1型糖尿病有良好疗效,通过对相应的基因做出改变,以此来改善患者机体对自身胰岛细胞的体液免疫攻击,同时还能起修复胰岛β细胞之用,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以恢复,另一可喜之处是,该疫苗打上一针效果可持续近一月,减少病人对注射胰岛素的依赖性及节省时间,但是目前此疫苗真正进入临床的表现仍待观察。

可知无论是国内亦或国外与糖尿病的疫苗均是针对先天性糖尿病,且都尚未被国家正式运用于医疗领域,故虽然我们有充分理由期待未来糖尿病疫苗的长足发展,但现在所谓的“打一针不用吃药”之言大家是不能随意听取的,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不能轻易停药以免引起体内血糖急剧升高发生严重后果,一定要听取医生的嘱咐,因为在目前阶段降糖药依然是主流的控糖方法,对任何一型糖尿病都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我国科学家首创1型糖尿病全新治疗性DNA疫苗.新华网.2019-04-21[引用日期2021-6-18]

桥本病是如何发生的?一生中有4次机会阻止,越早越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桥本病,全称为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生,意味着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甲状腺当成“敌人”来攻击,导致甲状腺功能逐渐减退或紊乱。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异常。

但实际上,桥本病的发生并非不可避免,人们在一生中有4次机会来阻止它的发生或恶化,关键在于越早识别和干预,结果往往越好。

桥本病的发生,通常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倾向是无法改变的,但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却是我们能够控制的。通过了解桥本病的病因和发展过程,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信号,就有可能在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第一次机会:青春期前的免疫系统调节

桥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家族中有桥本病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研究表明,桥本病的发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息息相关,特别是在青春期前,免疫系统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如果这个时期的免疫系统调节不当,可能为桥本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西医认为,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并存。环境中的感染、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激素水平的突然变化,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如果家族中有桥本病的遗传史,应在这个时期特别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并采取适当的免疫调节措施。中医则强调,青春期是阳气生发的时期,脏腑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调理好脾胃和肺部的功能,能够增强免疫力,减少免疫异常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方式,可以帮助身体平衡阴阳,减少桥本病发生的几率。

第二次机会:孕期与产后调理

女性在怀孕和产后的阶段,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剧烈变化,免疫系统也会出现暂时的“混乱”,这给桥本病的发生提供了机会。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产后甲状腺炎,常常是桥本病的前兆

许多女性在产后出现疲乏、情绪低落、体重增加等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产后抑郁或正常的身体恢复过程,殊不知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信号。

西医强调,孕期和产后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特别是有家族史的女性,更需要在这个阶段格外注意。桥本病早期通过血液检查TPO抗体和TSH水平,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在中医角度,产后是女性身体最虚弱的时期,气血不足,容易导致脏腑失调。如果气血调养不当,免疫系统也会因此失衡,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如适量摄入补气血的药材和食物,可以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元气,减少桥本病的发生风险。

第三次机会:更年期的激素平衡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激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

更年期是桥本病的高发期之一,许多女性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如疲劳、怕冷、情绪波动、体重增加等。这些症状常常与更年期综合症混淆,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西医研究发现,更年期女性的甲状腺功能波动较大,定期体检尤为重要。如果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中医则认为,更年期是女性“阴阳失衡”的时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病理特点

通过中医调理,可以有效改善更年期女性的甲状腺功能,帮助其平稳度过激素波动期。中医推荐的食疗和药补,如当归、熟地等具有滋阴补肾、调节气血的功效,有助于预防桥本病的发生。

第四次机会:老年期的慢病管理

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甲状腺功能也会随之减弱。老年人患桥本病的风险依然存在,而且往往与其他慢性病并发,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老年人一旦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可能表现得更加隐匿,容易被误认为是衰老的自然现象,如乏力、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

西医强调,老年人应将甲状腺功能检查纳入常规健康体检中,特别是那些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与其整体健康息息相关。通过合理的药物控制,可以有效预防桥本病引发的并发症。

中医则强调,老年期是“肾气衰退”的阶段,肾主水,肾气不足会影响甲状腺的代谢功能。通过补肾益精、调养气血,老年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甲状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桥本病的发生并非不可避免,一生中有4次机会阻止它的发生或恶化。从青春期的免疫系统调节,到孕产期的激素波动,再到更年期的激素平衡和老年期的慢病管理,每个阶段都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西医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手段和药物治疗,而中医则通过调理气血、调和阴阳,帮助身体维持健康平衡。两者结合,能够为防治桥本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对于桥本病的高危人群,越早采取干预措施,效果越显著。定期的甲状腺功能检查、适当的饮食调养、合理的运动以及良好的情绪管理,都是保持甲状腺健康的有效方法。

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健康管理,许多人可以避免桥本病的发生或将其控制在早期阶段,享受更加健康的生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