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国卫办糖尿病饮食(国家卫生糖尿病培训平台)

注册营养师刘合作 0
文章目录:

国家卫健委给糖尿病食物选择推荐!记得收藏!

卫健委指南

原则

GI食物高低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的关键一步,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帮助维持血糖稳定,还有可能缓解和逆转,如果我在前期和刚开始的时候。在此结合卫健委指南,介绍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食物。

糖尿病

主食,升血糖的关键

米饭、面条这类主食我们常吃的,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全谷物如糙米、燕麦、藜麦和全麦面制品是更好的选择,富含纤维,能帮助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如果家里粗粮很少,我们可以白米饭这种,量选择少吃点,避免血糖升的太快;再或者改变我们进餐顺序,先吃菜在吃饭这样,降血糖。

蔬菜,要多吃,除了南瓜

蔬菜是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芹菜等,它们不仅热量低,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蔬菜

水果,不是禁忌,除了西瓜

水果虽甜,但并非糖尿病患者的禁忌。关键在于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如苹果、橙子、桃子、葡萄、柑橘、香蕉、草莓、芒果、梨和樱桃,这些水果属于GI低不会导致血糖骤升,每天可以吃200g左右。但对于菠萝、哈密瓜、葡萄干等要少吃了,最好不超100g。

肉类,每天要有吃

蛋白质对于维持肌肉健康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优质蛋白来源,如瘦肉(鸡胸肉、鱼肉)、豆制品(豆腐、豆浆)和低脂奶制品。肉类尽管含碳水很低,升糖慢,但含有脂肪,要注意不能吃太多,要知道肥胖也是影响血糖,胰岛素问题的

水,要多喝

要多喝白开水。避免含糖饮料、果汁和酒精,这些都可能快速提高血糖水平。根据指南,最好每天喝足1500-1700ml。

卫健委一日食谱举例

备注:一日食谱来自卫健委推荐的东北地区,结合当地食材,可自行调整,根据主食,蔬菜水果和肉类。本食谱可提供能量 1600~2000kcal。蛋白质 79~101g,碳水化合物 206~260g 及脂肪 62~67g;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为:蛋白质 15%~20%,碳水化合物 45%~60%,脂肪 20%~35%。

大家觉得对自己血糖管理有帮助的话,记得点个关注,谢谢啦。

一起健康生活,合理膳食。

糖尿病人每餐必吃:对控血糖好,附控糖蔬菜清单

糖尿病人都知道要控制饮食,但你知道每餐都要吃够蔬菜吗?蔬菜不仅营养丰富,更是控糖的好帮手!今天就来聊聊糖尿病人为什么要多吃蔬菜,并推荐几种适合糖尿病人的蔬菜。

01

蔬菜是控糖“利器”,三大理由不可不知

低热量,饱腹感强: 蔬菜普遍热量低,即使多吃也不用担心热量超标。而且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帮助控制食欲,避免暴饮暴食。

延缓血糖升高: 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避免餐后血糖快速升高,有利于血糖平稳。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糖尿病人容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蔬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02

糖尿病人吃什么蔬菜好?推荐这三种!

绿叶蔬菜: 菠菜、油菜、空心菜、芥蓝等绿叶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选择。

瓜类蔬菜: 冬瓜、黄瓜、苦瓜等瓜类蔬菜水分含量高,热量低,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

菌菇类: 香菇、金针菇、平菇等菌菇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糖,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控制血糖。

其他: 西红柿、茄子、芹菜、洋葱等蔬菜也是糖尿病人的不错选择。

03

糖尿病人吃蔬菜要注意什么?

保证摄入量: 建议糖尿病人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最好能达到750克。

种类多样化: 不同种类的蔬菜营养价值不同,建议每天至少摄入5种不同的蔬菜。

注意烹饪方式: 尽量选择清炒、凉拌、蒸煮等低油低盐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煎炸等高热量烹饪方式。

04

小贴士:

可以将蔬菜与主食搭配食用,例如在米饭中加入蔬菜丁,或者用蔬菜代替部分主食。

可以将蔬菜制作成蔬菜汁,但要注意不要过滤掉蔬菜渣,以保留膳食纤维。

如果担心蔬菜摄入不足,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总而言之,蔬菜是糖尿病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餐吃够蔬菜,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补充营养,预防并发症。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蔬菜对糖尿病人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蔬菜。

得了糖尿病,啥都不敢吃?提醒:常吃这4类食物,血糖或平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糖尿病饮食管理常被视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许多患者陷入过度限制的误区。2023年《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明确指出,科学选择食物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能增强代谢调节能力。北京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跟踪的632例患者数据显示,掌握正确饮食策略的群体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提升37%。

在众多食物类型中,全谷物具有特殊的代谢调节价值。燕麦含有的β-葡聚糖能形成凝胶状物质延缓葡萄糖吸收,荞麦中的D-手性肌醇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日本九州大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盲试验显示,每日摄入100克全谷物可使空腹血糖下降1.8mmol/L。

优质蛋白来源对维持肌肉量至关重要,鱼肉中的ω-3脂肪酸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曾接诊一位病程15年的患者,在增加深海鱼摄入后,其动态血糖监测显示餐后波动幅度减少42%。数据显示每周摄入3次以上海鱼的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降低29%。

高纤维蔬菜的选择需要讲究策略,西兰花含有的萝卜硫素可激活AMPK通路促进糖代谢,秋葵黏液中的多糖成分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每日摄入400克特定蔬菜组的患者,其胰岛素分泌效率提升26%。需要注意的是,根茎类蔬菜的升糖指数差异显著,莲藕与土豆的血糖负荷相差3倍。

健康脂肪的摄入常被忽视,杏仁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能调节脂联素水平,亚麻籽富含的木酚素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广东省中医院开展的研究证实,在原有治疗基础上添加30克坚果/日,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改善19%。但需注意加工方式,高温烘烤会破坏核桃中的多酚类活性物质。

某48岁男性患者初诊时空腹血糖11.2mmol/L,经过三个月饮食调整重点增加魔芋制品和奇亚籽摄入,配合适度运动,在不增加药物剂量情况下血糖稳定在6.5mmol/L以内。这印证了特定食物的协同效应可显著改善糖代谢。值得注意的是,食物加工方式直接影响升糖效应,同样重量的蒸土豆泥比烤土豆片血糖峰值低34%。

个体差异在饮食反应中表现显著,肠道菌群构成影响食物代谢效率上海瑞金医院通过宏基因组检测发现,双歧杆菌丰度高的患者对豆类的血糖反应更平稳。这提示个性化饮食方案的重要性,传统"一刀切"的饮食建议已不适用于精准医学时代。

茶文化在血糖管理中具有独特价值,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茶褐素能抑制糖异生关键酶,绿茶中的EGCG可增强葡萄糖转运体活性。福建农林大学实验数据显示,持续饮用特定茶饮6个月,患者晨起血糖波动系数下降28%。但需注意饮用时间,餐后立即饮茶可能影响铁元素吸收。

调味料的选择常被忽视,肉桂中的甲基羟查尔酮聚合物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姜黄素可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韩国首尔大学临床试验表明,在饮食中添加2克肉桂粉/日,8周后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6%。但需警惕市售调味料中隐藏的添加糖,某些咖喱粉含糖量高达15%。

饮食时间管理同样关键,将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集中在上午可提升葡萄糖耐量。中山大学研究发现,采用"前重后轻"饮食模式的患者,其日间血糖波动幅度减少41%。这与人体皮质醇分泌节律及胰岛素敏感性昼夜变化密切相关。

当前研究热点聚焦于食物组合效应,鹰嘴豆与菠菜同食可产生协同降糖作用,这种组合能使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减少22%。这种非营养素成分的相互作用为糖尿病饮食提供了新思路,传统单一营养素评估体系正在被整体膳食模式分析取代。

您是否注意到每日饮食中不同颜色食物的比例?紫色食物中的花青素可修复胰岛β细胞线粒体功能,橙色食物富含的叶黄素能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新研究表明,每日摄入5种以上颜色食物的患者,其微血管并发症风险降低33%。这种视觉化的饮食指导更易于患者长期坚持。

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精准营养干预将成为糖尿病管理的新方向。通过检测尿液代谢指纹图谱,可制定个体化食物清单。这种技术已在上海部分三甲医院开展临床验证,初步数据显示可使饮食干预有效率提升58%。未来的餐盘或许会因每个人的代谢特征而千差万别,这是否会颠覆我们传统的饮食认知?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营养学报》2023年第4期"食物多组分协同降糖机制研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年"膳食模式与血糖波动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