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前列腺炎)
这些可能是糖尿病的发病“信号”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很多糖尿病人在发病前都出现过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最后发展成了糖尿病。今天我们请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瞿博聊聊糖尿病问题,看看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诱发因素和发病前的身体“信号”。
义诊活动现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瞿博给老人看病。供图
糖尿病会引发哪些健康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错综复杂,通常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紧密相关。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这四大类型。
瞿博主任表示:“一般说起糖尿病症状,大家都知道‘三多一少’,即饮水多、饮食多、小便多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也可能表现为一些非典型症状,如易疲劳乏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反复感染、泡沫尿、四肢麻木或刺痛以及餐前低血糖等。”
糖尿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糖尿病乳酸中毒,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慢性并发症则包括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风险增加等。
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信号”
除了肥胖和遗传这些广为人知的因素外,瞿博主任特别提醒,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生理信号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糖尿病发病,需要大家格外留意:
1、餐前低血糖:出现餐前低血糖,很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发出的预警信号。胰岛素抵抗会干扰身体正常的血糖调节机制,长此以往,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2、皮肤感染伤口不愈合:糖尿病会使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导致皮肤感染后伤口愈合变得困难。如果发现皮肤伤口总是迟迟不愈,一定要提高警惕。
3、腋窝和腹股沟黑棘皮改变: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出现黑棘皮改变,很可能意味着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这也是糖尿病发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4、泡沫尿:正常尿液中很少会有泡沫,如果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这可能是肾脏功能受到影响的表现。糖尿病容易引发肾脏病变,所以泡沫尿可能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要点
瞿博主任强调,预防糖尿病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定期体检必不可少,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或高危人群,每年都要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饮食上,选择低GI(葡萄糖指数)饮食,用全谷物、豆类代替精制米面,同时注意控制进食顺序,先吃蔬菜、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运动方面,每周保证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2次抗阻训练,避免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活动。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诱发因素多样且隐匿。深入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能够更敏锐地察觉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瞿博主任呼吁大家务必重视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牢牢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实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如何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患糖尿病?
如何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患糖尿病?
以下几个典型症状可供参考:
·一、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饿,且在未控制饮食、无剧烈运动时体重近期明显下降。
·二、尿液泡沫增多,可能提示尿蛋白或尿糖升高。
·三、频繁出现皮肤真菌(如脚气、甲癣)或泌尿系统感染。
·四、外伤后皮肤伤口长期不愈,易感染。
无论男女,身体出现这4个表现,多半是糖尿病缠身了,快检查医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吃点降糖药、少吃点甜食就能搞定,但事实远不止这么简单。
糖尿病的症状往往是“悄悄来,慢慢显”,一开始不痛不痒,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只是有点累、有点渴,根本没放在心上。
但等到真正察觉出不对劲的时候,往往已经让身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那么,糖尿病到底会给身体带来哪些明显的信号呢?
很多人都知道“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但实际上,糖尿病的表现并不只是这些,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症状。
如果身体开始频繁出现以下四种变化,那就要警惕了,可能糖尿病已经在悄悄“找上门”了。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累得不行,干点活就没劲儿,睡一觉也缓不过来。有人会觉得是年纪大了,有人觉得是工作压力大,但真相可能是糖尿病在“偷走”你的能量。
人体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而糖尿病患者的问题就是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这些葡萄糖,细胞“饿着肚子”,自然就没力气了。
这就像一个仓库,里面的货堆得满满的,可是门锁坏了,搬运工进不去,货再多也运不出来,身体当然会觉得疲劳不堪。
一个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年轻时力气大,扛水泥爬楼梯都不带喘的,可最近几年,才四十出头,爬几层楼就累得直喘气。
还以为自己是年纪上来了,直到一次单位体检,发现血糖高得吓人,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有研究发现,约 65% 的糖尿病患者都会长期感到乏力,这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还和糖尿病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有关。
血管里的糖太多,血液变得又粘又稠,氧气和营养物质送不到全身,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就算躺一天,也还是累。
很多人会以为这是过度劳累造成的,但如果这种疲劳长期存在,尤其是休息也无法缓解,就要怀疑是不是血糖出了问题。
视力变化是糖尿病的“隐藏警报”。有些人会发现,自己今天看得挺清楚,明天就突然模糊了,甚至短时间内视力忽高忽低,去配眼镜也搞不明白度数到底是多少。
这不是普通的视力下降,而可能是高血糖在作祟。
血糖波动会影响眼睛的晶状体,导致短期内视力变化,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一位经常开车跑长途的司机,眼睛一直很好,可最近半年,总是看不清前面的路牌,晚上开车灯光一照,眼睛像是蒙了一层雾。
去眼科检查,医生告诉他,眼睛的血管已经出现了病变,而罪魁祸首就是血糖高。
血糖高的时候,眼球中的水分会发生变化,导致晶状体肿胀,从而影响光线折射,导致视力短时间内忽高忽低。
这种变化不像普通的近视或老花,它是“波动的”,有时候好,有时候坏,而且不会因为休息或更换眼镜得到改善。
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极易受损,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破裂,甚至形成微血管瘤,这些变化一旦发生,视力问题将不可逆转。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视力突然变得不稳定,千万别只想着换眼镜,赶紧去查查血糖。
很多人觉得口渴就是天气热、水喝少了,可是有些人无论喝多少水,嘴巴还是干得像沙漠,这很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信号。
血糖高的时候,身体会想办法把多余的糖排出去,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尿液带走。
但问题是,尿液排得越多,水分丢失得越快,身体就会“喊渴”,要求补充水分,可即便喝再多的水,血糖依然控制不住,这种恶性循环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一个经常熬夜加班的程序员,每天至少喝五六升水,可嘴巴还是干得难受,一晚上要起夜好几次,早上起来嘴巴发苦,以为是上火了,结果血糖高得离谱。
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和普通的口渴不一样,普通的口渴是短暂的,比如运动后、吃了太多咸的食物后,喝水就能缓解。
但糖尿病导致的口渴是持续性的,就算喝了大量的水,也依然感觉干燥,甚至嘴巴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异味。
长期如此,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还可能造成电解质失衡,让身体越来越虚弱。如果发现自己喝水的频率明显增加,而且还是止不住的渴,就要警惕是不是血糖出了问题。
糖尿病的疲劳感和普通的劳累不同,它不是一天两天的累,而是一种持续性的“电量不足”。
有些人明明睡够了8小时,甚至周末多睡几个小时,还是觉得精神不好,白天工作总是提不起劲,身体沉甸甸的,连走路都感觉吃力。
这种疲劳感不仅仅是缺乏休息,而是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代谢紊乱,让身体的能量系统彻底乱套。
一个家庭主妇,平时家务做得麻利,可最近总是提不起劲,刷个碗都觉得累,午睡了也还是困得不行,以为是贫血,结果一查,血糖飙升到了15mmol/L。
糖尿病会影响体内的胰岛素功能,让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即使吃进去很多食物,身体还是像“缺油的机器”,运转越来越困难。
而且,长期高血糖会导致慢性炎症,让身体一直处于“战斗状态”,消耗大量的能量,最终让人疲惫不堪。
如果这种累是长期的,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都没改善,那就不是单纯的过劳,而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信号。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多了,其实它带来的问题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它不仅会影响血糖,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代谢系统,让人变得越来越虚弱,越来越无力。如果身体出现了这些异常,千万别忽视,早点检查,早点控制,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到身体已经承受不了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的常见症状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齐梦亚.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增加运动与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基础医学与临床,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