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吃银耳羹吗(糖尿病能吃银耳吗?怎么吃)

用户3782975919 0
文章目录:

糖友能喝银耳莲子羹么?

提起银耳,大家并不陌生。秋冬季节,常食银耳,具有滋阴润肺、益气和血之功效。银耳被人们誉为“菌中明珠”,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做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之药”。

那么,银耳能给糖尿病人带来哪些益处呢?

1、补给营养

长期患糖尿病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素缺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银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其中所含18种氨基酸中有7种为人体必须氨基酸。

2、 延缓血糖上升

查《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得,每100g银耳中含不溶性纤维30.4g。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使糖的吸收减慢,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银耳中含有较多的银耳多糖,它对胰岛素降糖活性有影响。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银耳多糖可将胰岛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时间从3-4小时延长至8-12小时。

一碗鲜美的银耳莲子羹,正是糖友滋补控糖的最佳选择。但要怎么做才恰到好处呢?这个冬天为大家介绍一款做法,让您轻松掌握方法,保证营养不流失。

原料:银耳1朵、莲子8颗、枸杞10颗

做法:

1、银耳提前1小时浸泡好,去除根蒂,撕成小朵,洗净;

2、砂锅中倒入水,放入银耳、莲子、枸杞,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小时;

3、见羹如蜂蜜般粘稠即可。

挑选银耳注意事项:

一看:千万不要购买“雪白”、“漂亮”的银耳,银耳的本色应为淡黄色,根部的颜色略深。

二闻(尝):将银耳的包装袋开一个小孔,闻是否有刺鼻的味道。如果有,说明其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较多。银耳本身应无味道,选购时可取少许试尝,如对舌有刺激或辣的感觉,就可证明这种银耳是用硫磺熏制做了假的。

三浸泡: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食用前可以先将白木耳浸泡3-4小时,期间每隔1小时换一次水;烧煮时,应将白木耳煮至浓稠状。一般而言,经过这样的浸泡、洗涤、烧煮之后,可以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消除白木耳中残留的二氧化硫。

莲子的选择:

选择莲子的时候可以选择带芯的。莲子芯是莲子中央的青绿色胚芽,味苦,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之功效。放在羹里也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莲子含有大量的果糖,因此它的热量还是很高的,如果只是作为普通的加餐,那在羹里就要少放,以银耳为主,这样就相当于一份水果。

如果是前面提到的特殊情况,需要加些主食,那么可以考虑相应多放一些,这样这道羹就可以一餐多吃了。

加餐食物选择:

方法一:由正餐中匀出25g主食作为加餐。或选用100g水果作加餐,但上一餐要减少25g主食。

方法二:选用低糖蔬菜,如1个黄瓜或西红柿,作为加餐。

睡前加餐除主食外,还可选用半杯牛奶,或1个鸡蛋,或2块豆腐干等高蛋白食品,可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对防治夜间低血糖有利。

此外,平时吃三餐的糖友如有特殊情况,如远距离乘车、参加庆典活动或参加使人过度兴奋或过度悲伤的活动、加班等,也应从三餐中留出25-50克(半两-1两)主食作加餐,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加餐时间:上午9时-10时,下午3时-4时,晚上睡前1小时。

有的糖友喜欢甜的银耳莲子羹,可以加入少量雪梨一起炖(切勿放糖)。平日里,糖友可以凉拌、炖肉时放一些,这样即享受美食,又能稳控血糖,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49岁女子确诊糖尿病,天天吃银耳,3个月后去复诊,血糖水平如何

阳光正好的周末,49 岁的李阿姨从医院走出来,手里紧紧攥着刚拿到的体检报告,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震惊与担忧。报告上,那醒目的 2 型糖尿病诊断结果,像一道晴天霹雳,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李阿姨一直觉得自己身体还算不错,除了平时爱吃点甜的,也没觉得有啥不舒服。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悄无声息的糖尿病,就这么毫无征兆地缠上了她。回到家后,李阿姨茶不思饭不想,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医生严肃的话语。

就在李阿姨为病情发愁时,偶然间和老友聊起,老友一拍大腿说:“银耳啊,听说吃银耳能降血糖,你多吃点,说不定能把血糖降下来。” 李阿姨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从此,银耳成了她餐桌上的 “常客”,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她每天精心熬煮银耳羹,有时候还会加些红枣、冰糖,想着这样既能降血糖,又能让口感更好。

三个月后,李阿姨满怀期待地去医院复查,心里想着这三个月的银耳肯定没白吃,血糖肯定降下来了。可当医生把复查结果递给她时,她的笑容瞬间僵住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空腹血糖不仅没降,还从原来的 9.8mmol/L 升到了 1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增至 8.1%。

糖尿病:隐匿的健康 “杀手”

糖尿病,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正悄悄地威胁着无数人的健康。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 1.4 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位居世界首位。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对人体的慢性损害。很多人在确诊糖尿病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甚至已经出现了各种并发症。像糖尿病足,患者的脚部会出现溃疡、感染,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糖尿病肾病,会逐渐损害肾脏功能,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视网膜病变,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李阿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平时饮食不怎么注意,特别爱吃甜食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像蛋糕、白米饭、白面条,都是她的心头好。而且她也不怎么爱运动,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这次体检,空腹血糖高达 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达到 7.5%,医生确诊她为 2 型糖尿病,这才让她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银耳降糖:美好愿望还是现实误区?

李阿姨一心想着通过吃银耳来降血糖,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那么,银耳到底能不能降血糖呢?

银耳确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富含膳食纤维。这些膳食纤维就像一个个 “小卫士”,可以在肠道里发挥作用,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对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单靠银耳,想要从根本上控制糖尿病,那可远远不够。

李阿姨的银耳羹里加了不少红枣和冰糖,这恰恰是她血糖不降反升的关键原因。红枣本身含糖量就不低,而冰糖更是高糖食品。当这些高糖食材和银耳一起进入身体,就像给血糖 “火上浇油”,血糖自然就飙升了。

科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多个方面入手。单靠某一种食物,根本无法解决糖尿病这个复杂的问题。《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需要综合调控,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科学管理糖尿病的正确方式

糖尿病虽然是个难缠的疾病,但只要科学管理,还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饮食控制:避开 “甜蜜陷阱”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关键在于选择低 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这些食物能缓慢升高血糖,让血糖保持相对稳定。

多吃粗粮:燕麦、糙米、藜麦、全麦面包等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较慢,能避免血糖的快速上升。比如早上吃一碗燕麦粥,既能提供饱腹感,又能让血糖平稳上升。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菠菜、芹菜、苦瓜等深色蔬菜,这些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对血糖控制非常有帮助。而土豆、红薯等高淀粉类食物,吃多了容易使血糖升高,要适当减少食用量。

减少糖分摄入:含糖饮料、蛋糕、甜点这些高糖食物,是糖尿病患者的 “大敌”,一定要远离。水果也要适量吃,像葡萄、荔枝等高糖水果,更要少吃。

这里要特别提醒,即使是一些看似健康的 “天然食品”,也可能隐藏着高糖陷阱。比如蜂蜜,虽然是天然的甜味剂,但含糖量很高;红枣、枸杞等,也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糖尿病患者食用时一定要谨慎。

坚持运动:让身体动起来

运动就像是天然的 “降糖药”,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细胞更好地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中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快走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每天饭后半小时,出去快走 30 分钟,既能促进消化,又能降低血糖。游泳、骑行、太极拳等运动也很不错,能让身体得到锻炼,又不会过于剧烈。

对于体重超标的糖尿病患者,配合力量训练,效果会更好。像简单的哑铃训练、平板支撑等,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更好地控制血糖。李阿姨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每天快走 30 分钟,并结合简单的力量训练。一个月后,她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血糖明显下降了,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多了。

规范用药:遵医嘱很重要

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刚确诊的患者,对药物治疗存在顾虑。有的害怕吃药会上瘾,有的担心药物副作用,于是就擅自停药或减少剂量。

其实,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长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会用到口服降糖药,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还有 GLP - 1 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也能有效控制血糖。

只有遵医嘱按时服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监测血糖:时刻掌握血糖动态

血糖监测就像是给身体做 “体检”,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通过监测血糖,患者能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方案。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早晨测一次空腹血糖,了解夜间血糖控制情况;每天测一次餐后 2 小时血糖,看看进食后血糖的变化。每 3 个月还要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它能反映过去 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

李阿姨以前从不测血糖,觉得自己没什么不舒服,就不用测。但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即使没有症状,血糖异常也会慢慢损害身体。定期监测血糖,能让患者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意外发生。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但热量极低!这种宝藏果子,糖尿病人也能吃

大家有没有发现,市面上的一些饮料,标着“0糖0脂0卡”的宣传语,却还能喝出丝丝甜味,非常神奇。这背后的甜味剂,很有可能就是罗汉果的提取物——罗汉果甜苷。

罗汉果,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尤其对于两广人民来说,这可是土生土长的“凉茶料”。它长什么样?为什么能甜得那么自然?除了泡茶,它还有什么吃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1 形似葫芦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提到了罗汉果:“形似鸡卵而短,皮青黄色,上有细点如荞麦皮,中有黄膜隔分上下,每半内有子四五枚,如枇杷子,色黄润,其仁似松仁,肉红白色,亦有黄色者。”描述得相当详细。

罗汉果长得像个胖乎乎的“葫芦娃”,尤其是刚从藤蔓上摘下来的时候,青绿色的外皮,圆滚滚、沉甸甸的,十分可爱。等到罗汉果慢慢成熟,外皮就会变成黄褐色,摸起来也更加粗糙,表面还覆有一层细密的绒毛。

罗汉果的藤蔓,能一直爬到几米高的树上,每年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它是广西桂林当地的特产经济作物,也是桂林永福县的地理标志产品。此外,在广东、湖南、江西等地也有种植。

2 天然甜味剂

甜度是蔗糖的300倍

一般水果,大多吃的是水果的酸甜口感和其中的营养。而罗汉果可不一样,最让罗汉果出名的,是它的甜度。

有多甜呢?这么说吧,你试着把一个罗汉果敲开,丢进保温杯里,再倒上开水,泡上几分钟,打开盖子,保证你会被一股浓郁的甜香包围。尝一口,甜得简直像加了半杯糖。

罗汉果之所以甜,是因为里面含有罗汉果甜苷,这是一种天然甜味剂,甜味纯正,也没有什么异味。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所以只用一点就能提供比较多的甜味。

图源:GB276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而且,罗汉果甜苷在人体内几乎不会被吸收,也不会产生多少热量,它会直接通过小肠,被排出体外。因此,食用罗汉果,不用担心发胖,也不用担心血糖升高。1996年,我国正式将罗汉果糖苷认证为食品添加剂,它可作为甜味剂,在各类食品中部分或完全替代蔗糖使用,尤其适合作为肥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的糖类替代品。

因此,罗汉果也常常被加工成各种食品,比如罗汉果茶、罗汉果含片、罗汉果饮料等,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不过,因为罗汉果的甜度实在太高了,所以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用量,千万别放多了,否则可能会甜到发齁,反而影响口感。

3 血糖友好,但不降血糖

民间流传着不少“罗汉果能降血糖”的说法,上面我们提到罗汉果糖苷对血糖友好,不容易升血糖。但是,不升血糖不等于能帮助降血糖。

1.缺少临床试验

虽然有一些动物实验发现罗汉果提取物对糖尿病实验鼠的血糖降低有帮助,但是目前这些实验还是停留在动物实验中,缺少临床证据,因而现阶段还不能贸然认为罗汉果能降血糖。

2.代糖对血糖影响小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283项随机对照试验以及观察性研究进行了评估。在这些研究中,随机试验的结果揭示出,相较于糖类,代糖未能对血糖和胰岛素等糖尿病相关的生化指标产生显著影响。

所以对于有血糖异常问题的朋友,不要指望着罗汉果来降血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科学饮食、适量运动,根据医嘱合理治疗等,才是治疗糖尿病的科学手段。

4 罗汉果的吃法

不只有泡茶

大部分的罗汉果主要以干制品的形式售卖,虽然新鲜的罗汉果也可以吃,但真心劝你不要轻易尝试。不信?你可以去社交平台看看网友们的经验分享。

图源:某社交平台

啃上几口,有头晕的,有想吐的,还有舌头麻的甚至舌尖烂的……所以,有些吃法不流行,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两广地区,罗汉果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泡茶。不管是新鲜的罗汉果,还是晒干的罗汉果,都能用来泡茶。新鲜的罗汉果,直接敲开,掰成小块,丢进杯子里,再冲上开水就行了。晒干的罗汉果,得先敲碎外壳,取出里面的种子和果肉,再一起放进杯子里,用开水冲泡。泡好的罗汉果茶,色泽红润,味道甘甜。但是别放太多,1/4足够甜到嗓子眼。

除了泡茶,罗汉果还可以用来煲汤。在炖肉、炖汤的时候,放上一个罗汉果,不仅能让汤色更加清澈透亮,还能增加汤品的鲜甜口感,同时还能起到去腥解腻的作用。

此外,罗汉果还可以用来煮粥、做甜品,比如罗汉果银耳羹、罗汉果炖雪梨、罗汉果冰糖水等,冬天北方地区比较干燥,可以喝一些润嗓。当然啦,因为罗汉果的甜度实在太高了,所以在做这些美食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少放糖或者不放糖,否则可能会甜得让人受不了。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罗汉果的好处多多,但也不能过量食用。如果你对这个果子感兴趣的话,不妨去市场上挑几个回来试试看吧!

转自:新华网

来源: 平安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