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医生说不用吃药(糖尿病不去医院看怎么办)

3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再次提醒:只有一种糖尿病不用吃药!坚持这7个方法,血糖稳稳的

为了锻炼身体,70岁的老崔每天晚饭后都会散步10公里,脚底长了一层厚厚的茧,习惯在洗脚时用剪刀把茧剪掉。

一周前,老崔的脚突然破溃,开始红肿、糜烂、流脓,无法走路。眼看着情况越来越严重,家人赶紧把老崔送到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可能要截掉一个脚趾”。

老崔惊了,他告诉医生,自己每天走这么多路是为了降血糖。几年前老崔查出糖尿病,血糖降不下来,后来听说运动可以降血糖,于是每天暴走10公里。

医生哭笑不得,因为老崔的血糖不仅没降下来,还引发糖尿病足。进一步检查还发现,老崔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期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所幸,经过积极治疗,老崔的糖尿病并发症得到控制。

一、只有一种糖尿病不用吃药

糖尿病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疾病,据近日发布的《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当达到“2型糖尿病缓解”状态时,可以在不服用降糖药的情况下,使血糖保持达标或正常。

想要达到这一状态,缓释具体方法有:

  • 合理控制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2型糖尿病伴肥胖者至少要减重10 kg。
  •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限制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食物摄入,配合运动,起到减重、缓解糖尿病的目的。
  • 吃饭细嚼慢咽,少吃多餐,餐前喝一杯水或吃少量坚果,增强饱腹感;按照汤、蔬果、肉类的顺序进食,增加粗粮、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的食物的摄入。
  • 每周进行不少于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2次的抗阻运动。
  • 体重指数在27 kg/m2以上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利司他,降低体重。
  • 使用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或者应用胰岛素,都有助于缓解糖尿病。
  • 体重指在32.5 kg/m2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代谢手术。

但对于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人来说,一定要坚持服药,不能轻易停药。不吃药,仅靠改变生活方式就成功降血糖的情况很少见。

二、别等到并发症才后悔

多数糖友要吃药控制,如果血糖长期不稳,不但会加重病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1、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

具体表现为手脚发麻、疼痛,或者有异常感,比如灼热感、蚁行感、踩棉花感等,甚至出现手脚完全没有知觉的严重情况。

2、心血管疾病——心悸头晕

突然心悸、头晕、意识不清,并出现四肢抽搐的症状,十几分钟后恢复正常,不再有任何身体不适。如果患者没有心血管异常,则应警惕糖尿病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等心血管问题。

3、视网膜病变——视力模糊

视物变形、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底出血,甚至失明,同时伴有头痛、头晕症状,可能是眼底微血管病变。

4、酮症酸中毒——烂苹果味

呼出的气体闻起来有一股烂苹果味,可能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当胰岛素缺乏,机体无法利用葡萄糖时,就会通过分解脂肪来获取能量,导致大量酮体在体内堆积,造成“中毒”。

5、肾病——小便泡沫多

小便排出后,表面上漂浮着一层密密麻麻的细小泡沫,长时间不消失,同时伴随着眼睑、下肢浮肿的症状,是糖尿病肾病的典型征兆,应提高警惕。

三、糖友这样运动,血糖慢慢好

《柳叶刀》研究指出,想要治疗2型糖尿病,减重是核心的方法,可减缓或逆转病程,预防血管并发症。《中国循环杂志》也曾指出,体重下降3%~5%时,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明显改善,一定范围内,减重越多,获益越大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运动,科学减重呢?

首先,运动强度要足够。

运动比控制饮食更有效,不同运动的效果也不同。研究发现,每周进行1次以上、每次30分钟左右的散步、慢跑、骑自行车、跳绳、跆拳道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其次,要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在饭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会升高,为了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在用餐30分钟后进行短时间的锻炼。

如果正在服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口服药物,应告知医生自己的锻炼安排,以便及时减少药物剂量,预防低血糖,导致晕倒、摔伤。如果正在使用长效胰岛素或每日一次的口服药,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应在锻炼前摄入少量的碳水化合物,达到补充能量的目的。

此外,还要在锻炼期间监测血糖水平

还有一点要注意:警惕不适症状。

疲倦、意识模糊、饥饿、焦虑、紧张、烦躁、头痛、大汗等症状都属于糖尿病不适症状,如果在锻炼前、锻炼时或锻炼后出现,都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目前,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需要长期通过药物、饮食和运动等方式控制血糖。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很多患者容易陷入误区,因此一定要积极听取医生的建议,多了解知识,以免导致病情恶化,诱发并发症。

#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10个信号」提示血糖正在失控,糖尿病并发症来了!》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糖尿病. 2020-07-27

[2]《治疗糖尿病,减轻体重是核心!Lancet观点文章》 .中国循环杂志 .2021-10-04

[3]《糖尿病运动治疗的5个必备知识!第1个你肯定猜不到……》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2021-05-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糖尿病不吃药能好吗?专家提出了这4点!

得病了不需要去医院,甚至不需要吃药就能好的方法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大多数的疾病光靠饮食是不可能的。饮食只能做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但是,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1.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2.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4.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患者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专家: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俞萍主管护师

逆转糖尿病最关键的是控制体重!专家:有机会不用打针、吃药

糖尿病

患糖尿病5年、10年的患者,如果用正确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有机会不打针、不吃药,就完全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而患糖尿病16年以上的患者,虽失去了恢复正常人的机会,但却依然会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那么,专家介绍的正确方法到底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的“蜜月期”是指糖尿病患者最美好的时刻,不用打针,不用吃药,血糖跟正常人差不多!

而今天专家带来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就是可以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蜜月期”,使其有机会不打针、不吃药,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即便是十几年的老糖友,虽然不能恢复正常人,但用这个方法仍然可以很好地帮助控糖。

1型糖尿病的“蜜月期”只有1年,而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可以长达2~10年,越是新得糖尿病的人,有“蜜月期”的机会越大。

01病例

患者南先生曾经初诊餐后血糖就接近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8.7%(正常值是4.5~6.2),一顿饭就能吃掉2斤面条,早餐要吃15个小笼包、一碗馄饨、俩鸡蛋,也没有任何饱的感觉。用了专家带来的治疗糖尿病的“宝物”,居然一周后就开始有了巨大改变,早餐仅仅3个小笼包就饱了,体重从180斤稳定在了140斤左右,血糖指标也完全正常了,再之后也不用打针、吃药,完全就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糖尿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患者没有动力,首先刚得糖尿病的人对并发症的危害认识不够,其次得了糖尿病以后觉得看不到希望,认为糖尿病治疗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变得不在乎糖尿病的治疗。

而专家今天带来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就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让大家在刚得糖尿病的时候就及时“逆转”,避免发展为更严重的糖尿病。

根据大庆糖尿病研究30年随访最新信息:当BMI(体重指数)增加4,也就是体重增加12公斤6年内得糖尿病的概率比正常人增加4倍30年内得心血管病死亡的概率比正常人高61%!

所以专家指出:糖尿病治疗,最重要的是控制体重

体重的要求

1、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2、标准腰围(厘米)——小于身高的一半,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

比如身高170cm的人,标准体重是65公斤,标准腰围是85厘米。超过这些标准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控制好体重。

控好体重有妙招

大脑有一个饱感中枢,它主要是负责传达我们饱和不饱的感觉。正常人可能吃了2碗米饭,饱感中枢就提示你吃饱了,不能再吃了;而饱感中枢有问题的人,吃3碗米饭可能还不觉得饱,等到胃撑得不行了才传输给大脑说吃饱了,不能再吃了,而胃觉得饱要比大脑晚15分钟,也就是说你每顿饭都要多吃15分钟,自然就胖了。

专家带来的治疗糖尿病的“宝物”,就是让大脑的饱感中枢变得灵敏,提前告诉我们吃饱了,这样就不会吃撑,减了体重,很多一系列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宝物”就是胰高糖素类药物可治疗糖尿病,同时减重,它可以帮助胖的糖尿病患者减重10公斤,这样就可以使60%新得糖尿病的人提前进入“蜜月期”,治疗结束后,不用打针,不要吃药,血糖也能和正常人一样。

除了降血糖、减体重以外,胰高糖素类药物还能帮助降血压、降血脂。

注意:胰高糖素类药物,是“肽肽类”药物,适合胖人用;还有一种叫“格格类”药物,适合瘦人用。具体细节,请咨询专业医生,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