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烂手烂脚糖尿病(糖尿病 烂手烂脚)

汪护士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会导致“烂脚”?掌握这几点可以降低风险

一个您身边懂医的朋友 / 让健康变得更简单

每天12:00

无论你在哪里,请记得打开手机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自从得了病全身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有的人肾脏、肢体、眼部都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发展为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截肢者中超过60%是糖尿病患者,85%以上的截肢源于糖尿病足溃疡恶化。

糖尿病足有多可怕?

糖尿病足”俗称「烂脚」,一旦破溃,很难愈合,初期表现为因腿疼而走走停停(间歇性跛行)不及时治疗,后期会发展到需要截肢的地步。

  • 早期糖尿病足主要表现:足部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有一种蚂蚁爬行的感觉,或袜子套上去的感觉,甚至还有患者会有针刺一样、疼痛的感觉,这是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随着病变进展,还会出现行走时好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觉,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皮肤干燥无汗等。
  • 中期糖尿病足主要表现:由于此阶段患者下肢的神经、血管受损状况明显加重,因此,在足底与足背会出现血泡、水泡以及红肿、溃疡等损伤,且患者的足部与健康人相比较,更易患鸡眼、冻疮、烫伤等创伤。
  • 晚期糖尿病足主要表现:最典型的糖尿病足的晚期症状,就是足部的皮肤,指头,整个脚发黑,这种发黑,我们称之为坏疽。坏疽如果进一步的演变,那整个脚或者指头就直接坏死了,这种情况就只能截肢。
糖尿病足6个等级

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糖尿病足分级是按照Wagner分级法,将糖尿病足严重程度分为6个等级:

0级: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无溃疡。

1级:足部表浅溃疡,无感染感染征象,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

2级:较深溃疡,常合并有软组织感染,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3级:深部溃疡,并有脓肿或骨髓炎。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其特征为缺血性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

5级:全部坏疽。

血糖水平检查Blood sugar level checking

糖尿病足的治疗花费?

患上糖尿病足不仅治疗困难,对身心带来创伤,在经济上也会面临不小的负担。受治疗方案影响,糖尿病足一般可以通过截肢的方式进行治疗,费用大约在10000~20000元之间;此外,还可以通过介入术治疗,该方案普遍会贵很多,高达十几万。

糖尿病足治疗花费还会受治疗次数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有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或多次截肢,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其治疗费用也明显要高于一次截肢。

糖尿病足治疗花费也会受医院等级的影响。不同医院等级,其治疗费用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等级越高的医院,其医生资质、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等都会较为优越,其收费也相对会更高一些。

汪护士还记得实习的时候在天津某三甲医院就碰到过糖尿病足导致足坏疽的,并且是需要做手术,大概费用一次12万元左右,后期需要住院换药一个月三万到四万左右,平均住院6个月左右才可以痊愈。

糖尿病足的治疗不是一次手术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后期治疗。由于影响因素太多,糖尿病足的治疗费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具体的费用可以咨询相关的医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糖尿病足该如何预防?

1、应该做到避免一些不良的嗜好(比如吸烟、饮酒)和控制好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以下,非空腹血糖10.0mmol/L以下,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2、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每天进行足部的检查,主要查看是否出现红肿、破损等,特别是趾间有无红肿、发痒等问题,如果发现足部皮肤有破损、水泡等,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以温水洗脚和按摩,洗脚时先用手试试水温,以免水温过高而引起足的烫伤。洗完脚之后一定要擦干,尤其要将趾尖水汽擦干净。

3、另外穿袜子也要选择棉质的袜子,宽松舒适软底的鞋子。建议袜子最好每日一换,并经常对鞋袜进行消毒处理。穿鞋之前,一定要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而且尽量不要穿露脚趾的拖鞋或者是凉鞋,避免来自外部的损伤。

4、糖尿病患者还要坚持定期修剪趾甲,过长或者过短的趾甲都会影响行走,严重者甚至引发甲沟炎。另外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修剪,不要剪到皮肉,引起发炎就得不偿失了。

5、适度规律的运动。大家可以适当地跳跳广场舞或者其他的运动,因为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最后,汪护士想告诉广大糖尿病病友,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一定要要积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然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锻炼,避免病情发展得更严重。

作者:汪护士。您身边一个懂医的朋友,让健康变得更简单。

中医治“烂手烂脚”,有啥绝招

IC图

■本报记者 顾泳

老年人糖尿病、动脉供血不足、静脉回流不畅,容易诱发慢性皮肤溃疡,也即百姓常说的烂手、烂脚。慢性皮肤溃疡常会表现为疮面难以愈合,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慢性皮肤溃疡发病率日渐提升,怎样改善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西医对此往往疗效有限,而中医以“祛腐、化瘀、生肌”的方法,能促使疮面尽快愈合、解除病痛。本期专刊,记者邀请上海市中医大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阙华发教授,请他讲解中医技术如何治疗烂手烂脚。

辨证施治应对皮肤溃疡

慢性皮肤溃疡是中医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论及病因,西医认为主要是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疾病、长期卧床压迫所致。龙华医院曾对675例慢性皮肤溃疡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感染性溃疡占29.78%,下肢静脉性溃疡占11.90%,下肢动脉性溃疡占五11.23%,复 杂 性 窦 瘘 占11.70%,创伤或创伤合并感染者占10.81%,糖尿病性溃疡占6.07%。阙华发教授解释,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机理,中医认为是“因虚感邪(风、湿、热、毒),邪气致瘀、瘀阻伤正、化腐至损”所致,由此形成了虚、邪、瘀、腐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变化。其病理特点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正虚血瘀为其本,湿热毒蕴为其标。

针对烂手烂脚,西医治疗大多集中在防止疮面感染、对疮面进行保护,例如抗感染、外科清创术、植皮术等。中医却认为,难以愈合等疮面大多正气虚损、脉络瘀阻,无力托毒外泄,导致邪气无出路,最终湿热毒邪蕴结。治疗时应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补益、通络、清解治疗原则。阙华发介绍,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一般慢性皮肤溃疡在中医辨证中分为三种类型:

湿热毒蕴证。多见于皮肤溃疡的炎症急性发作期,局部痒痛兼作,疮面腐肉较多、脓水浸淫、有的秽臭难闻。疮面周围皮肤漫肿灼热,可伴有恶寒发热、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

湿热瘀阻证。多见于皮肤溃疡的炎症缓解期。局部破溃、疮面腐肉未脱,脓水淋漓。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腻。

正虚血瘀证。多见于皮肤溃疡的肉芽组织增生期及组织重建阶段。疮面腐肉已尽,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新肌难生或不生。伴有神疲乏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

观色泽用中药更见效

中医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总的原则是辨病、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专家表示,不同病症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具体说来,湿热毒蕴证,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苍术、黄柏、薏苡仁、蛇舌草、鹿含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当归、赤芍药、丹参、生黄芪、皂角刺、生甘草。湿热瘀阻证,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苍术、黄柏、薏苡仁、当归、赤芍药、丹参、桃仁、葛根、忍冬藤、生黄芪、皂角刺、生甘草。正虚血瘀证,则以扶正化瘀、托毒生肌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生黄芪、党参、当归、赤芍药、丹参、桃仁、红花、地龙、葛根、红枣。

阙华发还解释,根据溃疡色泽来辨证用药,也是中医疗法的一大特色。疮面色泽苍白无华、分泌物稀薄者,主要是气血虚弱、络脉失养,可加鸡血藤、丹参等;疮面色泽紫暗,周围皮色黯黑、或有青筋怒张的,是络脉瘀阻,可加水蛭、地鳖虫、地龙等虫类药;疮面色泽青暗、脓水清稀、周围发凉的,属于阳虚有寒,可加附子、肉桂、桂枝等温阳通络;疮面色暗、局部肉芽水肿、滋水淋漓不臭的,应加薏苡仁、赤小豆、泽泻等利湿消肿;疮面色暗、滋水淋漓,上附脓苔、或有臭味,或伴有水疱、湿疹的,应加上土茯苓、萆薢、虎杖、金银花、蛇舌草、半枝莲、苦参等清热利湿解毒。

69岁的萧女士,患有糖尿病性溃疡,持续发作长达半年,久治不愈。她经过中西医多种治疗后,疮面未能愈合,反而日渐扩大、脓腐增多。专家予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内服,处方涵盖生黄芪、太子参、苍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生地、天花粉、黄精、赤芍、丹参、黄柏、牛膝、玉米须、皂角刺、鹿含草、生甘草。外用红油膏、九一丹、生肌散。历经数周治疗,患者疮面明显愈合,身体其他指标也趋于正常。

控制原发病是预防要点

阙华发表示,慢性皮肤溃疡是典型的老年疾病,患病人群中,老年人占据大多数。老年人为何易患病?从中医机理来看,瘀和虚,是皮肤溃疡的发病主因。所谓瘀,可理解为循环系统有所退化;所谓虚,可理解为生长因子减少、营养缺乏,这恰好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如何预防慢性皮肤溃疡?专家给出三条建议——

首先,积极控制原发病。慢性皮肤溃疡主要因慢性疾病而起,例如,糖尿病、静脉曲张等。改变高糖高脂饮食方式,控制糖分摄入,积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皆有利于预防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生。

其次,在对皮肤有损伤的环境下,应做好保护皮肤、远离刺激环境,例如,天气寒冷时注意对皮肤的保暖,预防冻疮发生,避免蚊虫叮咬,抓挠等,可减少皮肤损害。

再者,对皮肤进行定期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翻身拍背,局部皮肤要定期清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名医档案

阙华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术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科主任。上海市“启明星”、“医苑新星”,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及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项目。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蛇伤与蛇毒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理事等职。负责“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6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1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7篇,出版专著25部。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六上午;

特需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52岁男子剪指甲破皮,竟严重到要截肢?又是因为这个病……

剪手指甲时破了一点点皮

结果手指逐渐肿胀、溃烂

甚至严重到要截肢?

究竟怎么回事?

一点点伤口 竟要截肢?

52岁的谢先生,来自茂名高州。今年10月底,他在家中剪手指甲时,一不小心把左手中指剪破了一点皮,没想到两三天后,手指竟然逐渐肿了起来,还蔓延到了手掌。

随后,他辗转当地多家医院治疗,却被告知,左手手掌可能保不住了。

“我完全无法接受,没想到会这样严重,没了左手,我以后还怎么赚钱。”谢先生说。

11月14日下午,在朋友的推荐下,谢先生来到了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就医。经检查,谢先生的左手中指严重感染,大部分已发黑,左手和左前臂肿胀严重,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创面修复科主任胡海涛表示,当天晚上立即向对谢先生的左手进行应急处理,把脓液引流出来,并于第二天进行手术。“通过手术,把患者左手中指的中远端全部切掉,并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对手掌和手背引流,慢慢地控制感染。”

经过治疗,目前谢先生的左手已消肿,伤口仍在康复当中。

糖尿病需警惕

一个小小的伤口,为什么会发展到截指呢?

胡海涛医生指出,患者患有糖尿病多年,长期不注意控制血糖,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受阻,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伤口愈合能力差,手脚一旦受伤,就容易引发感染、溃疡,不及时治疗,就有截肢的风险。

此外,长期血糖高,也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对温度和疼痛不敏感,减弱了肢体对外界伤害的保护性反应。

定期检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相比“烂手”,“烂脚”更加常见,也就是常说的糖尿病足。

胡海涛医生也提醒,虽然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但并不提倡“亡羊补牢”。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积极有效地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糖,一旦手脚出现伤口,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糖尿病病人通常眼睛不太好使,所以家属每个星期尽量协助糖尿病病人洗一次脚,或者协助他剪指甲,不要让糖尿病病人自己剪指甲。”

转自: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世玉、先伟豪)

来源: 小强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