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消渴证吗(糖尿病和消渴症一样么)
消渴症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消渴症是中医病名,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导致。病机主要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西医学的糖尿病属于本病范畴。
消渴症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频繁饮水、尿量增多、全身乏力、消瘦,甚至尿液中带有甜味。此外,根据中医的上消、中消、下消的不同,患者还可出现烦热多汗、大便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如果短期内出现疑似消渴症的症状,应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的中医科进行专业咨询和检查。只有通过医生的细致辨证和精确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应避免自行诊断、随意用药,以免耽误病情。此外,患者日常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志调畅,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糖尿病”与“消渴症”,这些区别和治疗思路你可能还不知道!
中医里面有个名词叫“消渴”,“消”是指得了此病症的人消化功能显得异常亢进,比如,才刚刚吃过饭,结果半小时后就又感觉饿了,而且饭量特别大,甚者一天要吃好几顿饭。
“渴”是指病人口渴、口干、总想喝水,但喝了水却无法解渴,而且小便频率还特别高。两种症状合一,中医称作“消渴症”。
西医里面有俩名词,一个叫一型糖尿病,一个叫二型糖尿病。其中,一型糖尿病与中医里消渴症的症状有很多相同,都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还减轻。
而二型糖尿病,消渴症状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是去体检就会发现血糖很高,严重的会伴有视力越来越差和肾功能异常的情况。
对此,无论是一型还是二型,西医就认为是胰腺生产胰岛素的能力下降了,所以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化学制剂的药物来维持身体的胰岛素水平。
但是,仅仅是用药物填补身体缺失的胰岛素,却没有把胰腺的功能给修复好,所以吃药的时候好好的,一停药就全部回到解放前。
而且,被搁置不修也不用的胰腺,就如同被搁置日久的汽车,等于自动报废。胰腺完全报废的时候,就得靠注射一辈子胰岛素来续命了。
我一直觉得,那些被检测出血糖高或被西医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人,拒绝西医治疗方案而来找中医,绝对是不想一辈子服药或一辈子打针的。
所以,针对中医的“消渴症”,也就是有口渴、口干、易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还减轻等症状的患者朋友,今天推荐一个中成药消渴灵片。
这个药有黄连、牡丹皮、石膏、五味子、天花粉、麦冬、黄芪、茯苓、红参、地黄、枸杞子组成。
其中,黄连、丹皮、石膏分别清中上焦之邪热,邪热得清,不再蒸腾体液,则口渴焦躁自止。
再以五味子、天花粉、麦冬补足肺胃之阴,以制其多饮而不解渴。
最后以黄芪、红参、地黄、枸杞子强脾肾而固本,治其肾虚多尿;茯苓利浊水而生新水,还能防止药物滋补太过。
这个中成药适合多饮多尿为主症的消渴病人,而针对消渴症状不明显的二型糖尿病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中医上讲,血糖高,其实就是身体代谢不了多余的糖分,这些吸收不了又代谢不掉的糖分就在身体里面四处游荡,游荡到血液里面太多了,血糖数据必然升高。
而主管人体新陈代谢的器官就是肠胃,而且,肠胃的能量强弱又与肾气的强弱息息相关,所以,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必先撇开血糖数据,而审查其肠胃消化能力,是否存在肾虚情况。
凡遇有关弦、紧、硬、滞、弱和尺脉沉弱的,一定要先调理肠胃,再补益肝肾,如此一来,才能让多余的血糖被吸收、代谢掉,血糖值也就回归了正常。
但是很遗憾,由于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太过丰富,加上饮食的多样化和过多的滋腻生冷食物,大部分人的肠胃功能非常差。
再加上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现代人过度熬夜娱乐而损伤肝肾的大有人在。莫说血糖了,血压、血脂、转氨酶等异常的人,大有人在。
还是那句老话,遇到疾病一定要找病因、病根,那些看到血糖高就一辈子服降糖药、看到血压高就一辈子服降压药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因此,用中医调理慢性病的好处,在于慢慢降低对西药的依赖,改善身体内环境,标本兼治。
在古代,糖尿病被叫做“消渴症”
在古代,糖尿病被叫做“消渴症” 。为啥叫这个名字呢?从字面就能大概猜出一二。“消”有消耗、消瘦的意思,“渴”就是口渴。得消渴症的人,常常感觉口渴得厉害,怎么喝水都不解渴,而且吃得多却越来越瘦,身体里的能量好像被什么神秘力量快速消耗掉了。这和我们现在了解的糖尿病症状,像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也就是常说的“三多一少”,
《黄帝内经》认为,消渴症的发生和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还有情志等关系密切。比如说,有些人经常吃肥甘厚味,就是那些油腻、甜腻、味道厚重的食物,大鱼大肉吃得多,又不爱运动,时间长了,身体里的运化功能就乱套了,就容易得消渴症。还有情绪方面,长期的焦虑、抑郁、压力大,也会影响身体的气机,导致消渴症。
在治疗上,《黄帝内经》强调从整体出发,调整生活方式、饮食、情志,再配合一些中医特色疗法。首先是饮食,提倡清淡饮食,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少吃那些高油高糖的食物,这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是一致的,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运动方面,虽然没有健身房、跑步机,但古人也讲究适当活动,像散步、打太极之类的,让气血运行起来,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能量,这对控制血糖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