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动态检测仪(糖尿病动态检测如何记录)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免去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动态血糖仪了解一下
有糖尿病的患者都知道,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血糖监测是医生了解患者糖代谢的紊乱程度,调整治疗方案、观察降糖效果以及后期作为病情随访的重要参考。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血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测静脉血浆糖
此种方法更多地是在医院开展,患者自我监测时不可能随时随地监测静脉血浆糖。
2. 末梢血糖仪
这是一种快捷、准确、简便的血糖监测方法,也是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最常用的重要方法。
3.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需要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分析,因为糖化血红蛋白要比血糖稳定得多,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能反映这次抽血前8~12周之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是反映较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好坏的良好指标。
但是,不管用什么方式监测,人体的血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无论是点时的血糖还是各种糖化蛋白的监测,都没有办法精准的反映全天的血糖波动,因此持续监测血糖一直是人们的梦想。
什么是动态血糖监测?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研制动态血糖监测,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人们可以便捷全景式的观察到个体葡萄糖水平的瞬息波动。2005年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运用临床,除了能够实时显示监测的结果之外,还有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报警功能、预警功能。
目前,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我们国家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实时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回顾式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一般由葡萄糖感应器、传感器植入装置、发射器、记录仪和分析软件等组成。其原理是通过置于皮下的葡萄糖感应器中含有的生物酶,与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再由葡萄糖感应器发射到分析软件,转换成血糖值,可以全面地连续反映全天的血糖水平,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还可以探测到常规监测技术无法探测到的隐匿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如何使用?
1. 患者在医院填写动态血糖监测知情同意书。
2. 在身体的特定部位植入动态血糖监测葡萄糖探头。
3. 链接记录器和发送器。
4. 绿灯闪烁表示机器正常工作。
5. 特定的保护装置固定仪器。
6. 记录动态血糖就餐、运动、治疗情况。
哪些患者需要做动态血糖监测?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1.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可以持续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使它更好地达标,同时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 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的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
3. 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所谓围手术期,就是在即将进行手术和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患者,针对这样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血糖的过度波动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影响。
回顾式的动态血糖监测
1. 1型糖尿病患者。
2. 需要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3. 正在进行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反复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的低血糖、没有症状的低血糖、夜间的低血糖。
5. 无法解释的高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增高的患者。
6. 血糖波动特别大的患者,或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地保持高血糖的患者。
7. 妊娠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
通过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教育,能够让患者了解饮食、运动、睡眠、情绪以及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医患沟通,利于患者病情,在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同样重要。
第一、患者要做好饮食、运动、睡眠以及降糖药物使用的记录。
第二、在佩戴的过程中不建议进入磁场,比如去做核磁共振,进行x线检查等。
第三、佩戴动态血糖监测过程中,不建议进行盆浴或者浸泡洗。
第四、手机对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是没有影响的,可以放心使用。
本期医学内容合作者:田竹芳 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不用扎手指,全天实时监测,动态血糖仪好不好?3点给你说清楚
对于糖友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一定是测血糖。因为每次去看病,医生都是根据血糖调整药量的。
但最近经常有糖友向我吐槽,比如扎手指太痛了,偶尔忘测一次就看不到一整天的血糖波动了。还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血糖仪自动监测血糖的波动?
实际上这种技术是有的,市面上的动态血糖监测仪(CGM)就能满足需求,对比传统血糖仪,动态血糖仪到底好在哪?值不值得入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不扎手指,怕痛人士福音
对于很多疼痛感较强的糖友来说,传统血糖仪的测量依然是耗时、需要忍受疼痛的,往往一针下去,扎的人嗷嗷叫。
传统的扎手指测血糖,每一针都可以说是心惊肉跳,但动态血糖仪的存在,是在人体的皮肤上固定一个传感器,然后再通过无线血糖仪来控制传感器,从而提供实时葡萄糖测量数据及趋势变化,可以说直接让疼痛接近于零。
像鱼跃安耐糖动态血糖仪,就是把一元硬币大小的感应器贴到手臂上,而探头上的感应导丝还不到半毫米细,感觉就像被皮筋弹一下,就安装完毕了。佩戴好之后,你可以直接在手机端查看每三分钟自动生成的实时血糖值,实时了解到血糖动态。
“隐匿”的高低血糖,发现立即“报警”
对于部分糖友来说,血糖偏高或偏低不易察觉,此时用传统血糖仪会造成误差。比如夜间的血糖情况,往往是血糖仪监测盲区,而传统血糖仪需要患者定好闹钟、半夜定点起床监测血糖,想想都觉得难受。
这时,动态血糖仪就可以出场解决问题了。因为动态血糖仪可以实时监测系统提供的实时血糖数据,可以发现常规监测难以发现的无明显症状的高血糖、低血糖,为及时准确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以鱼跃安耐糖动态血糖仪为例,可以直接在APP上设置高低血糖,一旦超过这个血糖值则会进行警报提醒,非常人性化,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4小时自动监测,数据更精准
此外,相比忘记测量一次,就看不到一整天血糖波动的传统血糖仪相比,动态血糖仪可以连续24小时收集患者在佩戴期间的血糖数据。
鱼跃安耐糖动态血糖仪,其感应器采用的还是防水设计,尽管贴在手臂上,但期间不影响睡觉、洗澡、买菜、工作等正常的生活,非常方便。
试想一下,你每走一步,每吃一口饭,每运动一次,都能知道自己血糖的波动,对于经常忘记测血糖的人来说,可以说是真正的福音。
所以如果你也厌倦了繁琐的传统扎手指测血糖的方式,讨厌随身携带血糖本不停记录,害怕扎手指的痛苦,建议可以用动态血糖仪来代替传统血糖仪。
糖尿病患者告别扎手指测血糖,连续血糖监测仪来了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糖尿病患者国。全球约有4.25亿成人患糖尿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达1.14亿。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测试血糖就跟吃饭一样,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动作。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血糖监测仪器是指血血糖仪,即通过在不同时点刺破患者的手指以测量血糖水平。
这种时点数据的最大缺陷是只能测到患者某个时间点的瞬间血糖值,不能监测患者在运动、吃饭和睡觉时的血糖水平。除监测方式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外,患者的感受(如疼痛、不便等)也是影响监测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连续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CGM)等监测设备应运而生,并很快受到广大糖友的欢迎。
CGM是什么
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帮助糖友全面了解其24小时动态血糖波动的设备。
它允许用户实时观察饮食、运动和胰岛素剂量对患者的葡萄糖水平有何影响,并降低低血糖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
此外,它们可以与胰岛素泵结合使用,以更好地指导胰岛素治疗。通过在设备上设置警报,可以警告用户紧急的低葡萄糖水平或升高的葡萄糖水平。许多设备甚至允许将数据共享到多个智能手机,从而使父母可以远程监控孩子的血糖水平,并允许医生查看患者的血糖趋势并相应地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哪些人需要做CGM监测
以下糖尿病人群有必要进行CGM监测:①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波动较大;②不能正确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血糖波动大、控制不佳,需要根据血糖谱调
整治疗方案;④需要排除无症状高血糖、可能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及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⑤怀疑有苏木杰现象(夜间发生低血糖,清晨血糖反应性增高)和黎明现象者(清晨血糖升高);⑥新发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要求严格(如孕妇)。
CGM使用的原理及其产品
CGM应用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监测技术,通常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一个植入皮肤的一次性血糖传感器(一次性设备),一般使用几天后就需要更换;一个连接传感器的非植入的发射器(耐用设备),它同时连接到信号接收器;一个像传呼机一样佩戴的信号接收器(耐用设备),它会持续性地显示血糖水平,同时显示变化趋势。
CGM通过一个刺入皮下的传感器,在患者的组织间液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时形成电信号,电信号随之被转换为血糖读数,每隔5分钟血糖读数通过发射器发射到无线接收器上,从而可以更精确地反映血糖变化曲线。特别是在夜间的血糖监测方面,其价值明显优于自我血糖监测(SMBG)。
为确保测量精度,当前的CGM产品不能够独立使用,每天需要两次指血读数校正(但Dexcom最新的G6产品已经不再需要)。在这些数据和直观图的指导下,临床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24小时的血糖波动情况,必要时可配合胰岛素泵给患者注射胰岛素。
2006年,CGM开始上市。附表中列出了当前可用的CGM系统,分别为雅培Abbott、德康Dexcom、美敦力Medtronic和Senseonics。
为什么推荐使用CGM
优点:提供全天连续的血糖信息及血糖波动的趋势,从而提供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发现不易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当血糖太高或是太低时会发出警报,可以帮助糖友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时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如: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开启低血糖报警功能后,能在正常工作、驾驶、运动的同时更方便地管理血糖。同样,高血糖报警能有效管理餐后血糖波动。
缺点:指尖血糖测量的是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葡萄糖,而CGM传感器测量的是组织液中的葡萄糖,需要输入末梢血糖校正;与静脉血糖存在5~15分钟的生理滞后;价格较贵;操作较复杂;未纳入医保范围。
未来趋势:CGM系统 胰岛素泵=人造胰腺
未来CGM系统有望智能地与胰岛素泵结合,形成一个闭环人造胰腺系统。例如,当患者的血糖值低于某个阈值时,则停止胰岛素输送。理论上说,这种技术发展成熟后,意味着患者的血糖在任何时间都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这将是治愈糖尿病的最佳方法。
完全自动化的人造胰腺还需要胰高血糖素输注来抵抗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人类发展离人造胰腺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与传统方式相比,CGM一方面避免了反复手指采血带来的疼痛和紧张;另一方面,它佩戴简洁、便携、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小,解决了不便的问题。可以说是目前对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也为临床及患者居家血糖监测带来了更多选择。
未来的CGM需要改善当前设备的时间滞后问题,以便在体育锻炼和血糖快速变化时能够更好地进行监测和管理。随着这些产品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和发射器可能会变得更小。另外,随着传感器寿命的不断提高,需要采用新的策略将这些设备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总之,规律、有效地监测血糖是有效和安全控制血糖的主要措施,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非常必要的部分,也是自身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基础保障。血糖监测工具的革新,为抗击糖尿病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武器支持。
作者:袁凌青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特聘研究员,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