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文案(世界糖尿病日内容)
联合国糖尿病日|健康生活,远离“甜蜜”的烦恼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糖尿病
这个问题不“甜蜜”
11月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
联合国糖尿病日
2021年,全球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会受到糖尿病的困扰。同时,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将持续增长。糖尿病,可以说是21世纪最严重、最紧急的健康问题之一。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糖尿病这个并不“甜蜜”的疾病。
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这么简单
降低体内血糖水平的关键是胰岛素,它帮助来自食物的葡萄糖从血液进入细胞以产生能量。当胰岛素不能很好地产生或被利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就会升高,当升高达到一定的程度,糖尿病就发生了。
但血糖升高并不是糖尿病的终点。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经济负担的主要部分。持续的高血糖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神经和牙齿。
此外,糖尿病患者也有更高的感染风险。在几乎所有高收入国家中,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失明、肾衰竭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糖尿病同样是成人失明和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比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 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生活方式选择
应对糖尿病的关键一招
不论是健康人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是糖尿病患者维持自身血糖水平平稳,健康生活方式都是一个重点。
做好生活中的选择题有助于对抗糖尿病。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可以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有利于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
对抗糖尿病的关键四点在于经常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保持正常体重和避免使用烟草。这就需要我们做到:
★ 增加身体活动,开展体育锻炼:将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和抗阻力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弹力带)相结合。建议进行每周5天、每天30分钟的身体活动。
★ 保证健康饮食,优化膳食结构:做到平衡膳食、食物种类多样化。选择瘦肉、白肉、禽类或水产品,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保证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必要时应避免饮酒。
★ 坚持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内容。在生命早期通过体育锻炼和饮食控制建立起能量平衡的长期调节,越有助于防止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并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 避免使用烟草,不接触二手烟:烟草使用会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吸烟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过早死亡风险增高有关。现在吸烟者应戒烟。非吸烟者也要注意不接触二手烟。
早诊早治
维护糖尿病患者的有质量生活
糖尿病尚不可治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疾病早期获得治疗,并控制血糖水平正常且平稳十分重要。糖尿病得不到诊断和治疗的时间越长,带来的健康结果可能就越差。早期诊断和干预是糖尿病患者良好生活的起点。
研究显示,如果在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就能够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降低死亡风险。
规律身体活动、合理平衡膳食、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的健康生活方式,既可以预防糖尿病,也是每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疾病管理的重点。
但是,当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足以控制血糖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依靠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血糖及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
此外,还应定期监测血糖,做好足部护理,定期进行视网膜及肾脏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
参考
[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Facts and Figures. https://worlddiabetesday.org/about/facts-figures/
[2]国家卫生健康委. 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 http://www.nhc.gov.cn/jkj/pqt/202010/3f5e236e29ba440381df388d44321d81.shtml
[3]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complications. https://www.idf.org/aboutdiabetes/complications.html
供稿:市疾控中心慢病所
编辑:Suki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界糖尿病日|科学控糖,幸福生活
2024年11月14日
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
“糖尿病与幸福感”
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
置于糖尿病管理的核心
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4亿,是世界上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24-2026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糖尿病。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糖尿病诊断
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mmol/L。如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伴以下任意一条的可诊断为糖尿病,1)一天中任意时间检测的血糖≥11.1 mmol/L;2)空腹血糖≥7.0mmol/L;3)服用75g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而多数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则不同日两次测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服用75g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也可诊断糖尿病。另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
糖尿病危害重大,可诱发脑卒中、冠心病,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出现视物模糊或失明,手脚麻木、疼痛,皮肤瘙痒,尿道感染,伤口难以愈合及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等,是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成人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01 自我饮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就是要“吃得健康、吃得适量”。具体来说表现为均衡膳食,食物多样化,主食要粗细搭配,可各占一半,多选择较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豆制品、蔬菜、蛋类、奶制品等。限制高 GI 食物(如精米、富强粉、土豆泥、烤红薯、膨化薄脆饼干、南瓜、白糖、蜂蜜等)摄入,并注意控制膳食升糖负荷,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g -30g为宜,多吃粗杂粮和豆类。要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5%-60%,而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5%。可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帮助搭配不同种类食物。
每天吃肉、鱼、蛋类等动物性食品约3两左右,一般白肉优于红肉,如鱼虾鸡鸭优于猪牛羊肉,但需限制加工的肉类;食用油20g-25g,尽量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如橄榄油、山茶油、菜籽油、豆油等,少食猪牛羊油;蔬菜不少于500g;如果血糖控制好,可选择在两餐之间吃点含糖分低的水果,尽量选择低GI(小于55)的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草莓、苹果、橙子、猕猴桃、梨子、樱桃、柚子、车厘子等,而哈密瓜、西瓜、红枣、凤梨、香蕉、菠萝、木瓜、芒果、桂圆、葡萄等含糖分高,应少吃;盐要少放,每天不超过5g约一茶匙。另外,吃饭需做到细嚼慢咽,进餐顺序可为先吃蔬菜,再吃荤菜和主食。且每天需适当多饮水。
02 运动管理
糖尿病患者运动很重要,简单的“13579”原则帮你记住:
1:饭后1小时运动最好,因为这时血糖高,运动有助于降血糖,并避免低血糖发生。
3:有氧运动每次持续或者累计运动30分钟以上,太短了效果不好,太长了又容易累伤。
5:每周至少运动3-5天(有氧运动间隔不应超过2天),保持规律。
7:运动时心跳不要太快,最大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比如60岁的人,运动时心跳不要超过170-60=110次/分。
9:运动贵在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控制血糖,身体才会更健康。
记住这些原则,帮助你更好地控制血糖。还要定期测血糖,和医生多沟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03 关注心理
得了糖尿病,很多人会感到焦虑、压力大,甚至抑郁。糖尿病患者需要心理支持,可以找医生、家人或朋友谈谈心、排解压力,也可适当运动,增加愉悦感,减轻压力。有时还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
04 戒烟,不建议饮酒
吸烟和喝酒对糖尿病患者危害较大,容易引起并发症。要像慢慢改掉坏习惯一样,可以一点一点减少吸烟和喝酒,最终戒掉。如果觉得难,可以找医生帮忙,必要时用一些辅助药物来帮助戒烟戒酒。
05 减重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非常重要。制定减肥计划,设置目标(如3-6个月减轻5%-10%的体重),控制饮食,可减少主食和肉类的量,同时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以控制能量摄入,根据减重目标,在现有能量摄入基础上每天减少500kcal左右的能量摄入。并增加运动,每周坚持运动5-7天,比如快走、慢跑、游泳、跳绳、健身操、各种球类等。
06 规律使用药物和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按时吃药,控制血糖。就像每天吃饭一样,要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高低,方便调整药物和生活习惯。
07 识别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非糖尿病者血糖<2.8mmol/L,就属低血糖,可表现心慌、出冷汗、饥饿感、手抖、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焦虑、情绪不稳、头晕或看东西模糊、认知障碍、昏迷抽搐等,但也有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者只监测到血糖降低而无不适(即无症状性低血糖),都需要迅速处理,如意识清醒则立刻吃含糖的东西,比如水果糖、葡萄糖片、葡萄糖水、含糖果汁或甜饮料等,如低血糖昏迷了,要立刻打急救电话,在等救护车的时候,不要强行给昏迷的人吃东西或喝水,以防呛到。记住,低血糖情况紧急,如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和身边的人要了解这些临床表现和应对方法,在家或出门在外都可携带水果糖等,随时准备应对低血糖,确保安全。
总的来说,糖尿病管理就像打理日常生活,需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关注心情、保持乐观情绪、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兴趣爱好、保持健康体重、按时吃药和定期检查。记住,糖尿病管理需要耐心和坚持,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控制的关键,家人的支持也非常重要,与医疗团队的紧密合作,定期复诊检查,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可以帮忙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高血糖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声明丨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公布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
国卫办医急函〔2024〕4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文件要求,持续推进糖尿病防治工作,现就做好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二、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宣传工作,将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作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方资源,围绕活动主题和内容,充分动员有关学协会等社会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等力量,广泛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居民对糖尿病的认识。
(二)各地要制定宣传活动方案,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和宣传载体,丰富宣传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社会覆盖面广、传播效果好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
(三)各地要围绕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职业人群、中老年人群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精准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相关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危害。
三、其他事项
为便于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委编制了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见附件),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编印制作相关宣传材料,推动做好活动宣传。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4年11月7日
附件
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
二、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二是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心力衰竭,其中ASCVD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上述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三、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一)高风险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者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3.有糖尿病家族史;
4.缺乏体力活动;
5.高血压;
6.血脂异常;
7.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8.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二)糖尿病前期人群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前期人群:
1.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
2.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
四、如何预防糖尿病?
对于一般人群,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提倡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
五、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一)健康生活
平衡膳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二)配合诊治
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需及时和医生沟通。
(三)主动管理
与医生团队共同定制健康管理计划,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包括足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等。
(四)平和心态
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如出现病情变化,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
(五)寻求支持
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可与家人、朋友或病友述说,寻求理解和支持。
编辑:康小北
热文推荐
提素养 促健康⑫ | 创伤止血会包扎 疑似骨折忌妄动
健康日历 | 为何孩子常说肚子疼?该怎么办?
提素养 促健康⑩ | 重视心理健康 正确认识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