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液混浊严重吗(糖尿病尿液混浊能活多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近期突然有4个尿液改变,当心是肾损伤的信号

慢性肾病在临床上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为原发性慢性肾病、第二则是继发性慢性肾病。

所谓继发性肾损伤,指的就是因其他原发病持续发作而诱发的肾间质或肾实质损伤。在所有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就是糖尿病肾病。

它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重要的合并症之一,近些年其在我国的病发率持续性增长,已经成为了终末期肾病因素中,仅次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二大因素。

在全部的糖尿病死亡患者中,有近10%都与肾脏疾病有关。

我们都知道,肾脏为人体代谢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生成尿液,通过尿液的排出平衡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

而一旦肾脏出现问题,首先就会对患者的排尿造成影响,导致小便频率、颜色、气味、质地等出现异常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若近期突然有以下几个尿液改变,当心就是肾损伤的信号:

1、小便频率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出现与它其他慢性并发症相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后的结果,这包括了血管因素、饮食因素、内分泌因素等等。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初期阶段,受到渗透性利尿的影响,患者小便次数原本就会增加,特别是夜尿频繁。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之后,肾小球虽然能正常滤过血液,但肾脏内的原尿却可能无法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所以肾病的初期,患者也会有小便次数增加的症状,整夜小便次数甚至是能达到5-6次;

2、蛋白尿: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健康者尿中蛋白指数含量极低,全天排出量小于150mg以下,在进行蛋白质定性检查时,表现出阴性反应。

而一旦患者肾实质损伤,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就可能会渗透到尿液中,导致尿液中的蛋白含量超标,临床将这种异常表现称为“蛋白尿”,它是糖尿病肾病最为典型的表现。

患者在小便的过程中,由于蛋白质改变了尿液表面的张力,所以在尿液的表面上会产生大量细腻、绵密、类似于啤酒摇晃产生的泡沫;

3、小便减少: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超标、肾损伤的初期,会出现夜尿频率增加的症状。

但是,随着肾脏损伤逐渐严重,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发生改变。所谓少尿,指的就是患者24小时内排出的尿液总量低于400ml,又或者是患者每小时尿量低于17ml。

一旦出现少尿症状,这往往是肾脏损伤严重,甚至是进入肾衰终末期后的表现,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4、小便异味:糖尿病受到尿糖、渗透性利尿的影响,尿液中原本就容易产生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导致尿液出现异常的气味。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后,大量大分子蛋白、过度的氨物质渗透到尿液中,也会导致尿液有浓烈的臭味、特别是氨臭味明显。

如果近期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了以上几个表现,特别是莫名其妙的蛋白尿、小便频率减少,很可能就是患者肾脏已经严重受损的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就医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影像学筛查。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越早干预、患者的预后也就会越好。

来源: 医说健康

尿液出现混浊,背后原因是什么?

来源:泌尿外科

尿液混浊可能会令人不安,特别是当一个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产生这一症状之时更是如此。有时它可以暗示泌尿道出现了问题,例如脱水或尿路感染,或者它可能暗示肾脏出了问题。

导致尿液混浊背后的幕后黑手都会产生其他症状,这可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在本文中,你将了解导致尿液混浊的可能原因,以及治疗的方法。

原因

造成尿液混浊的原因包括:

脱水

01

尿液混浊,特别是如果尿液颜色发暗,可能表明一个人没有饮用足够的液体。

非常年轻或非常老的人有更高的脱水风险。此外,任何患有腹泻、呕吐或发烧的人都需要饮用更多的液体。

那些在炎热的天气里进行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的人如果没有喝足够的水,也可能有较高的脱水风险。

脱水会导致一些人尿液混浊,同时产生其他症状,包括:

  • 尿液呈深黄色或橙色
  • 疲劳
  • 意识模糊或注意力难以集中
  • 头晕
  • 口干,有强烈的口渴感
  • 眼睛干涩
  • 排尿次数减少

严重脱水可引起更严重的症状,包括定向障碍,意识丧失或血便或黑便。严重脱水的话就要寻找紧急医疗护理。

尿路感染(UTI)

02

尿路感染是造成尿液混浊或呈现乳白色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如果尿液闻起来特别腥臭,那么则可能有尿路感染。

尿液混浊的外观通常来自脓液或因为血液进入泌尿道。当身体试图消除入侵的细菌时,尿液混浊也可能是白细胞累积造成的。

尿路感染会在任何人身上发生,但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除了尿液混浊,尿路感染也可引起其他症状,例如:

  • 尿频
  • 无法排出大量尿液或不能完全排空膀胱
  • 小便时灼痛
  • 尿液腥臭
  • 骨盆,下腹部或腰部出现疼痛

任何经历过这些症状的人都应该去看一下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早治疗尿路感染有助于缓解不适并预防并发症。

肾脏感染

03

很多肾脏感染源于尿路感染,然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而蔓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

肾脏感染会产生与尿路感染相似的症状,但也可能引起其他症状,例如:

  • 发烧
  • 寒战
  • 抽搐
  • 疲劳
  • 恶心和呕吐
  • 背部、体侧或腹股沟出现疼痛
  • 尿液发暗、有血或出现恶臭

肾脏感染需要立即就医。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这种类型的感染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肾脏损伤。

性传播感染(STI)

04

一些常见的性传播感染,如淋病和衣原体,可能会导致尿液混浊。淋病和衣原体促使免疫系统反击并产生白细胞,白细胞可能与尿液混合并使其呈现混浊的外观。

这些性传播感染也可能导致阴道或阴茎有异常分泌物。性传播感染造成的其他症状包括:

  • 生殖器或骨盆出现瘙痒
  • 生殖器出现莫名疼痛
  • 性交期间或之后疼痛
  • 排尿或射精时疼痛或有烧灼感
  • 生殖器上有皮疹,水疱或其他疮疡

对性传播感染的定期检测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获得治疗。性活动期间采用保护措施也可能有助于防止性传播感染的传播。

外阴阴道炎

05

外阴阴道炎是外阴和阴道发生炎症,可导致尿液混浊。细菌感染是外阴阴道炎的最常见原因,但感染也可能由病毒或真菌引起。

在某些情况下,身体可能会对肥皂,洗涤剂,织物柔软剂或其他产品中的某些成分产生反应。这些反应可引起外阴和阴道炎症,但却不会造成感染。

外阴阴道炎产生的其他体征包括:

  • 外阴周围瘙痒
  • 阴道分泌物恶臭
  • 分泌物稀薄,变白,呈水一样
  • 分泌物颜色改变,呈干酪状
  • 出现鱼腥味,在性交之后变得更糟
  • 排尿疼痛

在进行治疗之前,医生会想要确定感染是细菌,真菌还是病毒引起的。

前列腺炎

06

发炎的前列腺或前列腺炎也可能是造成尿液混浊的原因。前列腺炎会影响10%至15%的男性,通常由于前列腺感染而出现。

前列腺炎产生的其他症状包括:

  • 射精疼痛
  • 小便时出现疼痛或烧灼感
  • 尿频
  • 血尿
  • 腹痛
  • 下骨盆,生殖器或会阴部疼痛

肾结石

07

肾结石也会引起尿液混浊。它们是由体内某些矿物质累积而成。

较小的结石排出体外时不会有任何麻烦,但较大的结石可以阻塞泌尿道并引起感染,这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脓液,呈现混浊的外观。

肾结石的常见症状是肋骨下方出现严重疼痛,位置通常靠近侧腹或腰部。疼痛也可能发生在腹股沟并辐射到下腹部或腰部。

肾结石的其他症状包括:

  • 发热
  • 寒战
  • 小便时疼痛
  • 尿液中有棕色,红色或粉红色条带
  • 尿液腥臭

有些肾结石不需要治疗。但是,任何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肾结石的人都应该去医生那里诊断一下。

饮食

08

在某些情况下,饮食会导致尿液混浊。任何摄入大量维生素D或磷的人都可能会出现尿液混浊,因为他们的肾脏会将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豆类和乳制品,磷含量会更高。

糖尿病或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

09

有时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是尿液混浊的罪魁祸首。身体可能正在尝试通过将尿液将无法处理的多余糖分排出体外。

糖尿病其他迹象可能包括以下体征:

  • 即使喝水后也会长时间口渴
  • 疲劳
  • 体重减轻
  • 尿频
  • 经常感染
  • 小伤口难以愈合

如果不治疗的话,糖尿病可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任何患有糖尿病或出现这些症状的人都应该咨询医生,医生会检查肾脏受损的迹象。

诊断

如果尿液混浊伴有其他症状,去看下医生。医生可能会要求提供尿样,来检测是否有感染。他们还会检查常见的性传播感染。根据出现的症状,医生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查,检查一下是否有肾脏损害的迹象。

治疗

尿液混浊的治疗取决于潜在的原因。针对每种问题,都有其典型的处理方法:

脱水:治疗脱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饮用更多的液体和食用富含液体的食物。然而,严重脱水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尿路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对一系列抗生素反应良好。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可能需要静脉给药,然后口服药物。

性传播感染:治疗将取决于性传播感染的类型。淋病和梅毒等感染通常对抗生素反应良好。

肾结石:许多结石可以自然排出体外。如果结石排出过程很疼,医生可能会开止痛药。对于较大的结石,医生可能会开药或使用冲击波疗法将其打成可排出的碎片。非常大的结石可能需要手术。

外阴阴道炎: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抗真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外阴阴道炎并处理相关的症状。

前列腺炎:有些前列腺炎不治疗也可能会好转。如果是细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可能有助于治疗症状。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医生可能会建议用药来治疗症状。

糖尿病: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问题可能需要经常进行尿液检查,检查肾脏是否有损伤。另外,还需要治疗潜在的糖尿病。

总结

尿液混浊可由多种常见病症引起,例如尿路感染和轻度脱水。如果出现其他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记下出现的任何其他症状,并与医生分享,这可能决定诊断和合适的治疗手段。

通过与医生合作并遵循他们的指示,大多数人可以解决造成尿液混浊的根本原因。

糖尿病患者,一个指标上升,别不在乎,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并发症比较多,多数人明白这一点,却没能详细地了解清楚,究竟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并发症,比较熟悉的并发症,应该就是眼病、糖尿病足了。

还可能会合并高血压或者高血脂,最让人担心的一个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了,其实还有一个并发症,被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疏忽,她就是肾病,最严重的就是尿毒症了。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一个疑惑,就是突然就发生尿毒症了,没有任何征兆的就发展成尿毒症,根本没有任何过渡。

事实上,尿毒症到来之前,一项指标会升高,却容易被忽视。

此项指标就是肌酐水平,一旦发现水平升高,就需要放在心上,最好能给肾脏做个详细检查,尤其是超出合理范围较多,很有可能是身体在给出暗示,肾小球已经出现损伤。

要知道肾小球损伤之后,会影响到过滤作用,导致尿液当中的蛋白含量增多,在检查报告中,也就会看到肌酐水平那一栏,箭头是向上的。

虽说肌酐水平上升,不一定就是尿毒症,可肌酐水平多次检查中,水平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就不可轻视,说明肾脏已经受到损伤,若再不去关注,并且及时的进行治疗,发生尿毒症的可能性会很大。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一个错误的想法,就是会根据自我感觉去进行控糖,觉得身体没什么不舒服,或者说只是一些小问题,就没啥需要紧张的。

即便医生告知某某水平升高,存在哪些风险性,也有人会不放在心上,总是会想着反正也不是一定会发生问题,没必要太过紧张。

这样的心理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血糖,还是肌酐水平,又或者是血压、蛋白指标,只要发生变化,就不要轻易地忽视,哪怕只是一次,也是需要上点心,定期复查及时掌握身体变化,可降低发生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来临,身体也是会给出提醒,可别大意了。

尿液有变

糖尿病患者,若是发现长期尿液中都会有泡泡,且显得比较浑浊,别不放在心上,很有可能是肾脏出现损伤,肾小球的过滤工作,已经没有办法正常工作。

上面也说到,肾小球出现损伤,肌酐水平会上升,尿蛋白这一指标也会出现异常,同时,还会发现尿液也会呈现出异样来,肾脏病变是否严重,就看能否早点留意到异常了。

血压上升

有的人在血压上升时,身体会出现一些表现,比如说头晕、头痛、身体无力的现象,而有的人血压上升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这就需要有定期测量血压的意识了。

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够在关注血糖水平时,也对血压水平比较关注,就可能早一点发现肾脏出现损伤,又能及时地去做检查,当然是更好了,可及时的进行治疗,损伤能有所降低。

水肿

肾小球损伤后,不仅会影响到排尿,还会影响到体内的水分转运,排尿量会减少,体内多余的水分没有办法转运出去,也就会容易出现水肿的现象。

而这种水肿,一般会比较难消退,下肢水肿会更加的明显,若是发现长期下肢水肿,糖尿病患者别不在意,越早对肾脏进行检查越好。

糖尿病患者,若不想肾病发生,合理控糖是第一要素。

合理的控糖自然少不了吃药,坚持的用药,是降糖的重要辅助,不要总觉得每天都要服药是一个麻烦事,或者说认为长期服药,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副作用,又或者是怕对药物产生依赖。

这些顾虑都有点太杞人忧天了,对于血糖不算稳定的人群来说,不吃药的危害性会更大,更加容易发生并发症。

当然,为了更好的稳定血糖,在坚持吃药的基础上,还需要正确合理的去服药,而不是自主的凭借个人意愿去服药,尤其不能药吃吃停停,或者说加倍用药,发生意外风险的可能性会更高。

另外,在坚持用药期间,生活上也是需要有一些调整,从饮食到睡眠,再到运动,都是应该有所改变,一些不利于控糖的行为,需要尽可能的改正。

比如说吸烟和喝酒,这两种行为都会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对血管伤害得比较大,长期大量摄入,影响到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也就可能会使得血糖升高。

除了要戒烟戒酒,还需在饮食上忌口一些食物,比如说低质量的碳水、糖、盐和含脂肪高的食物,应适当多吃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丰富,以及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比较有益控糖。

如果能在这些基础上,还能坚持做运动,对降糖和稳定血糖,会有更好的帮助,可以做的运动则是会有走路、跑步、游泳以及挥拍类的运动,这些都属于有氧运动,每次只需坚持半小时左右即可。

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这件事情上,还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不可太过马虎。当然,在关注血糖这项水平时,也被忘记关注血压、肌酐以及尿蛋白,还有身体上的一些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