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雪糕(糖尿病人雪糕怎样做)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给三高人群提个醒:千万少吃这种食物

三高人群要少吃什么?

要少吃「三高食物」!

什么是三高食物?

人们通常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称为「三高」,而这些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是有关系的,与饮食中盐、糖、油的关系更密切。

我们一般把盐糖油成分较多、容易导致钠过多或能量过剩的食物称为「三高」食物。

王全健

三高人群要少吃来控制疾病,

健康人群也要少吃来预防疾病发生。

下面,我们展开说说

「三高」食物具体有哪些?

01

高盐食物

高盐(高钠)食物几乎无处不在。

各种方便食品,牛肉干、果脯、咸干花生、火腿肠、烤鱼片等休闲零食;几乎所有的腌制食物,如咸菜、榨菜、泡菜、咸鱼、虾皮等;菜肴中添加的酱油、大酱、味精、鸡精等调味,都含有大量的钠盐。

长期的高盐(钠)饮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进而让人们更容易得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做饭时记得少放盐以及酱油等调味品。每天食盐摄入不要超过5克,购买包装食品时,仔细查看包装中营养成分表的钠含量,大致算一算。

2

高糖食物

碳酸饮料、乳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运动饮料等甜饮料,含糖量较高。鲜榨果汁、雪糕、甜筒和冰激凌等冷饮含糖量也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售的酸奶,大多数是「风味酸奶」,而不是纯酸奶,添加的糖也会在 8% 左右。

这些高糖食物,的确能满足口腹之欲,但也会损害牙齿、导致肥胖,并增加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

3

高油食物

油条、方便面、酥饼、葱油饼等主食中,油脂甚至能占到食物重量的 1/5~1/3,再加上其中不少食物,还添加了食盐或其他含钠化合物,对控制三高很不利。

炸鸡翅、炸丸子、炸薯条、炸鱼、炸里脊等典型的油炸食品;水煮鱼、地三鲜、烧茄子等过油的菜肴;还有常见的各种小点心:糕点、饼干、蛋黄派、起酥面包等,都含有大量的油脂。

面对这些美味,需要留心,可别贪嘴。

4

防控三高的 6 条饮食建议

来源:丁香医生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24款热门雪糕冰淇淋大评测,实测揭秘它们为什么那么贵

这篇文章是雪糕评测的详细版,想要了解24款雪糕具体表现如何的朋友,请看这篇。

如果想要直接查看对应推荐品牌的,直接戳这里查看:实测24款热门雪糕,到底哪款更好吃?哪款吃不胖?

这次我们评测的产品信息如下:

本次评测花费:样品费 5193.38 检测费(公开价) 42640 = 47833.38 元。

我们测了雪糕们的蛋白质含量、糖含量、热量、脂肪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卫生情况(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画了一个巨大的导图,层层筛选出了24 款冰淇淋、雪糕和冰棍。

它们的实测结果究竟如何?一起往下看。


一、雪糕、冰激凌、冰棍儿到底有啥区别?

在买样品的时候,我们发现虽然都在冰柜里,但这些产品的名称却各有不同。

有叫雪糕的,有叫冰激凌的,还有叫冰棍儿的,到底都有啥区别?

其实这三者其实是不一样的,它们参照的国家标准各不相同。

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制作工艺和要求都不一样。

冰棍是这里面最单纯的一种,主要原料就是水、糖和一些甜味剂,可以理解成就是把糖水冰起来了。

而雪糕和冰淇淋在国标上的区别主要就是:冰淇淋的乳脂、蛋白含量要求,比雪糕高一些。

所以,雪糕和冰淇淋里确实都是有“奶”的。

在标准上来看,冰淇淋优于雪糕,但这并不代表事实一定如此。冰淇淋里也会有一些踩着及格线的产品,雪糕里也会有一些表现优异的产品。这一切都取决于厂家怎么生产。

为了方便叙述,节省字数,以下统称环节我们把这些都称为“雪糕”。

二、雪糕成分
  • 蛋白质含量

冰淇淋、雪糕里面的蛋白质很多都是来源于牛奶、乳粉,有些也会添加蛋及蛋制品、大豆蛋白来改善口感。

乳含量高的雪糕冰淇淋,蛋白含量也会更乐观一点。

一般纯牛奶的蛋白含量在 3.2g-3.6g/100g。

从这次评测结果看,有 10 款样品的蛋白含量甚至可以跟牛奶相媲美,用料不错。

其中 17 号主要是大豆蛋白,我们后来尝了尝,豆味确实挺重,有小伙伴直呼像家里自己做的味道。

不过我们也要说明,有些雪糕会有外皮和内馅,整体的蛋白含量低不能说明它用料不好,还是要结合配料表一起来看

  • 糖含量

我们曾经测过各种热门的奶茶、芝士水果茶,根据之前的评测结果,这些奶茶的“标准糖”糖含量大概在 6~13% 左右。

这次我们同样测了雪糕们的糖含量,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除了1、3、17、21号样品的糖含量相当于奶茶的标准糖,其他的居然都要更高!

可能大家会觉得一根/一盒雪糕的量远比一杯奶茶少,但是再回忆想想,最热的时候你一天何止只吃一根雪糕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每天糖含量最好控制在 25g 以下,那像 5 号这样的吃个 2 根,一天的糖就够够的了。

这里要悄悄说两个秘密:

1. 之所以你吃雪糕时没觉得甜,是因为舌头在受到冷的刺激以后,对甜度的感知降低了。

2. 大多数冰淇淋的糖含量都不会低,因为糖除了提供甜味,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为雪糕的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虽然说雪糕的甜能治愈生活的苦,但对于添加糖我们还是建议要“少摄入”。

除了会月半,还会增加龋齿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0 蔗糖不代表无糖,千万不要觉得可以放心大胆吃,小心糖摄入反而更高

  • 脂肪含量

雪糕之所以吃起来有绵密的口感,是因为里面加了不少油脂。

我们测了这 24 款样品的脂肪含量,结果如下:

一块 100g 三角奶油蛋糕的脂肪含量是 13.9g ,对比起来这些样品的脂肪含量不算太高。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是一支/一盒的含量,如果吃多了,脂肪摄入少不了。

  • 热量

吃一根雪糕要运动多久?我们已经帮大家算好了“爱”的代价。

还别说,这数据让人重拾了吃雪糕的热情。即使是卡路里最高的 6 号,吃一支也只需要慢跑 33 分钟就可以消耗掉。

真的这么简单吗?才不是。

其实按照每 100 克来算,雪糕的热量并不低,只不过雪糕胜在分量都比较小,从包装规格上限制了一定的卡路里摄入。

所以一天要吃好几支雪糕的小伙伴可要注意了,勿以雪糕小而不克制,勿以热量低而不运动

  • 反式脂肪酸含量

市面上有些雪糕会选择添加植物油、精炼植物油甚至氢化植物油来控制成本,调节口感。

这其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我们测了这次 24 款样品的反式脂肪酸情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要超过 2g,可以看到这次 24 款样品的反式脂肪酸比较低,可以稍稍放心。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多贵的雪糕,配料表里少不了一些添加剂。

其实这些添加剂都是合法合规的常规操作,基本上都是为了让口感、色泽、味道等等更好,达到让你喜欢吃的状态。比如:

三、真人试吃

评测食物少不了试吃环节,这次我们换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选择 10 位小哥哥小姐姐,分别品尝 24 款样品(每种一小块),打分。

唯一的原则就是:喜欢吃

每一个样品,都是严格按照刚从冰箱取出就切开送到大家嘴边的原则,保证大家吃到的是没融化的口感。样品之间还间隔了一定时间,不会有试吃的疲劳感。

根据大家的打分结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各个样品的评分结果如下:

从结果看来,贵的雪糕果然有贵的道理——好吃

6 款售价在 10 元以上的样品,都获得了小伙伴们的认可,美味评分在平均值以上。

而在 5~10 元的行列里,也有不少大家觉得美味的选手。

实际上口味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自己喜欢最重要,到底哪种好吃,你的舌头最清楚

四、去年的雪糕今年还能吃吗?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看雪糕的初始卫生情况

《消费者报道》收集了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全国及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雪糕及冰淇淋质量安全抽检数据,抽检结果显示,这些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卫生不过关

所以我们测了这 24 款样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结果显示这些都是符合国标限量要求的,说明生产过程中的品控做得还不错,吃货们可以放心了。

从理论上说,只要你的雪糕的初始卫生情况达标,且在保质期内,并严格按照要求存放(未拆封、温度达标),还是可以吃的。

友情提示:现在市面上各路雪糕或者冰淇淋的保质期都不一样,有 6 个月、12 个月、甚至24个月的。

我们在购买样品的时候,就买到了一根临期雪糕(目前已过期)。所以在吃去年的雪糕时,还是得看看到底过期没。

在关注保质期之后,还要保证正确存放。

雪糕对储藏条件要求比较高,一般是 -18℃ 以下。

我们在超市测了一些冷柜的温度,发现不管是大的立式冰柜还是小的冰柜,都做得比较到位。

如果你压箱底的雪糕都符合以上要求,那就放心吃吧。

友情提示:冰箱塞得太满容易让温度达不到设定要求,不要因为打折就囤太多,折扣常在,吃完再买

五、雪糕化了再冻起来,还能吃吗?

在外面融化的时间不是太久,并且马上按照 -18℃ 存放,还是可以吃的。只不过可能会不太好吃。

前面我们就提到了雪糕的工艺复杂,是一个混合体系,过程中还会加入空气。

一旦雪糕开始融化,这个体系就不稳定了,首先其中的冰晶开始融化,气泡没有了束缚,就会变成空气飞走了。雪糕变成一滩浆料,甚至分层。

此时再把它冻回去,没有了空气的灵魂,失去了原来的正常口感,有的还会带一些冰碴子,所以大家也会发现吃起来没有原来那么好吃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雪糕评测的所有内容。

虽然知道大家是为了好吃才吃雪糕,但还是在这里送大家一些建议:

另外,我们这次在买雪糕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两件危险的事

有些雪糕在配送时用了干冰保护,它的袋子和冰袋比较像,技术小姐姐一直没注意就直接用手拿了,顿觉手变得好烫。

之后,技术小姐姐又把干冰放进了冰箱。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这两种行为都是错的:干冰不能直接用手触摸!!干冰也不能放冰箱!!

让人感到暖心的是,这 24 款样品中有一款,在包装打开后就看到了一张显眼的提示。上面清楚说明了干冰的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也许做产品,把品质做好是最最重要的事,但真正能想到用户的使用场景和可能接触到的危险,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细致和关怀

消费者的信任会来源自对产品的信任,也会来源于他们感受到的、除了产品以外的一切。希望更多的厂家、企业,能够透过产品这个链条,去关心另一端的每一位消费者

浙江一男子连吃几天棒冰,结果中毒了!体重骤减20斤…

来源:温州晚报

连日来,骄阳似火

高温的天气让市民闷热难耐

市面上的棒冰等降温解暑冷饮

一度成了畅销货

↓↓↓

吃冷饮解暑虽然舒服

可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哦!

海宁一位陈大伯(化名)

就连吃几天棒冰

导致体重骤减20斤还住了院!

……

到底怎么回事?

暑热难耐!

眼馋别人吃棒冰解暑…

陈大伯患糖尿病、高血压病多年。平时,他没有严格地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今年入夏以来,天气渐渐变热,时常觉得酷热难耐的陈大伯见身边不少人吃棒冰解渴,一时没管住嘴的他也连续几天吃起了棒冰。

棒冰虽然凉爽味美,但含糖量极高,这对糖友们极不友好。果不其然,没过几天,陈大伯出现了口干、恶心、呕吐的症状,体重也在短时间内直线下降,减轻了20斤

陈大伯急匆匆地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血糖中仅葡萄糖这项指标就高达79.53mmol/l,同时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进而收治住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到底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升糖激素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陈大伯的主治医生介绍,像陈大伯这样的病情如果再拖延下去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干预,后期就会引发高渗性昏迷

医生这些叮嘱

千万别当儿戏

陈大伯在医院进行了为期10天的治疗。这段时间内,除了药物治疗,护士们也不停地向他讲解日常饮食运动的注意事项,他的各项指标很快降了下来,24小时动态血糖检测仪上的数值也趋向稳定。

陈大伯出院当天,他的血液中葡萄糖值也从刚入院前的79.53mmol/l降为9.5mmol/l。医生表示,陈大伯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出院后还是要严格遵医嘱,口服降糖药改注射胰岛素,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日常饮食,外加配合适当的运动量,切不能再因为贪图一时凉快,拿起棒冰往嘴巴里送了。

夏日酷暑难耐,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特别注意日常饮食。具体来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

●要合理控制总热量,维持和保证标准体重,每日的热量组成碳水化合物常需在50%到60%,蛋白质的占比在15%到20%,脂肪的占比需要到20%到25%,荤素搭配合理。同时要注意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吃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如樱桃、苹果、梨。如果是素食主义者注意吃大豆类食品来补充蛋白质,也可以喝牛奶,避免缺钙。

●注意主食不要只是精白面,可以用杂豆、薯类等粗粮替代部分主食。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用含盐高的调料。

●尽量不喝酒。

●需要定时定餐定量,不随意更改饮食及调整药物。

●一定要记得多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