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药血糖4以下(糖尿病吃药血糖还是在12以上怎么办)
糖友血糖降到7以下才算达标?控糖标准公布,3类人标准各不相同
确诊糖尿病后,患者每天关心的无非就是如何管理血糖,才能达到标准。为了满足目标血糖值,人们坚持用药、调整饮食、坚持运动,希望能对降糖有帮助。但很多人仍然会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每次测出来的血糖值都不一样,到底血糖多少才算好?今天就带糖友了解清楚。
为何血糖总是不稳?3个因素是关键有不少患者表示,自己虽然一直都有意识地控制血糖水平,复查时医生却表示血糖不稳定,建议我多上点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血糖波动?问题或许和3个因素有关。
首先,患者自身存在的慢性病可能影响血糖稳定。当你存在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的时候,也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对糖分调节能力变差,更容易引发血糖波动。
其次,用药依从性差会导致血糖不稳定。看上去每天都在吃药,但吃药的时间间隔、用药方法不对,也影响降糖效果。原本应该餐前服用的降糖药餐后才吃,又或者前一天是晚上睡前吃的药,第二天却改到了下午吃药,都属于用药依从性差,对降糖不利。
第三点是对控糖标准不了解。有些人觉得血糖只有降到7以内才算是达标,为此对自己的血糖要求非常严格。但事实上,对不同人群来说,目标血糖的范围也是不同的,了解清楚,对控糖更有帮助。
对糖友来说,不少人都觉得目标血糖应该是7mmol/L才算达标,为了达到这个范围,不断的控制饮食,甚至采取节食的方式来降糖。事实上,血糖的目标值,各不相同,若是一刀切,只怕还会带来不良影响。
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超出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也可能带来低血糖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扰乱胰岛素的作用,对健康不利。
在这里公布对不同人群的控糖标准,3类人对照看看,自己的目标血糖到底是多少。
对普通的糖友来说,在确诊糖尿病后,不管是通过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调整还是吃药降糖等方式,能够将血糖稳定在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内,是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平时随机测量血糖值不超过10mmol/L比较好。
但是这个标准对3类人并不适用。
首先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范围能够达到5.3mmol/L以下比较安全,在进食大约2小时后,血糖不超过6.7mmol/L较为安全。特别提醒的是,这类人群孕期一定要警惕低血糖,当血糖低于4mmol/L时,小心血糖偏低。
第二类是老年糖友,在合并多个慢性病,并且有轻到中度认知障碍的时候,血糖范围也会放宽一些,能够保证空腹血糖在8.3mmol/L以内比较好,而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即可。
第三类是儿童和青少年糖友。对这些孩子们的血糖要求一般是空腹血糖不超过7mmol/L,和前面提到的标准一致。但另外还应该达到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低于6.5%。保持在这个范围内,才能避免对血管、靶器官等造成损伤。
对照这些标准,看看你平时对自己的控糖要求对不对?
提醒大家,血糖超标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当你经常出现血糖不稳定的问题时,也可带来4个并发症,威胁健康。
第一种:心脑血管并发症
血糖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血管渗透压发生变化,诱发血压升高,还可能带来血管堵塞、狭窄等问题,诱发心梗、中风等问题。
第二种:神经病变
比较典型的是手指、脚趾发麻,严重的还可能带来皮肤溃烂,红肿等病变。有不少患者也会因此出现糖尿病足。
第三种是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是威胁肾脏健康的一大杀手。肾脏无法正常的代谢体内的废物,也会更容易发生肾脏恶变,甚至增加肾功能损伤、肾衰竭的风险。
第四类是急性并发症
在短时间内血糖骤然升高,可能带来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等,患者可能因此昏迷不醒,严重的还可能带来神经损伤,威胁生命安全。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标值,你现在搞清楚了吗?了解适合自己的目标血糖值,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范围,而不是将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如果你无法长期稳定血糖水平,也可能让健康面临一些风险,带来4种并发症,威胁健康。
参考资料:
1、糖尿病人血糖血压正常标准和测血糖标准频率是多少·糖尿病之友·2022-01-27
2、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不吃药?!控糖标准是什么?听听专家怎么说·北京卫视养生堂·2022-04-01
3、糖尿病的 6 个控制指标,看看自己达标了吗?·丁香医生·2019-08-31
每天吃二甲双胍,为什么血糖降不下来,服药方式很重要
前些天,我在门诊坐诊的时候,有位姓王的大爷来问诊:“大夫,我被确诊糖尿病一年了,一直在吃二甲双胍,但是血糖也不见降下来,这个药是不是对我没有效果啊?”
给王大爷测了血糖后发现,他的血糖值为8.5mmoL/L,远高于正常值3.89-5.83mmoL/L的范围,于是我问他:“您有没有按照医生说的方法吃药呢?”王大爷有点心虚的样子,摇了摇头说:“哎,没有,有时候就忘了吃……”
“原来如此,不是二甲双胍这个药没有用,是您没有按照医生说的方法吃啊!”
二甲双胍,在降糖界“独当一面”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298亿,居世界第一,其中二型糖尿病占了90%以上。治疗方面,二甲双胍是目前世界上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第一选择,可以说是在降糖界“独当一面”!
那么,二甲双胍是如何帮助患者降糖的呢?咱们首先说说糖尿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表现为代谢异常,当人体缺乏胰岛素或者功能不全,进入人体的血糖无法被利用,血糖就会升高,当肾脏“承受不起”这么高的血糖时,我们在排尿时就会将这些多余的血糖排出,这种病就被称为“糖尿病”。
二甲双胍之所以能降糖,一个是它能够抑制肝脏的葡萄糖的产生,其次它还能够改善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使用。因此,二甲双胍不仅能够减少葡萄糖的来源,还给了葡萄糖一个去路,来降低患者体内多余的血糖。
1. 用量和用法
首先,来说一下用量,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二甲双胍药品的剂量有三种:250mg、500mg、850mg;
从剂型上分有普通的二甲双胍片(或胶囊)、二甲双胍肠溶片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
安全用量的范围是:500mg/天-2000mg/天,在这个范围内服用的剂量越大,对于患者降糖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但是为什么不直接用2000mg?而是要从500mg起服用?
这就要说到二甲双胍的用法了,虽然这一药品能有效帮助患者降低血糖水平,但是它本身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尤其是对肠胃方面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因此,患者在最初使用二甲双胍时,医生不能贸然给患者上大剂量,需要从最小量500mg/天开始,“循序渐进”地去“熟悉”这个药。
对于不同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的剂量方法也不一样,但是服药初期的常规方案如下:
- 为了避免肠胃的反应,建议患者从一个比较低的剂量(500mg)开始,随晚餐服用;
- 几周过后,可以增加到早餐时服用500mg,晚餐时再服用500mg;
- 再过几周,剂量或可再增加一些,早餐500mg,晚餐1mg;
- 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副作用,剂量可以增加到早餐1000mg,晚餐1000mg,总共2000mg每天,这也是通常的一个最大的剂量。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二甲双胍药片或者缓释片的时候,尽量喝水整粒吞服,不要将药片掰开或嚼碎服用。
2. 服用二甲双胍会出现那些不良反应?如何应对?
1) 胃肠道不良反应
很多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问题,包括腹泻、呕吐、胃胀等,这是因为二甲双胍具有高度的水溶性,容易刺激胃肠道的黏膜,引起不适。此外二甲双胍还会促使肠道吸收更多的葡萄糖,对肠道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腹泻拉肚子。
应对措施:刚才也说过,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同时选择在用餐时或餐后服用,当然也可以选择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肠溶片的剂型,来避免胃肠道的不适。
2)长期使用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从而造成维生素B12缺乏症,包括贫血、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等。
应对措施: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维生素B12的水平,如果存在维生素B12缺乏的情况,应服用相应的补充剂将其提升至正常水平。
3)皮肤出现过敏
过敏也是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的情况,服用二甲双胍后,可能会发生皮疹、脱发、剥脱性皮炎等过敏症状。
应对措施:出现这些皮肤过敏的情况时,患者应该停服二甲双胍,然后去三甲医院就诊。
三、服用二甲双胍的注意事项:1. 使用之前注意评估自身的肾脏功能,因为二甲双胍的作用和肾有关,90%的药物是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虽然二甲双胍不“伤肾”,若肾脏功能差就会影响二甲双胍的排出,导致其在体内蓄积,产生一些毒副作用。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做1-2次肾功能检查,了解自己的情况,确保二甲双胍能够通过肾脏顺利排出。
具体可以通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调整二甲双胍的剂量:eGFR≥60,不用减量,45≤eGFR≤60需要减量,eGFR<45需要停用,具体的调整办法,最好还是咨询医生。
2. 服药期间不要饮酒。糖尿病患者本身是不适宜喝酒的,会影响血糖水平,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也一样不能喝酒,否则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和代谢,不能发挥本身的效果,导致血糖控制不佳,产生波动。
3. 建议有严重肝功能不全,或者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的患者,不要使用二甲双胍。虽然二甲双胍的代谢并不经过肝脏,它对于肝脏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患者本身肝功能不好的话,则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为二甲双胍的降糖原理,是直接作用于我们身体的糖代谢,在这个过程中会促进糖的无氧酵解,从而产生乳酸。乳酸的清除则是依靠肝脏,因此,如果肝功能受损,就无法很好地清除乳酸,导致过多的乳酸堆积甚至出现乳酸中毒。这也就是为什么二甲双胍的说明书上会特别提出:乳酸中毒患者,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避免使用本药品。
4. 国内外相关的指南和共识都将二甲双胍定位成全病程使用的药物,也就是说,如果使用二甲双胍的效果欠佳,也不建议更换药物,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搭配其他降糖药做继续治疗。
5. 不建议患者更换药品的品牌,一开始使用哪个品牌或者哪家药厂生产的二甲双胍,之后就应一直服用这个品牌的药物,中途最好不要更换。因为虽然都是二甲双胍,但是药物的辅料、生产工艺都不是完全一样,已经适应了某品牌的药,再去换别的品牌,有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和身体不适。
四、使用二甲双胍的常见误区:1. 二甲双胍只适用于肥胖的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答:二甲双胍的适用人群很广泛,无论肥胖与否。
2. 二甲双胍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答:二甲双胍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但对于肾功能受损(eGFR < 45)和低氧血症患者来说,这两种疾病容易造成乳酸的蓄积,此时就不建议患者再服用二甲双胍了。
3. 二甲双胍会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答: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4. 儿童糖尿病,能不能用二甲双胍?
答:10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要用二甲双胍,因为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使用案例。但是10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相关证据表明,安全有效。
5.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是最好的治疗药物?
答:虽然二甲双胍目前的降糖效果显著,但是对于任何疾病,任何患者,都没有哪种药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更适合自己的药。
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正确服用降糖药物,更加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日常的健康管理。注意饮食,增加运动,关注自己的身体。
1.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保证血糖的平稳,避免波动。多吃高纤维的食物,低糖的食物,高钙的食物,当然,要少吃或不吃高糖的食物,少吃精米白面,多吃糙米或者全麦。
2. 加强体育锻炼。除了注意饮食,还应该多运动。可以尝试快走、跳舞、打羽毛球或者任何能让心跳加速30分钟以上的运动。运动越多,降糖的效果也越好。
3. 关注自己的身体,因为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足、视力下降的并发症,所以当患者的身体出现异样,应该及时就医,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二甲双胍,在目前的糖尿病治疗中扮演着“扛把子”的角色,如果您也像文章开头的王大爷那样,用了很久也没有效果,就应该看一下自己是否服用足量,是否在正确时间服用了。如果还存在问题,也不要擅自换药,而应该去当地的三甲医院,谨遵医嘱,进行药物的调整。
吃阿托伐他汀2年,空腹血糖到了6.4?要停药吗?本文讲出实情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为读者朋友答疑。有一位读者朋友在后台留言问到这一个问题——
我吃了两年的阿托伐他丁,剂量20毫克,从2024年开始,我的早晨空腹血糖由以前的5.2逐渐上升到了6.4。请问,我的血糖升高是否与吃他汀有关系?是否需要停药?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也是经常被朋友们问到的问题,虽然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但总觉得还是有很多朋友会有疑惑,今天就借着这个读者朋友的提问,再来和大家聊一下吃他汀和血糖升高的那些事儿。
血糖升高与吃阿托伐他汀有关系吗?
其实仅仅看着这位朋友提供的信息,我们并不能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
阿托伐他汀是控制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常用基础药物之一,这个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具有明确的降血脂和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同时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也需要注意该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除了转氨酶升高,肌肉痛等常见不良反应外,阿托伐他汀还可能会对血糖代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一项包括了14项随机临床试验,涉及9.4万名参与者的荟萃分析中,与安慰剂相比,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者发生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1%。在各类他汀药物中,降脂效果较强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导致血糖升高风险几率也相对较高。
但即使是有明确的临床证据证明阿托伐他汀可能会有升高血糖的副作用,但这位朋友空腹血糖升高原因,也不能完全判定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所致。
影响血糖代谢的因素有很多。日常饮食习惯中长期的高热量摄入,久坐不运动的生活习惯,长期的焦虑压力等不良心理影响,吸烟,长期大量饮酒的影响,肥胖对于代谢的影响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
因此,如果不考虑这些其他的生活因素和生理因素影响,仅仅一味的归咎于药物,那可能就会放大了阿托伐他汀对血糖代谢的影响。
当然对于这位朋友的情况,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可能会对血糖代谢造成影响,但大多数情况下,血糖更容易受到他汀影响的人群,包括年龄较大、空腹血糖本身就有升高,以及存在代谢综合征问题这3种情况,这部分人在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期间,更要注意做好血糖监测,及时纠正升高的血糖水平。
血糖升高了,阿托伐他汀要停药吗?
在这里还是要强调,血糖升高不是停用阿托伐他汀的指征。
2020年发表在 Arch Endocrinol Metab 上的学术文章 他汀类药物选择临床实践综述(Choosing statins: a review to guide clinical practice)中,分享了一项汇总研究。
这项汇总研究纳入了5项大型实验,包含32752名参与者,研究结果表明,每年需要对498人进行高强度他汀治疗,才会导致1例新发糖尿病,而每155个服用高强度他汀的患者,就能预防1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比这样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明白,长期服用他汀带来的心血管获益要远大于血糖升高风险,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和极高风险人群,也不应因担心糖尿病发病风险而停用他汀。
如果这位朋友本身是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或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那么这种轻度的血糖升高也不应成为停用他汀的依据,建议仍然要坚持降脂药物治疗,并加强血糖的积极控制。
应该怎么办?
当然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不能不进行干预而仍然死板的用药,对于这位朋友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通过饮食和运动加强血糖的控制。当血糖出现升高时,我们先应该问一下自己:近期是不是暴饮暴食胖了不少,有多久没有运动锻炼了?身材近两年有没有发福?喝大酒的习惯改了没有?最近压力大不大,睡眠怎么样?如果这些问题占了两三条,那么血糖升高可能跟他汀的关系就不是很大。
与其停药,倒不如通过饮食控制热量,加强运动锻炼,改掉抽烟,大量饮酒的坏习惯等方式,通过生活调理干预方式把升高血糖降下来。这位朋友空腹血糖6.4,还未达到糖尿病的确诊标准,属于空腹血糖受损的情况,通过生活调理积极加强血糖控制,多数情况下,把血糖控制下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可以考虑减量服用阿托伐他汀。如果生活上本身就比较健康,导致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可能就跟药物更相关了。阿托伐他汀20mg是中等剂量,结合血脂控制情况,可以考虑将每日服药剂量降为10mg,并做好血脂监测,如果降低药量后血脂不达标了,可以考虑联合依折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药物,加强血脂控制(10mg阿托伐他汀 依折麦布的降脂强度要大于阿托伐他汀20mg)。
另外,如果实在担心阿托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或者服药期间出现了其他不可耐受的药物副作用。那么可以考虑更换他汀的类型,从血糖影响来说,普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这3种,对血糖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考虑替代阿托伐他汀作为降脂药物,但同样的,这些他汀的降脂强度一般比阿托伐他汀弱,更要注意更换药物后的血脂监测,并结合情况合理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血脂的达标控制。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正在吃他汀又纠结担心血糖升高的朋友不再过于担心,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
注:也欢迎读者朋友们在文章后台留言或私信我,提出用药过程中的问题,我将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专门写文章为大家答疑,希望能够更精准的帮大家能解决疑惑,能力有限,但定尽力而为。
参考文献:
de Pádua Borges R, Degobi NAH, Bertoluci MC. Choosing statins: a review to guide clinical practice. Arch Endocrinol Metab. 2021 Nov 1;64(6):639-653. 2020 Nov 9. PMID: 33166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