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人的个案护理(糖尿病病人的个案分析)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儿日常如何护理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叶雪主治医师表示,儿童糖尿病治疗需综合进行,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五个方面在患儿日常护理中缺一不可。

首先,饮食上注意营养,控制总热量,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运动上,可以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运动要遵循适量、经常性、个体化原则,防止运动后低血糖。比较合适的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车、游泳等。须注意的是,当胰岛素不足而血糖升高时,锻炼可能进一步升高血糖,诱发酮症酸中毒发生,因此,尿酮体阳性时不能活动,低血糖时也不能进行运动。

第三,药物治疗上应严格遵医嘱进行。一般在临床上,1型糖尿病的治疗用药就是胰岛素,可以选择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或者选择胰岛素泵,胰岛素的适应症包括1型糖尿病,需短期强化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以及不能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或肝肾功能损害的非1型糖尿病患儿。对1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平稳、肝酶正常时可以选择二甲双胍治疗。

第四,日常监测方面,血糖平稳时每日测3-4次(包括早餐前),周末时每日8次,以调整胰岛素用量。此外,以下情况也需要加测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剧烈运动前后,尝试新的饮食或不能规律进餐时,突然的情绪激动,患其他急性疾病时,如感染、呕吐、腹泻等。糖尿病的监测还包括每3个月1次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胰岛素C肽,每年1次远期并发症监测,主要包括眼底、肾脏损伤指标、诱发电位等。

第五,在糖尿病教育上,家长和孩子需要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处理方法。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越多,孩子血糖控制会越平稳。

来源 | 摘自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 | 庞建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持续提升护理质量,我们在行动 | 记一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查房

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升专科护理技能,不断激发护理人员学习能力,6月17日下午,西安市第三医院护理部在内分泌科举办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查房,会议由护理部孙晓敏主任主持,各科护士长、病区护士约55人参加。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会上,内分泌科刘萍主任首先向大家详细讲述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等内容,详实认真的讲解使参加的人员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危害性有了充分的了解。

责任护士裴珊珊以PPT的形式对患者从入院至当前的护理病历、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状况做了详细介绍。

司璐护士长也在床旁对患者进行了仔细认真的护理查体。轻柔的动作和温柔的话语更是展现了白衣天使柔美的一面,让参与的患者放松了心态,积极配合,为采集准确数据做好了铺垫。

提问互动环节更是场面激烈。快速的反应、流利的应答展现出了内分泌科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讨论过程中,护士长们积极发言,对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随后,由赵艳、姚海荣、李孟媛三位护士长查看了护理效果,并对此次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做出了点评和指导。

查房结束后,内分泌科2名骨干护士对胰岛素注射泵的使用,度拉糖肽注射笔的操作技术进行了培训,大家都受益匪浅。

最后,孙晓敏主任总结发言。她认为此次查房达到了预期目标,肯定了内分泌科护理工作,同时要求全院护理单元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计划,树立责任制整体护理意识,定期评估护理问题,不断评价护理效果,持续提升护理质量。

文:护理部 孙晓敏

图:护理部 孙晓敏

编辑:宣传科 李伟华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糖尿病自我护理,远离并发症

胡新林,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