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镜红血丝(糖尿病人眼睛发红血丝)
糖尿病眼底出血、视力下降,2味药材帮大忙,去瘀行滞,止血定痛
大家好,我是中医郭大夫。糖尿病啊,有一个非常高发的并发症就是眼底病变,糖尿病人一旦出现眼底病变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视野模糊、视力下降,很多糖尿病人呢,一检查还会发现眼底出血了,那么这个时候呢,患者难免着急,担心自己会不会失明啊?但实际上啊,糖尿病眼底病变也并不是毫无应对的办法。
中医讲“出血必有瘀,有瘀必有血”,气阴两伤、血瘀阻络贯穿糖尿病眼病发病全程。所以啊,合并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呢,一定要重视补气养阴、活血化瘀,这也是中医治疗的最根本的思路。
那么在治疗上呢,我经常用到两味药材,第一味呢,就是熟地黄。它最重要的功效呢,就是滋阴补血的药材。《本草纲目》中说熟地黄可以“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通血脉,利耳日,黑须发”,熟地黄最擅长滋补肾阴,填精益髓,若配合枸杞子,用在方子里,还能起到养肝明目的作用,改善视野下降、视力模糊、眼睛干燥发痒等多种眼部不适症状。
那么常用的第二味药材叫做血竭,血竭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血竭能去瘀行滞,止血定痛,用于内伤痛,痛经,血脉瘀阻,无名肿痛等血液瘀滞所致的疼痛等症,对于糖尿病人的眼底出血,血竭配伍三七,止血能力更强,能改善糖尿病人视野模糊、视力下降等异常表现,遏制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展。因此我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常用到这两味药材。
我曾经有一位合并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他有糖尿病近20年,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患上糖尿病眼病,平时还喜欢关灯看手机,眼睛干痒、视力下降、看东西视野模糊、眼底有出血点,根据其舌脉象来看,患者舌红苔少,脉细数,辨证属肝肾阴虚、瘀血阻络。
你们针对他的治疗,我在方子里就重用了熟地黄与枸杞子,补肾、固精、明目,除此之外呢,还用到了血竭、三七、水蛭、僵蚕等药材,活血化瘀、止血通络,,接下来呢,我还用到了菊花、蒲公英、赤芍、丹参等药材,清热解毒,配合麦冬、玄参等药材,养阴生津,抑制住眼底病变的继续发展。患者服用了一段时间中药后复查,出血症状也得到了减轻,视力有所恢复。
我希望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做好眼睛的保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肝养眼,建议患糖尿病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进行眼底的检查,以便预防和及时发现眼部病变。
糖尿病容易并发哪些眼科疾病?
糖尿病容易并发的眼科疾病如下: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瘤、视网膜静脉的改“硬性”渗出斑变、视网膜动脉的改变、视网膜出血斑、票状白斑、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
(2)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色素游离症。
(3)糖尿病的眼部神经病变:视神经病变是引起失明的原因之一;Ⅲ、Ⅳ、Ⅵ颅神经病变表现为眼外肌麻痹。
(4)糖尿病患者的晶状体病: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内障。
(5)糖尿病患者的屈光改变:双眼同时发病,与血糖浓度的变化有关。当血糖很高时发生近视,血糖显著降低时发生远视。
(6)糖尿病与眼压:糖尿病患者眼压的降低,可促进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7)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多发生于合并酸中毒的青年患者,系血内类脂质过高所致。
李秋贵主任简介
糖尿病眼病黄斑水肿,可用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糖尿病眼病黄斑水肿
撰文 金明
编辑 保健君
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超过1.14亿,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达15%~20%。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发生糖尿病黄斑水肿者占32%以上。黄斑水肿是视力致残或失明的主要原因,如何干预糖尿病黄斑水肿及延缓其发展一直以来是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黄斑水肿
众所周知,糖尿病日久会发生眼部并发症,特别是确诊糖尿病黄斑水肿约5年以上而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更要警惕,随时可能引起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照国际临床分期共分5期:1期仅有糖尿病;2~4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称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为轻度、3期为中度、4期为重度;5期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意味着视网膜长了新生血管,这种血管与正常血管组织结构不一样,随时会引起出血,令视力骤然下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黄斑水肿的概率至少有38%,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可达71%以上,可见病情越重,黄斑水肿发生率越高。黄斑水肿是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元凶。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
黄斑是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中央视觉细胞最集中的部位,也是视网膜上厚度最薄、视觉最敏锐的区域,黄斑及附近区域组织较视网膜其他部位疏松,一旦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导致黄斑部视网膜内层液体积聚,发生黄斑水肿,就会影响视力。
根据黄斑水肿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后极部视网膜一定程度增厚及硬性渗出,远离黄斑中心;
中度,后极部视网膜一定程度增厚及硬性渗出,接近黄斑中心但未累及中心;
重度,视网膜增厚及硬性渗出,累及黄斑中心。
中西医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认识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基底膜增厚,血液中红细胞变形,血小板集聚,血流速度缓慢,导致视网膜有散在微血管瘤、小片出血和渗出等改变。中医认为此时患者体质多以气阴不足为主,眼底以络脉瘀阻致血瘀为主。
中期糖尿病患者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紊乱,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可以渗漏到视网膜组织间隙,引起视网膜水肿,更易在疏松组织存留,导致黄斑水肿。中医辨证此时多为脾虚湿困,脾主运化水湿功能障碍,水湿聚集在黄斑,难以吸收。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扩增并移行致新生血管生长,眼底水湿不化、出血不吸收,中医称为痰瘀互结,也就是痰湿和陈血交织在一起,体质多为脾肾阳虚。
中医认为,“阳虚血瘀”是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脏腑与病机实质,需要从机体“阳虚”本质认识眼部的“血瘀”表现,拓展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痰瘀互结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一旦发生糖尿病与糖尿病黄斑水肿,会伴随终身,早期预警与保健、药物治疗与注药或手术等方式,应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进行。
早期以控制血糖为主,可以服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芪明颗粒、双丹明目胶囊等,这些都是改善微循环、干预糖尿病的专门用药,从早期阶段开始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向中期转化至关重要。
现代医学对有临床意义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原则是中期以上糖尿病黄斑水肿采用干预手段。激光(格栅样或局灶性光凝)是经典疗法,但其是有创性的,会损害光感受器,仅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黄斑水肿得以改善,而且容易复发;近几年发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具有见效快的优点,但因疗效维持时间短(1~2个月),需长期注射,现在随着长效抗VEGF药物的出现,可以使药物在玻璃体腔停留时间更久。但无论长效药物还是短效药物,都只解决了视网膜局部问题。
目前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方法各有所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足,需要扬长避短,寻找或联合其他方法攻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难关。
中医对糖尿病、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经方、经验方、自拟方、中成药、中药单体及中医传统疗法等。眼底血瘀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水肿以利水渗湿为主,痰瘀互结以化痰祛瘀为主,结合全身兼以脏腑辨证。
糖尿病是全身病变,不可忽视整体辨证,一旦进入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发糖尿病黄斑水肿阶段,患者多为脾肾阳虚,表现为面色微黄、全身乏力、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睡眠欠佳、怕冷肢凉等症状,有的患者肾脏功能不好,血肌酐和尿蛋白增高等。中医可以通过温肾助阳、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等调理全身的方药,以改善视网膜的供养。
我们更提倡在注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既可以改善全身症状,又可以促进视网膜出血及水肿的吸收,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是最佳组合治疗方式。
专家简介
金明
中日友好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管局传承指导老师(第5、6批)。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名誉主委、中国中药协会眼保健技术专委会主委、《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等。擅长眼底病、黄斑病、视神经病变、干眼及视疲劳等眼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多项;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著作8部;培养硕博士40余名,师带徒8名。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11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