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推迟月经吗(糖尿病会延长月经吗)
血糖高,多是“脾虚”所致,中医名方:健脾化湿,巧妙稳血糖
看到主题的时候,相信已经知道,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糖尿病与脾虚夹湿”的关系。
直接进入正题,先给大家讲医案:
该女子姓何,年龄23岁,但已经患糖尿病2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呢,效果一般,可以说是“忽好忽坏”。
于是就决定投中医调理一下看看,初次见该女子的时候,只见身材纤瘦,坐着的时候弯腰弓背,看起来特别的没有力气,乏力,问诊的时候话也不多,说多了就感觉累。
最厉害的是该女子旁边的两个大水壶,自从开始问诊就一直喝水,询问得知,一天喝水差不多有5000ml左右。
主要的症状:食欲不振,嘴巴发甜,腹胀,大便稀,小便多,月经色淡延迟,乏力,困倦。脉沉细,舌苔白润。
检测了一下空腹血糖,竟然高达18点多。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见方:
扁豆,茯苓,苍术,藿香,佩兰,莲子肉,陈皮,白术,薏苡仁,桔梗,砂仁,党参,山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用月余之后,患者口渴、小便的现象明显减轻,大便也有了成型的趋势,血糖也降到了14点多。
既然有效果,那就继续投用月余,患者再服用30剂,结束后,血糖降至9点多。
之后,又根据患者的表现,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配上“金匮肾气丸”进行改善,血糖再次检测将至7点多,也逐渐稳定。
一年以后复诊,病情没有再复发,已经稳定。
从症状上来看,该女子血糖出现异常,主要因素是因为“脾虚湿盛”,因为水湿不化,才导致出现糖尿病诸证。
口甜说明水湿困于脾脏,脾之味泛于口。大便稀,是因为湿邪不被运化所致,腹胀,中焦之气升降无权,舌苔白润,是因为水湿泛于舌面。
脾,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湿邪困于脾脏的时间越长,脾就不能生化气血,气血不足,人就容易乏力,犯困。
该女子喝水还多,脾又不运化水,就直接变成了尿液排出体外,于是患者的小便就特别的多,同时,身体得不到应有的水分滋养,于是就会口渴,不断喝水,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脾的运化能力越来越差,以至于身体内的能量无法被正常运用,于是血糖就会开始升高。
缘由清楚了,下面就来看下方子:
扁豆,茯苓,苍术,藿香,佩兰,莲子肉,陈皮,白术,薏苡仁,桔梗,砂仁,党参,山药。
方中的党参、白术、山药、苍术等有利于强健脾气;薏苡仁,茯苓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和中除湿;佩兰、藿香芳香化湿;砂仁理气化湿消胀。桔梗引脾精入口腔,解决口渴。
这就是整个用药的思路,非常简单明了。
因为糖尿病是“代谢类”疾病,代谢也就是中医讲的“运化”,而体内所有器官,掌管运化的就是“脾脏”。
也因此,脾和糖尿病之间可以说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尤其是一些“腹型肥胖”的人,通常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大家如果有相应的问题,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切勿随意用药。
我是@心血管专家罗继红,您身边靠谱的中医师!
糖尿病也会影响生殖健康!女性速看
糖尿病也会影响生殖健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高洪伟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0%左右。长期高血糖及其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对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面简要介绍糖尿病对患者生殖功能的不良影响。
糖尿病易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孕期并发症风险升高等
对于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首先是糖尿病可造成月经紊乱,使月经周期延长,严重者可出现闭经。如,1型糖尿病女性发生月经紊乱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6倍,2型糖尿病女性的月经紊乱发病率也明显升高。血糖控制不佳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出现青春期不发育。糖尿病也可引起初潮延迟,月经初潮年龄与糖尿病发病年龄之间存在反向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者较多,会诱发排卵功能障碍以及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周期异常以及排卵障碍可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与没有糖尿病的女性相比,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女性的受孕率分别降低了24%和36%。
其次,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风险升高。孕前合并糖尿病会增加胎儿的死亡风险,包括自然流产和死产。若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发生巨大儿(体重超过4千克)的机会明显增多,出现先兆子痫、新生儿先天畸形等风险也明显升高。
再次,糖尿病女性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它内分泌疾病的比例显著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可导致患者不孕。
另外,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卵巢功能过早衰退,并使更年期提前。与没有糖尿病的女性相比,45岁以下的2型糖尿病女性提前绝经的风险增加三倍。
糖尿病常造成男性生殖功能降低甚至不孕
对于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的存在,身体内会产生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这会影响全身的神经组织和血管,也必然会影响男性或女性患者的生殖系统,出现功能受损。另一方面,由于胰岛素的不足或者胰岛素的作用不佳,负责调控性功能的大脑中枢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睾丸和生殖细胞,导致睾丸质量减轻、睾丸细胞死亡、雄性激素水平降低、精子的产生和活动能力下降等。幼年起病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性成熟延迟,甚至成年后出现不育。成年糖尿病男性患者的不孕率亦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此外,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延迟射精、不射精、逆行性射精等性功能障碍也很常见。
糖尿病患者维护生殖健康要做好六点
那么,如何防止糖尿病危害生殖健康呢?
1.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持续有效地控制血糖达标是关键。
2.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
3.做好糖尿病合并症的防控,控制血压,调脂治疗,避免应用影响生殖功能的药物。
4.做好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尽早进行并发症的相关诊疗。
5.普及糖尿病与生殖健康的有关知识,提高认识,做好宣传教育。
6.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心理疏导,避免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相关知识
糖友有性功能障碍症状应及早干预
与其他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会更早发生性功能障碍,尤其是血糖长期控制欠佳者。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早进行干预,切不可使之成为“难言之隐”。
男性糖尿病患者50岁时将有一半的人发生勃起功能障碍,发病平均年龄只有45岁,较健康男性提前了近20年。同时也会出现性欲减低、射精功能异常、性高潮缺失等问题。女性糖尿病患者同样会有性欲低下、性唤起障碍、阴道分泌减少、性高潮延迟、性交困难等。
患者应当正视该疾患,控制好血糖,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寻求正规医院相关科室的帮助。在保证以严格控制血糖为基本原则的诊疗方案的同时,可选择进行心理、药物、物理疗法和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案。爱人的关心、理解和鼓励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心因性性功能障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二甲双胍不伤肝肾,不损伤性功能
2008年,新加坡在一种保健“壮阳药”中发现了磺脲类降糖药(格列苯脲)的成分,该保健品造成数个男性出现了威胁生命的严重低血糖事件。国内也有这类保健品存在,因此有经验的内分泌科大夫在诊治不明原因低血糖时,常会询问是否用过“壮阳药”。磺脲类药物中枢性给药可以增强实验动物的性功能,但是口服磺脲药不增强性功能,因为口服磺脲类药物很少能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内。如果将其当成“壮阳药”,则会引起严重后果。
临床上常有糖尿病患者害怕服用二甲双胍,担心二甲双胍伤肝伤肾、损伤性功能。二甲双胍是目前应用时间最长的口服降糖药,既不伤肝也不伤肾,可能还有增强阴茎勃起功能的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排卵功能、恢复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其它常用口服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等)、DPP-4抑制剂等尚无对性功能有不良影响的报道。新型降糖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名通常为XX列汀)在个别患者可引起生殖系统感染,如生殖器疼痛、发红、肿胀等。
血糖控制良好的女性糖友可以正常生育
糖尿病患者的后代虽然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人要偏高,但这只是一种遗传易感性,不属于被限制结婚生育的疾病。女性糖尿病患者在良好的血糖控制前提下同样是可以正常怀孕生育的。
以良好血糖控制为主的全身状况达标是备孕期的关键。换句话说,在达到备孕期血糖等诸多指标合格之前,育龄期女性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计划妊娠前必须专门去综合医院就诊,由以内分泌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为主的多科医生共同评估是否适宜妊娠,评估内容大体包括:糖尿病的病程、急性并发症(例如感染、低血糖等)、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眼底情况、血管状况、肾脏情况等)、目前药物治疗情况等。最好在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都获得理想控制后再尝试妊娠,如果控制暂时未达标,建议不要冒险妊娠,因为妊娠期母亲的身体压力极大,一着不慎不仅会给母亲带来无法恢复的伤害,而且对于腹中正在成长的小生命也会产生致命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
数据表明,我国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因此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并非全是这幅“模样”。
据统计,有近一半的糖友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以并发症相关症状为突出表现,尤其在老年患者中。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易被忽略的“蛛丝马迹”?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非典型症状”呢?
存在这17种情况,需警惕糖尿病
1.餐前低血糖
在2型糖尿病早期,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当餐后血糖升至高峰时,胰岛素分泌尚未达到峰值,等到血糖回落时,胰岛素分泌才达高峰,从而导致下一餐前低血糖,患者往往在餐前有明显的饥饿感,出现“餐前低血糖”。
2.乏力、消瘦
糖尿病人由于自身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致使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由于产能不足,导致身体疲乏无力。
另一方面,由于机体蛋白质分解加速,患者体重往往有明显下降。
3.脖颈、胳肢窝发黑
在某些重度肥胖者的颈部、腋窝、大腿根等处常常会发现皮肤黢黑,怎么洗也去不掉,临床谓之“黑棘皮症”,提示患者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症”也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早期表现。
4.生过“巨大儿”的女性
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血糖偏高,胎儿在这种高糖环境下生长发育特别快,出生时体重往往在8斤以上,被称为“巨大儿”。
因此,凡是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女性,均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血糖。
5.视物模糊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晶状体增加水分含量,引起光反射变化,导致一过性地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等。
6.胃肠道不适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常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常表现为腹胀、摄食量少或顽固性便秘,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这类患者腹泻并不是因为感染,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
7.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高血糖可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及排空,患者表现为小便困难、尿潴留及“张力性尿失禁”。
当男性出现上述症状时,不仅要想到前列腺肥大,还要注意排除糖尿病。
8.异常出汗
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导致患者汗液分泌异常,即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特点是上半身出汗多,下半身出汗少或不出汗。
9.直立性低血压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可造成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当患者久坐、久卧后突然站立时,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缩,导致血压下降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
(省中医院提供)
来源: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