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痒是糖尿病吗(屁股痒是癌症吗)
身体若有这2处“发痒”,很遗憾地通知你:血糖可能已经“超标”
文 | 医心熠熠
编辑 | 医心熠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嗨,朋友们!今天咱聊聊一个不怎么甜蜜的事儿——血糖超标。别急着翻白眼,我知道“血糖”听起来像是个离你很远的中老年话题,但真相是:糖尿病的门槛,比你想象的低得多!
更扎心的是,它不像隔壁小张的发际线那样“显而易见”,血糖问题通常是“悄咪咪”地发作,等你发现时,可能已经是“后悔药吃不下,甜食也吃不了”的局面了。
不过别慌!今天我就教你一个“居家侦探技巧”:身体这两处“发痒”可能是血糖超标的信号!赶紧看看,你是不是中招了?
1.皮肤奇痒,越抓越痒——你的血糖在“搞事情”先问你个问题:最近皮肤是不是老是“莫名奇妙”地发痒?尤其是小腿、脚踝、手臂这些地方,痒起来跟猫挠似的,挠完还不解气,甚至越抓越痒?
如果你正点头,那我有点不想吓你,但……有可能是血糖在捣乱!
高血糖会让你的血液变得像“糖浆”一样粘稠,血液循环变差,皮肤的营养供应也跟着拉胯。结果?皮肤干燥、瘙痒,甚至脱皮。更惨的是,高血糖还会“拖家带口”地让神经受损,直接导致皮肤“痒上加痒”。
划重点!如果皮肤瘙痒 干燥 没有明显的外伤或过敏史,建议赶紧去查个血糖,别拖着!毕竟,痒是小事,拖成糖尿病可就“大事”了。
段子时间:别再觉得你皮肤痒是因为天气干燥了,可能是你的血管在偷偷吐槽:“老板,血糖太高了,我都被堵得快喘不过气了,营养送不出去啊!”
第二个敏感话题来了:私密部位发痒。我知道,你可能不好意思说出口,但有些事儿吧,真不是单纯的“卫生问题”。
血糖高的人,体内糖分多,连尿液里的糖分也可能超标。简单来说,这就给体内的真菌提供了“豪华自助餐”的机会!皮肤皱褶处、私密部位这些潮湿温暖的地方,简直就是它们的天堂,于是乎,霉菌感染找上门,瘙痒感自然也来了。
尤其是女性朋友,如果你发现自己私密部位反复瘙痒,外用药效果也不咋地,那可能真得去查查血糖了。别觉得自己年轻无敌,糖尿病的“潜伏期”可是很长的!
真菌感染就像个蹭饭的亲戚,你一开始没发现,结果它呼朋唤友来了个“满汉全席”,最后搞得你又痒又烦。
为啥血糖高,身体会先“痒”?说到这儿,你可能好奇:为啥血糖问题会跟“发痒”挂钩?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 高血糖让血液变“粘稠”
血流速度慢,皮肤供氧供营养不足,皮肤状态变差,干燥瘙痒就来了。 - 糖尿病让免疫力下降
血糖高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功能,皮肤屏障变弱,各种感染、发炎就更容易发生,痒感也更频繁了。 - 神经受损
高血糖对神经的伤害特别大,尤其是四肢末梢的神经,损伤后会让你觉得“莫名其妙”地痒、痛、麻。
总之,血糖超标干的坏事儿,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别怕!教你3招远离“血糖痒”- 管住嘴,别让嘴巴“放飞自我”
少吃甜食、少喝奶茶,尤其是那些“假装健康”的无糖饮料,很多都藏着“代糖陷阱”。 - 迈开腿,让身体“动起来”
运动是血糖的“天然降压阀”,哪怕每天快走30分钟,也能让血糖乖乖听话。 - 定期体检,别让血糖“躲猫猫”
血糖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别等到身体发痒、发炎了才后悔。
健康这事儿吧,说简单也简单:少一杯奶茶,多一杯白开水;少赖一会儿床,多动一下腿。血糖问题真不是“中老年专属”,年轻人也不能躺平。
所以,下次你皮肤痒得不行时,别急着买止痒药膏,先想想它是不是在提醒你:“哥们儿,咱血糖超标了!”
最后,送你一句扎心金句:血糖问题不甜,但它很“黏”,早点管住它,别让它管住你!#头条深一度#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美国糖尿病协会年度报告》
提醒:肛周瘙痒并非都是痔疮,或是癌细胞在“兴奋”,别羞于检查
何小姐今年34岁,最近感觉屁股痒得厉害,特别是一到晚上,就得一直挠,搞得自己睡也睡不好,人还很憔悴,上班都没精神。
一开始何小姐以为是自己犯了痔疮,特地照镜子检查了下肛门附近,但是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湿疹或是肉痣。
何小姐脸皮薄,不好意思到医院检查,平时在家就不停挠,在外面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到厕所里用纸巾擦拭,或是涂抹一些治皮炎的药膏。
肛门瘙痒的情况持续了近半个月,何小姐实在受不了了,叫闺蜜陪她到医院。经过肠镜检查,竟在何小姐的肠道内发现有肿瘤,最终确诊为直肠癌。
肛门是人体中一个非常私密的部位,生活中面对肛门瘙痒的隐疾,很多人往往会因讳疾忌医而贻误病情。肛周瘙痒指的是发生在肛门周边组织的瘙痒症状。医学调查数据发现,生活中1-5%的普通人都患有肛周瘙痒,40-60岁年龄阶段的中年人属于高发群体,而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倍之多。
提起肛门疾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了痔疮,因此只要肛周瘙痒,就会立刻“归功”于痔疮,这样的“功劳”,却会让痔疮十分困扰,实际上,能够引发肛周瘙痒的疾病可不在少数。
痔疮的发作时,患者的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会因充血而持续肿大,最终造成肛周结缔组织的暴露,通常还会伴随出血、潮湿、不洁等,这几种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引发肛周瘙痒。不过痔疮并不是导致肛周瘙痒的唯一“元凶”。事实上,只要是肛肠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肛周瘙痒,临床数据显示,肛周瘙痒患者75%都存在肛肠疾病,而痔疮只占20%。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刘佃温教授曾表示:患者一旦出现长期肛门瘙痒的症状,必然有一个原因。除了部分是湿热天气或饮食刺激造成的瘙痒,重度痔疮、肛瘘、肠炎、肠息肉甚至肠癌都会引起。需警惕的是,无原因的长期瘙痒,可能提示邻近部位发生恶变,如肛门奇痒,可能是直肠、乙状结肠恶变的表现。
医学研究发现,当患者肛肠部位发生癌变,肿瘤细胞所产生的组织胺、蛋白内分解酶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会在排出过程中刺激到肛周皮肤内的神经末梢,因此也会有瘙痒的感觉。另外,直肠癌引起的肛门瘙痒一般会伴随其它临床表现,如排便习惯的改变、大便变细、黏液脓血便、肛门部的坠胀感等。
所以,当出现久治不愈的肛门瘙痒时,应及时到医院查清病因,不要随意用药。
二、肛门瘙痒也是“病”,久拖易误事肛门瘙痒发作起来对患者造成的威胁也不可小觑,而临床上,除了痔疮和肿瘤,以下四种病因引发的肛门瘙痒病例也不在少数。面对疾病造成的肛门瘙痒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越拖越麻烦。
1、寄生虫
生活中,能够引发肛门瘙痒的寄生虫有蛲虫、血吸虫、钩虫等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蛲虫。蛲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也叫线虫,母虫常在夜间从肠壁爬到肛门处产卵,因此产生的机械性刺激会导致瘙痒症状。蛲虫可以通过肛门、手足、口传播,接触或吸入都会感染,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非常高。
2、真菌感染
肛门是很容易因出汗潮湿、粪便残留等原因导致微生物附着,比如:滴虫、白色念珠菌、阴虱等,这些真菌附着于肛门皮肤也会导致肛门瘙痒。
3、肛周湿疹
肛周湿疹是患者肛门附近皮肤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肛周剧烈瘙痒。当患者有过创伤、摩擦、饮食过敏等状况时,就很容易发生。
肛周湿疹发作时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口服或外用药物治疗,避免自己乱抓挠或是过度清洁,耽误病情。
4、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有可能造成肛门瘙痒的症状,比如:代谢疾病中的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营养性疾病中的维生素A或D缺乏、贫血疾病中的缺铁性贫血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病中的白血病或淋巴瘤、脏器疾病中肝病或肾病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肛周瘙痒。
临床上,肛肠疾病的检查可以通过肛门指检、肠镜、便血筛查、肿瘤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等方式来判断病情。生活中人们也可以积极参加医院中的肛肠知识讲座,了解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病理性的肛门瘙痒,对症下药才能根治。
面对肛肠瘙痒的隐疾,很多患者羞于启齿,会自行用药处理。部分人甚至会尝试塞入异物来摩擦止痒,但这种做法往往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得不偿失。
河南曙光肛肠医院专家刘国兴表示,人类的肛门直径只能扩张到2-3厘米,塞入异物往往容易损伤括约肌,异物进入肛门3-4厘米就会到达肛管,再进入直肠,一旦破碎或擦伤黏膜,就会出血,严重时还会导致肠梗阻,最后往往要手术治疗才能脱离危险。
尽管引发肛门瘙痒的疾病严重程度不一,但是肛门瘙痒本身并非什么大病,临床治疗也能很快见效,因此患者们大可不必冒着生命风险尝试这么危险的方法。
四、做好4件事缓解瘙痒1、勤换内衣不要烦:肛门瘙痒时,应该选择质地柔软、透气的衣物,保持内衣干爽、洁净,勤换衣物,通风晾干,少穿紧身外裤。
2、清洗肛门别过度:每天注意清洁肛门,但要避免热水烫洗和碱性皂类清洗,以免造成刺激,恶化病情。
3、大便清理要重视:上完厕所一定要清洁肛门!但要避免用力擦拭,必要时可用温水浸湿的棉棒代替纸巾或用不含酒精的湿巾进行清洁。
4、生活用品要分清:家人的情感联络不必体现在物品共用上,共用私人物品容易让蛲虫、细菌、真菌等传染性的疾病“趁虚而入”,因此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避免与他人合用。
小小的瘙痒症状,也可能是肿瘤发出的“信号”,这个真相或许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但是它更大的作用是督促人们建立起良好的就医观念,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因症状太小而轻易忽视。#谣零零计划##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痒痒痒!肛周瘙痒不一定是痔疮,还可能"暗藏"肿瘤?劝你一定要重视…》.科普中国.2020-12-27
[2]《肛周瘙痒迁延不愈,竟是因为“太爱干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2021-04-25
[3]《遭遇“不可言说”的瘙痒 小心背后藏着多种疾病》.扬子晚报.2021-02-2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身体2个部位瘙痒,或是糖尿病信号,别以为是皮肤病!
杨先生,65岁,1年前出现双下肢麻木感,尤其左侧较为明显,近期发现不适感越来越严重,故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杨先生自述10年前发现口干、皮肤瘙痒,去医院体检被查出2型糖尿病,起初有坚持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瑞格列奈片治疗3个月,但是血糖控制并不理想,此后便间断药物治疗,自行调整药物,未再复诊。
3年前,杨先生发现自己的视力越来越差,逐渐出现视物模糊,但并未进行特殊治疗;1年前,出现双下肢麻木感,左侧明显,但无发热,无夜间静息痛等伴随症状。
在了解到杨先生的基本情况后,医生为其进行检查,结果提示:空腹血糖12.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3%,血压160/90mmHg,双下肢轻度水肿,左侧足背动脉波动减弱,右侧足背动脉波动正常,双巴氏征(-),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病2级;高脂血症,建议入院治疗。
入院后,经眼科会诊检查发现:眼底毛细血管发现大量出血点,需要进行激光手术治疗;糖尿病治疗方案定为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等药物治疗。
经过14天的住院治疗后,杨先生的双下肢麻木感消失,空腹血糖控制在5~7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mmol/L,并且眼底经过激光治疗后双眼视力有所恢复,他和家人对其治疗效果感到十分满意。
医生提醒,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
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应每日定时监测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并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到医院就诊复查、调整用药,切不可自行在家中调节药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迅猛增加,糖尿病己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在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从 2011~2021年这10年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也从9000万增加到了1.4亿,增加了55.56%,其中约 7283万名患者没有确诊,也就是说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比例高达 51.7% ,超过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有的人甚至自我感觉是健康的,比如说体重下降,可能觉得有钱难买老来瘦 ,能吃能喝能身体好就行了。
还有一些人也许对身体的某些症状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疏忽了。
01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表现
1. 食欲增加:由于体内大量尿糖丢失,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同时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患者易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强,甚至每天吃5~6顿饭仍不能满足食欲。
2. 口渴多饮:由于尿量增多,水分丢失过多,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导致患者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补充水分。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两者成正比关系。
3. 多尿:患者会出现尿量增多症状,排尿次数也增多,1~2个小时可能小便1次,部分患者甚至每昼夜排尿可达30余次。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 体重减轻、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丢失,患者体重减轻、形体消瘦。
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糖尿病患者除了上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外,还可能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皮肤出现瘙痒,这也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02
身体这2个部位瘙痒,可能血糖已超标
01 周身皮肤瘙痒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部位之一。
当血糖超标时,身体内的糖分无法正常代谢,会导致血液中糖分浓度过高,这种高血糖状态会对皮肤产生直接的影响,引发患者早期出现糖尿病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皮肤周身瘙痒,而这种痒多表现为奇痒难忍。
尤其是身体皮肤较薄部位更为明显,如双侧胫前,也就是小腿前侧,容易出现瘙痒、麻木、疼痛感等。
如果不小心磕碰,会出现伤口难以愈合,遗留色素沉着,称之为胫前色素斑。
另外,如果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可能出现全身任何部位的瘙痒,并且没有明显的特点和部位。
02 四肢末端瘙痒
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高于周围组织,使身体水分丢失,引发患者早期出现四肢末端瘙痒。
双手、双足末端起始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双手指、双足趾起始出现瘙痒、麻木感,逐渐向胳膊和腿延伸,尤其以双足病变较为常见。
一般白天表现不是很明显,但是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患者会有明显的瘙痒感,严重者还可能会失眠。
糖尿病引起的瘙痒通常是双侧对称出现,比如右上肢瘙痒,同时可能左上肢在类似部位也会出现瘙痒。
另外,除了瘙痒外,患者通常会有手指尖或者脚趾尖的麻木、刺痛感,以及经常会有皮肤上有蚂蚁或者小虫子爬等皮肤过敏的感觉,这是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的特点。
03
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出现感觉异常可以出现皮肤瘙痒,晚期出现皮肤疼痛,多发生于双上肢、双下肢,远端为主、夜间发生为主。
2.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瘙痒多是由于真菌、湿疹感染导致的。
3.免疫力低下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发生老年性皮肤瘙痒,与糖尿病性皮肤瘙痒混杂在一起,所以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会十分严重。
04
普通痒和糖尿病痒的区别
1. 普通瘙痒:可能是由于皮肤疾病或者由蚊叮虫咬所导致,如果是皮肤病所导致,通常会伴有皮肤病的体征或者症状,包括特异性皮疹,比如湿疹会有片状皮疹,患者瘙痒比较严重。
2. 糖尿病导致的瘙痒:通常没有皮疹,只是由于皮肤干燥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造成患者皮肤瘙痒,患者皮肤看起来比较光滑,而且没有明显的色素沉着或者斑疹、丘疹等皮肤病特有的改变。
另外,糖尿病导致的发痒是抹药不管用的,必须结合控糖药物服用才会有好转。
而且,糖尿病在皮肤上的另一个反应症状就是伤口愈合时间较久。
#皮肤瘙痒##糖尿病##关注糖尿病##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