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外卖会得糖尿病吗(吃外卖会导致血糖高吗)
常年吃快餐,12岁得了糖尿病
近日,内分泌糖尿病医院接诊了一位糖尿病小病号冬冬(化名)。他年仅12岁,入院时的空腹血糖竟高达20mmol/L,尿酮体4个加号,属重度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立即被收治入院。
冬冬家住即墨,因多日来口干舌燥、浑身乏力,且血糖居高不下,爷爷奶奶担心他患上了糖尿病,赶紧驱车来到位于合肥路的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就诊。该院执行院长张磊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接诊发现,冬冬酷爱吃肉,非常喜欢吃高热量的快餐,身高1.8米、体重近240斤,是个典型的“大块头”。经过检查证实,冬冬患有糖尿病,属重度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情况危急,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其他急性并发症。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冬冬的血糖被控制住,因胰岛功能尚好,他有希望实现逆转,摆脱对胰岛素的依赖。
张磊分析,冬冬患上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严重超标的体重,再加上他的奶奶就是糖尿病患者,家族遗传史让他成为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出院后,医护人员对他的饮食进行了指导和随访,现在体重已降到190斤。根据冬冬的身高,医护人员给他定了小目标,体重要减到160斤。
据张磊介绍,目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但25岁至40岁的中青年中糖尿病发病率增加明显,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发病人群呈年轻化、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密不可分。张磊提醒市民,要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例如肥胖、短时间消瘦、口干、乏力等,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从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糖尿病危及身体健康。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于波
来源: 青岛晚报
一日三餐顿顿外卖,姐妹俩同时患上糖尿病|下单前要三思啊……
家住哈市的小婷今年15岁,前段时间她的姐姐在一次体检中被发现患有糖尿病,由于姐妹俩都有点胖,父母对此十分担心,便带着小婷也来去了检查,结果发现小婷也同样患有糖尿病。
父母带她去检查时却发现她的空腹血糖已经到达了10mmol/L(正常值为小于6.1mmol/L),同时还患有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疾病。“我们家里也没有家族史,孩子这么小,怎么会有糖尿病?”小婷的父母有点上火了,便赶紧带她们姐妹来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就诊。
该科主任冷蕾为小婷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在询问病情时,小婷的父母有点惭愧地说道:“我们平时生意忙,很少照顾家庭,俩孩子一天三餐基本都是外卖。学习忙,她们生活也不太规律,经常熬夜并且缺乏运动。”而这些恰恰都是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了解病因后,冷蕾主任为姐妹俩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给予了营养及运动治疗方案,鼓励他们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
冷蕾主任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患有糖尿病,其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
冷蕾主任提醒
在生活中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同时增加运动,避免超重和肥胖。对于已经患有肥胖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增加运动量、减少久坐、健康均衡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总脂肪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保持理想体重。同时,应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除空腹血糖外,还应同时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血脂、血尿酸、消化彩超等,对伴有代谢异常者要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李盼 记者:刘菊
编辑:刘铖
糖尿病都是“懒”出来的,医生提醒:四件事,比吃糖还危险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犹如“慢性癌症”。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位于世界第一。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患者的血管受损,出现血管硬化,从而诱发并发症,损害肾、心、眼、神经、皮肤等部位。
糖尿病都是“懒”出来的!医生提醒:这四件事,比吃糖还危险!
1、不爱运动
如今,“葛优躺”和“北京瘫”已经成为年轻人休息的首先姿势。
但是,医生提醒:“葛优躺”和“北京瘫”并不提倡,因为这种姿势容易使年轻人骨骼畸形。同时,容易罹患糖尿病。
大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引起的,而肥胖,就是不爱运动、久坐等原因导致的!
运动可以激发胰岛素的活性,但很多人经常不运动,其时每天运动35分钟或者每周运动4小时可能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2、不爱做饭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快餐,尤其是外卖!很多年轻人家里的厨房已经快几个月没“开火”了!
然而,我们暂且不说快餐、外卖等食物是否卫生,这些商家经常为了经济、增加口感,用的都是便宜的食材,而在调味料上,多放油、盐等重口味食物!
这样的饭菜,属于不平衡膳食,盐分和油脂往往超标,绿叶蔬菜不足。长期饮食热量超标,可导致高血糖、高血脂。
3、不爱起床
如今有很大一部分人,早上不爱起床,爱睡懒觉。这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但是睡懒觉的人,饮食规律就会破坏,这对血糖的影响就大了!
睡懒觉的人,早餐吃不了,午餐吃的就多,而饱食之后,对血糖的控制很不好,容易升高血糖,长期会导致身体肥胖。
若吃了早餐,午餐吃会吃的少,也会对身体控制血糖产生影响。
4、不爱休息
很多人白天上学或者上班时没精神,一到晚上“小宇宙”就开始爆发了,精神抖擞,总觉得自己不玩点什么,对不起自己美好的漫漫长夜。
于是,很多人睡前都会玩很久的手机,甚至会关了灯玩,这对眼睛是非常不好的!
血糖升高时,最易损伤眼睛的血管,产生视网膜病变,加速病变的速度!
此外,有的人玩着玩着,就熬夜了,熬夜对血糖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熬夜,会破坏生物钟,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还会使血红蛋白带二氧化碳个体增加,导致血液循环减缓,消耗血糖量减少。
一旦“皮肤”出现这4个表现,最好尽快去查一下血糖,糖尿病来了
1、皮肤潮红
照镜子的时候不妨自检一下,如果脸上的皮肤不是因为过敏等原因导致的,长时间的发生潮红,还能明显的看到有血丝,红色层片,就要小心是不是体内的血糖过高了,这类现象比在糖尿病患者当中是很常见的。
除了脸部之外,指甲边上,和小腿上也会出现皮肤发红的症状。自检一下看看,如果长期的潮红不退,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导致的了。
2、足部溃疡
长时间体内血糖过高,对人体的循环和神经都有一定的损害,那么一旦有了伤口,也是很难愈合的。
皮肤会经常出现干裂的现象,足部如果出现溃疡,可能就会造成足部的逐渐坏死,给愈合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脚上长时间的伤口无法愈合,就要考虑是不是因糖尿病的信号了。
3、皮肤上起疱疹
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一些疱疹,看起来这种疱疹就像灼伤性的疱疹一样,但疱疹的周围有红晕,一般在手指、脚趾、手足的背面或者底部边缘有这样的疱疹。
单个或者多个的出现,几周类会自愈,但是反复出现,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就得赶紧就医检查了。
4、皮肤瘙痒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全身或者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常有剧烈痒感,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冬天皮肤比较干燥,如果每天洗澡的话可能会造成皮肤干燥。但是也不排除是因为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导导致的,可能全身瘙痒,也可能局部瘙痒。
生活中,坚持“两个一”,帮助控血糖,防并发症
第一个:一份硒元素
补硒可增强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整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糖尿病患者,无疑是增加了一道抗感染及预防并发其它疾病的坚固防线。
其实无论你血糖高或低,都可以吃一些含硒的食物,如海产品,黑米等。
如果家里条件还不错的可以选择一些我国富硒地区产的纯天然富硒农产品,如富硒安康的紫阳毛尖,一些富硒米等,富硒地区的紫阳毛尖等农产品,可以快速补硒,并且没有副作用。
第二个:一套“降糖操”
1、原地踮脚
两脚与肩同宽,以每分钟65-75次的频率,反复踮起后脚跟,提起的速度快一点,在最高点停留一下,反复做200次左右,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
2、上肢拉伸
双手的十个手指,交叉向上,伸过头顶,上臂尽量夹住两个耳朵,保持十秒钟放下,休息两秒后,反复拉伸上肢,可以向上、向下、前后左右,6个方向拉伸,这个动作可以调动原本静态的肌肉、关节等部位,从而血液中含氧量大大增加。
3、举重
有哑铃的可以举哑铃,没有可以拿一本书或者一瓶水,举到左右耳之上的位置即可,每周锻炼两到三次,每次15到20分钟,这样可以增加肌肉的容量储存,降低血糖水平。
4、揉腹部
双手叠放在腹部,按照每分钟30次的频率,顺时针按揉腹部,手可以稍微用力,每次三分钟以上,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血糖,还可以改善便秘。
通过以上几个小动作,可以消耗能量,增加肌肉重量,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样血糖自然就降了。
坚持做,效果更佳哦!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