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营养素比例(糖尿病患者三大营养素比例)
糖尿病患者怎样合理安排3大营养素比例?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分配,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
碳水化合物又被称作糖类,是人体的主要热量来源,也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参与细胞的各种活动,人体所有的组织细胞都不能缺少碳水化合物,在休息状态下,人脑每天还应消耗100~150克葡萄糖来维持正常的功能。
在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宜采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糖尿病患者以淀粉、膳食纤维为主),一般应占一日总热量的55%~65%较为合适。
食物选择
1、以谷类主食为原则,占碳水化合物问题的2/3,另可适当补充蔬菜、水果等食物。
2、最好食用含高纤维的缓慢性碳水化合物,摄食后血糖升高不明显。如果单纯采取饮食控制的病人,每日摄取碳水化合物不能过量,以200~250克为佳。
3、谨慎食用单糖、二糖,如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淇淋、含糖软饮料等)。
蛋白质的供应要充足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所有细胞、器官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是机体修复、更新的原料。
蛋白质占一日总热量的15%~20%最为合适,不过患有肾功能衰竭者宜食用低蛋白,蛋白质点总热量的10%。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原异生增多,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增多,所以蛋白质每日的供给量可以比正常人适当高些。
食物选择
1、植物性蛋白质与动物性蛋白质的比例,以2:1为最佳。
2、植物蛋白质是从谷类、豆类及坚果类食物中摄取。
3、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也不可或缺,是提供必需氨基酸的主要渠道,主要为畜肉、水产品、蛋类、奶类等。
减少脂肪摄入
脂肪是人体提供和储备能量的主要物质,对机体内脏、骨骼有支撑、固定和软垫的作用。每日脂肪吸收量超过100克为高脂饮食,少于50克为低脂饮食。
糖尿病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一般是一日总热量的20%~25%。肥胖病人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每日不宜超过40克;消瘦病人由于对碳水化合物限量,热能来源不足,可相应提高脂肪摄入量。
食物选择
1、摄入脂肪中非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之比例为2:1最为合适。非饱和脂肪酸包含在植物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包含在肥瘦肉中以及奶酪和蛋类中。
2、提倡食用含胆固醇低的食物,每日胆固醇摄取量应小于200毫克为最佳。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脑、蛋黄等,均属于限制性食品。
专家答疑
No.
01
Q:糖尿病患者如何克服饥饿感?
A:要解决饥饿感问题,具体措施有:1、饮食控制应循序渐进,进食量逐渐减少到每天应控制的水平,不能急于求成;2、多食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3、多选用粗杂粮代替细粮;4、进食高纤维食品,高纤维食品可使胃的排空延缓,吸收减慢,增加耐饥力;5、多吃苦荞麦,苦荞麦可适当多吃而不升高血糖;6、可适当服用降糖药降低血糖、降低食欲。
No.
02
Q:馒头比米饭升血糖高,尽量不吃,这样做对吗?
A:其实面粉、米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都是非常相似的,生糖指数(GI)大米饭为83.2,而馒头为88.1。但搭配副食后GI值都会降低,如大米饭加蒜苗GI值为57.9,馒头加酱牛肉GI值为49.4。因此,不要轻易放弃一大类主要食品的适量摄入,应丰富进食种类。
糖尿病想要恢复快,多补充7种营养素!血糖稳、并发症少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营养素补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有针对性地补充特定营养素不仅能帮助稳定血糖,还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团队近期开展的随访调查发现,合理补充7种核心营养素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波动幅度平均下降31.4%,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近40%。
维生素D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特殊价值。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78.6%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不仅参与钙磷代谢,近十年研究发现它还直接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发现,维生素D能促进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提升,每日摄入800IU维生素D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平均下降0.83mmol/L。
冬季阳光不足时,患者可考虑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蛋黄或进行医生指导下的补充剂使用。
镁元素缺乏与糖尿病进展加速密切相关。我国营养学会统计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镁摄入普遍不足。镁作为300多种酶系统的辅助因子,直接参与糖代谢过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临床观察发现,补充足量镁元素(每日300-350mg)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幅度达到22.7%。
富含镁的食物包括全谷物、绿叶蔬菜、坚果和豆类。尤其是南瓜籽和杏仁,每100克含镁量分别高达534mg和270mg,成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零食选择。
铬元素在糖代谢中扮演"助推器"角色。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直接增强胰岛素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调查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铬元素摄入严重不足,平均仅达到推荐量的61.3%。
补充铬元素(每日50-200μg)能使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0.55%。全谷物、豆类和部分坚果含铬丰富,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食用3-5次这类食物。
α-硫辛酸在糖尿病治疗中备受关注。这种强效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损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表明,α-硫辛酸能改善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尤为适用。
每日补充600mg α-硫辛酸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平均提高18.2%,疼痛和麻木症状显著缓解。富含α-硫辛酸的食物较少,重度神经病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补充剂。
纤维素摄入不足已成为糖尿病控制的盲点。我国糖尿病饮食调查显示,患者日均膳食纤维摄入量为11.8g,远低于25-30g的推荐水平。
水溶性纤维形成凝胶状物质,减缓葡萄糖吸收速度,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不溶性纤维则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专家建议,患者应优先选择高纤低糖的食物组合,如燕麦片、苹果、豆类、绿叶蔬菜等,每日保证25g以上的膳食纤维摄入。
B族维生素群对糖尿病并发症预防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往往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补充维生素B6、B12和叶酸能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研究发现,保持适量B族维生素补充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6.3%。建议患者增加全谷物、瘦肉、深绿色蔬菜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B族维生素。
辅酶Q10在糖尿病能量代谢中不可或缺。糖尿病患者线粒体功能往往受损,导致能量产生障碍。辅酶Q10作为关键的电子传递载体,直接参与ATP能量生成。
广州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研究团队证实,补充辅酶Q10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疲劳感,提高运动耐力。
每日补充100-200mg辅酶Q10的患者,其主观疲劳指数平均下降37.4%,心肌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辅酶Q10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鱼类和坚果中,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尤其需要关注辅酶Q10水平。
针对性补充优于盲目选择。糖尿病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需要补充的营养素。
特别要注意的是,单一营养素难以发挥最佳效果,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才是关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研究表明,遵循"一盘彩虹"原则(每餐食物至少包含5种不同颜色)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依赖药物治疗者。
营养素补充还需结合个体化医疗方案进行调整。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选择低糖指数食物,合理分配三餐营养素比例,才能让营养素发挥最大价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体系显示,接受个体化饮食指导并坚持定期营养评估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较未接受指导者降低42.6%。
你是否知道糖尿病管理中的营养陷阱?某些营养补充剂虽然声称对血糖有益,却缺乏足够科学依据。市场上常见的蛋白多糖、传统草药提取物等保健品,其效果往往被夸大。
最新循证医学分析表明,只有7种核心营养素的补充才真正得到了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面对商业宣传,患者应保持理性判断,将有限资源用于真正有效的营养干预。糖尿病控制是一场持久战,科学补充这7种关键营养素,将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学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代谢疾病研究所
《微量元素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关联性分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营养干预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中华医学杂志
《膳食模式与血糖控制效果相关性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
糖尿病合理膳食应遵循的原则
“健康吉林12320”特邀吉林省前卫医院体检中心主管护师卢文艳,为我们带来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糖尿病合理膳食应遵循的原则
制定热量标准,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所占的比例,严格执行饮食定量标准,营养摄入应合理平衡,多吃有益降血糖的食物,避免饮酒。
①主食摄入,按需摄入。
②全谷类杂豆类宜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③餐餐有新鲜蔬菜,每日蔬菜摄入量500g左右,深色蔬菜1/2以上。蔬菜可选芹菜、菠菜、冬瓜、洋葱、萝卜、胡萝卜、苦瓜、黄瓜等。
④两餐之间适当选择含糖低的水果。
⑤常吃鱼禽,适量吃猪、牛、羊等瘦肉。
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香肠等加工肉类制品。
⑦每天吃一个鸡蛋。
⑧每日300ml液体奶或相当量奶制品。
⑨重视大豆及其制品摄入。
⑩零食加餐可选坚果。
⑪烹调注意少油少盐。
⑫足量饮用白开水,避免饮酒。
⑬控制进餐速度,细嚼慢咽,调整进餐顺序,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来源: 健康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