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口渴吃什么药(血糖高口渴吃什么药)

老中医周沛根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口渴乏力血糖高,名方四生饮,堪称中药里的“二甲双胍”

绝大多数早期糖尿病患者啊,都会发现自己口干口渴,每天呢,干什么也没精神,身体特别的乏力,而且血糖也是居高不下的,也吃降糖药、用胰岛素了,但降血糖还是难上加难,那么这个时候啊,糖友就别一味地想着降血糖了,需要从其他方法入手,曲线降糖,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呢,就是健脾。

因为中医认为啊,糖尿病的病情啊,普遍都是从脾胃亏虚、阴虚燥热开始发展的,尤其是对于刚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这两大问题会更加突出。也就是说,脾胃积热呢,是糖尿病的一个起点,具体的表现呢,就是多食易饥、口渴多饮、消瘦乏力,而且眼睛呢,也是模糊、干涩瘙痒的。因为热邪灼烧体内津液,脏腑缺乏津液濡养,所以血糖也会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啊,糖尿病人一旦出现口渴乏力等表现了,首先要从健脾入手,那么一到这个时候呢,我就经常用到一个中医名方,这个方子就是四生饮。

我记得我曾经接诊过的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呢,就是这种情况,确诊糖尿病四年多,平常呢,也吃降糖药了,但血糖啊,也是降得特别费劲,吃得少了还能强点,正常饮食的话,血糖就立刻飙升。而且啊,患者长期存在口渴易饥、心烦乏力的现象,而且视力呢,也有点下降了,视野模糊,眼睛也是经常干涩瘙痒。患者舌红有裂纹,脉细数。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呢,我就用到了四生饮,这四生啊,包括生地黄、生黄芪、生白术和生山药这四味药材,主要呢,就是提升脾胃功能,益气养阴,同时呢,还能起到补肾的作用。治疗以四生饮为主方,再加入玄参、百合、石斛、玉竹、西洋参等药材,养阴清热、润肺生津,清脾胃积热,从而缓解多食易饥、口渴的现象。之后啊,我还加入了清肝明目的药材,比如菊花、决明子等药材,缓解视野模糊、眼睛干痒等表现,提升视力。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啊,复查发现舌面的裂纹消失了,而且视野模糊、眼睛干痒、心烦乏力等表现也明显改善,血糖呢,也平稳地降下来了,患者之后也恢复了正常的一日三餐,血糖也没有再升高。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糖尿病患者的中药方推荐

专家介绍

· 李红梅

· 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健康管理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

·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杂病,尤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消化道溃疡等病的治疗及亚健康状态调理。

· 【出诊时间】

周四、周六上午(总院),周三下午(骨伤科分院)

/ · 验方治疗肺热津伤证·/

由于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灼伤肺津,则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这归属于中医的“消渴(肺热津伤证)”(西医的糖尿病)。中医认为这种疾病是脾胃燥热偏盛,灼伤肺津导致。

生石膏30-50克、知母15克、红参10克、山药20克、甘草10-15克、天花粉30克、葛根各30克、生地黄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石斛20克。

将生石膏、葛根先煎30分钟,同时将剩余药物加水没药一寸,浸泡30分钟后倒入煮好的生石膏汤中,大火烧开,改小火,30分钟,取汁。二煎加水没药即可,大火烧开,改小火,30分钟,取汁。两煎相合,100ml,一日二次,一日一剂。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脾胃燥热偏盛,灼伤肺津引起的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者。


排版编辑:魏山青

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初审:李红梅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糖尿病,口干口渴,是胃火上炎,白虎汤药简效弘降血糖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其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中消,膈消等名称记载。本病的治疗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大法,《医学心悟》中提到:“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其肺。”中医疗效确切,现分享我一医案:

李某,男,46岁,2022年3月22日初诊。患者口干口渴多饮伴腰酸疲乏无力3年。患者既往体健,食欲好,工作能力强,身居要职,3年前体检发现糖尿病,长期服用“消渴丸”(每粒含优降糖0.25毫克),血糖仍不能良好控制。刻下:口干口渴喜饮,食欲旺盛,腰膝酸软无力,周身疲乏,手足心热,手足怕冷,舌红,少苔,脉虚弱。化验空腹血糖9~10mmol/L,停药时血糖14~15mmol/L,糖化血血红蛋白7.3%。

证属:肾虚胃热消渴证。

治则:清泻胃热,滋补阴阳。

拟方:白虎汤合肾气丸加味。

处方:知母15g,石膏45g,先煎十分钟,生地24g,山药12g,吴萸12g,茯苓12g,泽泻12g,丹皮12g,桂枝6g,附子9g,先煎半小时,炙甘草6g。7剂,水煎服,一剂分三次服。

3月29日二诊:症状均有好转,血糖11mmol/L,又以前方7剂继服。

4月6日三诊,诸症均明显减轻,血糖9.1mmol/L,前方中变生地30g,桂枝9g,附子15g,又以前方7剂继服。

4月13日四诊:诸症基本消失,血糖7.12mmol/L,以前方加减20剂,血糖一直正常,为巩固疗效,让患者一剂中药服二天善后。

体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素有“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也成为了现代高发病之一。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唯有控制饮食配合药物治疗,以延缓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中医治疗历史悠久,远在《内经·素问》和《灵枢》已有记载,谓之“消渴”、“消瘅”。历代医家不但在症候方面有所阐述,而且对病因病机更有深刻的剖析。《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外台秘要》认为:“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临床辨证消渴病往往将其分4个证型:一是胃火炽热证,二是寒热错杂证,三是阴阳两虚证,四是瘀热消渴证,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理采用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乌梅丸、肾气丸、桃核承气汤、抵当汤等,往往取效迅速,降血糖平稳,能有效控制症状及并发症。此患者既有胃热,如口干、口渴,饮水多,又有肾阴阳两虚,如腰膝酸软,手心热,手足冷,舌红,少苔,脉虚弱。故以白虎汤清泻胃热,以肾气丸滋补阴阳,经方合用,疗效确切。

温馨提醒:国医国术,巧拨千斤。具体应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化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才是中医治病的特点。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