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糖尿病(国家卫健委糖尿病饮食指南)
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吗?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给出答案
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吗?哪些人比较容易得糖尿病?肥胖人群是否更容易患病?在11月6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郭立新给出详细解答。
郭立新表示,糖尿病确实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研究显示,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直系亲属当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的发生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郭立新强调,遗传因素我们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1.避免肥胖。肥胖对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很多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和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一旦出现,糖尿病患病风险将增加6~20倍。而且,随着肥胖加剧,糖尿病风险将进一步升高。
2.适度运动。郭立新介绍,进行规律、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使身体机能处于比较好的状态,增加体内肌肉量,减少脂肪量,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手段。
郭立新呼吁,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筛查,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风险。一旦出现相关的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前期,可以及时进行干预,阻止糖尿病进展。
来源: 央广网
10个重点稳住血糖!糖尿病人群怎么吃?权威指南
糖尿病离我们有多近?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
状况报告(2020年)》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
糖尿病患病率为11.9%
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糖尿病患者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
糖尿病会悄悄突破你的健康防线
别忽视这些不起眼的症状
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然而,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不同,早期很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等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时糖尿病已经有一定程度地进展了,所以即便是出现了一些“不起眼”的症状,也要提高警惕,不能一拖再拖。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小小伤口难愈合;
皮肤无缘无故瘙痒,反反复复难祛除;
肚子一饿就心慌手抖冒虚汗,东西一下肚就缓解;
能吃能喝体重减轻,喝水不少仍常常口渴;
视力减退或者视力模糊。
糖尿病人群怎么吃?
国家卫健委发布“食养指南”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一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糖尿病人群怎么吃?
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了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
一起来看重点
糖尿病
记住10个重点!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图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长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对于糖尿病前期和某些病程短、胰岛功能尚可、合并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膳食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善可帮助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
01. 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GI食物
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糖尿病患者应该学习如何选择主食类食物。选择低GI食物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可参考我国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表↓
02.清淡饮食,控油
包括糖尿病前期和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注意。烹调油或肥肉摄入过多,会导致膳食总能量过高,引起超重及肥胖,对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控制均不利。
03.能不饮酒就不饮酒
饮酒时往往伴随大量食物摄入,从而引起血糖升高。过量酒精摄入还可损害人体胰腺,引起肝损伤,也是痛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04.多饮用白水,不喝糖饮料
足量饮用白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
05.三餐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暴饮暴食,不过多聚餐。
06.饮食要少油、少盐、少糖
所有人都应该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包括糖尿病前期和所有糖尿病患者。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 25克以内,少吃动物脂肪,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预防血脂异常。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克。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
07.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
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08.零食要计入全天碳水化合物总量
对零食中的谷类食物、水果、坚果等,也应该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计入全天摄入量。
09.优选鱼、禽等优质蛋白,少吃肥肉
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
10.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细嚼慢咽
调整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吃饭宜细嚼慢咽,形成良好饮食习惯。
综合健康时报、人卫健康等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国家卫健委: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基层糖尿病病例数据库
央广网北京3月30日消息(记者车丽)记者30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2021・基层糖尿病管理专项之健康控糖行动”启动会上获悉: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防控形势严峻。通过专项行动让更多全科医生成为“健康守门人”,逐步建立并完善基层糖尿病病例数据库。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介绍专项成果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29亿,排名全球第一,但只有不到16%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糖尿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基层糖尿病管理专项行动是面向基层全科医生开展的糖尿病管理规范化培训,旨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基层慢性病诊疗管理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健康守门人”,共同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据了解,2020年全年,已有2200多名首席医师参与培训了30800名全科医师,超过66000例血糖不达标的患者获益。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实施15个专项行动,明确将糖尿病防治行动列为15项重大专项行动之一,并提出针对重点人群,给出相应指导建议及应对举措。这对基层的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的“基层糖尿病管理专项之健康控糖行动“,是一个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需求为目标,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能力保障的专科规范化专项能力建设项目。对于健全慢病防治体系、完善医疗服务网络、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织牢分级诊疗体系网底、深化改革、明确基层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夯实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石起到了推动作用。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表示,专项行动自实施以来,我们借鉴国家继续医学教育供给侧改革所确立的一套体系化的新型培训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提升培训的精准化,实效化。经过3年的努力,专项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一是有效提升了基层全科医生糖尿病防治管理能力;二是对专项试点城市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效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三是有力促进了当地基层家庭医生签约率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四是逐步建立了基层糖尿病病例数据库。同时通过规范糖尿病病例管理,还进一步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糖尿病的管理技能和水平,进一步强化医生对患者的后期随访等相关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一批擅长慢病管理、技能精湛、服务优质的基层专病诊疗医生,提升了基层全科医生糖尿病诊疗能力,及防控管理水平。
据介绍,2021年项目将在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等省(市)继续组织开展,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培养1000名首席医生,并以前期培训过的学员为主,继续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展病例分享,教育更多的基层全科医生,提升基层医生糖尿病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来源: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