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为什么要隐瞒(糖尿病为什么要吃糖)

糖尿病之敌 0
文章目录:

我们为什么选择隐瞒?

点击上面这个蓝色的“糖尿病之敌”就可以关注这个实用、有温度的公号了。

隐瞒,从词义上说是贬义词,是指一些暗地里不正当的勾当,英文释义为:hideconceal fromhold backhush upkeep back/from/in,在我国古代小说《三言》、《二拍》、《东周列国志》,现代小说《海啸》等等中都曾经多次引用此词,但是都是当做贬义来使用的。

在现实中,有这么一群人,因为得了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于是选择隐瞒病情。这并不是因为他(她)们做了什么不正当的勾当,而是只能隐瞒着自己的病情,他(她)们才能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上为自己谋求到一席之地,获得跟正常人一样的入托、入学、就业、婚恋等等权利。

先来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

1985年6月30日,我因为糖尿病住进了天津儿童医院的5楼2病房,因为当时患糖尿病的人就不多,而我被确诊为只占糖尿病人总数5%的1型糖尿病,所以跟我一样的病友就更加的稀少了。

出院后父母没有将我身体的情况进行隐瞒,而是全部告诉了家里的亲戚,以及我的老师和同学。告诉大家的目的不是想让大家同情、照顾我,而是怕万一出现情况,好及时通知他们。

我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了,将我的身体情况都告诉了学校,从小学到初中都如此。但是初中即将毕业的时候,我才知道——因为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按高教委当时的政策是不能报考大学的。

于是,虽然我的初中毕业分数也高于重点线,但是还是怀着遗憾上了中专,因为即使我高中毕业了,也不能光明正大的上大学,除非我选择隐瞒。

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天津和平区教育局的一所私立中学,同样我也是将身体情况告诉了我的主管领导(教务主任),主管领导当面的态度很好,还嘱咐我不要告诉别的同事。

可是背后她却找到校长,责怪校长不应该招聘我,而且私下将我的身体情况告诉了学校的很多老师。偏不凑巧,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发生了一次低血糖,于是学校就彻底和我脱离了关系——我被解聘了。

此后,我遇到很多情况,都需要做出选择:公开或是隐瞒——这是个关于生存和尊严的问题。我活的很累——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要考虑采用不同的选择:如果彻底公开,那么我可能失去很多机会,找不到一席生存之地;而如果隐瞒,又违背了我的做人原则,更何况如果出现意外呢?

到底如何选择,我左右为难。

公开还是隐瞒,这可能是很多1型病友和1型病友家长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你公开了,在目前的国家政策里面,国家教委、国家事业单位等都与你无缘。

更何况还有很多企业为了私定的一些招聘“潜规则”。

如果在全国所有的公务员中进行一下身体情况调查,我想糖尿病患者应该不在少数的,但是如果选择隐瞒,那么你很多事情都需要偷偷摸摸去做,比如测血糖,打针、吃药,甚至吃饭。

1型糖尿病往往都是儿童发病,直至今日,国家卫计委和中华医学会都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更谈不上针对1型糖尿病的特殊性去调整有关政策。

国家或许有国家的考虑,对于统计学意义上的“少数”1型病友和病友家长,考虑起来其实也很简单——隐瞒病情,或许只能谋得一时公平,而一旦公开,我们将面对的境遇,肯定还不如继续隐瞒下去。

在当今的中国,不隐瞒身体情况,上大学,求职一切顺利的1型病友终究是少数。如果这个少数能够变成普遍,我想很多“潜伏”着的病友和家长也就会自觉自愿的公开了。

但如果目前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看不到我们1型糖友生存环境的改进,那么我想——虽然我们这个群体只是有病,不是有罪,愿意光明正大公开病情的人也只会越来越少。

那将会是我们和这个“和谐”社会共同的悲哀!

作者杨琨,微信昵称“天津老大”,生于1976年1月,籍贯天津。1997年——2001年求学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同年免试考入天津医科大学,主修临床医学,2003年——2009随包美珍主任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出门诊;

2001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生产内窥镜用结扎器的厂家——天津市天医医用生物材料研究有限公司;产品行销除了台湾、西藏外的全国各省市,目前拥有4项独立专利,还招聘了4名糖尿病患者就业,年营业额从初期的几十万到现在的几百万,每年给国家上缴利税几十万。

同时,他还是一位病程已达31年的长病程1型糖尿病患者。

(会长按: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糖尿病之敌(tnb112)

患糖尿病后,公开病情还是隐瞒病情,患糖尿病32年的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与糖尿病结交32年了,蓦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糖尿病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

得病前我有份不错的工作,在公司车队当文书,写写、算算、画画样样精通,各项工作干得很出色,上至领导,下到员工对我的工作都给予肯定。

可是当我查出患有糖尿病,似乎来了一个急转弯,我成了另类,工作也不保了。因为糖尿病,我被逼迫回家长期休息,我严厉拒绝时,又以照顾我的名义发配我去看管自行车,从“人上人”变成“阶下囚”。

我没有因此而沉沦,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一干就三年多,无论天寒地冻的冬季,还是酷暑难耐的夏天,我从来没有请过一天病假……

工作大于天,隐瞒患病史

因为我患有糖尿病,上班路程又远,1996年9月,父亲为我调动了工作,我来到了市长途汽车站售票室工作。

到了新单位,新的环境,我深知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做好,我不敢在同事面前说自己有病。

吃药好说,注射胰岛素就是难题了,我只能偷偷的去卫生间注射。夏季,只能自己用保温杯冻点冰保存胰岛素。

在领导、同事面前,我不敢坦露真相,这一干就是3年……

1999年6月份,我感觉身体吃不消了,呕吐、腹泻不止,在班上都坐不住,就这样还坚持了几天,实在难受抗不住了才去医院。当时血糖23.8mmol/L,尿糖4个 号,酮体4个 号,河北省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康主任出让我必须住院降低血糖,消酮体。

我当时坚持不住院,还和康主任说:儿子马上要参加中考,再说了现在单位都不知道我有糖尿病,这一住院全部公开了,对我今后的工作不好。

康主任语重深长地对我说:不住院治疗要出危险的,工作重要,还是生命重要,你先摆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康主任的劝说下,我答应他先去单位请假,下午来医院住院……

因为身体原因,公开了病情

当我准备和单位请假时,想了好久我都不知道如何开口。我权衡再三,最后决定实话实说。

当我把实情告诉领导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连说好几个“什么”?

当我把真相全部告诉她时,她还埋怨我:为什么不早说呢?有什么好隐瞒的,我的姐夫就是糖尿病,病的可厉害了,眼睛看东西都看不清楚了,肾脏不好了,都在家里人的帮助下自己做腹膜透析,你要重视糖尿病,不能不管它,先赶快住院……

公开病情后,我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我住院8天,降血糖,消酮体,是医生把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我在河北省第三医院,参加了大型公益讲座,在和专家面对面的交谈中,使我深受启发。

上班后我和领导和同事们袒露心声,公开病情,从那时起领导们照顾我,同事们关心我,使我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再不用担心被别人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了。

2006年单位安装了安检仪,领导为了照顾我,将我调到安检室工作,直属派出所管理,从所长到民警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我倍感亲切。

工作时,所长、民警时不时去看看我,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有两次在班上发生低血糖是所长和民警第一时间将我送进医院抢救,帮我脱离危险。

这些事情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就这样,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照顾下,一直工作到2008年6月份退休。

我劝糖友不要隐瞒病情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在刚刚诊断后,都要面对公开病情还是隐瞒病情的现实。

记得2个月前有位武汉鄂州的糖友微信联系上了我,谈到她不愿意和同事领导说自己患有糖尿病的事,我就拿我的事例开导他。

在疫情封城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病10年的他,瘦的皮包骨,没有就医过,身感体力透支了联系上了我。

封城期间他看不了病,我就联系康主任用微信叙说病情,康主任给他下医嘱,胰岛素买不到,我又多方联系帮助他买好胰岛素,打针用的胰岛素笔没有,我又和康主任联系,给他送了两支胰岛素笔。

我是她的一位同病相连的陌生人,我可以这样尽心的帮助她。如果公开病情,我想她获得的帮助会更多!

我的建议是: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普通的疾病,得糖尿病不丢人,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没必要隐瞒。

作者:静玮

糖是万病之源!它的秘密竟被隐瞒了50年,是时候揭开了!

假如有人跟你说:糖有毒,吃糖的危害堪比吸烟!

你信不信?

可能你会说:小孩子才吃糖,大人只爱吃香喝辣~

这么想你就错了,你吃下的“隐形糖”,比你想象得要多,糖醋排骨、拔丝地瓜、锅包肉、甜豆腐脑,甚至果汁零食里面都是“隐形糖”,有些人甚至把糖称之为“白色毒药”,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糖危害确实比我们想象的大太多了。

糖的危害被隐瞒了50年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糖的可怕危害,在美国曾经隐瞒了50多年之久。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升高。此前有一些研究认为,饮食中的高糖、高脂肪、高热量是“罪魁祸首”。

但是为了糖的市场销售,糖业协会花钱给糖“洗白”。他们收买了最牛的人——哈佛医学院的几名教授,在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新英格兰杂志上刊登“糖无害、脂肪有害”的文章。

在这波窒息的操作下,糖顺利被洗白,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尽管有无数的人因为糖而死去,但糖的危害都没有出现在学术文章和官方膳食指南里,饱和脂肪则倒了大霉,独自承受骂名……

直到2016年,糖业协会的阴谋才被揭露发布出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糖也是健康最大的敌人啊!

另外,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过23个国家的人口死亡原因,就得出一个令世人惊讶的“嗜糖之害,甚于吸烟”的结论。

这项调查还提示,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

细数糖的七宗罪

过量摄糖的坏处,远远超乎你想象。【这里的“糖”,指精制糖,而非碳水化合物(主食)】

罪状一:容易上瘾

和吸烟相似,习惯性吃糖会刺激大脑中产生阿片类物质,一旦停吃,就会烦躁不安。

罪状二:伤牙

糖吃多了容易长蛀牙,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糖停留在口腔内,在细菌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从而对牙齿造成伤害。

罪状三:导致肥胖

糖只提供能量,没有其他的营养素。如果糖的摄入量超过身体使用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引起超重或肥胖。

罪状四:营养不良

糖是高能量食品,会直接影响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

罪状五:骨质疏松

糖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吃甜食过多,可引起骨质疏松。

罪状六:诱发多种慢性病

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扰乱身体内分泌系统,诱发痛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罪状七:加速皮肤老化

最最重要的一点,爱吃糖会显老、长痘痘,使皮肤变得黯淡!

大量的糖分短时间内进入血液,会引发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上升,从而使得表皮过度角化、皮脂分泌增加堵塞毛孔,导致形成痘痘。

另外,糖对胶原蛋白还有糖化作用,糖化会让胶原蛋白劣化,从而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肤色发黄。

如果你有注意糖尿病人群,就会发现他们看起来会显老,皮肤也比较暗沉。

每天到底该吃多少糖?

吃糖多的危害都懂了,但“戒糖”很多人表示真的做不到啊!其实只要控制量,同样能愉快地吃糖。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成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克,一定要控制在50克以内。

天然糖,是不经过人工提取的、食物中自然存在的糖;

添加糖,是在加工食物或饮料中额外添加的、非食物本身含有的糖,比如白糖、红糖、蜂蜜等。

目前,我国平均每人每天吃糖大约为54克。

54克,听起来挺多的。然而,一旦变成食物,就会显得太少。

一瓶500毫升的冰糖雪梨汁,含糖就有63克,相当于一口气吃下去十几勺糖;一个金某门的甜筒,含糖量就有20克。

所以,要小心这些食物中的隐形糖:乳酸菌饮料、蜂蜜柚子茶、纯果汁,另外,还有辣条、咖啡中加入的糖、甜面包、甜饼干、蜜饯、巧克力……

说到这,有些人就不开心了:我们每天吃糖,不也还是活得好好的吗?

确实,糖不会立刻就会要命,就如呼吸被污染的空气一样,也不会马上要命。

然而,当你日积月累多吃糖,就好像日积月累吸入雾霾空气,很可能会让人早生病、早离开。

当然了,做不做在于自己,毕竟嘴长在自己身上。但有一些减糖、限糖的参考给到大家:

1

最好别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

2

与其喝纯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如果非要喝,控制在1杯(一次性杯子的量)以内。

3

若当天喝了蜂蜜水或红糖水,则之后最好避免其他甜的食物。

4

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5

打着“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要注意。

★无糖中创造甜味的是人工合成甜味剂。虽然不会导致人发胖、高血脂,但甜味剂不是营养素,不会产生能量,也不能被人体利用,喝下去的甜味剂要想排出体外,要大费周章,会加重身体负担,可损害肝肾。

★低糖食物,则要看看它有没有达到了低糖标准。(100毫升液体或固体中,糖含量低于5g)

吃糖60天,身体发生惊人变化

澳大利亚导演 Damon Gameau,为了弄明白糖对健康的影响,做了个有趣又勇敢的实验,并把它拍成了记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

实验前,他有着非常好的健康状态,身体指标正常。

为了实验,他连续 60天,每天摄入40勺(约160克)的糖分,当然不是直接吃白糖,这些糖主要来源于一些大家认为健康加工食品中,如果汁、谷物、奶酪、吐司等。那么,60天之内,他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 12 天时,Damon 的体重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重了3.2 Kg 。原来的腹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圈赘肉,也就是所谓的内脏脂肪。



随着实验的进行,Damon不再是从前那个心平气和的人,而是变得喜怒无常,情绪极其不稳定。一吃甜食心情就很好,但过一会又开始抑郁心情低落。


Damon本来以前精力非常充沛,但实验不久后他就发现经常早上睡不醒,没精打采,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这是因为他体内的血糖水平在刚吃完糖后迅速升高,短时间内又迅速下降。



大量地食用糖类扰乱了 Damon 的新陈代谢,不久他的脸上就长出了粉刺……


除此之外,Damon 出现了轻度的脂肪肝症状。



60 天后,他的腰围增加了 10 厘米,长胖了8.5千克。他也没有吃垃圾食品,只是吃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这就导致了肥胖,脂肪肝以及糖尿病的结果。


戒糖十天,血压、胆固醇都好转

美国加州大学儿童内分泌科教授罗伯特 拉斯汀博士选取了43名肥胖儿童,进行了一项持续10天的试验。

在这段时间里,研究者尽可能地去除了受试儿童饮食中添加的糖(包括有甜味的蔗糖和面食中的淀粉等多糖),比如用酸奶代替甜面包和点心、用水果代替薯条等。

试验结束后,孩子们的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降低了,糖耐量(人体分解糖的能力)则有所升高。这说明,糖对人体的害处是可以逆转的。

大量证据表明,糖摄入多了,会导致“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诱发心脏病,招来糖尿病,还会增加患脂肪肝、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疾病风险。

这项新研究无疑给人们带来希望。拉斯汀博士指出,尽管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据,但相信这一效应在成年人身上同样会显现。

不过,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儿童医院的一位专家也指出,减少糖摄入仅仅是改善健康的一部分,控制脂肪摄入、多吃植物性食物、坚持锻炼等同样重要。

糖是甜蜜的慢性“毒药”,虽然不会立刻要命,但对身体的伤害是日积月累的,危害不可估量。为了健康,少吃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