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眼底出血(糖尿病眼底出血能治好吗)

闽南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引发眼底反复出血,“三高”人群要注意!

如今,熬夜、久坐和高油、高脂、高糖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它们无一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接近1.4亿,相当于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日趋年轻化,甚至会影响视力导致失明!在11月14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十年糖尿病患者陈先生(化名)深受眼病影响的故事。

据了解,陈先生患糖尿病已有十年,一直不重视血糖控制。一年前,因双眼视物不清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双眼的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双眼进行了玻璃体腔注药,医生建议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在注药治疗后,陈先生的视力恢复到了右眼0.8,左眼0.1。因此,在出院后陈先生自我感觉良好,把医生的嘱托抛之脑后。

近日,陈先生因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又去医院就诊,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其右眼发生了眼底出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医疗团队紧急为陈先生施行了“玻璃体切除、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硅油填充术”,术中可以见到玻璃体腔内弥漫血细胞、后极部视网膜多处新生血管芽,眼底大量增殖膜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好在手术顺利,保住了陈先生的视力。

针对陈先生的故事,小编也就此事请泉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吕帆做一个科普和点评。吕帆主任强调:糖尿病眼病病人要记得定期随访,定期进行抗VEGF治疗,最重要的是要控制住血糖!

那么,糖尿病为何会眼底出血?

吕帆主任科普: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只是患了糖尿病跟眼睛没有关系,事实上从你患上糖尿病的那一刻,眼病就会随时找上门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的小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变得脆弱,就像有裂缝的水管,容易渗漏、出血,从而引起视网膜病变,可致视物模糊、黑影等,甚至失明。而糖尿病治疗后,如果血糖控制不良,特别是高血压合并高血糖、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过程 通讯员供图)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吕帆主任提醒道:可通过血糖控制,定期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时运动、戒烟、遵照医生指示控制好“三高”(血糖、血压、血脂),尤其注重肾病筛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进行预防。

如果已经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多数早中期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都可以获得较好的视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不可怕,只要定期测血糖,定期查眼底,遵循医嘱,积极的控制和治疗就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视力的损害。

临床干预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1.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以改善视网膜的缺血,从而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玻璃体切除手术

如果新生血管出血造成浓密的玻璃体积血,或者新生血管纤维增殖牵拉视网膜脱离,要先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让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再进行激光光凝治疗。

3.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疗法

视网膜缺血会使得视网膜细胞产生大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视网膜生长新生血管,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就可以起到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进一步为激光和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此外,它也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线治疗方案,规范的抗VEGF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黄斑水肿,为患者保持良好的视力。(通讯员 黄兰兰 苏润钰)

来源:闽南网

糖尿病患者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

有位糖尿病患者在家人拥护下匆匆来到医院问:“大夫,我的眼底出血了,今天早上起床发现的,会不会有事呀?!”仔细检查后确认是“眼球结膜下出血”。笼统的讲就是眼白发红了。这样的病人在临床工作中也见到不少,看到自己眼球红了,误认为是眼底出血。其实,这不是眼底出血,是眼球表表面浅层小血管破裂引起的眼球外出血。下面简单的解释一下。

眼球的“外衣”?

平时大家照镜子时,可以看到眼球的两个部分—“眼白部分”和“眼黑部分”。眼白是由白色坚韧的巩膜和它表面覆盖的透明球结膜构成。眼黑是由透明的角膜和它下面发黑棕色的虹膜构成。当球结膜和巩膜组织的血管在某种情况下出现扩张充血、淤血或出血时,即可呈现眼白发红。

发生的原因?

球结膜下出血——大都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凝血功能不良及局部血管炎症或脆性增加,用力屏气或外伤导致球结膜下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或破裂出血。多单眼发生。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多重因素对血管的损伤,在某些诱因下更容易发生。我有见过洗完热水澡的、嘴馋喝了酒的、眼干涩揉擦眼的、发脾气的、还有睡了一觉起来发生的等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的话一般无不适,偶有轻度酸痛,往往是无意中或旁人发现或照镜子才知道。在眼白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出血,压迫不退色,新鲜时为鲜红色,较陈旧者为暗红色。时有患者把这看作是眼底出血。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区别方法:1.球结膜下出血,一般不会影响视力。出血能被自己或他人看到。2.眼底出血,多会影响视力,不借助专用设备是看不到的。

如何治疗?

发生早期24小时内可以用凉毛巾等冷敷。48小时后,可以用热毛巾等热敷。一般一天两次。严重的也可以服用一些药物。

如何预防?

1、 眨眼睛

每天眨眼300次。一般而言,每天特意眨眼300次比较合适,不仅有助于促进泪液分泌,缓解干燥酸涩的症状,而且可以清洁眼睛, 因此特意眨眼,对眼睛的保护非常有效。

2、热敷法

经常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气等熏浴双眼,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管脆性。

3、按摩法

闭着眼睛,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轻轻地按压眼球,也可以旋转轻揉。不可持续太久或用力揉压,20秒钟左右就停止。

4、远眺

当用眼一段时间后,试试将目光远眺,遥望远处的景色,如果是绿色风景或者海景就更好了,这样眺望个十来分钟,眼睛会舒服一些。

5、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减弱光线和氧对晶状体造成的损害,具有防止眼睛充血的作用。

6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延缓血管脆化的发生、发展。

编辑:中康体检网

糖友放任血糖飙升眼底出血

鲁铭在给市民免费检查眼底。

记者刘璇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一定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眼科光明中心“爱眼底周”眼底义诊现场,50岁的张先生向医生保证。“糖尿病10年以上约有六成人会出现眼底病变。”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该院眼科光明中心主任肖泽锋呼吁全社会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尤其是“三高”人群,要定期查眼底,并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一大早,张先生带着女儿来看皮肤科医生,路过门诊正好碰到眼科义诊。“我想看看眼底情况。”他告诉接诊的鲁铭副主任医师,查出糖尿病5年了,因为症状不明显,没觉得这个病有什么,总是想起来才吃药。去年单位体检,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有轻微出血。医生说再不好好控制血糖,说不定哪天眼睛就瞎了。“最近这一年,我的血糖一直控制在6以下。”做完检查得知眼底病变没有继续发展,张先生这才松了一口气。

“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鲁铭介绍,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糖网”,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甚至失明,控制好全身血糖是防止眼底病变的关键。长期高血压也会引起动脉硬化,出现视网膜病变。

“眼底视网膜是全身唯一一处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动静脉血管的部位。”李培凤副主任医师建议市民,如果您或家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务必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因为视网膜病变一开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尽早发现可以更好的保护视力,防止失明。其中,眼底彩照和OCT检查是发现眼底疾病的重要检查,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三高人群每年到眼科花几分钟照张眼底相,扫描个OCT,大部分的眼底疾病都能早期发现。

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