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是不是生活一(糖尿病是不是生肾有问题)

王涛-营养医学创始人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糖尿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其发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调理糖尿病的过程中,我发现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常犯两个错误:吃得太快和吃得过多。

吃得太快容易导致没有饱腹感,从而在短时间内摄入过量食物。这不仅可能伤害胃部,更重要的是会伤害肝脏。另外,过量饮酒也是伤肝的重要因素,一些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长期大量饮酒而患病。

除了饮食,生活方式还包括工作压力、个人性格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因此,治疗糖尿病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降血糖,更要注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得了糖尿病后,我们首先要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出那些可能伤害身体,尤其是肝脏的行为,并努力改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个盘子来控制食物的总量,避免过量摄入。

我是王涛,营养医学的创始人,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博士。我将20多年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如何通过合理饮食和营养搭配来调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技巧,融入到了6节课中。这6天的课程将帮助你掌握营养调理自身健康的全部技巧,让你在家通过手机就能学习。

总的来说,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审视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习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搭配,我们可以有效地调理糖尿病,恢复身体健康。如果你需要更具体的指导,我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帮助你分析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及代谢性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长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积极运动,一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可不是,我家“老小孩”前几天一个没看住多吃了几个粽子,这不,血糖高了!

0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食物多样,膳食丰富多彩,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和充足。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水果要限量。还需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

主食要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具体可参考我国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见下表)。

调整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注意所有食物都要食不过量。还需做到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哪些情况需要加餐呢?

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餐,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02戒烟限酒,预防或延缓并发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吸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戒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戒烟还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戒烟能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有利于预防糖耐病并发症。

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如可能会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服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时。

03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抗阻运动有助于增加肌肉量,运动还可以增加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量,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改善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平稳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

如无禁忌,最好一周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将日常活动和运动融入生活计划中。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04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

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

糖尿病患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血糖监测作为基本技能。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GI值,学习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糖尿病患者应主动进行定期咨询,与营养师等营养指导人员、医师团队建立咨询和随访服务关系,接受个性化营养教育、膳食指导。

注意事项确实不少,为了“老小孩”的生活质量更高,作为子女也得学起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全家人一起主动健康,这样的家庭氛围多好!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糖尿病:真不是“老天爷”的锅。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重要的因素

家人们,最近我一个朋友查出来糖尿病,在那儿跟我哭诉:“怎么这么倒霉,我怎么就得上这病了!”我瞅着他那圆润的身材和刚点的超大杯奶茶,心里默默吐槽:“大哥,你这真不冤呐,糖尿病真不是老天爷随便扔骰子选中你,说句得罪人的话,这病大概率都是自找的。”

就说吃这事儿,现在很多人的饮食习惯简直是“糖尿病养成计划”。烧烤、炸鸡、蛋糕、奶茶,顿顿不重样,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统统往嘴里塞。每次去餐厅,我都能看到有人点一大盘糖醋排骨,吃完还嫌不够,再来一份奶油蛋糕当饭后甜点。这就好比你给汽车加的不是汽油,而是浓稠的糖浆,发动机能不出问题吗?长期这么胡吃海塞,身体里的胰岛素忙得晕头转向,根本处理不过来这些源源不断的糖分,只能“撂挑子”不干了,糖尿病就找上门了。

再说运动,现代人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每天除了上班坐在办公桌前,下班回家就瘫在沙发上刷手机、打游戏,运动量几乎为零。我有个同事,住的地方离公司就两公里,宁愿天天打车也不愿意走几步。要知道,运动可是身体的“清道夫”,能帮你把多余的糖分消耗掉。你长期不运动,糖分就像垃圾一样在身体里堆积,越堆越多,最后就把身体这个“小宇宙”搞乱套了。

还有作息,熬夜仿佛成了现代人的一种“潮流”。凌晨一两点不睡觉的大有人在,不是追剧就是玩游戏。你以为晚上不吃饭就没事了?错!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胰岛素也跟着“乱了阵脚”。身体在该休息的时候得不到休息,就像一台一直超负荷运转的机器,迟早会出故障。

不过呢,知道了糖尿病是怎么来的,咱也别慌。从现在开始,管住嘴,迈开腿,早睡早起,还来得及。别等糖尿病真正缠上你,才后悔当初的放纵。健康这东西,就像存钱,你平时存得越多,将来收获的幸福就越多。

记住,咱的身体是自己的,可别再瞎折腾啦,不然糖尿病这个“小恶魔”可不会轻易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