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胰体尾切除糖尿病(胰体尾切除糖尿病能好吗)

新民晚报 0
文章目录:

通过胰岛细胞移植“自救”已成为可能 病人不再担心胰腺手术后糖尿病

图说:上海医生完成亚洲首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术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胰腺良性肿瘤术后会导致严重的糖尿病,需终身注射胰岛素,这曾让许多患者感到痛苦。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多学科融合理念的推进,肿瘤切除后通过胰岛细胞移植“自救”已成为可能。近日,上海长征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多学科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外科携手合作,成功完成了亚洲首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术。腹部仅留下几个小创口,术后三个月随访和全面检查,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0岁的周女士,两年前在例行体检时发现胰腺占位,肿瘤直径约2厘米,诊断为“胰腺囊性肿瘤”,得知是良性肿瘤,周女士也没放在心上。今年CT检查发现肿瘤已增至4.5厘米,这令周女士如临大敌。医生告诉她,肿瘤直径大于3厘米,有潜在恶变风险,需手术治疗。当了解到肿瘤切除后会得糖尿病时,周女士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经多方打听,得知长征医院正在开展胰岛细胞移植新技术,于是慕名来到器官移植中心殷浩主任的门诊就诊。

胰腺手术一直是肝胆胰外科手术领域的难点,胰腺位于腹部深处,周边有多个脏器,并密布重要大血管,分离非常困难,稍有不慎就会有大出血的危险,而且胰腺组织本身也非常“脆弱”和“娇贵”,一旦破损常难以愈合,容易导致胰液外漏。传统胰腺外科以开腹手术为主,切口长达20厘米左右,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对病人以后的生活将造成明显影响。

殷浩团队经过术前检查评估后,组织多学科进行术前讨论,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胰体尾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术中,殷浩主任和瑞金医院胰腺外科金佳斌教授为周女士实施腹腔镜下完整切除长约13厘米胰体尾部,随后将切除的胰腺肿瘤部分送病理科,剩余正常胰腺组织在灌注器官保存液后,低温下保存送至胰岛分离实验室。

图说:GMP实验室中完成胰岛细胞分离

前期准备就绪,器官移植中心郭猛博士带领胰岛分离团队在GMP实验室中,将胰腺组织通过精心修整、消化、分离、纯化等一系列技术,历时6个小时,获得了患者自身约5毫升的正常胰岛细胞。在检测纯度与活力后,将其重悬在250毫升液体中,低温送至医院DSA手术室。

此时,周女士已进入手术室,长征医院介入诊疗科董伟华主任、孟小茜副教授在局部麻醉下,经B超引导经皮肝脏门静脉穿刺置管,将胰岛细胞悬液滴注到周女士体内,整个穿刺注射过程约1小时,周女士没有不适感觉,术后恢复良好,第二天即可下床。令周女士兴奋的是,术后第5天胰岛功能开始起效,血糖很快恢复正常,10天后周女士高高兴兴地出院了。她表示,自己感觉很好,长征医院的这项新技术让她重获新生。

据殷浩介绍,自体胰岛移植是将切除胰腺中的正常胰岛分离出来,回输至患者的门静脉,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同时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大多数患者移植的自体胰岛可以发挥生理功能,据目前国际已有报道显示,最长一例患者在移植后20年仍然保持着正常的胰岛功能和血糖。自体胰岛移植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具有保留自身胰岛的正常功能,避免胰腺切除术后导致的胰岛素依赖,从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多重优点,目前已成为慢性胰腺炎、胰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最优辅助治疗方案。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患有胰腺良性肿瘤、难治性慢性胰腺炎的患者需尽早到正规、有经验的胰腺中心进行个体化手术评估,等到疾病发展到恶变,自身正常的胰岛功能就没有利用价值了。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通讯员 王根华

突破常规 上海专家率先借助机器人手术成功治愈胰腺良性肿瘤患者

殷浩团队决定实施机器人辅助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 上海长征医院供图

殷浩团队决定实施机器人辅助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 上海长征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8月27日电 (陈静王根华)记者27日获悉,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殷浩教授率先成功开展机器人保脾胰体尾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术,为患者保留的脾脏,并还最大程度保留了胰岛功能。这样的手术此前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未见报道。

48岁的徐女士2年前发现罹患胰腺良性肿瘤,且肿瘤不断增大。多家医院医生均建议手术切除胰腺与脾脏。终身注射胰岛素、免疫功能受损是手术后遗症。抱着最后的希望,徐女士求助殷浩教授。

殷浩教授告诉记者,胰腺解剖位置深,临近重要脏器,有丰富的血管包绕,术中出血风险大,是胰腺外科难度最高的手术部位。对于胰体尾良性肿瘤而言,常规的胰腺手术方式,虽然可以切除肿瘤,但大概率将导致患者调控血糖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丧失,未来还会面临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殷浩团队决定实施机器人辅助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据介绍,运用机器人可以540°旋转的灵活、稳定的“手臂”和3D高清“视野”,实现对传统操作中局限的突破,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出血和损伤。

2个多小时手术后,医生们提取了切除的胰腺组织中正常胰岛细胞,并回输到患者体内,完整保留胰岛功能,避免术后严重糖尿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天即可下地行动。

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完成胰岛移植100余例,手术例数及疗效均领跑全国。该院专家成功探索国际新型胰岛分离技术,使胰岛移植成功率由50%提高到90%。多种先进术式为众多胰腺良性肿瘤、反复慢性胰腺炎以及严重糖尿病患者带去了治愈的希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邯郸市第一医院成功完成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

近日,一位70岁的女性患者,主因体检发现胰腺体尾部占位一周入邯郸市第一医院。既往“高血压病 2型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腺体尾交界囊性病灶,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囊腺瘤?胰管扩张;肝左叶囊肿;双肾囊肿;胆脾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邯郸市第一医院肝胆外一科团队在高深副主任医师带领下,综合分析其病情,经多次组织讨论,制定治疗方案。传统的胰腺手术常常需要在腹部开一个很大的手术切口,一路翻山越岭才能到达胰腺,这样的手术方式,一则增加病人很多疼痛,二则影响病人腹部美观。特别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巨大的切口更是存在感染裂开及不易愈合的风险。经过全面的术前准备,由高深主任主刀决定为患者行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整个手术耗时2小时,出血量极少100ml,手术顺利完成。高主任精湛的技术,巧妙的手法,使患者术后第一天即下床活动,一周康复出院。

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手术,这样即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的疼痛,又避免了高血糖造成的切口不易愈合及裂开等风险,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在外科各个领域顺利开展,自20世纪90年代起,腹腔镜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应用于胰腺外科,胰腺不同于一般表浅器官,其固定在后腹膜,位置深在,显露困难。1996年Cuschieri首次报道了这种手术方式,全腹腔镜下的胰腺体尾部切除,一方面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大切口,保持了微创的现代医学原则。另一方面,由于腹腔镜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提供放大的,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使得操作更加精细化;因此,全腹腔镜下胰腺体尾部切除手术是肝胆外科手术中难度较高的标志性手术之一。

此手术要求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娴熟手术技术的高级别医师来完成。这类手术方式,对医生提出了这些要求: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清晰的解剖基础,扎实的影像学知识。当然,更重要的是医生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医生的信心,毅力;邯郸市第一医院肝胆外一科团队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微创化诊疗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