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胃病症状(糖尿病人胃病)

健康之初 科普 0
文章目录:

血糖失控,胃肠先知!胃肠有这些症状,警惕糖尿病来袭

大家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比较了解,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由于血糖对身体的影响是全身的,所以还会出现一些非典型症状。比如下面例子的王先生。

从年初起,55岁的王先生常有饭后上腹饱胀,烧心,泛酸,大便干稀交替等症状,经过胃镜检查,发现他患有轻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而在上个月单位体检中,让他大感意外的是,他的空腹血糖检测值高于正常人近两倍。

其实在消化科门诊中经常会有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是胃肠道反应,他们认为自己是患有消化疾病而就诊,然而在消化科医生的鉴别诊断中,发现血糖升高,继而诊断为糖尿病。

王先生的这种症状其实是“糖尿病胃轻瘫”。临床上近三分之一的胃轻瘫病例是由糖尿病所致。由于胃轻瘫不为大家所熟知,而且患者可能不具备“三多一少”的症状,所以不认为自己血糖在升高,对于这些胃肠道反应也只是按照简单的胃肠病治疗,结果发展为糖尿病并发症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患了糖尿病。

所以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的相关知识,大家还需了解。

糖尿病胃轻瘫症状

胃轻瘫病人上消化道或上腹部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常见症状是一顿饭没吃几口就觉得饱了,上腹疼痛、烧心、恶心、胃气胀、呕吐、血糖波动不定等,可反复发作。与特发性胃轻瘫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不同,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

较为严重的的胃轻瘫还可引起营养不良、消瘦,假如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可能形成胃石,从而易引起胃肠道梗阻,出现急腹症,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胃轻瘫症状, 这些胃肠症状也可能是血糖失控的征兆。

疲乏无力、易劳累

差不多所有病人在发病早期都会出现疲乏无力,小腿没力气,活动耐力下降,买菜、走路等日常行为力不从心,老想歇着,有些病人在周围熟人的提醒下到消化科就诊,以为肝功能出了问题,一查才发现血糖异常得高。

便秘、腹泻

老年人常常因为便秘或腹泻症状到消化科门诊看病,前者常被认为是习惯性便秘,因为老年人便秘是常见现象从而被忽略,后者又常与急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混淆,仅仅给予一般的对症处理,容易错过早期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严重腹泻可诱发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会进一步损害胰岛的B细胞功能,从而增加血糖波动性加重,引起并发症。

食欲不振、消瘦

部分病人会表现为食欲下降、厌食、消瘦、体重下降,有时看起来没瘦,测量体重时发现体重减轻,类似消化道疾病,到消化科就诊,经过检查发现血糖异常,最后诊断为糖尿病。

糖友胃部不适,不一定是“胃炎”,也可能是“胃轻瘫”

王师傅患糖尿病十多年了,这些年尽管血糖一直偏高,但因为没啥症状,他也就没太在意。

不过,近期他的肠胃好像出了问题,一天到晚老是感觉腹胀,吃点东西就饱,饭后还常常恶心,严重时甚至连喝口水都想吐,体重也减了十多斤。他先是去社区诊所就医,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吃了一个多月的胃药,症状却没有明显好转。

上周,他又去医院做了胃肠镜及钡餐检查,未发现胃肠道器质性病变,钡餐显示胃排空能力较差,我结合他的病史和检查结果,确诊是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

众所周知,血糖控制不好会损害心、脑、肾、眼等靶器官损害,但您是否知道,长期高血糖也会殃及胃肠道,导致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少糖友想当然地认为是慢性胃炎所致,殊不知,这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

什么是“糖尿病胃轻瘫”?

谈到“脑卒中偏瘫”,大家都很熟悉,要说“胃轻瘫”,可能大家就比较陌生了,其实,两者还真有几分相似:脑卒中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偏瘫、失语等;胃轻瘫则主要表现为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两者都是因为神经受损引起,只不过前者受损的是脑组织及脑神经,后者受损的是支配胃肠道的植物神经。

所谓“糖尿病胃轻瘫(DGP)”,就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胃肠道自主神经所致,多见于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胃轻瘫”有哪些典型症状?

胃轻瘫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早饱、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及体重减轻,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腹痛等,症状的出现常与进食有关,多发生于夜间。

胃轻瘫症状往往在餐后比较明显,症状轻重与所吃食物的质与量有关,一般说来,进食固体食物、高纤维食物、高脂肪食物,或者一次进食量过多,症状加重;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低脂肪食物、低纤维食物或少吃多餐,则症状减轻。

“糖尿病胃轻瘫”有何危害?

糖尿病胃轻瘫不仅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正常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诱发焦虑、抑郁,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胃排空延迟还会使餐后血糖高峰后延、血糖忽高忽低大幅波动,增加患者血糖控制难度。如果用药不当,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另外,频繁的恶心、呕吐还会诱发酮症酸中毒。

如何诊断“糖尿病胃轻瘫”?

诊断“糖尿病胃轻瘫”需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患者有多年的糖尿病史。

2)患者有早饱、餐后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轻瘫症状;

3)胃动力检查显示有胃排空延迟;

4)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幽门占位等)引起的消化道梗阻。

“糖尿病胃轻瘫”该咋吃?

胃轻瘫病人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具体建议如下:

1)低纤维素饮食

高纤维膳食可延缓胃排空,故胃轻瘫患者应少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土豆等。

2)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由于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减弱,故宜采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利于胃排空。

3)少吃多餐”

这样既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又有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治疗

1)积极治疗糖尿病。宜选择对胃肠道无刺激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DPP-4抑制剂、格列奈类等,避免选择胃肠道反应明显的降糖药物(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

2)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或口服,改善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

3)对症处理。药物主要选择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莫沙比利等口服,症状严重者,也可静脉点滴胃复安。

胃胀、恶心、吃几口就饱,出现这些要小心胃轻瘫,尤其糖尿病患者

作为一名医学健康科普作者,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老学究”,比如今天给大家说一个新的名词儿:胃轻瘫。这词儿挺新鲜的,至少在我的科普作品里第一次提到。医生有时候会给一些表现出反复胃胀、恶心、呕吐的患者下“胃轻瘫”这个诊断,也会称之为“胃排空延迟”。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消化不良““功能性胃病”吗?此话虽有理,但也不完全正确。胃轻瘫的诊断还是比较严格的,绝大多数的消化不良都不能算作胃轻瘫(要么怎么说咬文嚼字呢),不过在一些特殊的人群中,患胃轻瘫的比例可不低。

所以今天咱们就着这股新鲜劲儿,来聊聊“胃轻瘫”吧,在文章最后我会给出6个技巧帮助大家缓解症状。

胃轻瘫就是功能性胃病吗?

首先解决一个问题,胃轻瘫是功能性胃病吗?

功能性胃病一般指的是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有相关上消化道症状的胃病。简单说就是做了胃镜没发现什么毛病,但是就是反复有恶心、腹胀、上腹痛等不适。胃轻瘫虽然也没有胃部器质性病变,但是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功能性胃病。因为它之所以会有反复恶心、呕吐,胃胀、吃点东西就饱(我们称为早饱)的表现是因为支配胃部运动和消化的神经受损,从而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瘫这个词,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此时胃部的状态——动力不足。

在胃轻瘫的诊断上,目前临床还是更强调胃轻瘫的患者存在一些典型的发病因素,再结合胃动力检测结果才能给出明确诊断。所以虽然表现出的症状就是消化不良,但是它跟功能性胃病还是有些区别的,有着相对明确且特殊的病因。

哪些情况算胃轻瘫?

与我们想象的可能略有不同的是,根据大数据统计,胃轻瘫的实际发病率其实只有9.6~38人/10万人年,比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都低

根据报道,胃轻瘫的发病还是有一定的集中倾向,比如在糖尿病或者腹部大手术病史等患者群体中,胃轻瘫的发病率较高,这也是它的主要病因。据报道,约50~65%有胃部不适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胃排空延迟,这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增高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影响了胃蠕动有关。而腹部脏器手术带来的副作用就更加简单粗暴了,据报道先前接受过胃部手术的患者可因有意或意外损伤迷走神经而发生胃潴留(很多时候是无避免的)。此外神经系统病变、病毒感染和药物影响也是胃轻瘫的病因之一。

由此看来,虽然胃轻瘫并不是常见诊断,如果是消化不良的典型症状,胃镜检查又没有什么异常,同时还有糖尿病、腹部手术史或者其他常见病因的基础,医生就会考虑胃轻瘫。如果通过进一步做胃排空闪烁成像(蛋餐后4小时时胃潴留>10%和/2小时时胃潴留>60%)、胃十二指肠测压(胃窦收缩平均<40mmHg)13C呼气试验(不是查幽门螺杆菌)等胃动力测试证实存在胃排空延迟、胃动力不足的话,就能够明确诊断了。

不过由数据来看实际确诊病例如此之少,而我们生活中具有这样的症状的人可不少。个人分析的原因还是在于胃轻瘫的诊断是比较严格的,它需要在胃镜检查排除胃部器质性病变后再结合胃动力的评估才能确诊。虽然“胃动力的评估”这几个字比较好写,但是检查起来可是很麻烦的;又由于胃轻瘫早期治疗方案与其他功能性胃病无异,因此很多的临床医生在给患者做完胃镜检查后就直接诊断为功能性胃病了(节省患者检查开销,与此同时治疗效果差别并不大)。

缓解消化不良的六个技巧

虽然咱们咬文嚼字了半天,体现了医学的严谨,但其实在患者看来,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这些症状。所以无论是胃轻瘫还是功能性胃肠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吴医生就给大家总结一下我们早期能做到的缓解症状的小技巧。如果症状不缓解,持续很久或有加重趋势,请及时就医。

小技巧如下:

●每日摄入4-5次小餐而非2-3次大餐。

●用搅拌机搅碎食物后再食用。

●减少摄入富含脂肪的食物,如乳酪和油炸食品。

●减少摄入富含“不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某些水果、蔬菜和豆类。

●避免喝苏打水等起泡饮料,因为这可产生更严重的腹胀感和更多气体。

●避免饮酒和吸烟。

好,大家先别急着吐槽,这个是权威的循证医学数据库给出的官方建议。看着有些不接地气哈?其实吴医生简单给你拆解一下,明白中心思想就好办了。

前四条,无论是少食多餐还是搅碎食物,无非就是为了减少胃消化食物的负担。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尤其是胃轻瘫的患者,如果无视胃动力下降而继续保持每餐吃的很嗨皮的话,那难受绝对是自找的。所以每次少吃一点,多吃两次,每次吃饭时细嚼慢咽,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自然是解决问题的法宝。第五条少喝碳酸或苏打水饮料也是避免过多的产气引起胃部不适。

而戒烟戒酒则是为了减少烟酒对于胃粘膜的伤害,具体的伤害机制可见这两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tem/6899409515502993924/,https://www.toutiao.com/i6750223880540930574/),保护好胃粘膜,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消化功能。

所以,掌握“促消化,不伤胃”的原则后,相信更多的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都能举一反三出来。

总结一下

综上,胃轻瘫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儿,只不过诊断起来确实比较麻烦,在更多的时候被功能性胃病给覆盖了。不过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刚刚经历了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或者存在其他病因的人,如果出现反复的恶心、呕吐、胃胀、早饱等症状,还是要警惕是否出现了胃轻瘫。

而无论是胃轻瘫还是其他以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病,“促消化,不伤胃”是生活调整的重要原则,如果按照上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后仍然不缓解,记得要及时去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