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五年没吃药(糖尿病五年没吃过降糖药会怎么样)
- 1、我患糖尿病7年,从不吃药,血糖稳定无并发症,就靠这“五不”
- 2、健康周刊 | 糖尿病患者5年不治疗,并发症致瘫痪——并发症是夺命元凶
- 3、患糖尿病7年,从不吃药,血糖稳定无并发症,就靠这“五不”!
我患糖尿病7年,从不吃药,血糖稳定无并发症,就靠这“五不”
#秋日生活打卡季#
我有一位患者,7年的糖尿病史,从不吃药,但血糖控制的很好,也没有发展并发症,院里的一些病友会经常去请教他是怎么做到,今天,就请以患者自己的视角跟我们讲述一下他的控糖故事吧!
我是在7年前体检后发现空腹血糖8.4mmol/L,餐二血糖14.8mmol/L,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了糖尿病,我想,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高热量、高油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度)、过度肥胖是导致高糖的主要原因。
当时确诊后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降糖,并建议我住院,但我拒绝了,我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大量的学习控糖知识,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跟医生提出想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
在7年的坚持与努力下,我的血糖状况越来越好,各项指标也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的主治医师曾说“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你身上都发生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7年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常有病友问我,这7年的时间里我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在没有服药和打针的情况下,我一直坚持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控糖,做到定期监测血糖、严格控制碳水、坚持运动、保证良好心态、定期进行复查,虽说偶尔也会出现高血糖情况,但我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大家有没有像我一样,坚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到现在,并且努力认真的去做?
控糖七年多,一路走来,控糖关键在于多学习、多听、多问、多思考、多运动。
以下是我的5个控糖心得分享:
1、不断学习控糖知识,摆正心态。
2、管住嘴,按时按点按顺序进食。
3、迈开腿,坚持并合理进行运动。
4、按医嘱定时复查。
5、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
面对高糖,其实我在此收获了很多,比如说让我养成了勤勤恳恳做事,不偷懒不拖延的习惯;遇事积极处理,不躲事的态度;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小变化,比以前更懂得了珍惜。
如果你有任何糖尿病问题,都可以评论区咨询我,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控糖##糖友#
健康周刊 | 糖尿病患者5年不治疗,并发症致瘫痪——并发症是夺命元凶
心梗、瘫痪、截肢、失明、肾衰……这些看似非常严重的病症,其实都会和一个并不怎么被大众重视的疾病联系起来,那就是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失去生命的“罪魁祸首”。
“早发现、早控制、早用药,别让糖尿病演变成‘悲剧’!”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符茂雄说。
一半糖尿病患者
死于心血管疾病
刘先生患糖尿病5年,并没有身体不适,便没有积极治疗。尽管家人带他看了病,买了药,倔强的刘先生依然觉得不疼不痒“无所谓”,最终导致脑血栓,全身瘫痪。
相关数据显示,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72%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大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符茂雄介绍,糖尿病若任其发展的话,会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栓、白内障、感染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不但发生率高,而且具有发病年龄早,症状隐匿或不典型、病变严重、进展快、愈后差等特点,容易发生休克、心衰、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进口降糖药
已纳入医保
符茂雄指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只知道把血糖控制好就行了,其实不是,单纯控制血糖对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作用有限。在糖尿病早期治疗中就需要充分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物,做好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国家对糖尿病患者治疗很重视,一些进口药物经国家药品谈判后降了价,随后又纳入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的负担。”符茂雄说,比如降糖和护心效果不错的恩格列净已经列入国家谈判医保目录,于2020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
符茂雄给“糖友”算了一笔账,恩格列净没进国家谈判医保目录之前价格为180元/盒,1盒10片,一片药18元;进入国家谈判医保目录后价格为42.4元/盒,降价幅度为76.4%,一片药为4.24元。经医保报销后,患者每天只需要自付0.8元-1.9元之间,就可以使用恩格列净,经济负担大大减少。
去年底,海南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门诊用药可报销了,最高可报销60%,这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原标题:糖尿病患者5年不治疗,并发症致瘫痪——并发症是夺命元凶!
患糖尿病7年,从不吃药,血糖稳定无并发症,就靠这“五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的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陈大爷今年64岁,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平时生活规律,身体也算硬朗。可是,7年前的一次体检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那时,血糖指标已经超过了正常值的两倍,医生诊断他患上了2型糖尿病。
但让人惊讶的是,陈大爷并没有像其他糖尿病患者一样依赖药物控制病情,而是坚持自己独特的方法,血糖保持稳定,至今没有任何并发症。
那是2017年的夏天,陈大爷每隔半年都会去医院做一次体检。这一次,医生在看完结果后皱了皱眉头:“老陈,你的血糖有点高啊,空腹血糖已经达到12mmol/L了,餐后血糖也接近15mmol/L。”陈大爷听到这里,心里没了底。他虽然知道自己喜欢吃甜食,但没想到血糖会高到这个地步。
医生接着说:“按照你的情况,必须开始服用降糖药了,不然后期很可能会出现并发症。糖尿病控制不好,眼睛、心脏、肾脏都会出问题。”陈大爷心里一惊,忙问道:“那我这病能治好吗?是不是得一直吃药?”
医生摇了摇头:“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控制,关键是得长期坚持。”陈大爷回家后心里一直不安,虽然医生建议他服药控制,但他从心底里排斥。
于是,他开始研究各种控制血糖的方法,查阅各种资料,也跟不少老病友交流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五不”原则。
几个月后,陈大爷再次去医院复诊,医生看到他的血糖报告后,惊讶地说:“老陈,你这血糖怎么控制得这么好?空腹血糖已经降到6.5mmol/L,餐后也只有7.8mmol/L了!
你是不是换了什么新的药?”陈大爷笑着摇了摇头:“没有,我没吃药,就靠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坚持这‘五不’,血糖就稳定下来了。”
那么,陈大爷的“五不”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不空腹吃水果。
陈大爷以前喜欢空腹吃水果,尤其是香蕉、葡萄这些甜味水果。后来他了解到,空腹吃高糖分水果会导致血糖波动,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吃甜食无异于“火上浇油”。
于是,他改变了习惯,不再空腹吃水果,只在饭后适量吃一些苹果、柚子等低糖水果,这样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影响血糖。
第二:不贪吃主食。
陈大爷以前饭量大,尤其喜欢吃米饭和馒头。但他发现,这些高淀粉食物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飙升。
于是,他开始控制主食的摄入量,每顿饭只吃半碗米饭,并且用粗粮代替部分精米精面,比如玉米、红薯、燕麦等。这些粗粮升糖指数低,能帮助血糖平稳。
第三:不熬夜、不久坐。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很容易受到生活作息的影响。陈大爷以前喜欢熬夜看电视,后来他意识到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于是,他每天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晚上10点前一定上床睡觉。
同时,他还增加了每天的运动量,不再长时间坐着看电视或者打麻将。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去公园散步半小时,这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帮助控制血糖。
第四:不吃加工食品。
陈大爷以前喜欢吃各种零食和加工肉制品,比如火腿肠、薯片等。这些食品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和糖分,对血糖控制非常不利。于是,他开始远离这些加工食品,以新鲜的蔬菜和天然的食材为主,做饭时尽量少油少盐,保持清淡饮食。
第五:不忽视情绪管理。
糖尿病不仅是一种生理疾病,也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陈大爷发现,当自己心情不好、压力大时,血糖总是容易波动。于是,他学会了调节情绪,遇到烦心事时不再钻牛角尖,而是通过阅读、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自己。情绪稳定了,血糖也跟着稳定了。
陈大爷的这个“五不”原则,不仅帮助他控制住了血糖,还让他的整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7年来,他坚持不吃药,靠着这种生活方式的调整,血糖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没有出现任何糖尿病并发症。
医生的解答
在陈大爷的复诊过程中,医生也给出了专业的解释。医生说:“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依赖药物,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的确可以帮助部分患者在早期阶段控制血糖,从而减缓病情的发展。”
医生还补充道:“当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像陈大爷这样不吃药就能控制血糖。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陈大爷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药物只是辅助。”
糖尿病的危害与预防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血糖升高。如果不加以控制,长期的高血糖会对全身的多个器官造成损害,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转,严重者甚至可能致残致命。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医生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控制体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粗粮。
规律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骑自行车等。
定期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糖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中医的观点与调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多由脾胃功能失调、气阴两虚所致。中医调理糖尿病,除了饮食和运动外,还注重养肝护肾、调节情志。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案包括黄芪、山药、苦瓜等,这些中药材有助于补气养阴、降糖润燥。
健康建议与叮嘱
陈大爷的故事告诉我们,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和控制病情。无论是否服药,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如果你也面临糖尿病的困扰,不妨借鉴陈大爷的“五不”原则,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提醒大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急于求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你的血糖也可以像陈大爷一样稳定。同时,记得定期复查,医生的意见永远是最宝贵的参考。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健康平安,远离并发症的困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