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膀胱(糖尿病膀子肌肉疼怎么回事)
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如果说糖尿病是甜蜜的杀手,糖尿病并发症则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一旦发生并发症,特别是各种慢性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威胁生命。
那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脏、肾脏、大脑、周围神经、眼睛、足部等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
● 大血管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病变、心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即糖尿病足;
● 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眼部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等等。
3类并发症的表现症状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工作年龄段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早期眼部可以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如何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定期做眼底检查尤为重要!
2型糖尿病在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和其他方面的眼科检查。
而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筛查。
妊娠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怀孕后应尽早行眼底检查,在整个孕期内每3个月以及产后1年内进行眼底复查。
2.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
临床表现:早期走路可出现脚痛,足部发凉麻木、刺痛感等感觉异常,后期可出现脚部变形,足弓变高,脚部肌肉萎缩,足部出现红肿破皮现象并逐渐加重,严重时伤口久不愈合,出现溃烂,脚趾发黑,甚至坏死、截肢!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比较容易识别,治疗困难,但预防则比较有效。
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应进行定期检查,包括足部有没有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的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有否感觉异常及跟腱反射是否减弱等。
如果有上述症状,则应进行预防性足部护理,包括戒烟、穿舒适宽松的鞋子、不赤足行走、仔细修剪指甲避免皮肤损伤、洗脚前测试水温避免烫伤、每日更换袜子,并保持足部清洁等。
如果一旦足部出现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足溃疡会明显地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尿液里泡沫多,检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或降低,逐渐会出现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最后病情进展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如何筛查:一般1型糖尿病患者5年后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糖尿病肾病。所以,如确诊 2 型糖尿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
如何预防并发症
1.改变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饮食须保持营养均衡,进餐定时定量。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及升糖快的食物,多喝水、少吃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经常锻炼,以有氧运动最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
2.监测血糖:血糖达标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般空腹血糖 5~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具体需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和合并症情况而定。
即使是血糖控制得很好的患者也应该保持每周监测血糖2~4次,对血糖波动很大或血糖过高的病人应该每日监测7次血糖,并及时调整治疗。
3.定期查血压、血脂: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并发心脏病的风险,每次就诊时应该监测血压,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和心电图。
糖尿病患者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4.定期检查视力: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去医院检查眼底。如果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能大意,应及时到眼科就诊,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处理,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定期检查肾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尿微量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以便确定肾功能情况。如果总出现腿肿或脚肿,一定要注意,很可能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征兆。
6.观察足部变化:对于足部的小伤口、溃疡或起水泡都要认真对待,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剪脚趾甲时要注意,不要剪破周围皮肤。
除上述之外,要提防一些特殊情况,如出现双手或双脚麻木、刺痛或有烧灼样感觉时,这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征兆;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
一旦发现异常,须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规律用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才能真正预防并发症,才是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的最佳策略噢!
来源: 吉林12320
糖尿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太痛苦,如何预防和治疗早知道
糖友老王近日很苦恼,半个月前开始,自己排尿总是不畅,每次量少并且还伴随着尿痛。在马桶边费了好大力气站半天才能尿出来,有尿而尿不出,真痛苦呀。
而另一位女性糖友最近1年多来“漏尿”症状越来越严重,平时咳嗽,大笑,甚至快步行走都会有小便溢出,自己都感觉身上有股尿骚味儿,不敢在人群中站,也是苦不堪言。
两位糖友的尿潴留与尿失禁,这两个“尿与不尿,都是问题”,其实很这可能就是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惹得祸。
什么是糖尿病神经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也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项调查显示,40%~80%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即使是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友仍有25%的发病率。
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神经病变,而几乎所有可能影响有关储尿和/或排尿神经调节过程的神经病变(包括中枢性、外周性),都有可能影响膀胱和/或尿道功能。膀胱感觉减退和收缩力减弱是糖尿病膀胱病变最主要的表现。
糖尿病膀胱病变的表现
1.膀胱逼尿肌无力引起尿潴留,表现为下腹膨胀、有尿排不出,膀胱残余尿量可达数百毫升,很像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
2.膀胱括约肌失控引起尿失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小便淋漓不尽,很像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状或老年性尿失禁。
3.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不协调引起的排尿障碍,主要表现为排尿时间延长,排尿中断等。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一般发生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临床上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尿道短,尿潴留、尿失禁容易导致严重的尿路感染,且迁延不愈,如后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可导致严重的后果,10%~15%的患者可发生尿路结石,同时还可并发肾盂肾炎、肾衰竭、肾积水等,造成患者生活的不便。
另外长期尿潴留可因压力上传,输尿管扩张造成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和缺血,甚至坏死,导致梗阻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引发或加重肾衰竭。所以这样的难言之隐不但痛苦,而且危害极大,得防,得治!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的治疗
治疗原则是保护上尿路,其次恢复下尿路。有效和长期控制血糖是基础,积极防治泌尿系感染、保护和改善肾功能。基础治疗包括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按时饮水及排尿,无论有无尿意,每隔3~4小时排尿一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的应用。针对不同的膀胱功能异常,可考虑如下药物及治疗方法:
1.M受体阻断剂是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的一线药物,如非选择性 M 受体拮抗剂托特罗定、奥昔布宁,选择性 M 受体拮抗剂索利那新。可用于无明显的梗阻症状,以储尿期症状如尿频为主,残余尿量无明显增加的患者。
2.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该类药物可通过促使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加快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促进膀胱平滑肌收缩,改善膀胱症状。如可以应用莫沙比利可增强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强度。
3.解除膀胱出口梗阻可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或高选择性α1 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能有效松弛膀胱颈、前列腺及后尿道平滑肌而不影响逼尿肌功能,迅速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症状,提高膀胱顺应性。前者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心悸等,应注意药量及测血压。
4.尿潴留者,轻症患者可试用下腹热敷及非重力按摩、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或维生素B1,重症者可考虑间歇性导尿,合并尿路感染者,应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抗感染。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的预防
预防糖尿病神经性膀胱首要一点是控制好血糖,为了避免神经源性膀胱的出现,糖尿病患者要常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泌尿及生殖系统检查。
1.阴部检查很重,要男性应常规进行肛门直肠指诊,检查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和主动运动、会阴部感觉、球海绵体反射等;女性要注意是否合并盆腔器官脱垂等。
2.凯格尔运动(提肛运动)对预防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有一定效果,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锻炼,一般建议配合呼吸,收缩持续2-4秒,舒张放松2-4秒,每次做20组,每天做3次,坚持至少3个月以上。对于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推荐使用该类方法以增强盆底与括约肌力量,从而改善尿失禁、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
3.日常生活中避免不良的排尿习惯(如憋尿等),对预防神经源性膀胱也是非常重要的。
4.规律饮水:推荐定时定量饮水排尿,每天1500~2000毫升以上,对锻炼膀胱储尿功能和排尿规律有益,对预防神经源性膀胱有帮助。
作者: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泉峰
糖尿病患者警惕神经病变
武晓泓 雷 雨
长期血糖异常,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代谢,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糖友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心跳变快 静息时心跳增快、直立性低血压、运动耐力减低等都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后果最严重,当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疲乏、水肿、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时,糖友需警惕这种可能。一般来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多见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糖友,但不排除在糖尿病确诊时就已存在,需要格外重视。
便秘 便秘、上腹部饱胀感、胃部不适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顽固性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甚至大便失禁。这是“肛门-直肠”功能紊乱所致,一般发生在血糖控制较差的青年男性Ⅰ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并发症。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还可导致食管蠕动减少、食管远端压力异常等,造成吞咽困难、呃逆、胸部不适。
排尿无力 膀胱感觉减退、收缩力减弱是最主要的糖尿病膀胱病变,可出现膀胱内大量积尿却无尿意;其次是出现逼尿肌功能减弱,排尿无力,残余尿增多;晚期则出现排尿失禁、继发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这时需进行膀胱残余尿、尿流动力学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以辅助诊断。
出汗异常 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出汗障碍最为常见。据统计,83%-94%的患者会出现出汗障碍,表现为少汗甚至无汗,半身出汗而半身无汗等,造成皮肤干燥、瘙痒,最终出现溃疡。足部出汗减少或停止是最早表现之一。体温调节异常也较常见,患者常有发热情况,且体温可随外界温度波动而波动;皮肤温度出现过低或过高。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