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药(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医都用这味便宜中药,它到底有何“神通”
经常有患者问我,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手脚麻木?我们要知道,手脚麻木这不是突然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与经脉瘀阻有关。当血糖长期偏高时,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经脉瘀阻。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就有很大的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所以,神经病变其实就是经脉不通了,我们治疗的关键,就是要"通经脉"。今天我要说一味非常擅长活血通经的药,它就是桃仁。
桃仁价格也亲民,并不是多么珍稀昂贵的药材,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经常被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就是因为它能活血通经,恢复血液循环功能,从而让全身的神经得以充分滋养,缓解病情。在临床运用中,它还有两个神仙搭档。
第一个是红花,红花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第二个是当归,当归养血通经、补血止痛。桃仁和红花、当归这两味药搭配使用,能同时活血化瘀、养血通经,助力糖尿病患者改善周围血液循环,缓解因经脉瘀阻产生的手脚麻木、刺痛等各种不适症状。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患病6年,平时经常感觉手脚麻木刺痛,尤其是在夜间休息时症状会加重,还伴有下肢冰凉、乏力的症状,平常精神状态也不好,容易疲倦,患者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涩,这是经脉瘀阻并气血亏虚的表现。针对他的治疗,主要围绕活血通经、补气养血展开。用桃仁、红花,活血通经、化瘀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赤芍增强活血通经之力;黄芪、党参补气养血,以增强气血运行;最后使用地龙、全蝎通经止痛,针对神经病变本身进行调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手脚麻木等不适症状减轻了,血糖也逐渐平稳下来了。
当然了,中药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用药。
给糖尿病患者推荐的6种中药代茶饮,还不快收起来!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就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而中药代茶饮应该是我国茶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如菊花茶清头明目,苦丁茶除热降压,薄荷茶解暑清热,麦冬茶养肺利咽。这些保健茶不仅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为我们养心怡神,祛病延年发挥了作用。
那么,中药代茶饮适合于糖尿病患者吗?一般的说来,糖尿病人是可以用中药代茶饮的,但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均适合或都需要,还是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决定,这同样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是证用是药”,比如菊花茶用于肝热所致的眼睛红赤或眼睛分泌物多等证,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经常腹泻,属于脾虚证者,就不能饮用。又如人参茶适合于气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倘若用于肝火旺胃火盛的患者无异于火上浇油。还有苦丁茶,如给予胃寒患者就好比雪上加霜。所以不能认为中药代茶饮适合所有的糖尿病人。
患者如何自己选择适合的代茶饮?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茶:
1.糖尿病患者经常有口干舌燥、面红目赤等证,可饮用菊花茶、薄荷茶或莲子心茶以清热明目、清心肝火。
2.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出现便秘,可饮用决明子茶、麻子仁茶以润肠通便。
3.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出现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脾虚可饮用大枣茶等。
4.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经常感到心烦急躁、头晕目眩、口苦舌干,可饮用菊花茶、薄荷茶或夏枯草茶,以清肝泻火降压。
5.糖尿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出现心悸心慌者可饮用酸枣仁茶、合欢茶以养心安神。
6.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脂血症,可饮用决明子茶、姜黄茶、生山楂茶等以祛脂活血。
代茶饮的中药会不会影响西药的作用?传统中医认为茶水和药物不能一起用。不仅是西药,还包括了中药。主要是因为茶中有些物质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主张服药2小时内不宜饮茶。但我们说得是中药茶,这些中药茶是否可以和西药一起用,是否会影响西药的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在没有科学的依据之前,中药茶最好不要和西药一起服用,起码要间隔1小时左右。
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梁晓春
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介绍4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中成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10%-15%,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则大于5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学“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中医诊断将其命名为“消渴病痹症〞。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凉、麻、痛、痿为临床四大特点,主要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血瘀贯穿于病变始终。治疗应当辩证施治,在遣方择药前提下,酌情选加化瘀通络之品。
消栓胶囊组方为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本方乃补阳还五汤改变剂型而成,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以助血行,为君药;辅以当归、赤芍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共为臣药;川芎、红花、桃仁活血化瘀通络,共为佐药;地龙性善走窜,通经活络、息风、止痉,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用于由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动则汗出,肢体发凉,手足肿胀,缺血性中风见上述证候者;由气虚血瘀所致的痹症,症见手足麻木,如有蚁行,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腰腿酸软,或面色白,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沉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消栓胶囊具有抗脑缺血的作用, 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抗血栓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抑制ADP(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血管内膜厚度,减慢平滑肌细胞DNA合成速率,并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尚具有抗炎、抗氧化、镇痛、改善血液动力学、代谢指标和微循环等作用。
参茋降糖颗粒组方为人参茎叶皂苷、黄芪、山药、麦冬、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地黄、天花粉、茯苓、泽泻。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其提取物人参茎叶皂苷据现代药理证明具有一定降糖作用;黄芪健脾益气,升举清阳,二药同用,大补元气,健脾升阳,生津止渴,共为君药。山药平补气阴,健脾滋肾润肺,固涩精微;麦冬养阴清热,益胃生津,二药合用,助参芪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共为臣药。五味子益气生津止渴,收敛固涩阴精;枸杞子滋补肝肾,养阴润燥;覆盆子益精缩尿,固涩阴液,三药同用,补敛合用,脾肾同调,佐助君药益气生津止渴,并可避免津液的滑脱;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天花粉清热泻火,养阴生津;茯苓健脾益气;泽泻泻虚火,祛肾浊,使补而不滞,皆为佐药。诸药合用,气阴兼养,补敛结合,补中有清,共奏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之效。
参茋降糖颗粒用于多因禀赋虚弱,或过食肥甘厚味,或过用温补食物,或情志过极,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症见口渴多饮,咽干口燥,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倦怠乏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阴虚血瘀所致的痹症,症见腿足挛急,酸胀疼痛,肢体麻木,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少饮,多有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见上述症候者。此外,参茋降糖颗粒对糖耐量低减者有治疗作用,有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报道。
参茋降糖颗粒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可降低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增加血清胰岛素含量,改善胰岛B细胞损伤。尚具有抗炎、改善脂代谢、改善微循环、营养修复神经等作用。
通塞脉片组方为黄芪、当归、党参、金银花、甘草、玄参、石斛、牛膝。方中黄芪、当归、党参补气生血,为君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玄参、石斛养阴清热,为臣药。牛膝活血散瘀,通经活络,引热下行,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培补气血、养阴清热、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用于由气血两虚,瘀毒阻络所致的脱疽,症见肢端肿痛、皮色发黯、有静息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见上述证候者;由气血两虚,瘀毒阻络所致的痹症,症见手足麻木,如有蚁行,肢末时痛,多呈刺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主,入夜痛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腰腿酸软,或面色白,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沉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见上述证候者。此外,有报道可用于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血栓性浅静脉炎。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通塞脉片具有改善脑缺血的作用,可改善脑缺血所致的脑水肿,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丙二醛的含量,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降低血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含量,减少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改善动脉形态;具有抗糖尿病足的作用,可促进 2型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含量,降低血糖、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黏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尚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炎、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作用。
血府逐瘀胶囊组方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黄、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共为君药。地黄、川芎、赤芍、当归、牛膝活血化瘀、宣痹止痛,以助君药之力,皆为臣药。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用于因气滞血瘀,心脉闭塞而致的胸痹,症见胸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烦躁,心悸,气短,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因瘀血阻络而致的头痛,症见头痛,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紧;因气滞血瘀,心神失养所致的心悸,症见心悸,胸闷不适,失眠多梦,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此外,尚有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术后肠粘连性腹痛、原发性痛经、慢性精神分裂症、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下肢静脉曲张的报道。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血府逐瘀胶囊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能降低心肌氧耗量,降低心肌缺血心电图ST段的升高,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动脉血栓形成;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增加耳廓微细动静脉口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次数;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具有降血脂作用,可增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具有保肝作用,能降低肝损伤血清谷丙转氨酶,增加肝组织的血流量;具有抗脑缺血的作用,可改善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行为学缺损症状,减小脑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减少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具有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左心室舒缩功能,改善心肌组织血管周围与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抑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等作用;尚有抗炎、抗氧化应激、营养修复神经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