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牙齿刮治吗(糖尿病牙齿脱落算严重吗)
高血压难控制 牙周炎是推手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吴婉虹 通讯员张曼莉、李耀文、郭千千)近日,一位患高血压多年的五旬大叔,因牙龈出血到口腔医院就诊,经牙周治疗控制住牙周炎后,血压竟也稳定了很多,不再动不动就住院了。
专家提醒,牙周病与许多重大疾病关系密切,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而且牙周病不可自愈,务必重视牙周疾病的治疗,以免引发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稳住牙周炎后
血压也稳定了
50多岁的马伯(化名)患高血压多年,血压控制不好,经常住院。前段时间马伯牙龈出血厉害,便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检查。
该科申玉芹主任为马伯做了系统的口腔检查,发现他牙龈肥大增生,导致严重的炎症反应,其产生的炎性因子也对身体造成损伤。
了解到马伯有高血压病史,申玉芹告诉他:“其实高血压一直控制不佳,可能跟他严重的牙周炎有关。”有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疾病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尤其是当牙龈有活动性炎症或牙龈出血时。
申玉芹建议他,在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内后做牙周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洗牙)一次,每周一次的龈下刮治四次。完成刮治后,马伯牙龈的颜色、形态和质地都变得更加健康,不再像“松软的肉袋子”,更有利于清洁,炎症得到有效抑制,牙槽骨情况得到很大改善。马伯表示,口腔比以前感觉更清爽,异味少很多,现在配合吃药治疗,血压也比以前稳定了,不再动不动就住院。
牙周病与许多
全身重大疾病有关
申玉芹指出,牙周病不仅与高血压有关,更与许多全身重大疾病关系密切,其中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许多癌症,如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胃癌等。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过的研究显示,在排除诸如吸烟、饮食、年龄等已知的影响因素后,患有牙周病和牙齿缺损的男性比牙齿健康的男性得癌症的概率要高14%,其中,肺癌的危险度要高出36%,最高的是胰腺癌,竟高出54%。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中年和老年人群中牙周健康者分别仅为9.1%和9.3%,牙周炎患病率为52.7%~69.3%。因此,申玉芹特别提醒,务必重视牙周疾病的治疗,以免引发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据申玉芹介绍,牙周炎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通常只觉得“牙龈出血或口臭”,不容易引起重视,但随着炎症加重可能会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牙齿酸软、咬合无力等症状,到中晚期可造成大量不可逆的牙周组织破坏。牙周病是不会自愈的,如果不控制,牙床被破坏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化。“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牙周炎的关键。”
另外,申玉芹还提醒,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压、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才可以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六个月内不能进行复杂牙周系统治疗,有血液病、传染性疾病史者应在治疗前主动向医师介绍病情,以便采取一定的对策,防止出现意外。
来源: 广州日报
牙周炎--不可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
专家介绍:董占海,刘彦,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口腔疾病诊治中心军人特需诊疗科。
张先生从事家居建材生意多年,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工作原因奔波于各大城市,也耽误了每年的健康体检。近3个月口腔出现异味,偶尔啃苹果时可以发现牙龈出血,这些症状没有引起他的过分在意。前几日牙龈出现了“一跳一跳”的胀痛,而且清晨醒来发现唾液中有血丝,这才引起了张先生的紧张,而前来就诊。医生诊断为“牙周炎”,同时检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标,遂建议张先生到内分泌科就诊,被确诊为“II型糖尿病”。
张先生听说过糖尿病的可怕和治疗的难度,所以很是担心,一度难过灰心,经家人和医护人员劝解开导后,转悲为喜,也庆幸早期发现了糖尿病。
其实,每年诊治牙周炎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与张先生的经历类似,因牙周问题而首次就诊,如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等等,最后被诊断为牙周炎的同时患有糖尿病,这在医学上可以称为“牙周炎伴糖尿病”或“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炎”。大量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会增加牙周炎的发病机率,往往表现为过重的炎症表现和恢复预期较差,有效的牙周炎治疗也可以减少其余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率,但两者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具体机制尚无法阐述清楚。因此,发生这种情况时应该“双管齐下”,同时,关注牙周病和糖尿病的治疗。这里就牙周病伴糖尿病治疗的几点要求向大家作介绍。
1、良好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通常用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若长期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或血糖过高时是不宜做牙周治疗,进行牙周治疗时,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控制在7%以下为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时,应首先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后再进行牙周治疗。
2、自身口腔菌斑控制: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和破坏的始动因子,菌斑的存在是牙周炎发生的必要条件。糖尿病等全身促进因素有可能影响和降低牙周组织的抵抗力和修复力,并决定疾病的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控制茵斑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疾病最主要的方法,而刷牙或使用牙线、牙签,洁治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洁牙、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措施。因此牙周炎伴糖尿病的治疗中,个人口腔护理是关键而且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直接影响着愈合和对疗效的维持。
专科医师提示:菌斑对牙周炎伴糖尿病的患者具有高反应性,建议可以学习“利用菌斑显示剂控制口腔菌斑”的方法,提高去除菌斑的效率。牙菌斑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而用牙菌斑显示剂后就能给牙菌斑染色,这样肉眼就能看见牙菌斑了。刷牙前进行染色,将被染色的部分刷掉,就能达到去除菌斑的效果了。
3、学习掌握糖尿病与牙周病的自我维护知识:目前,排除继发性疾病,糖尿病和牙周炎的具体发病机制都是不明确的,依赖于系统性或序列性的治疗进行控制。因此,患者应了解糖尿病与牙周病的自我维护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设计的治疗计划,以保证治疗效果。
4、定期的复查:定期到口腔科和内分泌科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监测,控制血糖水平,检查牙周组织状况,进行牙周洁治,是非常有必要的。
张先生经过半年的系统性治疗,牙周炎和糖尿病均得到良好的控制和改善,健康地投入到生活工作当中。
我们再次提醒,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定期口腔体检,积极预防牙周疾病,若出现了糖尿病相关牙周炎,一定要及时就诊,在就诊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若长期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或较差,应以控制急性炎症和血糖水平为主。
2、必要时可以配合抗生素治疗。
3、就诊时不易空腹,防止糖尿病低血糖发生。
4、减少诊疗痛苦,无痛治疗是存在积极意义的。
5、更加注重刷牙和口腔清洁辅助工具的使用。
老糖友血糖异常升高竟是牙齿惹祸,医生:管住嘴迈开腿还要治好牙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9日讯(记者毛茵 通讯员吴萍)王爷爷没想到自己血糖异常升高竟是牙齿惹祸。“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尿病患者人人皆知的健康“名言”,但对同时患有口腔疾病的糖友们来说,医生提醒:治好牙也很重要。
63岁的王爷爷是个非常自律的老糖友,一直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血糖控制得不错。三周前他发现自己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从7.5升到了9.9,他以为是偶然情况,还是每天按时按量用药,但一周过去血糖值还是没有降下来。10月8日,他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接诊医生详细检查后判断他是血糖代谢异常,建议他前往口腔科。经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袁凯详细检查发现,王爹爹患有严重的牙周炎,牙结石也非常严重,多处牙龈红肿,牙周袋内有脓液和出血等炎症反应,正是他严重的牙周炎导致了血糖代谢异常。
医生在为患者治牙。
原来,王爷爷觉得牙齿有点炎症不要紧,一次性做全口假牙更方便,所以虽然有些不舒服却一直没有进行口腔治疗。经过医生针对性的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半个月后王爹爹出血有脓的牙周炎症状得到控制,血糖指标也恢复正常。
据袁凯介绍,牙周炎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后,牙周红肿、出血就相当于口腔内出现了很多的小“伤口”。口腔中有数百种细菌,其中有些细菌可以产生毒素,就会从这些“伤口”进入血液,降低身体细胞表面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受体不能与胰岛素结合,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血糖升高。这位王爷爷牙周炎非常严重,牙龈、牙周袋等处小“伤口”很多,面积加起来几乎相当于一个人的手掌大小了,而这么大的创伤面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又会给他的血糖代谢带来更大负面影响。
袁凯强调,糖尿病患者伴有口腔炎症时,尤其是伴有化脓性炎症时,血糖往往升高,而且比较难以控制到正常范围内。所以,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不妨检查一下口腔,看看是否存在牙龈和牙周的炎症,最好能够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
袁凯还提醒,牙周炎有它特异性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可以通过唾液流入到胃,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流入到肾,流入到心脏,牙周炎患者的胃、肾、心脏中几乎都能够检测到牙周炎的特异性致病菌,致病菌会对这些脏器造成不可逆的非常严重的器质性的损坏。严重牙周炎甚至会导致心肌炎。所以一定要重视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积极治疗牙周炎。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