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甘油三酯(妊娠糖尿病甘油三酯高原因)
孕妇喝出“奶茶血”上热搜 高糖高脂成奶茶“原罪”?
8月14日,“孕妇每天1杯奶茶喝成奶茶血”登上热搜第一。据央视网消息,广西南宁一名孕妇因为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杯奶茶,血检发现血液也变得和奶茶一个颜色了。化验结果显示,她的甘油三酯严重超标,且出现了早产症状。加之近日新加坡对高糖糖和反式脂肪含量较高的饮料禁止进行广告宣传,有关奶茶高糖高脂的健康隐患引发网友热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虽然有部分企业推出了一些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但目前现制奶茶行业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孕妇每天1杯奶茶喝成奶茶血”引发网友争论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进了一位从产科转过来的孕31周的37岁产妇,这名产妇出现了早产症状,化验结果显示,甘油三酯达到14.5mmol/L,最高达到过269mmol/L,而健康人的甘油三酯水平在1.7mmol/L以下。
通过询问医生了解到,这位孕妇每天一杯奶茶,隔三差五还要来根冰棍。这名孕妇的静脉血放置后,甚至出现了类似“奶茶”的颜色,脂肪和糖分别囤积在脂肪和血液中,令原本呈半透明金黄色的血浆和血小板变成了奶白色。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潘海林表示,病人喜欢喝奶茶、吃冰棍,这些食物含糖量较高,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而病人出现甘油三酯高的数据,主要是由于摄入的脂肪过量导致的。
该事件一经报道后迅速冲上了热搜第一的位置。部分网友认为奶茶不应该背这个锅,孕妇本身对孕期常识过分漠视。“37岁了自己还是孕妇,还是都不懂吗”“这不是对自己对孩子不负责任吗”……
有网友表示,几乎每一位准妈妈在初次产检时,无论是通过医嘱还是宣传册都可以得知:饮食要尽量清淡,尽量少糖少脂。日常饮食中少糖少脂也是为了预防妈妈们患上“妊娠糖尿病”,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怕妈妈们在生产的时候,减少因婴儿体型过大而导致难产的风险,也有助妈妈们顺利产下健康的宝宝。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即使不是孕妇,普通人这样喝奶茶也对健康不利。还有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自从戒了奶茶,改喝白水,很多体检指标都正常了。
高糖、高脂 奶茶暗藏健康隐患
有报道称,专家介绍,一杯500毫升左右的奶茶,糖含量能达到30克到40克,个别的能达到70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能控制在25克以内。一杯奶茶下去,可能就超过一天糖的推荐摄入量。
而即使是所谓“无糖”的奶茶也并非不含糖,2020年,浙江嘉兴市场监管部门,抽检16批次的奶茶与果茶进行总糖检测,以500mL/杯计,总糖含量在10到66克之间。其中8批次标注“少糖”或“不另外加糖”的产品含糖量最高的为34克/杯。
根据2017上海消委会和2019福州消委会的检测数据,卖家声称的“无糖”或“不额外加糖”的大杯奶茶,糖含量平均分别为15.6克、15克,这个糖量大概是正常糖奶茶糖含量的43%到46%。
此外,上文中的孕妇血液检测出现“奶茶色”,并不完全是因为糖摄入量过高,而是因为高血脂,也就是脂肪摄入过多。部分奶茶中添加奶盖,使用植脂末等,都会增加奶茶中的脂肪含量。
现制奶茶行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针对于现在颇受关注的奶茶“健康问题”,一些现制茶饮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部分品牌主打真茶、真奶、真鲜果,想要扭转奶茶不健康的形象。也有部分品牌的奶茶主动减糖,降低其糖的含量。也有的明确标注原材料,如其售卖的部分奶茶也会标出含有植脂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营养监测室副主任于冬梅认为,任何人在享受奶茶快乐的同时,关注营养价值十分必要。
不过,除了一些头部企业推出了一些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外,目前现制茶饮行业仍旧没有统一的标准。
去年5月,奈雪的茶与多家科研机构的学者制定了《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获得审定通过。其中,对现制奶茶则根据饮品中蛋白质的来源不同被细分为“含乳奶茶”、“植物蛋白奶茶”、“奶味奶茶”以及“复合奶茶”四类,除了对茶多酚做出要求外,还要求“蛋白质≥1.0(g/100g)”。
今年6月,喜茶联合权威机构发布“品质真奶标准”。该标准涵盖真奶奶源地、加工、仓储运输和门店使用四个环节,旨在为行业普及真奶、拒绝奶精提供参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表示,相比于工业化生产的茶饮形式,现制茶饮目前在现场制作的流程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面对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的现状,茶饮企业要提升自律经营意识和规范管理能力。
新加坡要求饮料分级 拟禁止对高糖饮料做广告
已经有国家对奶茶等高糖、反式脂肪含量较高的饮料开始限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8月11日在出席活动时公布,为了进一步遏制糖尿病的发展,从2023年底开始,糖和反式脂肪含量较高的饮料禁止进行广告宣传,新卫生部将在明年公布具体措施。
这些饮料包括咖啡店现场泡制的饮料、鲜榨果汁以及泡泡茶等。新卫生部将要求售卖这些饮料的商家在实体和电子菜单中,标出糖和反式脂肪含量较高饮料的营养等级。
此外,从今年12月30日起,新加坡所有包装饮料和通过自动贩卖机出售的饮料,须贴上类似“红绿灯”的营养等级标签。禁止被列为糖和反式脂肪含量最高的D级包装饮料进行广告宣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孕期的高脂血症到底算不算病?
生理性高脂血症
——孕妈为什么出现血脂增高?
为了保证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孕妈妈对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需要量均增加。孕妈整个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2.5kg,三大营养素的代谢水平会显著增加,体内脂肪生理性的增加不仅能够为母体和胎儿提供能量,还能帮助胎儿构建组织器官的细胞膜结构等。
孕妈妈肠道吸收脂肪酸的能力增强,并且脂肪降解能力增强,而脂肪降解会使大量非酯化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使得肝脏合成脂类的能力增加。由于这一系列脂代谢的变化,使得孕妈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较非孕期增加2-3倍,便引发了“生理性高脂血症”。
其实,孕期这种脂代谢变化,是早、中孕期脂肪积累、晚孕期脂肪分解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孕期脂代谢的变化与孕妈体内孕酮和雌二醇的增高有关。
病理性高脂血症
——妊娠期高脂血症如何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的妊娠期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主要依靠血脂的测定,包括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因各医院的实验室标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妊娠期血脂不超过实验室参考值上限的3倍即为正常生理性高脂血症。妊娠期病理性高脂血症指的是超过正常血脂指标上限的3倍以上。
妊娠期高脂血症的危害
妊娠期高脂血症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肥胖症、巨大儿、自发性早产、胰腺炎等。
妊娠期高脂血症的治疗
关于妊娠期高脂血症的治疗,目前尚无国内、外标准指南,多参照成人高脂血症的治疗原则,对妊娠期这一特殊人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改变生活方式
对于妊娠期的高脂血症来说,运动及饮食控制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低脂饮食和长期运动二者缺一不可。主要措施包括:
▷ 孕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维持孕期体重适宜增长。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肝脏、黄油等。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40~50克。
▷ 提倡清淡饮食,但不宜长期吃素,多吃芹菜、洋葱、丝瓜等高纤维、降血脂的食物,多吃颜色深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 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如奶类、蛋类、瘦肉、禽类、海产品、大豆制品等。
▷ 限糖限盐。限制精制糖的摄入,不超过每日25克;食用油每日20-25克,宜选用亚麻籽油、橄榄油、山茶油等植物油。
▷ 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应该选择较舒缓不剧烈的,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和孕妇操等,宜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较合适。
药物治疗
经运动、饮食控制效果不佳或无效,或高脂血症严重影响母胎健康时,权衡利弊,主张个体化、选择性地使用小剂量降脂药物治疗,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温 馨 提 示
1.有高血脂的备孕女性,在孕前要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将血脂调节至正常范围,然后再幸福的怀孕。如果孕期发生高血脂,要定期监测,并听从医生的安排进行调节和治疗。
2.正常血脂的标准:见下表。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科普知识 ▏当妊娠期遇上高糖期
当前“三孩政策”已在我国全面放开,孕产妇数量出现剧增。研究发现全球育龄女性GDM发病率越来越高。在糖尿病孕妇中有6%-9%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其中约90%是妊娠期糖尿病,好发年龄为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5.1mmol/l,则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与胎儿均有较大危害,对母亲可能会造成流产、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难产、产道损伤、酮症酸中毒等疾病,对于胎儿可能出现致畸、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低血糖等。因此,积极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管理方法
饮食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首要手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目标为: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想要血糖控制达标,绝不是靠饥饿疗法,饮食方式及种类选择至关重要。那么根据以下参考,合理分配每日膳食。
1) 计算每日总能量: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2) 确定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分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三大营养素分配原则为:
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5-20%;脂肪:25-30%。保证以上摄入量为前提,餐次分配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为原则。每日可选择3-6餐,加餐热量占总量的5-10%,避免发生餐前低血糖。
3) 碳水化合物--主要供能物质(1g碳水化合物可产生4kcal热量)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谷类:大米、面食和五谷杂粮;糖类:葡萄糖、白砂糖、水果糖等;水果类:苹果、梨、桃子、橙子等;部分蔬菜:豆类(黄豆、绿豆等)、淀粉类(土豆、山药、南瓜等)。主食类尽量少选用小米粥、玉米粥、白米粥、糯米类、米粉类食物。
4) 脂肪—高热量来源(1g脂肪可产生9kcal热量)
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肉类及植物种子。植物油、鱼类脂肪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又称为(好脂肪),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而摄入过多禽畜类脂肪(坏脂肪),可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5) 蛋白质—需每日充足补充(1g蛋白质可产生4kcal热量)
蛋白质对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细胞更新有重要作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日常十大优质蛋白来源:鸡蛋、牛奶、鱼肉、虾、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及大豆。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属于平衡膳食,每位准妈妈们应维持标准体重,选择摄入和各自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切不可为了追求血糖达标,采用饥饿办法,这样会使得自身营养被消耗,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不利于糖尿病控制,反而加重病情。如果在饮食、运动基础上仍不能达到理想血糖,建议及时内分泌及代谢科室专科治疗。
最后,祝愿每位准妈妈都能拥有健康、可爱的宝宝。
文:内分泌科
编辑:宣传科 毕祯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