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豆腐能吃吗(妊娠糖尿病豆腐的做法)

肾友之窗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如何吃豆制品?(一)

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数豆制品是大豆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吃豆制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豆制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以大豆为原料的大豆食品和以其他杂豆为原料的其他豆制品。大豆食品包括大豆粉、豆腐、豆腐丝、豆浆、豆浆粉、豆腐皮、油皮、豆腐干、腐竹、素鸡、素火腿、发酵大豆制品、大豆蛋白粉及其制品、大豆棒、大豆冷冻食品等。发酵性豆制品如天贝、腐乳、豆豉、酸豆浆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豆类及豆制品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同样也含有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含有维生素Bl、B2和纤维素。豆制品中蛋白质含量丰富,糖分较少,而且其所含脂肪多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向来被认为是糖尿病病人比较适合的食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豆制品中含有可加速脂肪分解过程的肽类物质,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且其含有丰富的赖氨酸、不饱和酸、淀粉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豆制品含有丰富的钙及一定量的维生素D,二者结合可有效预防改善骨质疏松。此外,豆制品中还含有许多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的功能因子。因此,有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多吃豆制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友如何吃豆制品?

对于糖友来说,建议每人每天摄入25克左右的大豆或其制品。按照不同大豆制品所提供的蛋白质计,这相当于:50克豆腐干;400克豆浆;100克北豆腐;150克南豆腐;50克豆腐丝;30克油豆腐;125克内酯豆腐(约半盒)。而且,这些豆制品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换,比如,如果今天吃的是豆腐干,明天就可以喝豆浆;早上喝了200克豆浆,晚上再吃50克北豆腐也就够了。

这里要提醒大家,我们在吃豆制品的时候,要注意烹调方法,不要用红烧、黄焖等油多的形式,多用清炒、清蒸、凉拌等少油的烹调方法。

糖友宜吃新鲜豆腐(凉拌豆腐、蒸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素鸡、豆腐渣、豆芽、豆浆、小豆腐等,忌油炸、豆腐乳、豆豉、豆腐脑、臭豆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注意事项

1 糖友在食用豆制品时应注意,豆制品和蜂蜜都是营养佳品,但这两种食品却不能同食,易产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且不易被人体吸收。

2 豆浆里最好不要加红糖,因为红糖里面有多种有机酸,它们和豆浆里的蛋白酶结合,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而白糖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3 豆类中含有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最好将豆浆煮熟后再喝。

4 豆制品可以搭配肉类吃,补充豆类缺少的蛋氨酸。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友食用豆制品的时候一定要适量,根据自己所需的热量,来选择食用豆制品。祝各位糖友都能吃对豆制品,均衡饮食,科学控糖!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大豆制品?豆制品对血糖影响有多大?

大豆制品主要是指豆腐、豆腐皮、豆浆等,是一类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主要富含优质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大豆磷脂、大豆低聚糖、B族维生素以及钙、鳞、钾、铁、锌等矿物质。其中必需氨基酸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谷类蛋白质中缺乏的赖氨酸。除此之外,还含有大豆皂甙、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等有益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说豆制品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食用的食物。

可是这么好的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多人还是会有疑问的,到底能不能吃,对血糖有何影响?这都是很多糖友们想要知道的。来看看:

大豆制品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有何影响?

根据《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相较于动物蛋白更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一般来说,糖尿病合并症状较多,比如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等,而大豆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固醇、类黄酮、大豆磷脂等对改善血脂、血糖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有利的。

来自RCT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7篇文献综合评述:大豆及其制品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2020年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一篇前瞻性队列研究每周食用400克豆类,与冠心病风险降低14%相关。

诸多的研究都指向豆类中的成分对血脂、血糖和胰岛素反应具有良好的有益作用。

糖尿病患者到底能吃大豆制品吗?

有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会抑制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又是机体中主要功能因子,因此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许多并发症可能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不良有关。且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而蛋白质又是人体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的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可以增加肌纤维含量,提高肌肉力量水平。鉴于大豆或其制品不仅是植物中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且有利于心血管疾病,因此,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鼓励吃豆制品!

说到这里,很多糖友还是会疑问,糖尿病肾病怎么办?不是说糖尿病肾病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吗?没错,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小球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压,长期会导致肾小球发生慢性损伤、纤维化、系膜细胞增殖,从而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增加以及肾功能恶化。因此糖尿病肾病蛋白质的摄入要适量。

那糖尿病肾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是多少呢?根据《肾脏病指南》有显性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应控制在每日0.8g/kg体重。且低于0.8并不会改变血糖控制。如果是透析患者,蛋白质的热能消耗可能会增加病死率,可适量提高蛋白质的供给。这当中,其中50%要来自优质蛋白质,减少谷类等植物蛋白的的摄入。

很多人糖友们都认为糖尿病肾病不能吃豆制品,也有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说,有医生说能吃,有医生说不能吃,那到底是能吃还是不能吃呢?

大豆蛋白虽然是一种植物蛋白,但属于完全蛋白。目前有关大豆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往往样本量较少,且有不同的结论,但大多数的研究表明,食用大豆蛋白对肾功能没有负面影响,甚至有些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食用大豆蛋白与红肉相比有肾脏保护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采用大豆蛋白代替部分动物蛋白可以缓解肾脏高滤过状态,降低肾小球血流压力有关。

另外,在有关肾脏病人营养治疗的教材中,蛋白质选择上优先推荐牛奶、鸡蛋、瘦猪肉、鱼虾、鸡肉,大豆蛋白也是可以的,

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豆制品也是可以吃的,不过要注意食用的量的限制,每天摄入量相当于15-20克大豆或其相当量的制品。

参考文献:

[1]中国好营养 2020全民营养粥‖蛋白质与糖尿病 [OL] 2020-05-28 15:00

[2]《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

【健康科普】怀孕期间血糖高,饮食注意这四点,宝宝一样可以很健康

妊娠期间,不管是糖尿病合并妊娠还是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血糖增高者,饮食都是控糖的基础。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家提醒,饮食做好下面这四点,对于控制血糖、满足母体和宝宝的营养需求非常重要,宝宝一样可以很健康。

1.适当增加总热量

在控糖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病程、体重及并发症等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根据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了解自己的体型是低体重、理想体重还是超重、肥胖,再根据下表控制每天的总热卡和每周体重增加数值:

孕妇每日能量摄入推荐:


能量系数

(千卡/千克理想体重)

平均能量

(千卡/日)

孕妇体重增长推荐(千克)

孕妇中晚期推荐

每周体重增长(千克)

体重

33-38

2000-3000

12.5-18

0.51(0.44-0.58)

理想

体重

30-35

1800-2100

11.5-16

0.42(0.35-0.50)

超重

肥胖

25-30

1500-1800

7-11.5

0.28(0.23-0.33)

妊娠中晚期:在此基础上平均增加约200千卡/日。

2.每日主食不少于5两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其中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包括米饭、红薯、玉米、面条、面包、土豆等。脂肪主要为油料,包括食用油及坚果类。

蛋白质有动物和植物蛋白,包括肉类、鱼类、禽类、豆类。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来源,妊娠期间每天的摄入量不能少于250克(5两),有些较胖的孕妈妈会过分控制主食,想着要少吃主食来控制体重,但这样其实并不好,因为主食吃少了,身体里的碳水化合物就不够了,这时候,身体就开始消耗脂肪来产生能量,这个过程会产生一种叫做酮体的东西。如果酮体太多了,就会引发饥饿性酮症,对妈妈和宝宝都有伤害。所以,只有吃够主食,才能确保自己和宝宝健康。

3.少量多餐,每日吃5-6顿

为了充分消化吸收营养物质,避免妊娠反应,进食要细嚼慢咽,当食欲不佳,无法吃下需要的全部食物时,可以分成多次食用,根据情况,每日5-6餐,早餐20%,早点5%,午餐30%,午点10%,晚餐30%,晚点5%,加餐时可适当增加粗粮比例。

4.每天补充钙1000毫克以上

怀孕后,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比未怀孕时增加20%。此外,高血糖容易造成患者微血管病变,可促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补充钙可降低妊娠高血压和早产的发生。高钙食品包括:牛奶、酸奶、奶粉等奶制品,以及豆腐、豆皮等豆制品等。每天,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妈妈要补充1000毫克的钙才行,要是平时的饮食中钙摄入不足,那就得靠吃些钙剂来补充。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专家提醒,妊娠期间控制血糖应该保证营养的均衡,少吃多餐,控制好体重,坚持血糖监测,每月定期去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妊娠期间血糖达标,胎儿健康发育。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 胡君 向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