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影响大脑的症状(糖尿病并发症会影响大脑吗)
糖尿病真会加速大脑衰老?
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
69岁的李大爷是一名糖友(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最近两个月,李大爷的血糖水平忽高忽低。他的女儿仔细观察后发现,李大爷有时注射胰岛素的剂量不对,有时甚至忘记了注射。
此外,对于同一个问题,李大爷经常要反复询问,买菜回来转头就忘记把菜放哪里了,出门经常忘记带钥匙,性格也变得敏感和多疑。前不久,李大爷的女儿陪同父亲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接诊医生推荐他们到该院的多学科抗衰老联合门诊。该门诊医生为其安排了血糖水平检测、认知功能评估、头部磁共振检查等一系列检查检验。检查提示,李大爷有脑萎缩和轻度认知障碍。
问题来了,李大爷的脑萎缩和认知障碍与糖尿病有关吗?
血糖异常影响脑健康
最近的国外研究发现,如果得了2型糖尿病或者处于糖尿病早期阶段,人的大脑就会老得更快。
具体来看,处于糖尿病早期的人,其大脑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大半岁;如果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年龄要比实际年龄大2岁多;要是糖尿病长期控制得不好,大脑年龄甚至要比实际年龄大4岁。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糖尿病会让大脑不按正常的速度衰老。
其实,以前就有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是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为何会加速大脑衰老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胰岛素抵抗、慢性高血糖、经常低血糖、炎症、氧化应激,还有脂质代谢不正常等。
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但血糖却降不下来,逐渐形成慢性高血糖。由于大脑里的胰岛素是从血液里过滤而来的,因此,大脑也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
大脑里的胰岛素太多,可能会让一种叫β淀粉样蛋白的物质在大脑里沉积下来,而这种蛋白的大量沉积正是老年痴呆症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
最新研究还发现,空腹血糖水平高通过一种特殊通道来增加β淀粉样蛋白的释放。
此外,慢性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还会改变大脑结构,导致语言和视空间功能障碍。经常低血糖也会让老年痴呆症的相关蛋白发生变化,加速大脑衰老。
糖友大脑衰老有迹可循
虽然糖友的大脑衰老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其实这种衰老也是有迹可循的。子女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观察糖友的脑力状态。
当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时,糖友们可到医院做“记忆体检”。
1.频繁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说过的话,语言表达困难。
2.出现睡眠障碍。
3.经常找不到钥匙、眼镜等日常生活用品。
4.把物品放在非常不合理的地方。
5.不能顺利完成做饭、打扫卫生等简单的事情。
6.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或记不清楚时间、日期等。
7.对原本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8.性格改变,有过度的猜疑、敏感、情绪波动等。
五招延缓糖友大脑衰老
1.积极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
糖尿病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是控制血糖的“五驾马车”。由于低血糖发作损害大脑功能,因此糖友们要定期监测血糖并熟悉低血糖的表现。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应随身携带糖果。
2.改变饮食习惯。
糖友们可以试一试MeDi或者MIND这两种吃法。
MeDi膳食模式是指地中海饮食,主要以大量植物性食物(水果和蔬菜)为基础,再添加全谷物和适量坚果、橄榄油等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的油脂,并以鱼肉和禽肉为主要蛋白质来源。MIND膳食模式是将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DASH Diet)中有神经保护作用的部分组合在一起,能帮助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MIND膳食模式强调要充分摄入3类核心食物:绿叶蔬菜、鱼类和全谷物。此外,还要经常摄入坚果油籽类食物,适当摄入水果,同时,用禽肉替代红肉,用橄榄油替代黄油,并严格限制油炸食物、快餐食物、高盐食物、甜食饮料等的摄入。
值得注意的是,MIND膳食模式并没有限制每天吃鸡蛋的数量,也没有禁止食用乳制品。这一膳食模式几乎纳入了全部有利于大脑健康的因素,并尽量排除了那些不利于大脑健康的因素。
3.坚持有氧运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预防和延缓大脑功能衰退十分重要。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率,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
研究指出,大约3%的阿尔茨海默病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锻炼来预防。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坚持学习和训练。
坚持学习也是一种延缓大脑衰老的方法。糖友们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某一个领域深入学习,例如绘画、摄影、声乐、钢琴、书法等。
除了坚持学习,糖友们日常也可进行一些针对性训练,例如围棋、国际象棋、桥牌、数独游戏等,以此来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
5.重视社交。
老年人社交不仅对身心健康有好处,还能够帮助维持大脑认知功能。要是缺乏社交活动,老年人就会感到孤独,也会出现大脑认知功能下降,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子女要鼓励和支持中老年糖友积极交友,参加健康的社交活动。
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 王彦平 周敏
原标题:《糖尿病真会加速大脑衰老?》
阅读原文
来源:健康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糖尿病眩晕别硬扛!两大夺命并发症已逼近,出现这些症状速...
糖尿病患者感到眩晕别硬抗,两大夺命并发症已经逼近,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速速就医。
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糖尿病院外管理核心成员张琰。
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普遍遭遇而且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就是眩晕。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这一症状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它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实际上如果糖尿病患者频繁出现眩晕,这往往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背后可能隐藏着两大严重的原因。
·首要原因是糖尿病脑血管病变,这是糖尿病典型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在许多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大脑作为人体的指挥中心,它的正常运作高度依赖于脑血管的供氧。一旦脑血管发生病变,大脑的代谢便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缺氧,进而引发眩晕等症状。这种病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
·其次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尽管大脑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但自主神经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颈部、颈椎和颈部血管区域,自主神经的分布很密集。当这些区域的自主神经发生功能紊乱的时候,很容易导致眩晕等症状的出现。
这种病变虽然不如脑血管病变那样直观,但它对患者的健康同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以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为例,早期可能只表现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导致半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甚至昏迷等严重后果。
因此当出现无力、一过性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症状的时候,患者务必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眩晕往往是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早期信号,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病情恶化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我曾诊治过一位患有12年糖尿病的患者,他的血糖一直控制在大约12左右。在就诊前的几个月里,他频繁感到眩晕,起初并没有当回事,但随着眩晕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还会伴有口干、频繁饮水、睡眠质量差、夜尿多等症状的出现。他开始感到担忧,并前来就诊。
经过我的建议,他前往医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结果发现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迹象。随后我根据他的舌苔脉象和具体症状,将其辨证为阴虚火炎,并采用中医药进行了系统的治疗。
在治疗方案中,我入方凉肝熄风,镇摄浮阳的羚羊粉和珍珠母;养血柔肝,宁心安神的柏子仁和酸枣仁;滋阴清热,滋养肝肾的地骨皮、玄参、麦冬、天花粉和生地黄;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远志;清润肺燥,清肝明目,轻泄少阳胆火的桑叶;清肺泄火,肃降肺气的桑白皮。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眩晕、口干、夜尿等症状逐渐消失,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阻断了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来说,预防始终是至关重要的。患者应该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控制饮食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应该尽量保持饮食清淡,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此外,适当运动也是维护血管健康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我们可以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血管健康。
糖尿病患者午睡后总是心悸头晕,一般暗示4种并发症,千万别小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一种经历?中午刚吃完饭,觉得肚子有点撑,或者是想休息一下,闭上眼睛准备小憩片刻。
结果不一会儿,就感觉心跳加速,头晕得像是站不住脚,仿佛要摔倒一样。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很常见,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是不是因为吃得太饱,休息的时候血糖不稳呢?”
但其实,这种感觉可能是在告诉身体,出现了某些并发症,千万不能轻视。
糖尿病一旦长期得不到控制,除了影响血糖水平外,还会悄悄地引发一些并发症。
而这些并发症,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连休息时也无法幸免。
午睡时心悸头晕的症状,正是糖尿病患者在面对这些并发症时,给出的一个“警示信号”。
那么,糖尿病患者午睡后心悸、头晕究竟是在提醒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到底和哪些并发症有关?
如果遇到这种症状,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话题,看看背后隐藏着哪些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1.低血糖:最常见的元凶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血糖过高,但其实血糖不稳定的另一面——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
特别是一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吃药或打胰岛素时,常常会因为用药过量或者饮食不规律,导致血糖骤降。这个时候,就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
低血糖的症状可以从轻微的不适,到严重的晕厥甚至昏迷不等。
尤其在午睡后,由于人的血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后,可能会突然下降。
比如说,餐后未及时补充糖分,或者服用了降糖药物后未进行充分的饮食调节,便会导致血糖过低,从而出现心悸、头晕的情况。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有低血糖历史的人,在午睡后低血糖的概率更高。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数据,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的人在夜间或午后会经历低血糖事件。
这个时候,心脏的反应会非常明显,因为血糖低会导致心跳加速来尝试补偿能量不足的情况,所以才会出现那种心悸的感觉。
而大脑因缺乏葡萄糖,也会让人产生头晕的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意识模糊。
2.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幕后黑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会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高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脏疾病。血糖长期过高,会损害血管壁,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脏的负担。
如果糖尿病患者已经有了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午睡时可能会因为血压波动或血流受阻,出现心悸和头晕的现象。
尤其是在午睡时,人的体位会发生变化,血液流动可能会不太顺畅,心脏的负担增大。
这时,如果血管本来就存在问题,心脏的反应就会特别明显,导致心悸和头晕。
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在午睡后,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发生心悸的几率要高于其他群体。
这个时候,应该特别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存在,因为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动脉硬化或者是冠心病的早期信号。
3.神经病变:身体的“警报系统”失灵糖尿病长期得不到控制,还会引发神经病变,尤其是外周神经病变。
这种并发症会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导致身体的警报系统失灵。自主神经在控制心跳、血压、消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会影响到这些基本的生理功能,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
神经病变的一个常见表现就是“体位性低血压”,也就是说,当身体从卧位转为站位时,血压突然下降,造成头晕、心悸等现象。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午睡时正是体位变化较为剧烈的时刻。尤其是老人家,睡得太久,起身时血压难以稳定,就会出现头晕心悸的症状。
一些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有神经病变的情况,在休息或睡眠之后,头晕和心悸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
这个时候,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和血管已经不能完全按照正常的节奏运作,从而导致了这些不适感。
4.肾脏损害:晚期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肾脏损害,严重的甚至发展成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它会破坏肾脏的过滤功能,使得体内的毒素和废物无法及时排出,造成血压升高、浮肿等症状。
肾脏损害会影响到体内的水盐代谢,造成血液中钠、钾等电解质失衡。当钠离子水平过高,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心悸、头晕等不适反应。
而午睡时,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肾脏问题,体位的变化更容易让这些症状爆发出来。
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若患有糖尿病肾病,血压波动就更加剧烈。
尤其是午睡后或起床时,可能会突然出现心悸、头晕的情况,这时候应该特别注意肾脏的健康状况。
如何应对午睡后的心悸头晕?那么,糖尿病患者在午睡后出现心悸头晕,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监测血糖。通过定期测量血糖,可以有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特别是在午餐后,糖尿病患者应该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量进食和过长时间空腹。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血压和心脏健康。若出现心悸和头晕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有心血管问题。
如果有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问题,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控制血糖和血压。
若有神经病变或肾脏损害,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调节药物,避免长时间静卧和剧烈体位变化。
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张莹.中药及复方调控心肌细胞焦亡改善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分析与探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