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容易饿会得糖尿病吗(容易饿会不会是糖尿病)

北青网 0
文章目录:

导致患上糖尿病的原因,与长期大量食用这4种食物有关

一、高油脂食物

有很多人认为,常吃高油脂食物只会引起身体发胖,并不会危害的血糖值,更不会诱发糖尿病的出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如果长时间吃过多高油脂的食物,就会出现体内脂肪超标,以及体重超重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影响到胰腺功能,胰腺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就会使得血糖值持续升高,从而诱发糖尿病的出现。

二、过于精细食物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追求“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烹饪手法。将各类食物进行精细加工,然后烹饪出不同于原生态的食品。

虽然这样的食品从外观以及口感上来说会非常的好,但是,食材在进行精细加工的时候,会丢失很多的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类、膳食纤维、无机盐以及各种矿物元素。

而如果进食过多这样的食物,会导致人体缺乏营养元素,从而导致人体能量代谢发生障碍。

另外,这些精细食物进入体内之后,肠道对这些食物的吸收和消化速度会非常快,升糖指数会大幅度提高,就会出现进食之后血糖值快速升高的现象。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患上糖尿病。

三、多盐食物

每天摄入体内的食盐量超高,不但会诱发高血压以及肾脏疾病的出现,对于血糖值也有很大的影响。

当过多的食盐进入人体之后,会增加体内饥饿素的含量。而这种饥饿素能够抑制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还会降低胰岛素对于血糖的控制功能,从而使人体出现血糖值持续升高现象。

四、高蛋白食物

长期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诱发2型糖尿病的几率会非常高。人体当中的蛋白质满足人体代谢需要以后,剩余的蛋白质就会转化成一些葡萄糖。

而一旦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超标,就会诱发糖尿病的出现。另外,过多的高蛋白食物在人体当中,会加重胰腺、肝脏、肾脏、胃肠道等一系列消化道器官的负担;

从而抑制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使得血糖值受到影响,加大患上糖尿病以及一些肝脏、肾脏、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增加。

吃得多饿得快因为啥

有些人明明当时吃得很饱,但是没过多久就饿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天生的吃货吗?其实,吃得多饿得快有时还可能是别的原因,搞清楚状况才能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造成了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高兴奋、高代谢、高消耗。高兴奋往往是患者特别兴奋但是又爱发脾气;高代谢是指患者吃得多但是排便也多,总觉得饿;高消耗则是指这类患者特别瘦,患病一两个月后体重明显下降。

血糖控制异常。很多的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饥饿现象,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比较紊乱,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会导致血糖下降,从而产生饥饿、头晕、无力、心悸等症状。

肠胃消化问题。食物进入肠胃中,若胃酸大量分泌,加快了肠胃消化吸收的速度,就会导致饿得快。此外,还有可能是由于肠胃消化系统不良,致使食物进入肠胃后,其中的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因此就导致其无法为机体供能。

肝功能异常。当人体肝功能异常时,也会容易饥饿。这是因为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不能做出正确的生理反应来分解肝糖原,以维持正常的活动能量。于是,继续消耗血液中不多的糖原,往往更容易导致饥饿。

过度食用甜品。如果长期喜欢吃甜食,比如蛋糕、饼干、巧克力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很容易饿得快。虽然甜食会带来短时间的心情愉悦,但是容易很快就形成血糖低谷,从而恶性循环。因此甜食要适度,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调整饮食结构很重要。

这种“食欲大开”的现象不是胃口好 可能是糖尿病的预兆

比起“不饿却总想吃东西”,刚吃完就饿的现象更值得引起警惕。一些人将它归结为消化速度快、没吃饱,但你可能没意识到,糖尿病正在用这种方式提醒身体。

吃完就饿要小心

刚吃完饭不久就饿了是一种需要关注的现象,因为极度饥饿感可能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

具体表现为餐后总饿或半夜饿醒,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的胰岛功能分泌不同。不合时宜的胰岛素分泌,就会让糖尿病患者产生饥饿感或低血糖反应。

刚吃完就饿的原因

当血糖降到一定值,人就会出现饥饿感。餐后出现饥饿感,要分两种情况看待:

摄入能量不足

主食没吃够:减肥人士将主食减量或干脆省掉,导致能量不足。

摄入食物饱腹感弱:饼干、膨化食品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少,胃排空速度太快,无法带来饱腹感。

体力活动量太大:体力活动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身体代谢异常

压力大或睡眠不足:短期内压力增大,大脑活动需要充足的血液葡萄糖供应;睡眠不足导致食欲控制发生紊乱,饥饿素分泌增加,都容易使人感到饥饿。

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异常:对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肥胖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对中枢神经的食欲抑制作用减弱,造成饥饿感增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比未患糖尿病的人更容易饿,食物成瘾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6.6倍。

胰岛功能紊乱:糖尿病前期由于餐后胰岛功能紊乱、胰岛素水平不恰当升高,此时血糖已经下降,造成下次餐前的饥饿感明显,甚至出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反应。

饥饿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饿,如果排除摄入热量不足等因素,就要怀疑自己是否存在病理性饥饿问题,特别是40岁以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建议去医院做葡萄糖耐量测试,不仅要测量血糖水平变化,还要测一下餐前和餐后1~3小时胰岛素分泌情况。

这样吃对血糖好

要想缓解餐后饥饿的情况,建议大家在饮食上做以下调整:

☆正餐避免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建议摄入高饱腹感、升血糖速度较慢的食物,即高蛋白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杂粮饭、乳制品等。

☆调整进食顺序:先吃菜,有一定饱腹感,再吃主食,以防血糖上升太快。

☆缓慢进食、少食多餐:注意是在进食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进餐次数,这样可以有效改善餐后2小时血糖,并预防下一餐前饥饿,减少血糖波动。

以下几类食物对糖尿病患者很友好:

奶制品尽量选购脂肪和添加糖较少的产品。

来源: 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