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糖尿病流行病学概况)
20年筛查数据显示:青岛每6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高于全国水平
记者 台雪超
每6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糖尿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更高,男性更早、更易患病,肥胖仍然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日前,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基于该院Medmap医疗数据平台积累的近20年的糖尿病日筛查数据,解读了青岛糖尿病的患病率、流行现状和趋势等,分析岛城居民20年的生活和健康走势。
青岛地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青岛35岁至74岁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6.7%,每6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高于全国水平。其中,糖尿病患者普遍有明显的遗传背景,糖尿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患病风险更高。
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Medmap数据平台显示:参与糖尿病日筛查活动的人群中确诊率从2009年的46%降低到了2020年的25%,更多的人选择主动就医而不是被动筛查,可见健康宣教正在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2002年,有51%的患者被诊断患有3种及以上糖尿病并发症,这一数值在之后的4年不断攀高,至2006年高达93%,之后一直居高,另外,2005年——2022年,该院糖尿病住院患者高血脂平均比例高达一半以上,血脂高、肥胖、并发症多等,都说明人们还没有真正将健康管理付诸行动,还处于知晓大于行动的状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控依然任重道远。
2005年——2021年,男性住院患者占比54.94%,女性住院患者占比45.06%;男性首次入院平均年龄和平均入院年龄都远远小于女性,原因可能男性面临更多的社交应酬和更大生活、社会压力。
2006年——2022年,男性住院患者中有吸烟史和有饮酒史的人群占比旗鼓相当,在30%上下浮动,有吸烟或饮酒史的人群从2006年的45%升至2016年的71%,自2016年起来逐渐下降,但仍有较高的占比,说明吸烟、饮酒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提示有这些生活习惯的男性应该更加注意监测自身的健康状况。
2006年——2022年,该院住院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超重患者比例在2015年前平均高达70%以上,2型糖尿病居多。自2017年起开始逐渐下降,但仍然处于平均65%的高位,说明虽然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提高,但历经20年,肥胖仍然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005年——2022年,住院患者的区域分布前三位的是市北区、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在2017年反超李沧区,位居第三位,或源于该院2017年由福州路院区搬迁至合肥路院区,产生地域影响。2012年,市北区与四方区合并,成为最大的区,也生活着很多青岛老居民,排除地缘性等因素,住院患者的区域分布市北区始终居高,说明市北区作为人口大区,聚集了很多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患者。
这3类食物很多人天天吃!研究发现:吃太多,糖尿病风险增加!
血糖和吃进去的食物息息相关。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不知不觉中摄入一些对血糖造成不利影响的食物。有些食物吃太多,甚至会患上糖尿病!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3类食物:精白米面、高盐食品、加工肉制品。
精白米面吃太多
糖尿病风险增加
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团队对全球184个国家的饮食与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进行了剖析。该研究显示,2018年,1410多万例2型糖尿病病例是由不良饮食导致的,占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的70%以上。
碳水化合物质量差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造成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的最主要饮食因素是全谷物摄入不足(占26.1%),其次是精制大米和小麦摄入过多(占24.6%)。
对策:建议大家别再天天吃白花花的大米饭、白面条,要适当增加全谷物、薯类和杂豆类。如果食堂或外卖不提供杂粮饭,可以自己在家焖一锅,分份儿密封冷冻一周的食用量。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然经过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麸皮、胚芽和胚乳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如燕麦、黑米、青稞、糙米、黄米、荞麦、薏米等。
薯类中地瓜、芋头、土豆、山药等食物可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白米面,还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一般成人每天可以吃薯类50~100克(生重)。
杂豆类包括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芸豆、鹰嘴豆等,是主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成人每天吃的全谷物和杂豆类总量可在50~150克(生重)。
高盐食品吃太多
糖尿病风险增加
美国杜兰大学之前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吃盐过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这项研究纳入了英国生物银行中的402982位成人,中位随访11.8年,其间有13120人患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与那些从不或很少在食物中添加盐的人相比,偶尔、总是和一直添加盐的人分别增加11%、18%和28%的2型糖尿病风险。
对策:过多的盐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影响胰岛素的降糖能力。为预防糖尿病,口味一定不能太重,轻体力活动的一般成人每天摄入的盐不超过5克,不到一啤酒瓶盖,大约相当于2000毫克钠。
烹调时少用酱油、味精、黄酱、沙拉酱,少吃腌制食物如咸菜、少吃咸鱼、咸肉、腊鸭、香肠、火腿等高盐食物。
此外,很多饼干、乳酪、饮料、话梅、蜜枣、杏脯、薯片、虾条、挂面,都含有不少的钠。在超市买东西,一定要警惕隐形盐,养成买食物必看食品标签的习惯。
购买固体食品时,若外包装的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超过600毫克/100克,就算高盐食物,要少买少吃。
加工肉制品吃太多
糖尿病风险增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汇总分析了7项前瞻性队列数据,涉及 570296名研究对象。
结果发现,未加工红肉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呈U型关系,每天约40克时糖尿病风险最低,大量食用红肉增加糖尿病风险。
而且,对于东亚人,吃加工肉会使糖尿病风险增加12%。不吃加工红肉以及少吃未加工红肉,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在西方人群中,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会增加51%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对策:加工肉制品是指经过腌渍、烟熏、发酵及其他用于增强口味或防腐处理方式制成的肉制品,如火腿、培根、香肠、熏肉、牛肉干等。
健康成人偶尔少量吃一些问题不大,一定不要长期或大量吃。
(来源: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朱锦翔
最新研究综述:中国糖尿病呈复杂化流行趋势 肥胖是主要影响因素
中新网上海1月15日电 (陈静 顾卓敏)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记者15日获悉,中外医学专家团队携手全面总结了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趋势,深入讨论了中国人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生理机制,并强调了糖尿病领域多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广阔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联合香港中文大学陈重娥(Juliana C. N. Chan)教授、清华大学黄天荫教授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埃德温.费舍尔(Edwin B. Fisher)教授在《自然-新陈代谢》( 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了相关综述。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当前,中国糖尿病呈现复杂化的流行趋势,城乡患病率差距逐渐缩小、发病年轻化、未诊断率高、并发症负担重。“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着重强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并发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在危险因素方面,肥胖是中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超重和肥胖率在过去二十年中持续上升。除肥胖外,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高精致碳水化合物、多盐的传统饮食模式、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减少等,均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相关综述指出:未来亟需建设更大规模的中国人群队列并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推动精准预防与治疗,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潜在策略。据介绍,在糖尿病遗传学方面,由于早期的基因研究多集中于欧洲人群,许多已知的糖尿病相关遗传位点在中国患者中的适用性有限。针对中国人群队列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可鉴定出新的糖尿病相关位点。这不仅为揭示中国人群糖尿病的独特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构建基因风险评分(GRS)奠定了基础。专家们认为,通过整合GRS和传统临床风险因子,有望提升对中国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预警能力。同时,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为优化药物选择和疗效预测提供了新路径,助力实现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结果。专家们研究发现,除遗传学外,中国糖尿病患者也展现出独特的肠道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特征,如:丁酸盐产生菌减少、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等。
在综述中,专家们认为,糖尿病的筛查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持续致力于开发糖尿病及并发症预警新技术。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的进步为研究糖尿病的多维机制提供了机会,应在长期前瞻性队列中开展相应研究。大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类的准确性,为个性化治疗奠定基础。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普及度、经济性和持续性。(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