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宝宝有什么特征(糖尿病宝宝的症状)
6月龄宝宝确诊,糖尿病真会遗传吗
【来源:三湘都市报】
三湘都市报11月12日讯 日前,湖南省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例糖尿病患儿,年龄仅6个月,而她并非该院接诊的最低龄糖尿病患儿。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这种“甜蜜”疾病再次引起关注。糖尿病是否与遗传有关?肥胖人群是否更容易患病?如何缓解这种疾病的低龄化趋势?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多个医院,了解更多这个关于“甜蜜”的难题。
天天(化名)自出生以后,吃得好睡得好。但她满了6个月后,家人发现孩子有点不太对劲,精神状态不太好,经常会呕吐,而且嗜睡。因为爸爸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家人怀疑天天也有患病的风险,便带着孩子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最终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有遗传因素,小龄孩子发病比较多。”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曦介绍,天天不是他接诊的最低龄的糖尿病患儿,还有新生儿就被确诊的。
据介绍,糖尿病分为很多种类型,每种糖尿病都有自己的特点。2型糖尿病最常见,占全部糖尿病的80%至90%,多发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而1型糖尿病则更“偏爱”青少年儿童,多发于14岁以下孩子。糖尿病和遗传有一定关系,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超过400万人,患病总人数超过1.17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知晓率仅为36.5%。郑曦透露,对于儿童糖尿病,原因与儿童肥胖有很大关系。
提醒
警惕不良饮食习惯
专家介绍,糖尿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部分患者因血糖急剧变化可直接表现为脱水、循环衰竭或昏迷等酮症酸中毒症状。
当孩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或者不明原因的呕吐、嗜睡、精神萎靡,需要警惕是否患了儿童糖尿病,及时就医。
家长要监督孩子食用少糖、少盐和低脂食品,摄入更多水果和蔬菜,增加运动量。日常饮食上,主食需粗细粮搭配,副食蔬菜种类多样,不要多吃“洋快餐”等高热量食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李雅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儿童糖尿病征兆及家长须知,建议收藏
儿童糖尿病的征兆与成人糖尿病相似,但可能因儿童的身体发育和生理特点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糖尿病征兆:
多尿和多饮:由于高血糖,儿童会频繁排尿,同时会感到口渴并大量饮水。
学龄儿童每天饮水量和尿量可能达到3~4升或更多,夜间也可能因口渴而饮水。
食欲异常:儿童可能出现食欲增加或减少的情况,有时会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
尽管食欲增加,但体重可能不增加或反而下降,这在1型糖尿病中尤为常见。
1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体重增加或肥胖。
体重下降是由于高血糖导致机体可供利用的葡萄糖减少,只能进行脂肪分解供能。
疲倦和虚弱:高血糖会导致儿童疲倦和虚弱,常常感到无精打采。
能量供应不足是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
视力模糊:血糖升高会导致房水渗透压改变,从而引起视力模糊。
视力模糊可能是暂时性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视力造成长期损害。
频繁感染:儿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感染,常见的是尿路感染和皮肤感染。
这是因为高血糖削弱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于尚在使用尿布的婴儿,如果尿布变得一次排尿后很快就湿透,可能是糖尿病的迹象之一。
气味异常:尿液中可能含有酮体,导致尿味异常,呈现果香味或酸甜味。
这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症状之一。
其他征兆:可能出现双下肢的麻木针刺感,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影响了末梢神经。
伤口愈合慢也是糖尿病的一个征兆。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糖尿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就可能突然出现明显的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等症状。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征兆,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血糖、尿糖等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
此外,儿童糖尿病还可能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征兆,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低血糖昏迷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就医。#糖尿病###儿童糖尿病##奕健行#
6月龄宝宝确诊糖尿病,这种常见病会遗传吗
三湘都市报11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李雅雯)湖南省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例糖尿病患儿,年龄仅6个月,而她并非该院接诊的最低龄糖尿病患儿。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标准”答案。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这种“甜蜜”疾病再次引起关注。糖尿病是否与遗传有关?肥胖人群是否更容易患病?如何缓解这种疾病的低龄化趋势?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多个医院,了解更多这个关于“甜蜜”的难题。
6个月婴儿酮症酸中毒,确诊糖尿病
天天(化名)自出生以后,吃得好睡得好,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天使宝宝”。
但她满了6个月后,家人发现孩子有点不太对劲,精神状态不太好,经常会呕吐,而且嗜睡。因为爸爸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家人怀疑天天也有患病的风险,便带着孩子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最终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有遗传因素,小龄孩子发病比较多。”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曦介绍,天天不是他接诊的最低龄的糖尿病患儿,还有新生儿就被确诊的。
据介绍,糖尿病分为很多种类型,每种糖尿病都有自己的特点。2型糖尿病最常见,占全部糖尿病的80%至90%,多发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而1型糖尿病则更“偏爱”青少年儿童,多发于14岁以下孩子。糖尿病和遗传有一定关系,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发病“低龄化”,2型糖尿病患儿大多肥胖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超过400万人,患病总人数超过1.17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知晓率仅为36.5%。郑曦透露,对于儿童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在上升,其患者数已占全部糖尿病患者数的5%,并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
“除了1型糖尿病的低龄化,2型糖尿病目前也是这个趋势。”郑曦表示,原因与儿童肥胖有很大关系。
为了更多孩子的健康,今年8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14部委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将儿童列入重点人群,明确校园内限制销售含糖饮料并避免售卖高糖、高脂食品,控制肥胖等相关危险因素,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
“现况确实让人担忧,以前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儿,都是16、17岁的,现在7岁的都有了。”郑曦表示,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患儿大多是胃口很好、体重控制不住的“小胖墩”。
警惕不良饮食习惯,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运动、调整饮食减肥,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郑曦介绍,很多大人认为糖尿病是成人病,对于孩子发病的症状不太了解,导致不少患儿都是发生了严重的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医。
专家介绍,糖尿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部分患者因血糖急剧变化可直接表现为脱水、循环衰竭或昏迷等酮症酸中毒症状。
当孩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或者不明原因的呕吐、嗜睡、精神萎靡,需要警惕是否患了儿童糖尿病,及时就医。
家长要监督孩子食用少糖、少盐和低脂食品,摄入更多水果和蔬菜,增加运动量。日常饮食上,主食需粗细粮搭配,副食蔬菜种类多样,不要多吃“洋快餐”等高热量食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湖南省儿童医院糖尿病公益活动中,1型糖尿病患儿在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