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酸是糖尿病吗(牙酸是坏了吗)
怕冷怕酸、牙龈红肿、疼痛,来看糖友们容易出现的口腔问题!
『糖友口腔的并发症』
很多糖友时常抱怨牙齿怕冷怕酸,牙龈红肿、疼痛,更会因为口腔异味重常常被嫌弃。这些糖友很有可能得了牙周炎。
提醒大家,这种情况万不可粗心大意,因为这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口腔问题。
糖尿病牙齿并发症
一说起糖尿病的并发症,不管是糖友还是医护人员,首先想到的是心脏、肾脏和眼睛,因为直接影响了生活质量。但糖尿病患者口腔的并发症也非常常见,常见到我们习以为常,几乎都会错过。
牙齿很坚强,但牙龈却如此脆弱,而柔弱的牙龈是保障健康牙齿的土壤,糖尿病的牙周疾病已经被正式列为了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简单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口腔健康问题。
牙周疾病
牙周炎和牙龈炎都属于牙周疾病,牙龈的炎症叫牙龈炎。牙龈炎主要发生在牙龈组织,一般不累及其他部位。而牙周炎引起的病变,除累及牙龈组织外,还可以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组织,属于不可逆病变。
牙龈炎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伴有牙龈水肿,呈鲜红或暗红色,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
牙周炎多表现为牙龈红肿、质地柔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牙齿松动、牙缝变大、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现象。
简单来说糖友如果牙龈炎不早期治疗就容易发展成牙周炎,牙周炎是不可逆的。研究表明[1],糖尿病患者患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比普通人高8.5倍,缺牙的风险高2倍。
龋齿
未控制的糖尿病发生微循环障碍,降低牙龈的血液供应,牙龈抵抗力变差;研究表明[2]高血糖导致口干,没有足够的唾液,不能有效清洁口腔,牙齿容易长菌斑,形成龋齿。此外,唾液酸度增加,这种环境有利于龋齿菌的生长。
糖尿病口腔并发症
调查发现,糖友容易患多种感染性口腔疾病,一旦有了口腔疾病难以控制、反复发作。有人做了调查有一半以上(56%)的糖友患有口腔粘膜病[3]。
糖友的常见的口腔粘膜表现为:沟舌,即舌表面有纵向沟槽,就像脸上的皱纹一样,这是代谢异常的表现,它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2倍,粘膜充血,其发生率是普通人的3倍,白色角化斑点是普通人的5倍。
颌面软组织感染
高血糖导致口腔感染不宜控制,小伤口都难以愈合;颌面软组织感染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局部蜂窝组织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全身发烧[4]。它会导致跟口腔相连的颌面部软组织的感染,出现颜面部、下颌部皮肤红肿,剧烈疼痛,嘴巴张口困难、高热、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口腔真菌感染
多为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腔出现白膜、红斑、口角炎。普通人该病的患病率为8%,糖尿病患者为16%[5]。
糜烂性扁平苔藓
该病仅次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口腔粘膜病,表现为口腔粘膜网状白纹、红色,也有粘膜糜烂引起疼痛的患者。该病不像复发性口腔溃疡那样自我治愈,经常持续很长时间。口腔内长期存在创面,可能发生癌变[6]。
糖友出现口腔问题怎么办?
控制血糖
糖友控制血糖是整个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防患于未然,控制好血糖,不给口腔疾病可乘之机。当血糖稳定后真菌和细菌就不容易繁殖,口腔和牙齿问题在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得到改善。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
看病时一定要向口腔科医师说明自己的糖尿病史和目前血糖控制情况。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但不应过于用力,刷牙的方法一定要正确,不要对牙龈造成损害。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只要处理得当,血糖控制良好,虽然疾病的处理难度加大,但疾病还是可以处理的。过于紧张和大的情绪波动,因神经调节的紊乱,可使口腔黏膜容易出现溃疡。
注意饮食
少食辛辣、过热和过凉的食物,以免对口腔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多食用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西红柿、黄瓜和全麦食品。
END
供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朱子军、花烨、李雯
审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苏青、主任医师 秦利、护士长王小玲,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卫婕
课题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团队(SHSMU-ZLCX20212401)
参考文献
1.宋文静,康文燕,刘晓明,等.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口腔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2,57(6):585-594.DOI:10.3760/cma.j.cn112144-20220228-00076.
2.陈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对比[J]. 现代临床医学,2014(5):360-360,362.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4.05.016.
3.刘洋,刘宏伟. 糖尿病与口腔黏膜病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02(4):245-247.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0.04.003.
4.李志进,郭家平,王虎中,等.糖尿病患者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668-670. DOI:10.3969/j.issn.1001-3733.2010.05.26.
5.刘颖操. 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J]. 糖尿病天地,2019,16(4):175.
6.庄根鹰,姚亚男,吕喆. 糖尿病与口腔扁平苔藓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2):96-100,104.
科室简介
上海新华医院内分泌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也是国家住院医师和内分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现有专科医师16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博士12名,硕士3名。科室现有床位43张,年出院病人近2000人次;周一至周六均设有专科和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近16万人次,单科门诊量在上海各大医院处于前列。
内分泌科现设甲状腺、骨质疏松、肥胖、高尿酸血症、围产期内分泌5个专病门诊,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医疗实践和研究工作,探索出了适合各类人群的诊疗方案,患者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围绕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开展了系列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0余项,和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项,在SCI收录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内分泌科将在保持已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凝炼、集成研究重点,把内分泌科建设成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
门诊预约
请点击链接☞:内分泌科门诊
牙齿松动、牙龈出血、腰酸背痛、乏力,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不可不防
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三大并发症大家一定不陌生,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这三大并发症大多随糖尿病的进展而发生,根本原因是持续的高血糖。但除此之外,下面这两个并发症各位糖友也千万不能忽视!
1.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牙组织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牙菌斑细菌及其产物,如果牙菌斑长期没有去除,慢慢地就会形成牙结石,就算平时认真刷牙的人也会在牙齿上残留牙菌斑或牙结石,而糖尿病患者抵抗细菌的能力低,牙齿上的牙菌斑和牙结石繁殖更快。
因此,糖尿病病人比健康人更容易患上牙周病,而一旦发生,治疗上又较健康人困难。事实上,许多糖尿病病人对早期的牙齿问题毫不在意,但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因为牙周病导致最后牙齿松动、掉落的例子并不少见。
主要表现:刷牙容易出血;牙龈肿痛、发痒;喝冷饮或吃酸的东西时自觉牙齿发颤、发冷。
对应措施:①刷牙:认真刷牙,刷牙要彻底,协和医生陈罡认为正确的刷牙方式是“3 3 3 1”。就是3餐后刷牙,餐后3分钟刷牙,每次至少3分钟,睡前刷1次牙。
②口腔科治疗:自我感觉患有牙周病时,要及时去口腔科寻求治疗。注意要提前告诉医生自己患有糖尿病,避免医生口腔操作造成感染,引起更大的危害。如果提前告知,医生就会谨慎操作,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③如果已经患上牙周病,最首要的措施是控制血糖。牙周病会影响血糖控制,而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牙周病,二者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2.少肌症
少肌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它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尤其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而糖尿病晚期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肾病者,会丢失大量蛋白,此时肌肉蛋白便会大量分解为人体供能,慢慢地肌肉萎缩,造成少肌症。
而且许多少肌症的患者有着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水平,使血糖控制难上加难。
主要表现:腰背疼痛、乏力或全身骨痛,经常在劳累或活动后加剧,不能提重物。
应对措施:①补充蛋白: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膳食蛋白推荐量1.0-1.5g/(kg·d),可有效防止少肌症的发生。
②过度的蛋白摄入会损伤肾脏,对于糖尿病肾病晚期的患者,医生建议成年患者(60千克)每日蛋白摄入量大约在40千克。但是蛋白摄入过少又不能满足患者基本需求,这与糖尿病饮食存在矛盾,因此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个性化饮食。
③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吸收,故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可以延缓肌肉萎缩及肌功能的下降。
④坚持运动:虽然许多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时优先选择有氧运动,例如快步走。但是许多无氧运动,比如哑铃、俯卧撑等训练可以增加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体内肌肉含量。建议糖尿病患者平时多种运动形式相结合,并长期坚持运动。
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 武若水
牙齿矫正,只知“趁早”还不够
光明日报记者 陈煜
古人用“粲然启玉齿”“绛唇含白玉”来形容露齿的美丽瞬间,《卫风·硕人》中的“齿如瓠犀”更是将美人如瓠籽般洁白整齐的牙齿描绘得淋漓尽致。今天,拥有一口好牙已不再仰赖“天生丽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普及,“整牙”大军不断壮大,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广。
在我国,恒牙期错畸形的发病率约为72%,也就是说,十个人里就有七个人牙齿不够整齐协调。然而,由于正畸治疗价格不菲、治疗周期长、专业门槛高,外加市面上各种“新技术”“黑科技”不断涌现,乱花迷人眼,许多患者感到无所适从、困惑不已。那么,如何理性看待牙齿正畸给面部带来的变化?如何把握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机?
1、健康才是正畸的目标
描述人:重庆,初一年级班主任彭老师
班上有个女生叫小洁,最近,课堂上一点她名字就有学生在下面起哄,甚至笑出声。我了解到,因为小洁的侧颜有些凹,一些学生就给她起了外号。批评教育那些学生的同时,我也担心小洁在这个年龄段会变得敏感自卑。我们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戴牙套,小洁的问题通过牙齿矫治应该也能得到改善。可她家长不当回事,说:“又不当明星,受那罪干啥?”
虽然不少人愿意相信“整牙如整容”“正畸能变美”的说法,但正畸首要解决的是健康问题,牙齿不齐不仅拖累颜值,更会危害口腔及身心健康。
“牙齿排列不齐,不仅清洁起来难度大,容易导致烂牙和牙周炎,而且会影响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比如降低咀嚼效率、影响发音等。小下巴畸形患者常伴有气道狭窄导致的鼾症,严重的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能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等全身性疾病。”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主任曹阳告诉记者。
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和景小区,社区医务工作者为小朋友检查口腔健康状况。新华社发
不难想象,牙齿不齐对自信心的建立也会造成影响,尤其是像小洁这样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曹阳说,通过矫正牙齿,一些面型问题能得到改善:一是嘴突。嘴突分很多种,由于牙齿“哨”出去导致的嘴突,可通过拔牙矫正、内收前牙进行改善。而由骨头带着牙齿突出的龅牙,则可能需要成年后正畸配合正颌手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二是“地包天”。最早能在乳牙列时期进行矫正,换完牙后也可根据情况进行上颌骨的前牵引或功能性矫治等,如果颌骨畸形比较严重,特别是家族遗传性的,则可能需要配合正颌手术。三是面部不对称。其实人的面部多少都有些不对称。而不对称主要有三个来源:颌骨、肌肉和牙齿,正畸医生是根据不同来源选择方法进行干预治疗的。
曹阳特别指出,目前,“儿童颜面管理”被炒作起来,不少家长关心甚至倍感焦虑。但不恰当的治疗干预只能给孩子徒增烦恼,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强烈建议大家找正规正畸矫正专业背景的医生进行咨询诊治。
口腔正畸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是以健康为首要目标。如果患者期望通过正畸实现“颜值逆袭”,甚至想要打造所谓标准的“微笑曲线”,则有可能以失望收场。“绝大部分的医疗诉求是可以通过正规医疗渠道实现的,我之所以说‘绝大部分’,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能无视患者牙齿的基本条件来任意达到你希望的治疗效果。作为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底线的医生,我们有引导良性医疗需求的责任。”成都市新都区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陈琦说。
2、如何把握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机
描述人:北京,一年级小学生玮玮的母亲王女士
不久前,玮玮打闹时撞断了一颗门牙,我带他去了口腔诊所。牙医说除了外伤,还有龋齿和轻度兜齿儿,需要及时矫治。牙医还说,由于牙没换完,即便现在矫治了,以后还有可能复发,需要再次矫治。我老公觉得玮玮总爱模仿怪兽龇牙,养成了坏习惯,应该不要紧。我担心不干预会错过黄金矫正期,但补牙、换牙、矫正,先弄哪个?
到底什么时候带孩子进行正畸检查?应该等一等还是现在就行动?不少父母也很迷茫。“一个绝对的牙齿矫正‘黄金时机’并不存在,只有主动参与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管理,根据自身咬合情况适时接受治疗干预,才能把握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授、主任医师韩向龙说。
牙齿矫正的时机把握关键在于“适当”二字。适时进行牙齿矫正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通过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进行引导,还能改善面型。韩向龙归纳了生长发育各阶段一些明显的错畸形,希望家长要格外留意,及时就医。
在乳牙列期(3至5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受喂养方式不当、不良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常出现乳牙反,也就是“地包天”。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及时进行早期矫治,可以阻断反发展,并通过早期治疗引导颌面骨骼发育,预防恒牙反。案例中玮玮喜欢模仿怪兽“牙”的情况就属于口腔不良习惯,有可能会诱导乳牙反的发生。
在替牙列期(6至12岁),孩子的生长发育迎来高峰,对于有功能性或骨性错畸形(小下巴、地包天等)的小朋友,在这个阶段应该充分利用颌骨的生长潜能进行功能矫形治疗,显著改善孩子的面部形态和功能。因此,换牙阶段的儿童应该定期找正畸医生评估是否存在功能、骨性不调。
到了恒牙列期(12岁以后),大多数恒牙已经萌出到位,牙弓、颌骨的发育基本完成,青少年对治疗的配合程度也有所提升,在这一阶段进行正畸治疗可以利用青少年旺盛的骨代谢能力,对各种类型的错畸形进行高效矫治。
不少成年人对正畸治疗跃跃欲试又顾虑重重,担心错过了最佳时机不能达到理想效果。“错过了前面提到的干预时间,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全身健康状态良好,牙周、牙体和颞下颌关节等状况经医生评估具备正畸条件,在相当大的年龄范围内都可进行正畸治疗。”韩向龙解说。
此外,对于像玮玮这样涉及多种口腔疾病治疗的患者,韩向龙建议先找正畸专科医生进行正畸面诊,经过收集资料和评估后,制定系统治疗方案,逐步完成其他口腔疾病的治疗。正畸治疗需要良好的口腔卫生基础,洁牙和补牙一般在正畸治疗前完成。对于考虑种植的缺牙患者,可先咨询种植和正畸医生,确定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评估缺牙间隙是否可通过正畸治疗关闭,或者先行正畸治疗调整间隙,为种植修复创造条件。
3、“正畸后遗症”可防可逆吗
描述人:武汉,大学三年级学生赵同学
看不出来吧,我小时候箍过牙,后来保持器戴得不够好,我的牙慢慢又乱回去了。可能是我箍牙期间清洁不到位,牙套去掉后,多了好几颗龋齿,牙面颜色不均,牙龈也有些萎缩,牙医说不是他的“手艺”问题。钱花了,罪也受了,还是一笑就尴尬。这几年隐形牙套很流行,我想着再来一次,一打听需要好几万,就打退堂鼓了。
小红书、哔哩哔哩等App上,有关“正畸”的话题一直热度很高。在一些博主晒出了羡煞旁人的正畸前后对比图的同时,也有许多“正畸血泪史”令网友直呼不可思议。其中,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正畸后遗症”,比如“牙套脸”、牙釉质损伤、“黑三角”等。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向南京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倪密询问了成因与解决方案。
“从‘牙套脸’说起,这属于正畸最常见的并发症,成因是正畸过程中患者的咀嚼力下降,导致咀嚼肌废用性萎缩。‘牙套脸’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程度不一样,颧骨高、脸部瘦的患者会更加明显。”倪密表示,不用过度担心,这个变化是可逆的,随着整牙结束,咀嚼肌会慢慢恢复,中途不用着急锻炼,那样容易损伤牙齿、影响矫治进程。
“然后是牙齿釉质损伤,一般整牙期间牙釉质损伤指的是牙齿的脱矿反应,表现为牙齿上出现白色斑块。”倪密说,这是由正畸期间患者口腔卫生不佳导致的。软垢覆盖在牙面上,细菌代谢产酸腐蚀牙齿。所以加强口腔卫生清洁,就能有效避免牙釉质损伤。
“正畸后的牙龈萎缩通常指在拥挤的牙齿排齐后,出现牙龈附着位置的下降。牙齿不是平的,它是倒三角或铲形的,拥挤时牙龈挤在一起填满两个牙的间隙,排齐拉开以后,所谓的‘黑三角’就出现了。这种‘黑三角’并不影响牙齿健康,只是美观上有一些影响。在正畸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适当措施缩小‘黑三角’,比如把铲形牙最宽的部分切掉一点,这样牙齿就会被收紧,牙龈会被挤上来。”倪密说,牙齿松动是因为没有及时排除咬合创伤、消除牙龈炎症,或加力过大等不正规的操作引起的。
对于最近非常流行的隐形矫正,倪密表示,一般而言,隐形矫正的费用会高于传统矫正,但并不是说越贵越好,隐形矫正的适应症范围相对较窄,需要专业医生筛选。简单排齐、关闭散在间隙、个别牙反等简单病例是隐形矫正的最佳适应症,对面型改变较大的复杂案例往往还是传统矫正的效果更好。
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医生正在做口腔诊疗。新华社发
【延伸阅读】
关于“美牙”,听听牙医怎么说
在近期光明日报官方微博发起的“关于整牙你最关心什么”的小调查中,有网友留言称“其实有些牙不用整,美牙可以修复好。”记者发现,网上关于“美牙”的广告繁多,“薄瓷贴片”“美牙培训”等比比皆是,这是否意味着技术升级了,我们可以更快捷省事地拥有一口好牙?
陈琦说:“市面上许多‘美牙’产品利用消费者求快求美的心理需求,通过在牙齿表面涂层、贴片等方式迅速实现外观上的变化,并以‘美’之名模糊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这两大板块的界限。实质上,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监管主体,国家对医疗美容行为的从业人员资质、所使用的产品以及发生行为的机构场所,都有着严格规定。零基础学员几天就能取得‘美牙师培训’的资质、按照大小号网购回来直接戴的矫正牙套、在家睡前涂抹的牙齿美白剂等等,这些明显已经越过了生活美容的边界,实质上构成了一种医疗行为,存在健康隐患与监管漏洞。如果不从源头上规范、引导,任由商家诱导消费、夸大效果、回避副作用,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对医学的不尊重。”
倪密认为:“所谓‘美牙’,通常是把牙齿打薄或直接在牙齿外面贴一层美白树脂,当时看起来白了,但时间长了树脂会变色,而且会对牙周组织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还有的是干脆把需要美白的牙全部做成烤瓷牙。以上这些都牵涉到不正规治疗或过度治疗,希望患者能擦亮眼睛。”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9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