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管理(糖尿病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管理如何融入中医智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日前,“首届中医药糖尿病防治与健康管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为切入点,为健康中国行动和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中医药智慧和中国方案。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桑滨生表示,世界糖尿病防治形势异常严峻,中国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研究、创新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需要高水平合作、高质量模式、高标准体系、高情商人文关怀,防治端口要前移,健康服务要全方位。“我们期待着一个充满中医药智慧的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它将在全球健康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论坛上,桑滨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国医大师晁恩祥等共同发起“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周”活动。田金洲为“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周”上了“开周第一课”。在课程中,田金洲介绍了一个新的医学概念——“主动健康”。“主动健康”指通过对人体主动施加刺激,促进人体多样化适应,从而实现人体机能增强和慢病逆转的医学模式,是一种从被动医疗向主动行为干预的转变。田金洲指出,“主动健康”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15年,是一个中国原创医学概念。2017年,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将“主动健康”正式列入其中。“主动健康”强调通过对个体全生命周期行为系统进行长期、连续动态跟踪,对自身状态、演化方向和程度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个体选择生活方式各要素为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改善健康行为为主,综合利用各种医学手段对人体行为进行可控的主动干预,促使人体产生自组织适应性变化。“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糖尿病很适合主动健康模式干预。”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在论坛上发言。 主办方供图
田金洲指出,中国防治糖尿病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录了与糖尿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和经验。例如《黄帝内经》中将糖尿病命名为“消渴症”,并发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的病因。中医不仅提出了通过医疗手段“治已病”的思路或方法,而且提出了通过个体主动行为,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有度等“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这些都是可以运用于现代中医糖尿病“主动健康”管理模式的“古代智慧”。
“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华文化自信,建立健全糖尿病中医药、主动健康的管理体系,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经营好、发展好,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健康需求。”田金洲说。
国医大师晁恩祥指出,糖尿病发病人数多,需要治疗的人也不少,医生需要在临床上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建议,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患病原因和注意事项。晁恩祥强调,“要重视和关心糖尿病人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精神健康问题。”血糖的变化对患者精神健康的影响,常常没有得到重视。
论坛还围绕多学科、多领域、多资源共建高质量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展开研讨。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专项组成员、全军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许樟荣讲解了糖尿病缓解理论、共识及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实践意义。首都国医名师魏子孝教授围绕“提高老年糖尿病防治与健康服务水平”等议题,指出“情绪”在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本次论坛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杂志共同承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糖尿病健康管理如何融入中医智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日前,“首届中医药糖尿病防治与健康管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为切入点,为健康中国行动和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中医药智慧和中国方案。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桑滨生表示,世界糖尿病防治形势异常严峻,中国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研究、创新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需要高水平合作、高质量模式、高标准体系、高情商人文关怀,防治端口要前移,健康服务要全方位。“我们期待着一个充满中医药智慧的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它将在全球健康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论坛上,桑滨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国医大师晁恩祥等共同发起“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周”活动。田金洲为“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周”上了“开周第一课”。在课程中,田金洲介绍了一个新的医学概念——“主动健康”。“主动健康”指通过对人体主动施加刺激,促进人体多样化适应,从而实现人体机能增强和慢病逆转的医学模式,是一种从被动医疗向主动行为干预的转变。田金洲指出,“主动健康”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15年,是一个中国原创医学概念。2017年,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将“主动健康”正式列入其中。“主动健康”强调通过对个体全生命周期行为系统进行长期、连续动态跟踪,对自身状态、演化方向和程度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个体选择生活方式各要素为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改善健康行为为主,综合利用各种医学手段对人体行为进行可控的主动干预,促使人体产生自组织适应性变化。“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糖尿病很适合主动健康模式干预。”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在论坛上发言。 主办方供图
田金洲指出,中国防治糖尿病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录了与糖尿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和经验。例如《黄帝内经》中将糖尿病命名为“消渴症”,并发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的病因。中医不仅提出了通过医疗手段“治已病”的思路或方法,而且提出了通过个体主动行为,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有度等“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这些都是可以运用于现代中医糖尿病“主动健康”管理模式的“古代智慧”。
“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华文化自信,建立健全糖尿病中医药、主动健康的管理体系,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经营好、发展好,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健康需求。”田金洲说。
国医大师晁恩祥指出,糖尿病发病人数多,需要治疗的人也不少,医生需要在临床上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建议,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患病原因和注意事项。晁恩祥强调,“要重视和关心糖尿病人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精神健康问题。”血糖的变化对患者精神健康的影响,常常没有得到重视。
论坛还围绕多学科、多领域、多资源共建高质量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展开研讨。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专项组成员、全军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许樟荣讲解了糖尿病缓解理论、共识及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实践意义。首都国医名师魏子孝教授围绕“提高老年糖尿病防治与健康服务水平”等议题,指出“情绪”在中医糖尿病健康管理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本次论坛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杂志共同承办。
责任编辑:齐征,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糖尿病前期 中医干预有方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在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大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功能尚可,因此,该阶段是逆转糖尿病的最佳时期。对于糖尿病前期,我们可以从运动、饮食等方面进行干预。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是预防或推迟糖尿病进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促进心肺功能的提升和脂肪的消耗,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推荐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跳操等。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升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利于长期体重控制。推荐的力量训练包括举哑铃、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柔性训练 柔性训练可以减少运动损伤,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其中,太极拳、八段锦属于传统养生运动,可调理气血阴阳,有助于调节情志、促进脏腑功能恢复,从而帮助血糖恢复正常,特别适合老年患者。
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
合理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患者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干预:
1.结合自身体型和日常工作强度控制一天摄入的总能量,三餐合理分配,避免暴饮暴食。
2.重视饮食平衡,保证均衡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要偏食或过度节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3.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减慢餐后血糖升高速度。
4.选择蒸、煮、炖等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煎炒等。
5.限时进食,即限制一天中进食的时间,延长空腹时间,如将晚餐时间提前2小时,早餐时间延后2小时,避免进食夜宵。
6.根据自身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食疗调理。
气虚体质
宜食用益气健脾的食物,推荐用五指毛桃、党参、白术煲鸡汤。在两餐之间食用,一天两次,每次半碗。
阴虚体质
宜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推荐用石斛、麦冬、枸杞子、百合、沙参煲排骨汤。食法同前。
湿热体质
宜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推荐用鸡骨草、赤小豆、薏苡仁、茯苓煲猪横脷汤。食法同前。
痰湿体质
宜食用化痰祛湿的食物,推荐用陈皮、淮山药、茯苓、扁豆、芡实煲鲫鱼瘦肉汤。食法同前。
服用药茶 调理阴阳
糖尿病前期患者易出现疲倦乏力、咽干口燥、焦虑急躁、心悸失眠、腹胀便溏等症状,推荐饮用中药代茶饮,通过调理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帮助机体恢复自我调节功能。
益气生津茶取西洋参、麦冬、玉竹、石斛、枸杞子各10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两周为一个疗程。该药茶适合于症见疲倦乏力、咽干口燥的气阴两虚证患者。
健脾祛湿茶取陈皮、佛手、白术各10克,砂仁5克(打碎),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两周为一个疗程。该药茶适合于症见倦怠乏力、饭后腹胀、大便稀溏的脾虚痰湿证患者。
疏肝理气茶取玫瑰花、菊花、枸杞子各10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两周为一个疗程。该药茶适合于症见焦虑紧张、烦躁易怒的肝郁气滞证患者。
养心安神茶取酸枣仁15克(打碎),枸杞子15克,龙眼肉10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两周为一个疗程。该药茶适合于症见心悸、失眠、多梦的阴血不足证患者。
活血通络茶取田七、丹参各10克,磨粉,每日冲服。两周为一个疗程。该药茶适合于症见肢体疼痛、唇舌色暗、舌下络脉迂曲的瘀血阻络证患者。
文: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卢绮韵
编辑:梁婧 秦明睿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ZLOLZAF】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