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负压(糖尿病足负压引流器)
足底藏针两月不知!糖尿病足要当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卢从斌 胡颖仪
图/医院提供
一根缝衣针,藏在足底2个月,竟不被患者所知,直至引起溃烂病变,才知原来是糖尿病足惹的祸……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陈广树医师表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若不科学控制,一不小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找上门来,则会严重影响生活。
足底藏着的一根缝衣针!糖尿病足埋隐患
40多岁的蔡叔(化名),患有2型糖尿病史10年,仗着年轻平时从不测血糖,也不做定期检查。2月初蔡叔出现了双下肢麻木的症状,当时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因为害怕疫情,蔡叔躲在家里不敢去医院看病。一个多月后,蔡叔突然觉得足底有点痛,过了三天,足底开始出血,紧接着慢慢溃烂了。
此时,蔡叔的视力也出现了病变,已经看不清溃烂的程度,然而他还没有重视,能不去医院就拖着。殊不知,这时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已经找上门来。
两周后,蔡叔母亲发现他整个足底都溃烂了,还伴随着一股腐烂的恶臭,才赶紧让他去医院就诊。这时候蔡叔糖尿病足里的细菌已经侵犯到全身,引发了败血症,住院三周才把全身感染控制下来。但足底局部病变仍在蔓延,溃烂还是没有改善。蔡叔心情低落,痛苦不已。
5月初,蔡叔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当护士长赖美铮副主任护师揭开纱布,发现蔡叔的糖尿病足已经非常严重,第四、五足趾变黑,足背的筋膜清晰可见,大半的足底都在化脓,散发着浓烈的臭味。经检查发现,蔡叔第四、五足趾已经坏死,在第二足趾下方竟藏有一个高密度的针状物体!
足底藏针,需要清创治疗
清创引流,找到“夺足神针”
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是清创换药,清理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才能慢慢长起来。在剪刀和镊子的配合下,蔡叔足底的脓腔一个个被打开。两根足趾已坏死,只能切除。
清创时,赖美铮护长在足底深处发现一根细长的针状物,夹出来一看竟然是一根长达4厘米的缝衣针,锈迹斑斑。这就是足底平片显示的异物,就是这根致病元凶,潜伏在足底两个月,成为“夺足神针”。
这么长的一根缝衣针,是怎样悄然无声地进入蔡叔足底,而他却毫不知觉呢?
原来蔡叔有多年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的高糖毒性麻醉了足底的神经末梢,蔡叔对疼痛的阈值升高,就算是针刺也感觉不到。在足底没有任何知觉的情况下,地面上的一根针戳进了蔡叔麻木的足底,不断游走至深处,引起足底化脓,并逐渐蔓延全足。
通过清创换药、负压引流、抗感染等治疗,两周后,蔡叔的右足很快长出新的肉芽组织。
糖尿病足日常这样护理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陈广树医师表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糖尿病的并发症则要小心预防。
全身大小血管长期浸泡在高浓度糖水中,含血管丰富的眼睛、肾脏、下肢逐渐承受不住,因此容易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治疗过程漫长,严重者甚至须截肢。
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为了减少糖尿病的足部病变,糖尿病患者应掌握以下糖尿病足部护理的基本常识:
1、选择合适的鞋袜:软皮皮鞋、运动鞋或者是布鞋。
2、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为保持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
3、切忌赤脚走路。
4、坚持足部检查。
冬季糖尿病足高发,如何平稳过冬
随着冬季的来临,天气逐渐变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本期节目,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糖尿病足患者如何平稳过冬。
上线大医生:吴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外科学硕士
本期话题:糖尿病足患者如何平稳过冬
上线大医生:黄林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期话题:糖尿病足患者如何平稳过冬
冬季如何做好血糖管理
注意保暖:冬季气温较低,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脖子等部位的保暖,以避免感冒等引起血糖波动。
控制饮食:冬季食欲增加,但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坚持少吃多餐。在饮食中可适量增加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如鸡蛋、牛肉、豆制品、蔬菜等,少吃精细米面等主食,这类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多锻炼身体:适当的户外锻炼不仅能提高人体的耐受力,增强身体的综合素质,强健体魄,还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避免感冒等病症的出现。如果天气实在太过寒冷或出现下雨下雪等情况,可以在家里或者室内健身房完成相应的运动指标。
注意情绪稳定:冬季气温较低,容易导致情绪波动。糖尿病患者需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血糖波动。
定期监测血糖:冬季血糖波动较大,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或深部组织包括足骨的破坏。
糖尿病足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及足部血管出现阻塞或狭窄,影响足部血运,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皮温降低,伤口难以愈合。高糖状态也会使下肢及足部的感觉神经受损,出现疼痛麻木,感觉迟钝,呈袜套样改变。
糖尿病足的分级
目前临床上分级方法主要有Wagner分级、Texas分级。
糖尿病足的治疗
1、 控制血糖
发生糖尿病足最根本的原因是糖尿病,所以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首要的治疗是控制血糖。
2、保证足部血供
良好的血运是创面愈合的必要条件。糖尿病足患者由于长期糖尿病血管病变出现足部供血不足,导致受伤后伤口难以愈合。治疗上尽可能恢复足部血运,比如下肢或者足部血管狭窄,可以在血管中放置支架或者行球囊扩张。
3、早期外科干预
糖尿病足患者出现足部和小腿创面后,需尽快行手术清创去除坏死及感染组织,利用封闭创面负压吸引等手段使创面新鲜后尽早通过植皮、皮瓣等封闭创面,达到治愈。
4、营养支持
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因为感染、应激等原因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所以治疗上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但预防则比较有效。
定期检查:包括足有否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有否感觉异常及跟腱反射是否减弱等。
预防性足部护理:包括戒烟、穿舒适宽松的鞋子、不赤足行走、仔细修剪指甲避免皮肤损伤、洗脚前测试水温避免烫伤、每日更换袜子并保持足部清洁等。
出现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及时就诊:专科医生会在评估病友全身情况经过多科协商(包括内分泌科、感染内科、骨科、血管外科等)慎重决定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及致死率。
糖尿病足
冬天需要注意什么
做好足部保暖:冬季气温较低,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足部保暖,穿棉质厚袜和棉鞋,避免足部受寒。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泡脚,注意水温不要太高,避免烫伤。同时,洗完脚后要擦干趾间,保持皮肤干燥。
避免过度修剪趾甲:糖尿病患者不要过度修剪趾甲,以免损伤甲沟和周围皮肤,导致感染和溃疡。
不要使用热水袋:糖尿病患者不要使用热水袋,以免烫伤。
定期检查足部: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足部,注意是否有皮肤破损、感染、溃疡等病变,及时发现并治疗。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避免长时间站立:糖尿病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以免加重足部负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楚天名医大讲堂:预防糖尿病足要注意生活细节
楚天都市报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 喻锎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及患者对糖尿病足认识的不足,糖尿病足溃疡也逐年增多。因溃疡难以愈合,易反复,在治疗上存在很大难度,一些糖尿病足患者不得不截肢保命。
那么,糖尿病足溃疡如何治疗?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足?近日,武汉市第一医院的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主任谢沛霖做客本报“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为市民进行了讲解。
专家简介:
姓名:谢沛霖
职务:武汉市第一医院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主任
擅长:对周围血管病中的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及其下肢溃疡、浅静脉炎、淋巴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等以及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有较深的认识和研究。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治疗糖尿病足可“两条腿走路”
谢沛霖主任介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管和神经病变,皮肤一旦出现破损,伤口的修复能力很差,溃疡很难愈合。如果不及时进行对症治疗,足部的感染、溃疡等可能经久不愈,严重的会导致截肢。
此外,他表示,随着糖尿病足的加重,不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所产生的医疗负担也很沉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予以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治疗糖尿病足?谢沛霖主任表示,目前治疗糖尿病足,一般采取个体化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改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首先,要做好病因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值。第二,做好局部治疗,包括对局部感染的控制、对坏死组织的清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第三,还要评估患者足部的血管情况,必要时可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供。
他介绍,当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会使用新型敷料以及通过封闭负压引流方法,以促进创面的修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法也备受关注,可一定程度上达到促进创面修复、缩短病程的作用。当在全身治疗和其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选择手术治疗,包括植皮和皮瓣、肌皮瓣移植。
“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取得1加1大于2的效果。“谢沛霖主任也表示,对于糖尿病足,该科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也联合中医药治疗,比如内服拔毒生肌散,能够很好地改善局部血运,刺激组织细胞,加强创面的愈合;用生肌玉红膏覆盖换药,可提高临床痊愈率等。
他介绍,该科每年帮助数百例糖尿病足患者修复创面,免去截肢之苦。前不久,七旬糖尿病患者徐爹爹左脚患糖尿病足,病情严重,在当地医院就医时,医生建议截去左脚。他慕名找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主任谢沛霖就诊,经检查他的左脚皮肤紫暗,左脚大拇指的趾缝间有很大的溃疡面,流脓、恶臭。谢沛霖主任和团队任君文医生、方超医生为他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为他清除了腐烂组织,进行负压吸引术以清除脓液等,并坚持数月为其进行中药拔毒生肌散、全蝎膏的换药,以促进创面的修复……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爹爹的脚部创面生长良好,前不久已康复出院,保住了左脚,对该科医护人员感激不已。
糖友们要避免受到外伤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足?谢沛霖主任表示,只要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就应该重视肢体(主要是下肢)的血液循环检查。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要进行一次B超检查或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评估血管管腔的通畅性,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血管,及时干预,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或者延缓糖尿病足的病情发展,更可有效减少截肢率。
他提醒,对于任何糖尿病足患者,有效地控制血糖都是所有治疗方案的基础。另外,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避免受到外伤,在穿鞋、泡脚、剪指甲等日常细节都需谨慎。
患者在出行前,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双脚,选择合适的鞋袜很重要,建议选择透气的圆头鞋或者宽松轻便的运动鞋,不宜穿尖头皮鞋、拖鞋、高跟鞋或者过紧过窄的新鞋。选择吸汗透气的棉袜,袜子不能太松或太紧。穿鞋前养成检查鞋子的习惯,清除鞋内的石子、沙砾等杂物,保持鞋底平整。每天用温水洗脚后应该注意擦干,特别是足趾缝间,应该用柔软的毛巾轻柔擦干,不要用力摩擦,以免发生任何微小的皮肤损伤。
此外,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因此对温度的敏感度较差。冬天,有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时,脚部被烫伤后不自知,进而发展成糖尿病足,建议糖尿病患者要谨慎使用暖宝宝和热水袋。洗脚时,患者最好让身体健康的家人帮试一下水温,水温不宜超过40℃,双脚浸泡5到10分钟后,即用柔软的干毛巾擦干。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伤口难以愈合,不能忽视,应及早就医治疗,千万不要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