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脂肪肝食谱(患有脂肪肝和糖尿病的人该怎么吃)
- 1、得了Ⅱ型糖尿病,又有脂肪肝!平时该怎么吃?营养专家来支招!
- 2、有脂肪肝的2型糖友必看!2025指南力荐:这3类药,既降糖、又护肝
- 3、逆转糖尿病第639天:我靠这个AI预警,把脂肪肝“饿”回去了
得了Ⅱ型糖尿病,又有脂肪肝!平时该怎么吃?营养专家来支招!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李翠玉
“脂肪肝”和“糖尿病”
乍一看好像并没有什么关联
实际上这是一对“难兄难弟”
不少糖尿病患者同时有脂肪肝
而有些脂肪肝患者时间久了
慢慢也会患上糖尿病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病,我国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约为30%,以非酒精性脂肪肝较为多见。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两者患病率呈同步上升趋势。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常常密切伴随。
调查研究数据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倍以上,当肥胖、胰岛素抵抗或高血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同时存在时,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更是大幅增高。
而在正常人群、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约为 23%、44%和 55%,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可高达70%,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见,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常常密切伴随。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除了密切伴随,还相互促进。
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而且会加快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糖尿病相关性靶器官损害的进程。
而2型糖尿病亦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进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普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约10%~20%可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风险增加2~3倍。
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学者发现,饮食不当导致的能量摄入过多,能量过多,会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这些脂肪相当一部分会堆积在肝脏,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的葡萄糖合成功能失调。
为了调节葡萄糖合成,胰岛素在肝脏的浓度相应会上升,但由于胰岛素还有促进肝脏脂肪合成的功能,这会进一步加剧肝内的脂肪堆积水平,从而在肝脏内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超重/肥胖的患者,建议基本目标为减轻总体重的7%~10%,减重的速度可控制在每周减轻0.5~1kg,建议在专业营养医师指导下减重,减重时需限制能量摄入,但避免极低热量饮食(避免过度节食)
-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提倡低血糖生成指数主食。
01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控制摄入总量,达到减少总能量摄入的目的。但因人而异,需进行个体化设计制定定量的饮食治疗方案。
02 全谷物、杂豆类宜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全谷物和杂豆类较精制谷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B 族维生素、植物化学物及较低的血糖指数。
03 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主食。详见公众号“营养医师曾瑶池”中“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制作技巧”一文。
04 进餐顺序调整:先吃蔬菜再吃荤菜最后吃主食。
-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奶类豆类天天有,限制加工肉类摄入。
常吃鱼、禽,适量吃畜肉,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开始减重之前,建议先完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避免蛋白质摄入过高增加脏器代谢负担,为达减重目的,具体摄入量还是因人而异,需进行个体化设计制定定量的饮食治疗方案。
每天1个鸡蛋,1杯低脂/脱脂纯牛奶或无糖酸奶合计300毫升。
大豆及豆制品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属于优质蛋白,每日可摄入20g以上大豆及其制品(干重),豆腐等另外换算。
每日蔬菜摄入量 500g或以上(具体摄入量还是因人而异,需进行个体化设计制定定量的饮食治疗方案),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土豆、莲藕等淀粉含量高,不应作为蔬菜摄入而是当做主食去替换。
选择血糖生成指数值低的水果,限制水果摄入总量,减重期间水果摄入量100-200克左右为宜或短期内不吃水果。
限制猪油、牛油、羊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选择植物油进行烹调,最优可选橄榄油、茶籽油等,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 30g 以内;
培养清淡口味,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 6g,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
每日饮水量可为2000毫升~3000毫升,以白开水和淡茶水为宜。
各种零食饮料及酒精当然是不推荐的,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可以选择适量原味坚果作为零食,如开心果、核桃、杏仁,每日控制在15克以内。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同时存在2型糖尿病或出现血糖异常的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可改善糖代谢状况并减少肝脏脂肪堆积,因此,为打破前面提到的“恶性循环”,体重控制就是重中之重。
注意:
上述推荐涉及摄入量的是针对于成年人的,如果自己开始调整饮食但无法达到每周减重0.5~1kg,建议及时到营养门诊找专业营养医师帮助你完善饮食方案。
免费活动,赶紧参加
为了让更多广大市民了解营养及健康知识,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现针对超重/肥胖或慢病人群,提供100名免费体验名额,可享人体成分测试和专业营养师的膳食评估服务,欢迎大家咨询预约。
预约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37(07): 第589-598页.
[2]. Taylor, R.,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13. 36(4): p. 1047-1055.
[3]. 葛声等,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及解读. 营养学报, 2017. 39(06): 第521-529页.
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营养科中长期定位为:以临床服务为基础,以教学培训为主,以科研为辅的综合性医技科室。营养科定期举行现场和网络讲座,并实现公众号直播。加入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参与临床多个MDT团队和疑难病例讨论。2009年至今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CSCD核心期刊论文18篇,主持省科技厅课题1项,省卫生厅课题2项,市卫计委项目2项,参与编写《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超重与肥胖治疗》等教材。
门诊业务:
非药物干预体重管理(适用人群:单纯性肥胖者、Ⅱ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后肥胖及其他有减脂增肌塑形需求的人群)。
各类术科疾病的围术期营养治疗
高同型半胱氨酸营养干预
高尿酸血症营养干预
骨质疏松营养干预
睡眠障碍营养干预
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营养干预
青少年儿童增高营养干预
围生育期的营养干预门诊(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九种体质的月子餐食谱制定、产褥期开奶、催奶、回奶等)。
各类慢性疾病居家营养干预(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肿瘤、脑梗死、肝胆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住院业务:
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治疗、营养宣教;开展“临床营养优质服务”,为住院患者提供食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一体化的营养治疗。对术科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管理。
专家介绍
曾瑶池
营养科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周五、周六上午8:00-12:00
李翠玉
营养科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四上午8:00-12:00
魏文婷
营养科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二、周日上午8:00-12:00
有脂肪肝的2型糖友必看!2025指南力荐:这3类药,既降糖、又护肝
一直以来,在2型糖尿病的诊治过程中,大家都忽视了一个隐匿的“风险因素”---脂肪肝。
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70%合并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尤其是存在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并且,这类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2-3倍。
事实上,这种2型糖尿病与脂肪肝“相伴共存”的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出的是“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在人体内的深度纠缠!
举例来说,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肝脏会被迫将更多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从而促进肝细胞的脂肪变性。而反过来,肝细胞内的脂肪沉积,又会刺激炎症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加重全身的胰岛素抵抗。
如此一来,在合并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就很容易形成【高血糖→脂肪肝→更高血糖】的“恶性循环”。
对此,有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糖原合成能力较健康人群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他们往往需要更高剂量的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稳定。
而长期处于"高糖、高脂"环境中的肝细胞,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癌变的可能性,则较普通肝细胞增加3-5倍。
简言之,脂肪肝的存在让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加不易控制,而2型糖尿病的存在,则让脂肪肝更容易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可惜的是,在传统治疗模式当中,绝大多数患者都只把注意力给聚焦在了“降糖”上,却忽视了针对“脂肪肝”的改善!
好在,由众多权威学术机构共同发布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首次打破了这一局限,明确提到有3类降糖药“既能降糖、又能护肝”。
毫无疑问,这为破解“2型糖尿病与脂肪肝共病”的困局,提供了明确的解决方案。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一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以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等为代表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近年来在2型糖尿治疗领域的明星药物之一。由于其名字当中都含有“肽”字,因此,也被大家习惯性地称之为“肽类”降糖药或“肽类”降糖针。
这类药物之所以非常出名,原因在于:一方面,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等部分“肽类”降糖药被证明具有除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与肾脏保护效果”,可以改变心肾高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另一方面,则是它们还常常具有非常显著的减重作用,可以帮助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甚至“逆转”糖尿病。
而如今,最新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一上来就告诉大家:【司美格鲁肽】能够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伴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学特征,可以减轻患者体内的肝脂肪变性程度、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而利拉鲁肽也同样被证明可以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且不加剧肝脏纤维化。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由此可见,以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为代表的“肽类”降糖药,不光是在“心血管与肾脏保护”以及“减重”方面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原来,这类药物也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脂肪肝的情况,并预防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二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在如今的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与“肽类”降糖药齐头并进、同样成为了明星药物的,还有以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为代表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也叫“列净类”降糖药。
与“肽类”降糖药一样,“列净类”降糖药也被证明具有非常显著的“心血管与肾脏保护效应”。特别是在慢性心衰的治疗方面,“列净类”降糖药更是已经成为了标准用药之一。
不过,与“肽类”降糖药不同的是,“列净类”降糖药的减重效果不算很强,并且,全部是以口服为给药方式(“肽类”降糖药主要通过皮下注射来给药)。
而在对于脂肪肝的改善方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则是提出: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列净类”降糖药被证明可以降低脂肪肝患者血清当中转氨酶的水平以及影像学评估(肝脏超声)的脂肪肝严重程度。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也就是说,与很多人所以为的“吃西药只会升高转氨酶并加重脂肪肝”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列净类”降糖药的过程中,其实有希望让脂肪肝升高的转氨酶有所下降,同时,也让超声上显示的脂肪肝程度有所减轻。
三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从作用机制上看,以吡格列酮为代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可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性的药物,简称“胰岛素增敏剂”。
理论上,吡格列酮可以通过激活PPAR-γ受体,促进脂肪从内脏(比如肝脏)向皮下的重新分布,从而改善脂肪肝以及由脂肪肝所引起的肝脏炎症。
对此,早就有临床研究证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使肝纤维化改善率提升至50%以上,并且,显著降低转氨酶水平。
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也有明确提到:吡格列酮可以有效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患者的肝组织学特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如今的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吡格列酮这类药物的实际临床地位要明显弱于前面所提到的“肽类”降糖药与“列净类”降糖药。这是因为,其不良反应问题常常被大家所诟病。
比方说,有临床观察就发现,约5%-15%的患者在使用了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后会出现水肿与体重增加,长期使用还可能增加骨密度的下降风险(尤其绝经后女性)。更可怕的,其所带来的水钠潴留效应,甚至有可能导致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恶化……
当然,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这3类药物以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还对其他类型的常见降糖药做了小结:
- 二甲双胍虽然不能有效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但却有可能减少脂肪肝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
- 而剩下的比如胰岛素、阿卡波糖以及“列汀类”降糖药等等,则没有研究证据显示它们对脂肪肝存在明显的保护作用。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综上所述,最新的权威医学指南明确指出:有3类降糖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具有改善脂肪肝的作用。
对于合并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无疑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治疗引导。
特别是,在这3类药物当中,“肽类”降糖药与“列净类”降糖药这2类都是如今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非常热门的重要药物。可以说,这与当前主流的治疗理念几乎是“不谋而合”的。而剩下的吡格列酮,则因为不良反应问题而相对应用较少。
当然,很多时候,究竟应该优先选择“肽类”降糖药还是“列净类”降糖药,也有不少的讲究。
比方说,除了脂肪肝以外,肥胖/超重情况比较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司美格鲁肽、利拉鲁他等“肽类”降糖药会比较好。因为,它们的减重作用更为显著。
再比如,有慢性心衰又或是肥胖/超重不太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最好是优先使用“列净类”降糖药。毕竟,“列净类”降糖药是心衰的标准用药之一,同时,减重作用也不会太强。
但不论如何都请合并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记住,在“降糖”的同时,也别忘了“护肝”!
【参考文献】
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2025年3月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在线发表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3,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6月 第20卷 第6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逆转糖尿病第639天:我靠这个AI预警,把脂肪肝“饿”回去了
[配图1:手机弹窗显示“肝脏脂质超标预警”,背景是肝脏3D动态模型]
早晨7点30分,我刚端起咖啡,手机突然震动:“检测到肝脂占比7.8%,建议立即启动护肝模式”。这是我植入脂肪肝AI预警芯片的第180天,曾经重度脂肪肝的肝脏,如今成了24小时被AI监控的“重点保护对象”。
一、肝脏的智能安检:比B超准10倍的黑科技三年前体检时,我的B超报告写着“轻度脂肪肝”,但AI系统却发出警报——实际肝脂占比已达8.3%(S1阶段)。当时医生都震惊了,因为这个AI系统用超声剪切波测算肝细胞脂滴,误差不到0.7%。
[配图2:超声探头扫描肝脏,屏幕显示彩色弹性图]
更绝的是血液里的“纳米侦探”,能实时捕捉18种代谢物。有次聚餐吃了烤羊排,第二天就收到预警:“游离脂肪酸/白蛋白比值0.63,建议立即补充1800mg深海鱼油”——这比我妈盯着我吃饭还严格!
二、我的肝脏被AI分成四档,吃饭都要看“脸色”[配图3:手机APP显示红黄绿三色护肝食谱]
这个系统把我的肝脏状态分成四个等级:
1.绿灯S0:可以吃半碗杂粮饭,但要搭配西蓝花(激活AMPK通路)
2.黄灯S1:自动屏蔽红烧肉,推荐清蒸鲑鱼(ω-3脂肪酸对抗炎症)
3.红灯S2:触发护肝针剂缓释,连喝水都要计算毫升数
最神奇的是运动方案:当AI发现我的脂肪堆积在肝左叶,就让我做战绳训练(上调PPAR-δ);如果是弥漫性脂肪变,就改成举哑铃(60%最大重量)。三个月下来,肝区隐痛真的消失了。
三、412人临床验证:89%的人拦住肝纤维化[配图4:前后对比的肝脏MRI图像 运动数据图]
研究显示使用该技术的患者:
1.肝损伤逆转:89%的人拦住了纤维化进展
2.减脂效率:肝脏脂滴年下降6.8%(传统方法仅2.3%)
3.意外收获:空腹胰岛素恢复时间缩短4.6个月
我亲测有效:肝脂占比从14.3%降到6.1%,血糖波动幅度缩小60%。现在吃半个苹果,AI能精准预测2小时后血糖值,误差不超过0.2mmol/L。
四、未来已来:纳米机器人正在我血管里巡逻[配图5:纳米机器人清除肝细胞脂滴的3D动画]
医生透露,新一代系统将派出“脂滴杀手”——量子点标记的纳米机器人。它们能像磁铁一样吸附肝细胞里的脂肪颗粒,还能激活线粒体“吃”掉残余脂滴。更可怕的是,这个AI能提前18个月预判脂肪肝炎风险,简直是给肝脏上了终身保险。
结语:
从“轻度脂肪肝”到AI预警下的精准防控,这639天让我明白:糖尿病和脂肪肝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如今我的手机锁屏显示着肝-胰代谢耦合指数,这个曾经要命的组合,反而成了督促我健康生活的智能管家。
(注:文中所述技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具体应用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