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医糖尿病足(省中医糖尿病足治疗)
溃烂不愈的糖尿病足,2个中药方子来解决,内服+外治效果神奇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最可怕、治疗费用最高的当属糖尿病足了。
糖尿病足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烂、肢端坏疽、肢体远端的麻木疼痛和酸胀感等症状,如果不加以治疗,病情发展到全足发黑、坏死,就会面临截肢的危险。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中的“脱疽”、“消渴”、“血痹”等病变范畴。病机以“虚”、“瘀”为本。治疗上应该以内外并治结合。
今天就和大家说两个药方,一方为内服,控制血糖、感染,改善微循环。一方为外治,泻热破瘀、消肿止血。
内服方
【组成】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疗程 3 周。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糖尿病高危足气虚血瘀型。症见患肢乏力,下肢肿胀,顽麻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步态跛行,患处肤色暗红或紫黑,伴胸闷脘痞,纳呆,泛吐痰涎,舌胖色暗或见瘀斑、苔白腻腐,脉沉弦滑。
该方来自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其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中气以资化源,固摄经络真气以节散流;辅以当归尾活血养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化瘀行滞;地龙通络活血。诸药合用,标本同治,使气旺血行,瘀消脉通。药中病机,必获良效。
外治方
【组成】大黄、乌梅、五倍子。
【功效】泄热破瘀,消肿止血。
【用法】上药水煎后取 2000ml,倒入清洁盆中,待药液冷却至 40℃ 左右后浸泡患足,浸泡中逐渐加入热水,使水温维持在 40℃ 左右,每次浸泡 30min,每日 2 次,泡脚后换药。15 天为 1 个疗程。
【处方总结】
此方由大黄、乌梅、五倍子三味中药组成。其中大黄味苦、寒,能清热泻火,泄糖尿病足局部坏疽感染之毒,并有破积滞或瘀血之功。乌梅酸涩,具有收敛、消肿、止血之效。五倍子酸、涩、寒,涩中有清,能清热泻火,以助大黄泄热毒之力,又有收敛、消肿、止血之功效。三药相合,起到泄热破瘀、消肿止血之效。
在临床上,内服 外治的方法在治疗糖尿病足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说,在患病之后,大家不要太紧张,一定要尽早就医,早期干预的治疗是很重要的,也是有逆转的可能性的。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帮你解答!
#中医健康科普##健康头条#
糖尿病足太痛苦,中医治疗有办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由下肢神经血管病变引起,导致感染、溃疡和组织破坏。它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带来巨大痛苦。早期症状包括下肢感觉异常、行走不稳、麻木和静息痛。病情加重时,下肢温度降低、颜色改变,可能发展为溃疡和坏疽。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足时,采用“辩证论治”与“辩症论治”相结合的策略,不仅对糖尿病足的局部症状进行治疗,同时也不忽视对糖尿病本身的治疗。治疗糖尿病足,本质上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肢工程”。中医的独到之处在于,它通过调节气血阴阳,优化“土壤环境”(即糖尿病的状况),从而使受损的肢体重新焕发活力。
接下来,咱们来聊聊具体的辨证治疗方法。首先是湿热阻滞证,其主要症状包括患肢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溃破腐烂,脓液恶臭,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治疗策略为采用四妙勇安汤进行加减:使用黄芩、黄连、黄柏以清利湿热;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川芎、丹参、鸡血藤以活血化瘀。此外,我会加入大剂量的黄芪,个人偏好使用50克,以发挥其托腐生肌的疗效。
如果是热毒伤阴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肢红肿热痛,溃烂处脓液较少,皮肤干燥,肌肉出现萎缩,舌质呈现红色,舌苔黄且干燥少津。治疗时,可采用顾步汤进行加减法,使用大剂量黄芪以托腐生肌,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等药材清热解毒,当归、鸡血藤、丹参等活血化瘀,麦冬、玉竹则用于清热生津。若疼痛较为剧烈,可加入动物药材全蝎以增强止痛效果。
接下来是寒凝经脉证,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证型。其主要症状包括患肢的冷痛、肿胀、麻木,肤色苍白,以及对寒冷的敏感和对温暖的偏好。治疗此证型的方剂通常采用阳和汤的加减法,其中熟地、肉桂和鹿角胶用于温补肾阳,白芥子用于祛除皮里膜外的痰湿,麻黄和细辛则用于温通经络。此外,重用黄芪以促进腐肉的去除和新肉的生长,当归和鸡血藤则有助于通经活血。
最后是气虚血瘀证,此证型的主要症状包括下肢无力、酸胀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间歇性跛行、肤色黯淡或出现瘀斑、神疲乏力,以及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脉象涩。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加减。特别地,黄芪的用量需达到120克,以达到祛腐生肌的效果。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和红花被用于活血化瘀。若伴有肢体麻木症状,可加入虫类药物乌梢蛇和蜈蚣。
在几乎所有的证型中,我都会使用黄芪,它不仅具有补气、加强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还能促进糖尿病足部的祛腐生肌,且用量需重。同时,对于那些血糖尚未得到控制的患者,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辩证地加入葛根、生地、山药、黄精、知母、天花粉、熟地等药物。
说完辨证治疗,再来谈辩症治疗,气虚严重加党参和生晒参,寒凝络脉则必须加上乌梢蛇,川乌,草乌,血瘀较重,则加入水蛭,肢体麻木入虫药全蝎和蜈蚣,疼痛较巨,则加入延胡索,乳香等。
除了中药治疗,还可以运用外治法治疗,如中药浸泡熏洗,根据患者糖尿病足病不同的病情阶段和他的证型不同处方,《理瀹骈文》上说: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中药汤剂和中药熏洗的处方原则是一样的,只不过中药熏洗的剂量要大一点。
临床多年,我接诊过很多患者,也见证了诸多悲欢离合。在此,我真诚建议大家在确诊后就开始中药调理,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介绍】
周春来,男,1976年生,九江市修水县人,曾任修水县水源乡卫生院院长、共青城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卫生院院长等,擅长用纯中医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足、脉管炎、肝硬化、肝癌等疑疾病,欢迎沟通探讨!
这些糖尿病患者容易患糖尿病足!中医药预防指南来了
预防糖尿病足
撰文 王艳梅 武曦蔼 张志远
编辑 保健君
李女士今年才44岁,但患糖尿病已经有20年了。她平时用药不太规律,每日的餐食不是来自单位食堂就是外卖,血糖控制得非常差。
一次,她偶然发现自己脚趾破溃,却都没感觉到疼痛。于是李女士赶紧到医院消毒、包扎,以为和一般伤口没有什么差别。但是1周过去,李女士的伤口还是流血、渗液,开始散发出难闻的味道,她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再次就诊。而这一次治疗,足足经历了3个月。
在李女士“放任自流”的糖尿病管理背后,病情发展如多米诺骨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心力衰竭、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感染性休克、多重耐药、重度贫血、失血性休克……反反复复的多学科会诊,三番五次与死神擦身而过,失去了右足的四分之三,还在继续往返于门诊和家中换药,李女士的治疗还远远没有结束,等待她的是植皮、截肢,还是更可怕的后果?
李女士的脚部损伤,是典型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是指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全球平均每2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肢,截肢后5年死亡率高达50%。糖尿病足的死亡风险甚至超过许多恶性肿瘤。
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观察和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足
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特别容易“找上门”。
● 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
● 长期血糖控制差。
● 足结构有畸形,如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等。
● 足部有皮肤病变,如老茧、鸡眼、皲裂、真菌感染等。
● 足部有感觉减弱、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 足部有脉搏减弱、皮肤温度低等周围血供不好的症状。
● 患有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长期吸烟、饮酒。
● 老年人、视力下降或独自生活者。
● 曾经有过足溃疡。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引发糖尿病足的最根本原因是血糖控制不良。由此可见,预防糖尿病足的最根本措施,就是要控制好血糖。前文中提到的李女士,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遭遇,也是因为未做好血糖的管理。
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与血糖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自我监测血糖等措施,将自己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血糖管理得好,不但可以预防糖尿病足,还可以预防如心、肾、神经系统、眼底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除了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还要格外照顾好自己的脚,以下措施是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注意做到的。
● 看足
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脚,包括足背、足底和足趾间,检查是否有红肿、水泡、淤青、破损等现象,一旦出现破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 修脚
如果有脚鸡眼或嵌甲,最好找有经验的修脚师傅或专科医生处理。脚上的硬茧不要自己修剪,否则容易诱发溃疡和感染。
● 查鞋
糖尿病患者应挑选鞋头宽大、尺码大小合适的鞋子,不要穿露脚趾的鞋子,也不要光脚行走,以免碰伤。穿鞋前还应将鞋子立起来磕一磕,仔细查看鞋内有无石子、沙砾等异物。
● 选袜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柔软透气、袜口比较宽松的袜子,最好是白色或者浅色,当足部发生小的破损时,可以及时发现袜上的血渍或者分泌物。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运动中尤其要注意对足部的保护。日常可以适当地做些小腿和足部的运动,而平卧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中医药预防糖尿病足
中药足浴是通过热和药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腧穴等吸收进入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足浴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还可促进代谢以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从这些观点来看,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的。想通过中药足浴来预防糖尿病足,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选方
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血痹”“脱疽”等范畴,以痛、麻、凉为主要症状,病机有标本之分,标为痰浊、寒凝、瘀血阻络,本为阳虚、气虚,瘀血阻滞经络导致肢体失养。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证通过选用不同作用的中药泡洗改善症状,比如:
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作用的透骨草、骨碎补、艾叶、当归等;
具有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作用的大黄、黄连、黄柏、秦皮等;
具有消肿生肌、止痛化瘀作用的白及、黄芪、牛膝、没药、乳香等。
建议在专业医师中医辨证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足浴方进行足浴。
控温
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往往存在感觉异常而无法准确判断水温的高低,加之可能存在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使皮肤血管不能正常扩张散热。为避免烫伤,糖尿病患者足浴时的水温应控制在36℃~38℃之间,如果没有温度显示,应请家人帮助调试温度,千万不要自己用脚去试温。
定时
糖尿病患者足浴时间以睡前为好,浸泡的时间10~20分钟为宜。
浴后护理
糖尿病患者足浴后建议用温水冲去药液,洗后用浅色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再涂护肤液以防干燥。
注意禁忌
糖尿病患者足浴时室内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出汗过多;不宜在空腹及饱餐状态下进行;足部有伤口时不进行足浴;身体虚弱时足浴时间应缩短。
预防糖尿病足,首要任务便是正确认识它,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早期预防和治疗。获取可靠的知识有多种途径,鼓励“糖友”们定期参加健康科普活动,以便更好地掌握糖尿病足知识,从而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机会,远离截肢风险,不要像李女士这样,由于轻视病情、疏忽管理,导致年纪轻轻就踏上了一条“失足”之路。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专家简介
武曦蔼
中医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临床用药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学会任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慢性肾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王艳梅
博士,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2025年第1期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