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神经减压手术)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下肢有这些信号要注意得了神经病变,防治方法给您了!

糖尿病已经悄然成为人类的第一大慢病,慢慢的到来,让人防不胜防,但了糖尿病的人,首先的问题就是防并发症,怎么防呢?当然就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今天我们讲一讲糖尿病人周围神经病并的预防知识!

今年59岁的李先生,糖尿病史10余年,期间一直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两年前出现双下肢麻、凉、痛,他一直没有太在意,血糖也控制的忽高忽低,半年前症状加重,最后因一次剪指甲而引发了感染,导致了足足大面积溃烂,成了糖尿病足病。

一、糖尿病人为何会出现双下肢麻凉痛?

首先要提醒广大糖尿病友,如果已出现肢麻凉痛,就要注意了这就是所说的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为什么会有这种症状发生呢?因为在身体的表层皮肤,充满着神经末梢的感应器,如触觉、温度、痛感等外来的刺激,就会由神经网络把信号传到大脑来诠释。如果把神经比喻成一条电线,那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常是外层的电线皮破损。这时候就会出现异常的神经感觉,典型的症状是四肢远端的麻木、疼痛、发凉和感觉异!

当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光会让下肢受损,严重者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还可出现体温调节、泌汗异常及神经内分泌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受损神经类型,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分为四类: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损伤影响周围神经的感知能力,如温度觉和触觉。周围神经病变通常会影响手臂、手、腿、足和足趾,造成疼痛或失去知觉。这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近端神经病变:神经损伤导致髋部、大腿、骨盆和臀部疼痛。肌无力和腿部疼痛也是近端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

局部神经病变:对某一特定神经或神经群的损伤。局部神经病变通常会导致强烈的、突然的肌无力、疼痛和感觉丧失。

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一系列关键的人体机能,如心脏和呼吸频率、胃肠活动、性功能和血压。很多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无法感知其血糖下降至危险的低水平。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了还能治好吗?

糖尿病人如果出现早期的下肢发麻或发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治疗,就能逆转,但治疗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疗程,如果不及时治疗,一不小心碰破了,就引发足病了,这样不但治起来费事,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截肢的风险。

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因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

营养神经:常用药有甲钴胺等。

抗氧化应激 :如α-硫辛酸等

改善微循环 :常用药如胰激肽原酶、前列腺素E1、己酮可可碱、山莨菪碱、西洛他唑、活血化瘀类中药等。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依帕司他等。

2、对症止痛治疗 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等。

3、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中药汤剂、针灸、中药熏洗等治疗。

4、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或者采用动脉微灌注直治,这两种治疗目前效果最好,见效也最快。

三、得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饮食怎么吃?

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一环,得了糖尿病或相关并发症后,更要加强饮食管理,在饮食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为原则,主食以疏糖营养馒头为主,副食肉、蛋、奶、油要适量,一日1个鸡蛋、半斤牛奶(脱脂)、100克瘦肉、各种蔬菜500克,烹调食物油25克,以保证机体营养供;

糖尿病人除了饮食,还要注意三餐后的运动,以步行为主,餐后行走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糖尿病友得了神经病变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降糖药:无论使用胰岛素还是其它药物治疗,稳定性和监测对保证药物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减少饮酒:酒精会导致血糖波动,且常常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还含有可导致超重的无营养热量。

如有必要需减肥:超重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还会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概率。

选择健康脂肪:坚果、豆类、植物油、低脂乳制品、瘦肉和家禽产品所含的脂肪可被人体加工、利用和清除。人工或添加脂肪,通常被称为反式脂肪,会被人体储存而非利用,通常会导致高胆固醇和体重增加。

避免摄入过多糖:高度精炼或加工的糖如含高浓度葡萄糖或果糖的甜味剂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和下降。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是合理控制血糖并防止进一步神经损伤的关键。

治疗其他并发症:影响血糖、血压和血流或神经控制的健康状况如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均可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概率。

运动:规律运动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降低胆固醇,改善肌肉效率和耐力,改善血流。建议每周运动150分钟,最好分为5个30分钟来实施。

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要怎么预防?

因此我们糖尿病患者应加倍重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控制血糖,维持血糖在理想的范围,同时保证血脂、血压等指标达标,从而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应该在保持上述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达标的情况下,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理应用药物治疗。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糖尿病下肢麻木、周围神经病变,老中医验方治疗案例

麻木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以是一种单独的疾病,中医里麻和木有不同的意思,“麻”指肌肉皮肤有虫爬行之感,按之不止;“木”是指皮肤不知痛痒,触之不觉,掐之不痛,实际上麻木是指肌肤出现知觉障碍的症状。

麻木常见于各种慢性病当中,比如中风、风湿、糖尿病、颈椎病等,也可见于中毒的时候,比如毒蛇咬伤、中药乌头中毒等,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糖尿病麻木。

糖尿病下肢麻木,运动后减轻为瘀血,运动后加重为虚损

麻木产生的病因病机:

《内经》:“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金匮要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内经》和《金匮要略》提示麻木的产生气血不足、外邪侵袭,产生痰湿瘀血等邪气阻滞经络而致。

糖尿病麻木的主要表现:肌肤麻木,有如虫行,多见于四肢或下肢,或伴有针刺样疼痛,劳累及夜晚加重,休息后减轻,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不寐健忘,舌质淡,脉细无力。

糖尿病麻木多见于四肢手足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麻木: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细胞毒性;营养代谢障碍会导致营养不良,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微循环障碍、神经和血管营养不良,最后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出现麻木症状。

糖尿病一旦出现肌肤麻木就提示神经损伤,下肢麻木发展到后期会演变成糖尿病足。

用中医的观点分析,长期糖尿病会导致气血亏虚,瘀血痰湿等邪气阻滞经络,最后肌肤出现麻木等症状。

微循环障碍在中医眼里是虚损 瘀血

糖尿病下肢麻木中医案例:

x x 男 33岁 身高168cm ,体重63kg,因糖尿病下肢麻木就诊

主诉:双下肢麻木,麻轻木重,皮肤阵发性针刺疼痛,运动后麻木、疼痛减轻

问诊:乏力易累,手脚心潮热,四肢发凉,夜间盗汗,视物模糊,眼干眼涩,颈肩酸痛,胃纳佳,口干不多饮,但喜热饮,小便微黄,大便如常。

望诊:面色不荣,舌红少苔

脉诊:脉细数

其他情况:糖尿病10年,律师事务所工作

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炎合并视网膜病变 ;中医诊断:糖尿病下肢麻木症

辨证:气阴两虚 瘀血阻络证

治法:益气养阴 活血通络

方药:祝谌予降糖对药方加减

国医大师施今墨的弟子——名老中医祝谌予

组成:生黄芪 生地 苍术 玄参 葛根 丹参 党参 麦冬 五味子 茯苓 生熟地 生牡蛎 鸡血藤 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每付药煎2次,每次得药汁200ml,一二煎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患者服上方20天,乏力易累、下肢麻木发凉有所改善,视物模糊依旧,上方加入川芎、白芷、谷精草、密蒙花,嘱其注意用眼;又服20天,自述下肢麻木消除80%,继续守方治疗;再20天,患者复诊,已无所苦,以生脉地黄汤善后,嘱吃完中药后再服2月麦味地黄丸,一年后携家人来门诊,告下肢麻木早已恢复,此来是为家人看病。

良药苦口利于病

总结: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者糖尿病足,都会出现下肢麻木症状,所以一旦发现肌肤出现麻木、疼痛,一般都提示出现神经损伤,这时候我们要积极治疗,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现代医学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而传统中医中药,整体观辨证治疗却可以收到不错治疗效果,在经济上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麻木疼痛,光降糖没用,这三点最关键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后,仍只依赖降糖药,却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可能导致肢体麻木加重、感觉减退甚至行动障碍等严重后果。那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到底该怎么治呢?首先得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我总结了三大关键原因。

第一个调理关键改善生活习惯。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消渴病,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伤劳之过。”长期食用肥甘厚味、熬夜喝酒、过度劳累等,易损伤脾胃、导致气血亏虚。此类患者不仅要降血糖,更要提升脏腑功能,尤其注重健脾和胃,以促进气血生成和运行。

第二个调理关键调节情志。情志不畅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升高血糖,还会损害肝肾,影响气血疏泄和水湿津液代谢。另外,肝肾长期亏虚,患者还容易出现腰腿酸痛,进而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对于这类患者,治疗应注意疏肝解郁,以恢复气血的正常流通。

第三个调理关键是补足气血。长期气血亏虚容易发展为气滞血瘀,导致经络血脉堵塞,肢体失养,最终诱发周围神经病变。我接诊的许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都存在这一情况。

我曾接诊过一位糖尿病患者,患病多年,一直服用降糖药。后来出现手脚麻木、刺痛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就诊时,患者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白,脉涩。辨证为气虚血瘀。针对他的治疗,需围绕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展开。

用药方面,我选用了黄芪、党参、川芎等药材。黄芪和党参健脾益气,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同时,加入鸡血藤、络石藤等,通经活络,改善手脚麻木刺痛症状。还使用了白术、茯苓等健脾祛湿,以稳定血糖。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最后提醒大家,糖尿病的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师辨证之后,原方加减后使用,大家千万不要盲目自行用药。